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父後七日」觀後感@沈寂,也是一種聲音|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18 02:00:00| 人氣82,0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父後七日」觀後感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學生作業  電影【父後七日】心得

 

林鈺翔

父後七日心得

  當我看到電視廣告和電視媒體都在宣傳父後七日時,大約看了一下他的簡介和它的預告片,才驚覺發現,原來也有人拿這種事做電影題材的,這是以往我沒遇見過的電影,又或者是我沒有去注意到吧?

  作者劉梓潔將自己當年喪父的情形用電影呈現,雖然大多數和作者當時情形有些不同,但作者卻將大家對喪葬習俗的印象大大的改變了。其實我小學時和國中時也成體驗過那種感覺,那種感覺是我所不喜歡的,雖然那時還小,但我在短短幾年間卻失去兩位親人,至今我還不時會想起他們,雖然阿公阿嬤都是老古板,有時會不太愛他們倆管我,但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就像作者也是這樣的感覺。在喪葬期間,作者好像不曾為此哭過那麼傷心,都是旁人或師公說要哭才哭的,但喪葬結束後,作者突然回想起對爸爸的承諾,回國時會幫你買一包『黃長壽』,這時作者才在機場放聲大哭,知道現在想起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在我們人生當中,親情是我們所接觸最久的,但我們卻有時都不太在乎,直到事情發生了或失去了,才在怪自己為什麼沒有好好把握,像我就是這樣的人,以前的我常跟家人頂嘴、吵架,直到我阿公””阿嬤都過世後才徹徹底底的領悟到,家是我們的避風港,而最關心我們的並不是朋友、同學,而是家人,雖然現在的我有時也會有一些爭吵,但我事後都會自己反省、檢討,勸戒自己下一次不要這樣,不要再讓父母傷心了。

黃俊貴

電影一開始的旁白:現在你的身體都已經好了,沒傷沒痕,沒病沒煞,就像是年輕時要去打拚一樣。好有力道的一句話馬上深入我心讓人聽了就備覺放心

    這是一齣殯葬禮儀的電影那時候在上映的時候看到這部戲的名字想說這是什麼片子?應該不是這麼好看的片子吧!後來有聽到一些朋友去看,聽他們說這部戲很好看很好笑心想說有那麼好看嘛可是在課堂上看完這部戲才真正知道這部戲好看在哪好笑在哪,還有感動在哪

    而這部戲更是讓我顛覆了傳統的殯葬禮儀的傳統習俗了,傳統的中國人重視殯葬的禮儀,重點就是希望能受到先人的保祐,電影的拍攝手法採中南部的鄉下禮俗,雖不能稱得上完整或完美,但卻很有台灣味,內容也融入了:孝女白琴:哭沒眼淚。送花圈時也建議好的就是罐頭塔。

遵造習俗親人要趁斷氣前趕送回家中。醫生最後要拔呼吸器時先確認時間,問家屬此時是否有意見,家屬認可才拔,才能宣佈死亡時間,也顯現出中國人對吉日良辰的重視!連救護車的警鈴聲都可聽出車上病人可否痊癒的徵兆:聽到{有醫}~要趕快繞路,讓救護車趕緊回醫院搶救。若是聽到:{無醫}~則表示是要送回家了。連女兒要哭都有其含意,該哭時才哭,不需哭時,不可哭。哭到最後都不知是在哭還是在演戲。

    我還蠻喜歡這部戲的,從女兒回想小時候和爸爸的相處,流露出很深刻的父女之情,尤其是最後在候機室的那一幕,雖然喪禮已過了很久,生活也都恢復正軌,但一個小細節而想到了爸爸,忍不住的泣不成聲,這是有失去過親人的人才能體會的。

詹章德

父親走後的七天,葬禮成了一場又悲又喜的荒謬鬧劇;但,七天結束後,對父親的思念卻開始無止盡地綿延……這大概是整體的內容吧。

很寫實,有很多笑點,也有讓人反思的地方但這部片太過冗長了,所以看了很想睡覺,有些片段沒有什麼重點,有些片段真的是好笑到不行(其中詩人那一段真的是經典中的經典)有些感傷會讓我害怕自己的親人不在了~~

這部電影去確實把台灣中南部的喪葬習俗都給表現了出來,但其中有些拍攝手法都含糊不清的帶過,拍攝時鏡頭也會搖晃讓我感到頭暈,看到一半就跳到下一段,實在是讓人ooxx

這部電影他雖然描述出了台灣社會的喪葬禮儀,但我覺得他在描述失去親人的心情卻是和現實中有很大的差異性。

例如在父親死後那幾天心情因該是低落的(至少我是這麼認為),而電影卻是用不一樣誇張的手法來表現。

7日後回想起父親的那段,可說是讓我最感動的,感覺他在喪葬期間都刻意壓抑自己直到最後一切都結束了才表現出來,這段雖然說話的戲份不多卻深深的表現出對父親的愛~

陳翔星

一開始,女兒突然接到了醫院打來的病危通知,她衝忙的和她哥哥趕到了醫院但是還是來不及了,看到父親嘴巴掛著一個呼吸罩維持著最後一口氣要到家裡才能斷氣,上了車,司機說要說:『爸,我們要回家了』

    就像我看到的,傳統的葬禮習俗,表達的許多以前的種種,還有展現出幽默,比較誇張的言語,動作,有時再吃飯吃到一半,或者是刷牙刷到一半,師公突然的說:『來,女兒哭!』,就要衝忙的嘴裡含著飯,或者是咬著牙刷,衝到了棺前馬上要融入那種哀情的哭,有時真的很佩服了她自己,又有時會感覺到,現在到底要哭?還是不哭?

    弟弟也回來了,跟著師公一起跟他上香,但是手拿的並不是香,是根菸,讓我感觸很多,弟弟還是一直很好奇師公為什麼要做這種行業?

師公跟他說  :『這不是我的本業,其實我的本業是詩人!』

弟弟也很好奇:『那時寫什麼詩?

師公拿了一本他寫的給他看,並且教他如何唸,這段我們全班都笑了。

    到了第七天,也就是『頭七』,要開始在靈堂擺上鮮花,並且放張比較嚴肅的照片,表弟用了電腦修改之後,姐姐騎著機車,把照片拿去相館放大,在回來的路上,想起了爸爸小時候載著她,還有教她騎車,這都是回憶。東西佈置好了,而在靈堂的外面也放了兩個罐頭塔,天氣過熱的罐頭撐不住爆開來了,師公正在裡面做法,弟弟的一喊:『大家快出來幫忙』,大家衝出來幫忙最後還是倒了。

    喪禮結束了,她每次到了機場,始終會想到,要記得幫父親買幾條菸回家,讓我感覺,永遠的記憶不管走的了哪始終還是會想起,這些將會放在心裡最深處把他謹記在心!

李子瑋

一開始看父後七日感覺好像是一部嚴肅的片

因為看報紙時簡介就講得好嚴肅~

片中好笑的部份中有時也會帶有一點憂傷

父親去世理當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

但原本嚴肅的喪禮  因為他兒子在父親床邊放了幾本色情雜誌後

我就破功啦!!哈哈XD未免也太直接了吧!色情雜誌耶~

雖然在旁邊沒有外人的情況下  好像也沒差啦~

 

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不,應該說是一首詩

「哇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你阿不系哇老杯,憑蝦蜜關下多」

...原文,自行翻台語唸吧! 

