台湾电影产业有哪些值得大陆借鉴的地方?

关注者
41
被浏览
6,550

3 个回答

在台灣兩年半了,由於對電影一直比較感興趣,之前寫論文的時候做了一些資料的蒐集,現在放上來希望對大家有用!

就我的觀察來看雖然台灣電影的市場較小(台灣總人口和北京市差不多),前面有人說夠不上「產業」,但再小也是五臟俱全,而且由於發展較早,以及成熟開放的大環境,還是有很多值得大陸借鑑的地方,簡單來說有以下幾點:

1、小的獨立製作公司特別多。

2、發行商很多是之前給美國電影公司做發行起家的,受過良好的專業訓練。

3、發行模式多元,不像大陸基本上就是電影院、電視、網絡、DVD。台灣的DVD有分家庭版、公播版和出租版,公播版DVD差不多賣500人民幣左右,學校圖書館買的好多都是公播版,可以放給學生看。交通工具比如長途客運用的也是公播版DVD,大陸如果採取了這種方式,就不用集體管理組織再費心去計算費率、收錢了。另外,台灣現在還有很多出租店,很多人有租DVD回家看的習慣。

4、國家的輔導金政策。台灣從民國八十年開始設置輔導金,獎勵優秀的電影劇本,基本上現在活躍的台灣導演都是拿過輔導金的,雖然現在有很多聲音檢討輔導金制度,認為輔導金是在票房慘澹的情況下設立的,現在台灣電影票房有所提高,應該減少輔導金;還有檢討為什麼過了這麼多年才初見成效。這個部分大陸也可以學習,國家介入扶植電影產業發展。

以下從製片、行銷發行、海外發展以及票房外市場開發四個方面進行梳理:

一、台灣電影製片生產概況

電影產業包括:電影製片、電影發行、映演及電影工業等電影周邊產製服務。截至2015年6月,在台灣登記的電影片製片業有1584家,電影片發行業有2123家,電影工業225家,電影片映演業122家 。以下從台灣電影製片生產現況、製片公司發展狀況和製片資金來源三個方面介紹。

1、 製片生產

2014年,台灣共生產58部電影 ,其中上映的有32部故事片、5部紀錄片。在上映的國產故事片中,有3部票房超過了1億新台幣,僅有2部電影能夠賺錢 ,95%慘賠。台北市首輪院線上映國產電影票房收入較2013年有減少,但基本保持平穩態勢。近三年電影產量都在50部以上,大約是2007年之前的一倍。

2、製片公司

台灣的製片公司以中小型公司為主,截至2015年6月,在台灣登記的電影片製片業有1584家。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是台灣唯一具有完全垂直整合架構的電影公司,集製作發行於一身。半個多世紀以來,其經歷了從國營到改制的漫長道路,目前主要以投資為主,近年來其參與投資的電影主要有《刺客聶隱娘》、《賽德克•巴萊》、《翻滾吧!阿信》。台灣很少有像大陸那種比較大型的製片公司長期活躍在電影市場上,多學習美國為拍攝一部電影成立專案公司。大多數台灣電影都是獨立製片,且大多數製片公司沒有自己的網站,只有Facebook粉絲專頁,很少有幾部賣座的電影同屬一家製作公司的情況。獨立製片公司資金來源與盈利狀況都較難掌控,但台灣製片業產場用小成本去做,且由於環境開放,可以表現的題材比大陸豐富。

近年來票房成績優異的電影的製片公司主要有:果子電影(《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KANO》)、青睞影視(《雞排英雄》、《大稻埕》)、群星睿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紅豆製作(《艋舺》、《軍中樂園》)、柏合麗影業(《大尾鱸鰻》)、玉春雷娛樂文創(《我的少女時代》)、安邁進國際影業(《等一個人咖啡》)、光點影業《刺客聶隱娘》等。

除了傳統的製片公司,其他產業也有跨足電影製作業。如做光盤起家的中環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環國際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藝國際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得利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亞藝影音線上租片網、go movie行動電影網。得利影視之前主要做外國電影在台灣的DVD發行,現在也積極拓展獨立電影的投資與購買業務。而由明基電通控股的得藝國際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有志打造一個從融資到發行一條龍的電影產業化管道,但其參與製片的幾部電影並沒有很好的成績 。再有就是鴻海集團的郭台銘曾個人投資《白銀帝國》,在山西建設影城,其長子郭守正創辦山水國際、三和娛樂、首映創意,全力投身電影、動畫等娛樂產業。郭台銘的弟弟郭台強及其妻也先後入主中影公司擔任董事長,郭台強也擔任了《刺客聶隱娘》的出品人之一。