「我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你又不是我老爸,憑什麼管那麼多」

還有其中蠻多橋段都還蠻無言的噗哈哈哈XD

這句話到禮拜日都還記得超好笑的啦~

雖然片中也還有其他爆笑的部份

像是葬儀社裡面有個女生專門拿著麥克風跪在路中間哭的那一幕 ....一大堆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哀戚,子女對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憾。

在氣氛凝滯的同時情緒也在沈默中蘊釀;

許多看似稀鬆平常的動作稍不留意就會錯失一幕幕的感動。

我記的我四.五歲,我的爺爺過世時,喪禮也是像戲劇中那種傳統繁複的,

當時我還很小,所以現在也記不太得了,印象中,我只是跟著大群人(親戚之類的),

因為當時是夏天天氣很熱,身為小孩子得我總是受不了,又哭又鬧。

 

也許是我年紀還很小吧!所參加過的葬禮相對的很少,所以不太能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不過,在兩、三前外公過世時,因為已經是國中生了,所以感觸也較深,那時看過外婆幾乎每天都不願出門,令人很心疼,但家人過時一定會覺得難過、傷心,但是難過太久便不是好的追悼方式,

不僅會讓人自己的生理、心理生病,會讓家人擔心,也會讓亡者無法安心離開,

而只要有懷念之心,就算是親友已經不在了,但他的形體依然留在我們心中。

邱駿安

看完父後七日,覺得人從一出生開始生命就開始在消耗殆盡,一分一秒的

人總要經歷生老病死,到了壽終正寢之時,兩手一攤的,就回去了。

台灣的喪事習俗有好也有壞,好的是,已故的人回去時,可以幫他們準備人生中最後一場的告別式,壞的是,台灣後事的禮節很多也很麻煩,不像基督教或者天主教這般,在往生者往生後給他一個寧靜安祥的空間,可以讓大家好好的弔唁他,不像台灣,在往生者往生之後還有事後眾多瑣碎的事情,假如在醫院已經覺得不行了,還得把即將往生的往生者的身體載送回家,一路上還要喊著許多的口號,像過橋的時候,要在身旁跟他喊著某某某我們要過橋了歐,要快過來歐,到家的時候還要喊某某某我們到家了歐,就連拔個呼吸器還要對時,真不知道這意義何在。

在後事接下來的這幾天裡,還有繁雜的誦經、燒冥紙、頭七、孝男孝女…等等

通常誦經一誦就是一天半天,這一天半天下來可真夠累人的,誦經之時聲音還開得特別大聲,造成不必要的噪音,試問這樣往生者就比較聽的到嗎?燒冥紙也是,燒得再多,往生者真的收的到嗎?也只是造成不必要的空氣汙染而已,我覺得台灣的喪事習俗可以再改善一下或許會更好,假如哪天我回去了,我絕對不要那些誦經、孝男孝女之類的。

讓我可以安靜地離開就好。

蔡有豐

人的生命都是會老會死亡的,在喪禮不是都會很感傷和悲傷嗎?可是看完這篇怎麼感覺不出來阿,而且還會看到笑出來笑到肚子也會痛,感覺這篇不怎麼有悲傷的情感,搞笑的畫面倒是蠻多得,例如: 聽到有醫~要趕快繞路,讓救護車趕緊回醫院搶救。若是聽到:無醫~則表示是要送回家了, 連女兒要哭都有其涵意,該哭時才哭,不用哭時,不可哭。哭到最後都不知是在哭還是在演戲,還有飲料罐塔城一座金字塔因為天氣太熱所以爆了出來,還有靠背靠*****得也都很好笑的,真的有點搞不懂這篇是搞笑的還是悲傷的故事,不是這故事也讓人體會道失去自己的親人的感覺,因為失去過才會想要好好珍惜過….

廖鴻軒

    我覺得一開始的女兒並不是跟父親很,說的話也不,各自有各自的生,那時的她並沒有察覺到父親是她以後最思念的,也是她回想起最多他與她小時候國中時所有的點點滴滴。

    直到有天,父親過世了,她在他的喪禮裡反覆的為父親處理喪事的事情,她一開始與她哥哥的生活模式完全被打亂了,作息也都亂了,刷牙刷到一半還要去哀悼,吃飯吃到一半也要去哀悼,只要道士一說話她們就像被催眠一樣,道士說什麼就要做什麼,這漫長的七天就這樣忙碌的過了。

    這些事讓她在一次的國外旅行突然想到父親的一切,讓她不禁難過痛哭,一哭就是一個多小時眼淚完全的流盡。

    與親人的相處並非是長大後就自己飛翔而是時常的關懷與聯繫,把握與親人相處的每一刻,這些會成為將來與親人所有更美好更加想念的回憶。

    他讓我們知道親人終究是我們最好的依靠,最好的寄託,也是最分離不去的人。

張博鈞

台灣的民俗,頭七的儀式,透過了劉梓潔與王育麟文學與電影的搭配演出, 讓我體驗到喪葬的儀式,原來,喪禮一直都是死板板的模式,從以前到現在,沒有變過,雖然沒體驗過,但聽長輩說過,果然,跟印象中差不多,而我相信,這是個神聖的儀式。

電影的情節裡,放了許多幽默的元素,吸引了人們來觀賞這部電影,雖然搞笑,還是有感傷之處,人生中往往會遇到分離的階段,影片中也能看出主角的哀傷。

影片裡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位道士,尤其是他真實的職業,讓大家跌破眼鏡。而影片到了最後一刻時,主角才想起過去的種種,過去一起擺夜市的爸爸,載主角上下課的爸爸,無怨無悔的撫養他們長大的爸爸…

人有生離死別,我們把握的是每一刻,別失去了才後悔,珍惜身邊的每件人事物。

鍾立峰

因為導演及劇組的巧思,讓鄉土的題材不落俗套;甚至以色列民謠都能入戲。像阿梅在騎車經過橋上回憶父親時的歌詞:你就這樣一直陪伴著我,從我開始學會用蠟筆塗鴨到學會抹上香水吸引男孩們注意。

沒有誇張的劇情,唯一能賺人熱淚的是,像有經歴過類似的時空場景。這部電影最能打動那些擁有相同共鳴的人。披麻戴孝趴跪在靈堂前的孝男孝女,憔悴的臉上故作輕鬆。一知半解的傳統習俗,我們有過多的質疑卻一概遵從;像是臨時演員穿上戲服在聲令中,拈香流淚,而親屬們總能意外地配合。在這幾個關鍵的場景,熟悉而幾經深埋的情緒就被畫面引領,成就此劇的靈魂主幹。

女主角的父親在喪妻後獨自撫養兩個孩子長大;既不是嚴父也不兼慈母,偶爾表露的關心反而活絡了這個鄉土小人物的形象。他不記得孩子的生日,卻會留下最好吃的食物給他們;他寧願赤腳把拖鞋讓給女兒穿也不願她弄髒腳底;他跟兒子分享風流韻事像是兄弟。散場後,倘若你還願意仔細推敲,劇中除了主軸所傳達的,對父親的思念;還有許多複雜的感情隱然。身兼數職的阿琴,師公詩人阿義,憨直的表弟,跟女主角父親曖昧的小護士,百感交集的大哥,還有回憶裡的父親。

最後我想說的是『人,都希望走得有尊嚴,好的文化要保留,迷信的文化要去除,跟上時代潮流變化,才是台灣在地優質的文化!』






陳明宏

對於喪事,從小到大我已經歷過了三次。

第一次在我國小二年級,外公因為癌症過世,但那時候還小

懵懵懂懂的什麼都不知道,我只記得小時候在外公家玩火

差點把外公家的神明廳燒了,但外公沒有罵我也沒有打我..

第二次第三次是我的爺爺奶奶,但因為平常很少回爺爺奶奶家

所以感情沒有和外婆外公來的好,但是我依稀記得每次到爺爺奶奶家

奶奶都會很開心的拿很多餅乾要我和弟弟帶回家吃。

 

父後七日拍攝於彰化,正是我的家鄉!

所以許多場景我都非常熟悉,而且劇中的溪洲女子樂團中

有許多婆婆嬸嬸我都見過,因為她們都有在那三次喪禮中出現過。

而父後七日中有許多我曾經歷過的習俗、法事等等

例如誦經這是最典型的法事之一。

我認為,以比較另類的筆法來描述台灣的喪事習俗,這是我第一次見到

又或許是我自己的見識太淺薄。

本身自有一個觀念,人呢,總是有生離死別,對於此事我從未掉下一滴淚

高職的時候,班上有一位很好很好的同學因為車禍離開了

而我,依舊沒有留下一滴眼淚。

因為我認為

我們,失去的是他一個人

但他,失去的是我們全部

或許在別人眼裡看來這是所謂的冷血無情

但在我心裡,爺爺奶奶外公還有我的好同學

並不曾離去我的身邊

真正的死亡不是醫學上的判定

而是當人們都遺忘了的時候

才是真正的死亡

許振岱

關於我對於父後七日的感想,主角那次之後因為工作的關係一直沒有回家看爸爸,後來接到她爸爸死亡的消息,從都市趕快的趕回去,到了醫院看見父親死了,心理ㄧ定很難過,後來把爸爸送回家,開始做葬禮該準備的一些東西,劇情裡的道士非常好笑,竟然說他的本職是詩人,後來聽到的那ㄧ首非常經典的詩,我幹X,後來什麼的大家都知道的我也不必多說,到了第七天葬禮也結束了,主角也回去都市了,有ㄧ次在搭飛機時,因為又想起爸爸的事,在飛機上痛哭起來了。

失去家人的痛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的,這種痛跟生病的痛是不ㄧ樣的,雖然我沒經歷過,但有參於過,所以大概知道,主角也很厲害,現在要看到那種習俗在都市根本不可能看的到,我覺得這種習俗應該要保留下來。

莊傑

內容大綱:乍看以行禮如儀的方式,敘述日日發生的事,提到的每件事似乎都有某種荒謬性,卻又帶著很強烈的情感,直到最後,深沉的悲傷才終於爆裂開來。

          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拚這段話說的他已經是過去了要完整的的回到部屬於這個世界。

          他父親掛掉的第一天把管子拔掉留下作後一口氣,坐著救護車回到家裡,子女友都陪在車上算是送你最後一程,在運送的途中司機還問你家信佛的還是耶蘇,作者還不知道司機在說甚麼,司機更白話了你家有拿香拜拜嗎??!!!  之後司機就放著南無阿彌陀佛的一路送到家。

          在守喪的其中道士只要說來哭,作者不管是在哭、吃飯、刷牙、都還是要來哭。過程十分有趣!!!!!

          作者的爸爸生前最愛的笑話就是,聽到救護車的鳴笛,要分辨一下啊,有一種是有醫~有醫~,那就要趕快讓路;如果是無醫~無醫~,那就不用讓了。

          一干親戚朋友被你逗得哈哈大笑的時候,往往只有我敢挑戰你:如果是無醫,幹嘛還要坐救護車?!

          其中有議員送來飲料塔可能天氣太熱整個都爆開了,最後兩排的飲料她變的一高一低畫面整個不對比,我曾經也經歷過親戚的喪禮,對我們來說都是不好過的。

心得感想:作者本篇文章把民間的風俗習慣反映在影片上,效果更加十足也反映了人死亡後是該如何處理後事過程中有有許多逗趣,感傷的事件!!

         雖然死都是人必須經過的一關,但是在活著的期間必須昨著對社會有貢獻的事不是害人又害己。

黃子軒

這部片在說,主角身在國外,但意外收到父親死亡的消息,但他並不以為意,還買了包長壽菸要給他父親,直到主角回到了家中,看到自己的父親已經過世了,不禁淚流滿面,嚎啕大哭。

  之後舉辦了喪禮,在繁複的傳統道教喪禮中,夾著歡笑、許許多多的回憶,但在不禁意中,想到親人已過世,心中不免會傷心、痛苦!

  想到自己的爺爺、奶奶,在前年、今年,相繼去世,自己心中不免也會有這種感覺,平常見面機會少,沒有特別親近,但在親人去世時,到儐儀館,看到那冰冷冷的屍體,心中也會充滿著悲傷、痛苦,表面上看似很堅強,但內心卻是無比的感傷!

  父後七日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充滿了歡笑與淚水,值得大家一看!

蔡濰揚

父後七日這部影片雖然沒有看過,但在課堂上有用文書方式讓我們讀了
大概內容也知道敘述著一位父喪後七日的過程,像刷牙刷到一半,吃飯吃到一半,睡到一半人家喊就馬上要出來要馬上變化情緒,馬上要將平復的情緒轉化成悲傷的情緒,對自己最在意的人這種感情馬上要釋放出來,心理上是要付出很情感才有辦法做到這樣,當下的放聲大哭是放在心裡的極大壓力將他宣洩出來阿,將原本傳統的喪葬習俗,但透過作者幽默風趣的將它呈現出來,讓我們了解父後七日的感想
很多人都想長大後有成就時才來報答父母,但有時卻不是這樣了,如果有機會就要馬上孝順父母不用等到有成就實在來孝順就太晚了!

蔡筱瑄

這部電影是在描述女主角阿梅在父親過世後,回到了台灣的農村裡,重新面對父親,鄉里的世事人情,其中有傳統的葬儀庸俗繁瑣。匪夷所思的迷信風俗,更有台灣質率真的濃厚人情……。但在緊湊密集的傳統儀式裡,她對父親的回憶與思念,卻只能在非常難得的瞬間出現。葬禮結束後,阿梅將喪父的傷逝打包封存,獨自回到光鮮俐落的城市裡繼續工作,卻在某次過境香港機場時,對父親的思念竟突然如排山倒海而來……

本片中用幽默的手法描述傳統的告別式,笑點很多,很貼近我們的生活。讓我想到自己的奶奶、親人、跟長輩們的過世,那些傳統儀式及一直在燒紙錢……。整部電影呈現確是如此樸實自然。

電影中在描述父女之間的感情非常的細膩,死者演的爸爸就像台灣的父親們,用自己的方式愛子女,片中那些相處的片段平實卻刻劃出很深厚的親情。沒有灑狗血的催淚劇情,平淡中卻蘊含生死離別的複雜情感。這部電影很多話語都讓我有很多感觸,心中有滿滿的感動。一部笑中帶淚的電影,真的很好看我很喜歡這部電影。

陳科翰

看完了這部影片之後,讓我有種很深的感觸,但這種感觸又不完全是悲傷的感覺,一開始我看到這部影片的片名,想必是悲劇吧!但誰也沒能料想到,在看完它之後讓我徹底地對一開始的念頭改觀了。