3、 製片投融資

目前台灣電影大多屬於獨立製片,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單位、電視台、私人企業、銀行或投資公司、海外電影公司或發行商等等。

台灣電影法第三十九條提到,電影事業為文化事業,應予以輔導與獎勵。台灣新聞局自1989年 實施輔導金制度以來,大部分知名導演都曾獲得過輔導金 ,有支持的觀點認為輔導金的投入與政策的引導可增加電影工作者的創造動能,也能間接帶動市場表現 ,也有反對的聲音認為政府不了解產業,一味地給錢,輔導金政策實施了是十多年後才看出效果需要被檢討 。

除此之外,台灣電影工作者在沒有辦法獲得足夠資金拍攝電影的情況下,會轉向電視台尋找另外一個創作園地 。比如公共電視節目部一年會有兩個徵件計畫,一些導演會拍攝這樣的「電視電影」,然後另謀資金製作電影拷貝。公共電視也有直接投資電影的例子,但可能會要求版權共享或電視播映權 。其他電視公司類似的項目。此外,導演和製片人還可向企業尋求贊助、找創業投資公司、製片公司投資(如中影、中環這樣的大集團)、或者通過預售版權分紅(即在電影拍攝之前就預先尋找發行商販售版權,預支版權費用做拍攝之用)的方式獲得資金 。

近年來,台灣也出現了用「眾籌」的方法籌集電影資金,例如2014年的紀錄片《太陽•不遠》,2015年4月上映的紀錄片《行者》,扣除輔導金的費用,百分百採用眾籌的方式 。但目前台灣還沒有劇情片採取這種籌款方式,主要侷限在低成本的紀錄片,也多半是搭配特定社會議題推出,宣傳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2014年台灣電影(劇情片)票房、投資成本統計

排名 電影名稱 台北票房 全台票房 預算資金(新台幣)

1 KANO 1億1,595萬 3.4億 3億

2 等一個人咖啡 7,574萬 2.4億 5000萬

3 大稻埕 5,635萬 2億 2億

4 軍中樂園 2,419萬 6,500萬 2億5000萬

5 鐵獅玉玲瓏 1,639萬 7,000萬 4500萬(輔導金800萬)

6 痞子英雄2 1,464萬 5,000萬 陸資合拍 6億

7 大宅們 1,208萬 4,500萬 陸資合拍

8 甜蜜殺機 859萬 2,000萬 4,000萬

9 想飛 793萬 9,000萬

10 逆轉勝 668萬 4,500萬

11 共犯 534萬 未知(輔導金800萬)

12 極光之愛 502萬 4,000萬(輔導金800萬)

13 行動代號孫中山 410萬 3,000萬(輔導金1,000萬)

14 寒蟬效應 408萬 陸資合拍(輔導金1,400萬)

15 痞子遇到愛 265萬 1,200萬 5,000萬

16 到不了的地方 200萬 4,000萬(輔導金400萬)

17 白米炸彈客 188萬 未知

18 只要一分鐘 173萬 未知(輔導金500萬)

19 桃蛙源記 163萬 2000多萬

20 原來你還在 155萬 未知

21 冰毒 123萬 90萬左右

22 戰酒 119萬 未知

23 活路:妒忌私家偵探社 113萬 5000萬(輔導金500萬)

24 郊遊 107萬 未知(輔導金300萬)

25 山豬溫泉 77萬 未知

26 相愛的七種設計 74萬 1300萬(輔導金400萬)

27 迴光奏鳴曲 58萬 1000萬(輔導金400萬)

28 車拼 51萬 未知(輔導金1,000 萬)

29 澀女郎電影版:男生女生騙 51萬 1.2億

30 時下暴力 48萬 500萬(輔導金300萬)

31 廢物 34萬 未知(輔導金750萬)

32 屍城 30萬 港幣3000萬

二、台灣電影行銷發行概況

台灣電影發行業由於經受過美商的訓練,具有良好的行銷計畫功底,但目前還是以傳統的方式為主。

電影在台灣的發行步驟是,首先是取得發行電影的來源,參加不同的影展選片,或找代理商買片,確認電影取得發行權,接著安排電影院(美商八大的排片方式是提供電影院整年度的影片資料,獨立片商則是送上片子等待戲院通知。藝術片通常不太可能立刻確定,大約得花上一個月時間)。當電影院確認後,才有機會開始進行影片宣傳,至少要有一個半月時間做強力宣傳。整體的宣傳發行工作包括:確定檔期與戲院、宣傳活動規劃、預告片、Tie-in合作 、舉辦試片會、確認後續發行通路、製作宣傳材料、媒體及公關、影片促銷機制等 。