原以為映入我眼簾的將會是傳統的喪葬習俗,但作者表達出來的種種,卻將原本人們的以為都推翻了,劇中那些誇張的手法還真展現了作者的幽默風格,打個比方好了,像是在哀悼的時候就出現了許多場景,刷牙刷到一半、吃飯吃到一半、睡到一半就要馬上融入哀傷的情緒,老實說要做到這樣並不簡單,因為悲傷的情緒或許能讓人在遇到事情當下放聲痛哭,但在事情經過之後,真的很難再融入那種情緒,因為人總是要生活的,即使再怎麼哀傷,即使是你最在意的人也罷,所以,我覺得做到那樣很不簡單,或許對於那些沒有親身經歷的人來說,我這番話就好比鴨子聽雷,但我知道作者之所以能做到那樣,是因為父親給她的童年讓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她在日後會有所牽掛。

大多數年輕人很多時候總想著,孝順父母這件事非要等到功成名就之時才來實踐,但有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形容得多麼貼切,這麼簡單的道理說出來每個人都朗朗上口,但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卻少得可憐,作者在劇中的種種真的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林浩誠

父後七日影片中敘述著台灣人習俗的喪禮儀式,主角的父親死後七天的儀式程序,電影中拍出了本土文化,照應著台灣人對於死者的一種尊敬,從小到大參加過了幾段喪禮,爺爺的姑姑的甚至是同班同學的喪禮,每一次參加喪禮,還是會莫名的泛紅眼框,這就是人心理的不捨與懷念吧!!

作者在影片中敘述了兒女在父親死後,想起了往往回憶,以及父親對兒女的疼愛與關懷,現在的年輕人總是不懂的父母親的想法,總是把父母親的話當耳邊風,覺得嘮叨覺得煩,卻往往在長大後四五十歲以後,父母走了才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孝順父母。

簡富彬

《父後七日》從原著到電影,以一種知識分子隨時冷靜觀察又自我省視的態度,來面對失去至親時驚慌失措又故作壓抑的情感衝突,以及看似莫名其妙的民俗禮儀對於家屬奇妙的療癒作用。這段大家曾經經歷或者也許終將經歷的旅程,透過一群演員適度誇張又不致太過頭的演出,讓《父後七日》成為國片史上最獨一無二的療癒系電影。就像女主角騎車背著用電腦合成拼湊的父親遺照,在百無禁忌的荒誕粗糙中,卻微妙呈現出台灣草根文化裡那種雖不工整卻自成一格的生命情調。而在行禮如儀的庶民喪葬文化中,最深的痛楚慢慢浮現,切膚的傷痕慢慢被撫平,隨著片中人物的父後七日以及後來更長時間的逃避與面對,也讓觀眾跟著完成一趟療癒之旅,而為思念的親人找到自己心中一處永遠平靜安詳的所在。畢竟無論是聲嘶力竭的哭爸或是文學與電影,所殊途同歸追求的,不就正是那最終的釋然。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0082904997 本篇由此複製抄襲而來

賴鈺婷

這部篇幅小巧卻直擊人心的散文原著在導演王育麟的掌控之下,片中職業演員與非職業演員的組合,則因靠著本土色彩的統一基調。飾演道士的吳朋奉與飾演父親的太保兩位硬底子演員,是撐起全片成功基礎的兩大功臣。較為可惜的是,飾演天兵表弟小莊的新人陳泰樺雖然表現自然大方,令人眼睛一亮,但他與道士彷彿徒弟與師父的關係,沒經營出與主題契合的明確方向,反倒成為片中數度拉得太長的美中不足之處。
   《父後七日》從原著到電影,以一種知識分子隨時冷靜觀察又自我省視的態度,來面對失去至親時驚慌失措又故作壓抑的情感衝突,以及看似莫名其妙的民俗禮儀對於家屬奇妙的療癒作用。這段大家曾經經歷或者也許終將經歷的旅程,透過一群演員適度誇張又不致太過頭的演出,讓《父後七日》成為國片史上最獨一無二的療癒系電影。微妙呈現出台灣草根文化裡那種雖不工整卻自成一格的生命情調。而在行禮如儀的庶民喪葬文化中,最深的痛楚慢慢浮現,切膚的傷痕慢慢被撫平,隨著片中人物的父後七日以及後來更長時間的逃避與面對,也讓觀眾跟著完成一趟療癒之旅,而為思念的親人找到自己心中一處永遠平靜安詳的所在。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0082904997 本篇由此複製抄襲而來

 

王曉偉

在我看了許多電影當中,<父後七日>是用一種冷靜觀察的態度,來壓抑對自己與家人面對他爸爸死去的心情,如果是在台灣的喪禮,應當是哭到眼淚流無止盡,也突顯出作者寫這篇文章用到<療傷> 的用意。

    電影一開始的旁白:「 現在你的身體都已經好了,沒傷沒痕,沒病沒煞,就像是年輕時要去打拚一樣。」讓我聽了就覺得很放心,回想到限在台灣人的葬禮習俗中,我也沒看過這麼瞎的葬禮,但是看完之後我覺得這齣電影也是可以給台灣人民鼓勵些,雖然人不能避免死亡,但還是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舉辦喪禮。

    連女兒要哭都有其含意,該哭時才哭,不需要哭時,不可以哭。哭到最後都不知是在哭還是在演戲。連我看了都呆滯了,還有一些片段讓我印象蠻深刻的,如果聽到救護車的警鈴聲是{有醫}~要趕快繞路,讓救護車趕緊回醫院搶救。若是聽到:{無醫}~就表示是要送回家了。

    希望藉由這部電影來勉勵台灣的葬禮能夠像影片中的那樣,我是不知道學習電影裡的葬禮是否對還是錯,但是能嚐試的方法,不一定就是這幾種,而作者寫了這本書,我想應該也是要用來勉勵葬禮習俗的<療癒>吧!

邱財興

這部影片以幽默搞笑來描述台灣社會傳統的喪禮,很多笑點,打破我心中對於喪禮有種恐懼感,我覺得台灣傳統社會的喪禮特色就是要一直燒紙錢,讓往生者在另一個世界能過的好。這部電影的演員都各有特色演技很棒,雖然演員不是很有名氣,但整部電影呈現出來卻很親近於人如此純樸自然。

影片劇情述說父親與兒女之間感情很細膩,父親的個性很特別,用自己的方式來教導子女,雖然相處很平實卻襯托出很深厚的親情。這部電影讓我有很多感觸,平淡中卻蘊含生死離別的複雜情感。這部電影讓我心中有笑也有淚,通常在現實中有親人離開了心裡會很傷心,可是生死病老是每個人都會走到的一個過程,我應該要把握當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這人生才不會有遺憾。

鍾秉晨

電影裡父親走後的七天,葬禮成了一場又悲又喜的荒謬鬧劇;但七天結束後,對父親的思念卻開始無止盡地綿延…
   
父親突然辭世,久未返家的女兒再次歸來,竟是送父親最後一程!繁文縟節的喪葬儀式,一樁樁接連而來,卻反而讓原本悲傷的父喪,陷入了荒謬可笑的混亂情境。送父親回家得留住「最後一口氣」;葬儀社的土公仔說什麼,就得照著做。
七日過後,女兒返回居住的台北。卻在父後某月某日,在香港飛往東京的班機上,下意識想著,回到台灣入境前記得為父親買一條黃長壽─這半秒鐘的念頭,讓她足足哭了一個半小時。也才發現,原來對父親離開的悲傷與思念並未遠去,反而成為了一種永恆的存在…
尤其女主角騎車背著用電腦合成拼湊的父親遺照,在百無禁忌的荒誕粗糙中,卻微妙呈現出台灣草根文化裡那種雖然工整卻自成一格的生命情調。

(複製至網路:http://afpc.mnd.gov.tw/Publish.aspx?cnid=1678&p=44830&Level=2

廖士凱

雖然在之前就已經看過父後七日這齣電影了,但在看一次也無訪。

整齣電影的大致劇情其實都在預告片中說完了,亦即主要以女主角(劉梓潔)的視點,來看待父親過世後,那繁複的傳統道教喪禮進行中,夾著歡笑、茫然與點點滴滴的回憶。但那些繁複的儀式,真的有安慰到遺族的心嗎?

也或許是刻意透過這種儀式,來讓遺族忙得沒時間悲傷?

最後,就像女主旁白說的,即使喪禮結束,但在遺族心中,卻未必真的落幕,常常在不經意間,忘了親人已經不在的事實,然後在下一刻意識到時,悲傷也隨之猛然來襲。

片頭以外語(希伯來語)的婚慶音樂開始,輕快的節奏讓人感覺不到悲傷,反有一種錯置的荒謬感。

是的,荒謬感,我並不是在批評傳統葬儀,而是認為親人的過世,對遺族永遠都是來不及準備好接受的訊息,就像突兀搭配的配樂,而傳統葬儀剛好更凸顯了這種反差。

筆者國小時也經歷過祖父的葬禮,那時採取的就是如同劇中的道教儀式,非常繁冗,那時母親正好大病初癒,體力無法配合行程,便由孫女我代替哭著跪著爬著進屋內,說真的,那時也不懂死亡是怎麼回事,只是覺得很熱鬧很有趣。

如今想來,大約還留有三成左右的記憶,但其實我個人沒太多悲傷。

(話說我當時除了功課好外,其餘方面真的是個小屁孩,單純無知。)

我也忘了應該是在國中的時候,我阿祖過世,老實說,很沒真實感。

如今我幾乎想不起來葬禮是作了什麼,國中又發生了什麼事,結束葬禮後,我很快地恢復國中生活,讀書、考試、和朋友去逛街調笑、參加社團活動。

直到某個夜裡,我靜靜的想了想,之後的記憶才漸漸比較鮮明。

之後,也是淡淡地跟朋友說了阿祖的訃聞,有朋友說我很堅強,其實我只是缺乏真實感,經常忘記阿祖已經過世的事實,或者說,不想承認那是事實。

承認後,也經歷過憤世嫉俗,不信神佛的時期,也曾因為被什麼差點觸動到哭點,雖然沒哭但是心裡還是很不好過。

只是,現在的我,對於阿祖往生後那段時間的記憶真的很模糊,記得最清楚的,是阿祖生前的笑臉和話語,雖然他有重聽跟他說話有時候都聽不到,但是我能感覺得到他只要看到我們家三兄弟他就很開心了。

這部父後七日,的的確確抓住了那種乍聞死訊,不敢置信、茫茫然缺乏真實感的心情,所以準備著葬禮,可以很「正常」地和人說笑,處理事宜。直到許久之後,仍是會被那「半秒鐘」的思念,給抓住情緒,嚎啕大哭。

悲傷的不只是那七日的繁複葬儀,結束悲傷的是時間,以及自己心中所舉辦的那場葬禮。

但即使如此,思念卻往往促不及防地降臨,爆發,而後慢慢累積,等待下一次的爆發。

如此反覆著,隨著時間,才會一點一滴淡去那份悲傷,但思念永遠都會在。

這部電影有許多突兀和不明所以的部分,也許還有許多可以加強的地方,

例如插入得有點莫名的阿義哥與美鳳的戀曲、不知所以的搖晃鏡頭等。

但台語使用流暢,素人演員和資深演員的銜接及互動也都很自然,

有些不說我還真不知道是素人演員,整部電影也都相當流暢,

即使看過預告也會忍不住為當中那些橋段發笑,然後當笑完了,才發現電影也將近尾聲了。

我步出電影院時,忍不住跟同行的友人抱怨,覺得可以更怎麼樣怎麼樣,中斷得很突兀等等。但沉澱了幾日之後,我倒是另有種感想:

就如同片尾的那句結尾:『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準備降落。』

無論是否已經準備好,該來的終是會到來。

無論是否已經從悲傷走出,該結束的終是會落幕。

所以,我們只能學著去接受,學著去珍惜當下。

這麼一想,突然覺得這樣的結尾的確剛剛好。

(複製至網路:http://lib.cyhvs.cy.edu.tw/study/re/3/2/MAUN.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1110603263 等)

廖珀凱

父後七日一開頭感覺好像是一部嚴肅的片,片中好笑的部份中,有時也會帶有一點憂傷,父親去世,裡當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但原本嚴肅的喪禮,因為他兒子在父親床邊放了幾本色情雜誌後,我就破功啦!!未免也太直接了吧!色情雜誌耶。

 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首詩,自行翻台語唸吧「我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你又不是我老爸,憑什麼管那麼多」,還有他老爸說的〝有醫〞跟〝無醫〞的笑話,這兩個到現在都還記得,超好笑的啦。

在台灣人的葬禮習俗中,我也沒看過這麼瞎的葬禮,但是看完之後我覺得這個電影也是可以給台灣人民鼓勵些,雖然人不能避免死亡。

  連女兒要哭都有其含意,該哭時才哭,不需要哭時,不可以哭。哭到最後都不知是在哭還是在演戲。連我看了都呆滯了。

陳俊諺

父後七日 這是一部讓我覺得很有質感電影,它就代表著台灣的傳統,相信很多人看過這部片之後都能有感觸,就算你不是信仰台灣宗教,也值得看這部電影,因為它是台灣傳統對過往人的一種思念,在最後,送他一程,這些儀式、繁雜的過程,不僅只是安慰亡者,也是讓一起送他的親人、朋友達到心靈的慰藉,希望過世的人可以不用再受病痛,可以走的好。
這部片它以比較輕鬆,有點搞笑的方式呈現,讓我看得一直在笑,很有趣,但是真的有人問起你經過了這七天有什麼感想,我想,應該就只有沉默.....

本篇主要以女主角的視點,來看待父親過世後,那繁複的傳統道教喪禮進行中,夾著歡笑、茫然與點點滴滴的回憶。

但那些繁複的儀式,真的有安慰到遺族的心嗎?

也或許是刻意透過這種儀式,來讓遺族忙得沒時間悲傷?

最後,就像女主旁白說的,即使喪禮結束,但在遺族心中,卻未必真的落幕,常常在不經意間,忘了親人已經不在的事實,然後在下一刻意識到時,悲傷也隨之猛然來襲。

片頭以外語(希伯來語?)的婚慶音樂開始,輕快的節奏讓人感覺不到悲傷,反有一種錯置的荒謬感。

是的,荒謬感,我並不是在批評傳統葬儀,而是認為親人的過世,

對遺族永遠都是來不及準備好接受的訊息,就像突兀搭配的配樂,而傳統葬儀剛好更凸顯了這種反差。

這部父後七日,的的確確抓住了那種乍聞死訊,不敢置信、茫茫然缺乏真實感的心情,所以準備著葬禮,可以很「正常」地和人說笑,處理事宜。

直到許久之後,仍是會被那「半秒鐘」的思念,給抓住情緒,嚎啕大哭。

悲傷的不只是那七日的繁複葬儀,結束悲傷的是時間,以及自己心中所舉辦的那場葬禮。

但即使如此,思念卻往往促不及防地降臨,爆發,而後慢慢累積,等待下一次的爆發。

如此反覆著,隨著時間,才會一點一滴淡去那份悲傷,但思念永遠都會在。

這部電影有許多突兀和不明所以的部分,也許還有許多可以加強的地方,例如插入得有點莫名的阿義哥與美鳳的戀曲、不知所以的搖晃鏡頭等。但台語使用流暢,素人演員和資深演員的銜接及互動也都很自然,有些不說我還真不知道是素人演員,整部電影也都相當流暢。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真的是一部很有質感的電影,它並不是要教育你什麼,它就是台灣的傳統。