在台灣,電影的行銷與發行有的是由專門的發行公司來做,但獨立製片因為經費拮据,通常會考慮自己發行。發行的方式主要是院線、電視、DVD,以及參加影展,增加曝光機會,也會在網路上進行行銷,比如在電影籌劃拍攝時就建立Facebook粉絲專頁,宣傳造勢,舉辦活動。具體作法如:1、利用電影本身來反映社會網絡特定族群,找出對於該片認同的族群,邀請網路上不同社群的意見領袖參與試片會等。2、校園行銷。以導演蔡明亮為例,除了透過得獎或挑戰尺度問題來爭取話題外,他始終是勤跑校園的導演,在這一點上大陸似乎很少有導演願意參與校園宣傳。但須注意的是校園行銷是在於傳播而非票房保證,要現代的大學生花錢買票進戲院看電影比例並不高,而學生們也以追求「娛樂」為主的好萊塢電影為首選 ,但學生與老師本身的影響力,才是校園行銷的主要目的。 3、舉行大量的試片會,進行口碑行銷。

目前台灣較沒有通過網路售票來行銷的方式,原因在於台灣便利店ibon售票系統的普及,以及民眾現場購票的習慣。曾有一些如行動購票app、花旗銀行的行動市集app,但使用效果都不好。台灣的電影行銷模式還是以傳統方式為主,這與台灣互聯網發展較慢的大環境也有關。

近年來台灣每年都發行約40-50部國產電影 ,著名導演侯孝賢曾表示期許台灣每年能製作發行100部國片,確保本土電影市場產業的規模。

三、台灣電影海外發展概況

海外電影市場是複雜且難以琢磨的。台灣有一部分聲音認為台灣電影要想走出台灣市場,就必須在電影中減少過於強烈的台灣元素 。而另一部分聲音認為台灣電影應繼續保持本土意識。以下分兩個部分介紹台灣電影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國家的發展情況。

1、台灣電影在中國大陸的發展

兩岸之間的電影交流開始與90年代,一開始僅是業界間的學術交流,以及電影的特別放映。到了90年代中期,金馬獎開始接受大陸的電影參賽。1995年,黃志明以《飛天》製片的身份造訪大陸,但這部由王小棣導演的電影在台灣票房不如預期,且在大陸遭到禁演,因為內容描述傳統民間信仰,也過度刻畫大陸貧窮地區。1996年,焦雄屏創立的吉光影業負責監製由大陸導演王小帥執導的「十七歲的單車」。這一階段以零星的交流為主,兩岸電影的頻繁交流要到2008年以後。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成立於2009年4月,這個組織加速了兩岸電影的交流,例如舉辦兩岸影展,同時也帶領台灣電影到中國大陸尋求投資者。2010年ECFA簽訂後,放開對台灣電影的數量限制。

目前,台灣電影在大陸上映不像一般的進口電影那樣受到配額的限制,但票房情況卻沒有達到台灣方面的期望。主要原因是:1、文化的差異,部分電影中出現台語,大陸觀眾不習慣。2、台灣電影在大陸的滯後上映,導致在此之前想看的觀眾可能已經通過網上盜版看過這個電影。對於這個狀況,想要在大陸上映的電影或可通過提前報送審查,然後在台灣和大陸同時上映的方式解決。但對於第一個問題,具有強烈的台灣元素的電影可能只能立足本土市場,而大陸或其他海外市場則要靠一些蘊含著普世價值的商業類型片去開拓。另外,台灣業界也有人批評大陸的電影審查制度、分賬比例太低、電影院排片潛規則等,認為應該放棄大陸的市場。

近年來,在大陸上映的台灣電影(除去陸資合拍)如《我的少女時代》、《等一個人咖啡》、《甜蜜殺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艋舺》、《賽德克巴萊》、《雞排英雄》等在台灣取得不錯票房的電影,但在大陸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2、台灣電影在其他國家的發展

有陸媒評價,台灣電影在國際上依然式微,影響力還不如上世紀80年代的新浪潮電影 。近年來台灣電影鮮獲國際獎項。2012年柏林電影節台灣展映會,10位台灣頂級電影人坐在台上,而台下只有20幾位記者,多數還是中國大陸記者。

但2015年侯孝賢憑藉《刺客聶隱娘》摘得第68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讓台灣人又重新看到了台灣電影的希望。除此之外,一些在台灣並沒有取得太好的票房成績的電影在國際上卻有斬獲。2010年《一頁台北》在許多歐洲、美國及亞洲電影節大放異彩,不但榮獲最佳亞洲電影獎,更贏得柏林影展最佳亞洲電影獎、法國杜維爾亞洲影展評審團大獎、舊金山亞美影展觀眾票選獎、巴塞隆納亞洲電影節金榴槤獎,以及達拉斯亞洲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獎。除了台灣票房告捷外,此片的版權更已售及20個國家 。2014年《冰毒》獲得愛丁堡國際影展最佳影片獎。

2014年,台灣文化部推出了「電影工具箱」計畫,目的是向海外推廣台灣的電影與文化 ,也希望藉此成為國際策展上洽談版權的利器 。該計畫目前合計有113部影片、九大主題,可供海外民眾及單位舉辦非營利放映活動。

四、台灣電影票房外市場的開發

1、實體出租/線上出租

台灣的DVD分為家用版、公播版和出租版。台灣因其較為傳統的觀影習慣,DVD出租市場仍然繼續存在,但已遠不是80年代的鼎盛光景。在台灣DVD出租業最興盛的時期,全台共有8000餘家出租業者,目前不到400家 。目前台灣還存在的DVD出租業有樂到家、亞藝影音、白鹿洞等。網路的衝擊已經使DVD業者越來越舉步維艱 ,連鎖出租業者樂到家已從330家瘦身到52家,且積極轉型業務,DVD租賃業務僅占六成,四成收益來自文創或發行電影。

台灣的DVD出租業經歷了從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無版權、無代理的時代,到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引進代理發行制度、代理商採授權契約制,再到單支授權、契約制和聯營制並存,進入21世紀後逐漸走向衰落 。正如美國的百視達公司在2014年元月關閉了所有直營店門市 ,電影DVD出租業實體店經營模式退出歷史舞台已經成為必然。

亞太地區電影營收別成長率(%)

票房 電影廣告 買DVD 實體租片 線上租片 全球市場成長率

2006 10.5 19.2 -9.0 6.1 176.9 3.5

2007 5.3 41.1 3.5 3.1 83.3 4.9

2008 5.4 2.6 -0.9 -2.5 137.9 1.9

2009 5.6 1.9 -0.5 -3.3 104.5 2.9

2010 14.2 16.7 6.2 -1.6 57.6 9.0

2011 9.5 10.1 2.1 -4.9 67.2 5.9

2012 13.2 11.3 6.7 -4.1 44.9 9.4

2013 12.8 10.7 6.8 -4.8 28.4 9.0

2014 11.2 9.2 6.5 -5.0 20.1 8.2

2015 9.8 8.9 5.2 -5.2 18.8 7.3

11-15平均成長率 11.3 10.0 5.4 -4.8 34.7 8.0

(資料來源:普華永道)

上表可以看出DVD實體出租的業務在世界範圍內都逐漸衰敗,相對於DVD出租業的沒落,網路隨選線上租片的發展保持較好的勢頭。台灣現正發展的寬頻網路電視(IPTV),特別是中華電信推出的 IPTV— MOD (Multimedia on Demand)隨選影片服務市場 ,可以作為電影票房外市場的重要來源。

2、在其他公共場所播放電影

前述提到台灣DVD發行有公播版這一類別,顧名思義此種DVD可供民眾公開上映使用,因此它的價格也較家用版和出租版更貴。學校圖書館可供借閱的一般為公播版,惟因廠商要求圖書館必須購買公播版。然而智慧局網站對此問題已做出說明,確定圖書館可以購買家用版DVD進行出借,但如果舉辦放映活動則必須購買公播版 。若大陸片商發行公播版DVD,想要進行小型放映的團體或場所可以不必冒侵權風險購買此版本DVD進行公開放映,對於繁榮電影市場,增加電影爆光機會都大有助益。

公播版DVD還經常適用在長途汽車上,由客運公司購買公播版DVD在長途汽車上為乘客播放,此種收益可直接歸為DVD的販賣收益。目前中國大陸的做法是將長途汽車播放電影的行為交給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去管理,由客運公司付錢給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在由其分給權利人。這樣的方式較台灣直接採用公播版來說,更為複雜且難以全面執行,大陸或可參考台灣的作法,在發行DVD時分為家用版和公播版。

3、其他衍生產品的開發

台灣電影產業在進行衍生產品開發方面有優勢地位,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其發展成熟的文創產業,很多電影製作公司願意製作一些電影的周邊產品,如玩偶、文具、服裝等進行銷售,或作為活動贈品。

小清新风格值得借鉴,大陆拍的青春片总是带股土气。比如小时代,明明是在上海发生的故事,主演大部分是台湾人。今年来华语片普遍不给力,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好片凤毛麟角,也跟整个大气候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