(複製至網路:http://lib.cyhvs.cy.edu.tw/study/re/3/2/MAUN.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1110603263 等,且和廖士凱的心得一樣)

陳佳佑

繁文縟節的喪葬儀式似乎讓原本是很嚴肅的喪禮變的可笑荒謬。影片中,在儀式過程中總有人會告訴妳妳現在要說什麼要做什麼就連要不要哭都不能自己決定,影片中在父親過世後子女送父親回家離開病房時,護士提醒說要講爸我們要回家了,到家時鄰居又提醒怎麼還不說爸我們到家了,再送回家的過程護士規律的一張一壓做著偽呼吸,這讓人不經感到疑問這是要說給誰聽做給誰看。換個角度看也許是每個人都希望死在家裡身邊圍繞著是自己的親人,而不適合自己毫無血緣關聯的醫生和護士吧?讓人感到悲傷的是現在的人離鄉背井在都市打拼,久久才回家一趟,有的是等到家中的人過世才會回家一趟。在看完父後七日發現到行孝要即時不然等到你想孝順父母時就來不及了

陳政筌

劉梓潔的作品<<父後七日>>,是在講親人去世的那種心情與情景,原本在課程裡一切都只是文字,感觸也只能稍稍感覺而已,但老師請同學去找了父後七日的電影,課程內容更加生動了,在文章裡講的感觸多多,在電影裡就覺得還好,感覺增加了許多趣味,或許是因為這場喪禮是個又悲又喜的鬧劇,所以感觸才沒那麼深吧,電影剛開始就是場悲劇,劉梓潔回想到以前同樣的場景和爸爸一起的畫面,那時候的我感覺挺心酸的,後面在他的輪流守夜時,那種互相支持、安慰對方就感到十分溫馨,所以老師選的這篇親情文學,真的很有符合題材的味道,不過在那段葬儀社的土公仔演那段詩人,應該不是重點吧

高圻昌

   在劉梓潔的父後七日這部電影中,看出了台灣喪葬習俗的繁雜過程,也凸顯出人們對喪葬習俗的重視,像是看日看時、指板、迎棺……等。這部電影也更呈現出親人間的那絲情感與難分難捨。

    在醫院父親與病魔痛苦的煎熬到葬禮的結束,明確指出人生路程最後的終點過程,也感嘆著對生命的短暫,就像一場遊戲有贏有輸,任誰都無法預料下一步棋如何走,也不知抱著的是對人生的期待還是懼怕,從眼看著道士呢喃細語地唸著咒語到耳聽著那金屬樂器的敲打聲;葬禮表面看似隆重,私底下卻是主角一絲絲對親人的想念與牽掛。

    從電影中主角聽從著長輩和道士的一堆吩咐,甚麼時候要哭、甚麼時候不能哭,更展現出葬禮習俗過程的匆忙;用一段一段的葬禮過程搭配反諷、幽默、嘲弄演出方式使得葬禮習俗脫離了傳統的束縛,更利用了台語、國語的語言來增加人與人間的那濃厚的人情味,使在葬禮悲傷中帶有歡笑。也隱約繫著一段對親人永恆思念的細繩,繫著那細繩一起經歷過了各種滄桑,一起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里程。

陳柏正

我剛看到這部片就蠻好奇的因為這是把台灣傳統喪禮儀式放進電影當作主軸,剛開始女主角接到他爸爸在醫院離開人間後,開始了七日的喪禮的日子,編劇把嚴肅沉重的主題融入了,搞笑的成分不但把大家認為無聊的國片變得有趣許多,當女主角在火化前的七天,剛開始不覺得怎麼樣但是離火化前日子越來越近,漸漸想起以前跟爸爸的相處的日子讓他很難入眠,在裡面的道士叫子孫們要哭得越大聲越好這樣代表很孝順,但那些眼淚好像不是從內心所流出來的,雖然裡面有許多好笑的片段,但主角們內心的哀傷藏不住看到以前爸爸的東西回憶以前跟爸爸的日子,當女主角哥哥被他表弟訪問時也忍不住流了內心所蘊藏的眼淚,這部片看起來雖然他是有點搞笑的不過她表現出許多人內心的感受。

我覺得我們要把握跟家人在一起的當下等到失去了才不會後悔。

林富源

看完這部電影後有不少的收穫,像是更了解台灣的傳統喪葬儀俗,隨著資訊與科技的發展許多傳通的習俗也漸漸的被遺忘了,從片中可以看出像是把父親的遺體送回家裡時要喊些什麼的都要身旁的長輩提醒。還有在裡面對傳統喪葬的諷刺,像是裡面演孝女白琴的角色,在前一秒孩哭得要死要活的真的像死了自己的親人一樣,下一秒就恢復正常的與人對話還問下一場要哭什麼,還有什麼時候要哭什麼時候不能哭都不是自己能決定的,都是師公來決定的好像把哭當成表演一樣。

           還可以從片中找出他對父親的種種思念與回憶,像是一開始就回憶幫父親慶生父親對他們講有醫跟無醫的笑話,到後來父親死後救護車引用他父親所說的笑話做開場(無醫~無醫~),女主角在騎車時觸景生情回憶到他18歲生日他父親第一次教她騎機車的回憶,還有第七日時她時時刻刻尋找父親的身影(傳統習俗親人死後第七日會回來探望自己的家人),最後到飛機上對父親的種種思念終於再也忍不住爆發了。

蘇俊吉

這是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雖然知道這部電影已經出來很久了,也已經下片了,其他人也可能已經看過了。這部影片內容,主要是在說明台灣的喪葬習俗,但是戲中有些劇情雖然在現實中確實一樣的,但有點誇張化,竟然再現實生活中也照樣來,例如說:在吃飯的時候,也會突然來個女兒哭(台語),這未免也太誇張了吧!如果是現實的習俗中,是不可能會出現這種狀況的,不過在戲中這樣演是難免的,應該要說這是應該的,要製造點劇情效果,還有那個師公,竟然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詩人,不過劇中他所念的那一段詩,感覺有點不雅,小朋友是不可以看的,如果要歸類的話,這應該要歸類於保護級影片吧!

李信締

這是在描述一對兒女正進入人生最荒唐的旅途,父親走後的七日,道盡真正屬於台灣的民俗傳統,劇中並以搞笑詼諧的方式來表達。

           裡面的師公以顛覆傳統的幽默方式來呈現,並以這句:「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拚。」深植人心,身為子女的他們對喪事一無所知,皆聽由師公的指揮,村里也會跑來一堆長者,說那個該怎樣做那個不可以這麼做,就連哪時頭七、封棺,都要看時辰挑日子,劇中也呈現不論才刷完牙,或是放下飯碗,便得哭奔向前靈堂,以前累嘎欲「哭爸」,原來「哭爸」真的是這麼累的事。

           送葬火化,七日過後,女主角卻在某日某時的飛機上,想起父親來,這半秒鐘的想法,卻足足讓她哭了一小時,也才知道對於失去親人是如此的痛苦。

陳千豪

在看父後七日的感覺,其實了解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情,因為家人還是會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可是我們要努力堅強活下去給他們看,雖然很難過,可是它裡面還是帶有好笑的畫面,這樣才不會感覺劇情都保持冷漠的感覺,讓整個劇情看起來有好笑的也有很悲觀的劇情,可是也是要了解這段又搞笑又可憐的劇情,為了爸爸的後事,所以妹妹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為爸爸哭泣,到哪都一樣,我最感動的是,她去拿她爸的遺照,想到以前跟她在一起的時候的無憂無慮,讓她很傷心難過也讓她覺得少了爸爸的失落,每天的日子都睡不好,感到很不舒服,我對整個劇情可以想去體會缺了一位家人,就等於缺了半顆心,沒有他會活不下去,雖然總是要面對的事情,還是要克服,了解身邊其實還是有跟家人一樣,有很好的朋友或親氣與家人,都會一直陪在我身邊,要說父後七日不好看的話,就錯了,看的很開心。

莊智全

原本父後七日剛出來的時候,就想去電影院看了,但是一直沒有時間去看,

後來也忘記有這部電影了,我的高中同學友說父後七日很好看,一開始我也很想去下載,可是還是忘記了,後來到了大學了,剛好老師要上父後七日,有發講義,看完他的大綱,覺得很好笑,後來去網上下載來看看後完一直笑,後來去上課才知道老師也要放給我看,不過看第二次後,還是覺得很好笑,在我懂事的時候歷經過這種事,所以也滿了解的,經歷過這種事,再來看父後七日,看到中間比較感人的地方會讓我想起我的外公,裡面最好笑的就是那個道士,他說的話和他自己做的詩,裡面有一首真的很好笑,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你不是我老爸,你管我那麼多。這句話第一次聽到讓我一直笑,後來想一想這句話也滿有道理的,哈哈哈。

           這部影片讓我更加了解到台灣的喪葬儀式,因為我外公走的時候,所辦的有點像,可是沒有那麼誇張。

蘇育傑

看完父後七日這部電影我第一念頭就是打電話給我爸,說:「我愛你。」

雖然這部電影是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來描述臺灣的喪葬文化,但是我覺得作者最主要的用意並不是要描述喪葬文化,而是要訴說現代年輕人都出外打拼而忽略掉了家中的父母親,等要想起來要請安的時候,說不定...已經不在人間了。

但是,這部電影是由散文改編成電影的,在我觀看的時候有點複雜,有時前後會銜接不起來,而且片中的道士與小莊彷彿徒弟與師父的關係,著墨太多但又沒經營出與主題契合的明確方向,成為片中數度拉得太長的美中不足。

當然,這部片子給我的念頭就是「在世一粒土豆,剩過死後拜豬頭。」沒錯,我覺得這部片子給我們大家最重要的就是要趁著父母親還在世時好好孝順,不要等到不在世上了才捶心肝,怨恨自己沒有好好對待父母。孝順其實很簡單,我相信每個為人父母的都不奢求吃好、穿好、住好,重要的是關心,在外地打拼的就算不能常常回家,也可以透過電話要父母多吃點,天氣變冷了要父母多穿點,我相信這樣他們就會很高興了。

凌榮良

看完這一部電影,感覺到台灣人的禮俗實在有點煩雜,但是也是證明台灣人念舊以及飲水思源的美德,看到女主角聽見父親的噩耗,一開始可能無法接受,所以以打笑度過這次,一旦沉澱之後就會開始接受這個事實,才會真的發現,他真的不在了,人一開始遭受到打擊都有一段時間,總會有一段時間不會接受,但一到時間過完才會發現,這已經是事實再也追不回,時間已過就像流水一樣不會再返回,這讓我感覺到人生的無奈,以及時間的重要性,難怪古人常常說生前一顆豆,勝過死後一顆豬頭,看完之後讓我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最有印象的是女主角在飛機上,看到長壽菸,想要幫父親買,但是仔細想想卻發現父親已不在了,然後哭了出來,之後機長說:「請客位旅客收拾您的情緒,要降落了。」這句話讓作者感覺到該收拾好喪父的情緒了,當我看到這裡時想一想人生要孝順父母一定要即時,人生短短幾十年,人不再了可就再也見不到面了,所以家人能團聚的時間因該要好好把握,女主角再怎麼痛苦還是從人生情緒的低潮走了出來,這是我們該好好學習的。

黃博偉

影片中的情感層面,女兒及兒子對於爸爸的思念;有趣的是,這些思念都不是在那些忙亂的儀式進行中時出現的,而是經由聊天或是景物的觸發,並以回憶錄的方式呈現。透過這些片段,我們能夠比較認識爸爸這個角色,以及他與子女之間的互動關係。

電影中很多畫面跟著電影劇情的發生,腦海中也一一浮現過往的記憶...,但現實中的喪葬文化中卻迷漫著勢利無情。電影中孝女哭父,誇張的呈現,還餘存著溫暖感,但現實中的孝女哭父,是令人感受極端的荒謬。

影片到最後,葬禮結束、一切恢復平靜之際,想到過去的總總,從心底深層的悲傷才再度湧現,也讓人見識到了台灣的真情味。一切結束真的會像做夢般的似真似假。這些都是沒遇過的人無法感受到了,所以我覺得導演能把台灣的喪禮拍成有一點苦澀心酸又帶點幽默風趣,是值得令人贊嘆的。

劉育東

看完這一部電影,大致上的重點就是敘述,台灣的傳統道教喪禮,雖雖然大部分的劇情,都是女主角對父親的思念,內容夾著,歡笑、茫然與點點滴滴的回憶。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講真的還沒有這一種經驗,但從電影上看到女主角,因為父親的去世,而不敢相信,假如是自己的親人走了,我相信那一種痛是有如一刀刺進心裡般的痛,當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的重心都放在搞笑的對話跟劇情上,就是很沒有認真的去了解這部電影的用意所在,就笑笑得看過而宜,當我再次看了第二次時,這一次我就有比較認真的把劇情看完了,大致上跟我ㄧ開始所說的一樣,可是有一些我覺得有點莫名的地方就是,阿義哥與美鳳的戀曲、不知所以的搖晃鏡頭等......,可是這一些劇情真的很有喜感,在課堂上我就有問一些同學,電影上劇情是真實喪禮,他們都說,不太清楚耶,應該是大部分是一樣的吧!!!

雖然我對這部電影的感觸不是很深,我覺得可能是沒有這一種經驗吧,但劇情上有一些女主角的口白真的是讓人印象深刻啊。



父後七日

◎劉梓潔

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拚。

葬儀社的土公仔虔敬地,對你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這是第一日。

我們到的時候,那些插到你身體的管子和儀器已經都拔掉了。僅留你左邊鼻孔拉出的一條管子,與一只虛妄的兩公升保特瓶連結,名義上說,留著一口氣,回到家裡了。

那是你以前最愛講的一個冷笑話,不是嗎?

聽到救護車的鳴笛,要分辨一下啊,有一種是有醫~有醫~,那就要趕快讓路;如果是無醫~無醫~,那就不用讓了。一干親戚朋友被你逗得哈哈大笑的時候,往往只有我敢挑戰你:如果是無醫,幹嘛還要坐救護車?

要送回家啊!

你說。

所以,我們與你一起坐上救護車,回家。

名義上說,子女有送你最後一程了。

上車後,救護車司機平板的聲音問:小姐你家是拜佛祖還是信耶穌的?我會意不過來,司機更直白一點:你家有沒有拿香拜拜啦?我僵硬點頭。司機倏地把一張卡帶翻面推進音響,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那另一面是什麼?難道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我知道我人生最最荒謬的一趟旅程已經啟動。

(無醫~無醫~)

我忍不住,好想把我看到的告訴你。男護士正規律地一張一縮壓著保特瓶,你的偽呼吸。相對於前面六天你受的各種複雜又專業的治療,這一最後步驟的名稱,可能顯得平易近人許多。

這叫做,最後一口氣。

到家。荒謬之旅的導遊旗子交棒給葬儀社、土公仔、道士,以及左鄰右舍。(有人斥責,怎不趕快說,爸我們到家了。我們說,爸我們到家了。)

男護士取出工具,抬手看錶,來!大家對一下時喔,17點35分好不好?

好不好?我們能說什麼?

好。我們說好。我們竟然說好。

虛無到底了,我以為最後一口氣只是用透氣膠帶黏個樣子。沒想到拉出好長好長的管子,還得畫破身體抽出來,男護士對你說,大哥忍一下喔,幫你縫一下。最後一道傷口,在左邊喉頭下方。

(無傷無痕。)

我無畏地注視那條管子,它的末端曾經直通你的肺。我看見它,纏滿濃黃濁綠的痰。

(無病無煞。)

跪落!葬儀社的土公仔說。

我們跪落,所以我能清楚地看到你了。你穿西裝打領帶戴白手套與官帽。(其實好帥,稍晚蹲在你腳邊燒腳尾錢時我忍不住跟我妹說。)

腳尾錢,入殮之前不能斷,我們試驗了各種排列方式,有了心得,折成L形,搭成橋狀,最能延燒。我們也很有效率地訂出守夜三班制,我妹,十二點到兩點,我哥兩點到四點。我,四點到天亮。

鄉紳耆老組成的擇日小組,說:第三日入殮,第七日火化。

半夜,葬儀社部隊送來冰庫,壓縮機隆隆作響,跳電好幾次。每跳一次我心臟就緊一次。

半夜,前來弔唁的親友紛紛離去。你的菸友,阿彬叔叔,點了一根菸,插在你照片前面的香爐裡,然後自己點了一根菸,默默抽完。兩管幽微的紅光,在檀香裊裊中明滅。好久沒跟你爸抽菸了,反正你爸無禁無忌,阿彬叔叔說。是啊,我看著白色菸蒂無禁無忌矗立在香灰之中,心想,那正是你希望的。

第二日。我的第一件工作,校稿。

葬儀社部隊送來快速雷射複印的訃聞。我校對你的生卒年月日,校對你的護喪妻孝男孝女胞弟胞妹孝姪孝甥的名字你的族繁不及備載。

我們這些名字被打在同一版面的天兵天將,倉促成軍,要布鞋沒布鞋,要長褲沒長褲,要黑衣服沒黑衣服。(例如我就穿著在家習慣穿的短褲拖鞋,校稿。)來往親友好有意見,有人說,要不要團體訂購黑色運動服?怎麼了?這樣比較有家族向心力嗎?

如果是你,你一定說,不用啦。你一向穿圓領衫或白背心,有次回家卻看到你大熱天穿長袖襯衫,忍不住虧你,怎麼老了才變得稱頭?你捲起袖子,手臂上埋了兩條管子。一條把血送出去,一條把血輸回來。

開始洗腎了。你說。

第二件工作,指板。迎棺。乞水。土公仔交代,迎棺去時不能哭,回來要哭。這些照劇本上演的片場指令,未來幾日不斷出現,我知道好多事不是我能決定的了,就連,哭與不哭。總有人在旁邊說,今嘛毋駛哭,或者,今嘛卡緊哭。我和我妹常面面相覷,滿臉疑惑,今嘛,是欲哭還是不哭?(唉個兩聲哭個意思就好啦,旁邊又有人這麼說。)

有時候我才刷牙洗臉完,或者放下飯碗,聽到擊鼓奏樂,道士的麥克風發出尖銳的咿呀一聲,查某囝來哭!如導演喊action!我這臨時演員便手忙腳亂披上白麻布甘頭,直奔向前,連爬帶跪。

神奇的是,果然每一次我都哭得出來。

第三日,清晨五點半,入殮。葬儀社部隊帶來好幾落衛生紙,打開,以不計成本之姿一疊一疊厚厚地鋪在棺材裡面。土公仔說,快說,爸給你鋪得軟軟你卡好睏哦。我們說,爸給你鋪得軟軟你卡好睏哦。(吸屍水的吧?我們都想到了這個常識但是沒有人敢說出來。)

子孫富貴大發財哦。有哦。子孫代代出狀元哦。有哦。子孫代代做大官哦。有哦。念過了這些,終於來到,最後一面。

我看見你的最後一面,是什麼時候?如果是你能吃能說能笑,那應該是倒數一個月,爺爺生日的聚餐。那麼,你跟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無從追考了。

如果是你還有生命跡象,但是無法自行呼吸,那應該是倒數一日。在加護病房,你插了管,已經不能說話;你意識模糊,睜眼都很困難;你的兩隻手被套在廉價隔熱墊手套裡,兩隻花色還不一樣,綁在病床邊欄上。

攏無留一句話啦!你的護喪妻,我媽,最最看不開的一件事,一說就要氣到哭。

你有生之年最後一句話,由加護病房的護士記錄下來。插管前,你跟護士說,小姐不要給我喝牛奶哦,我急著出門身上沒帶錢。你的妹妹說好心疼,到了最後都還這麼客氣這麼節儉。

你的弟弟說,大哥是在虧護士啦。

第四日到第六日。誦經如上課,每五十分鐘,休息十分鐘,早上7點到晚上6點。這些拿香起起跪跪的動作,都沒有以下工作來得累。

首先是告別式場的照片,葬儀社陳設組說,現在大家都喜歡生活化,挑一張你爸的生活照吧。我與我哥挑了一張,你翹著二郎腿,怡然自得貌,大圖輸出。一放,有人說那天好多你的長輩要來,太不莊重。於是,我們用繪圖軟體把腿修掉,再放上去。又有人說,眼睛笑得瞇瞇,不正式,應該要炯炯有神。怎麼辦?我們找到你的身分證照,裁下頭,貼過去,終算皆大歡喜。(大家圍著我哥的筆記型電腦,直嘖嘖稱奇:今嘛電腦蓋厲害。)

接著是整趟旅程的最高潮。親友送來當做門面的一層樓高的兩柱罐頭塔。每柱由九百罐舒跑維他露P與阿薩姆奶茶砌成,既是門面,就該高聳矗立在豔陽下。結果曬到爆,黏膩汁液流滿地,綠頭蒼蠅率隊占領。有人說,不行這樣爆下去,趕快推進雨棚裡,遂令你的護喪妻孝男孝女胞弟胞妹孝姪孝甥來,搬柱子。每移一步,就砸下來幾罐,終於移到大家護頭逃命。

尚有一項艱難至極的工作,名曰公關。你龐大的姑姑阿姨團,動不動冷不防撲進來一個,呼天搶地,不撩撥起你的反服母及護喪妻的情緒不罷休。每個都要又拉又勸,最終將她們撫慰完成一律納編到折蓮花組。

神奇的是,一摸到那黃色的糙紙,果然她們就變得好平靜。

三班制輪班的最後一夜。我妹當班。我哥與我躺在躺了好多天的草席上。(孝男孝女不能睡床。)

我說,哥,我終於體會到一句成語了。以前都聽人家說,累嘎欲靠北,原來靠北真的是這麼累的事。

我哥抱著肚子邊笑邊滾,不敢出聲,笑了好久好久,他才停住,說:幹,你真的很靠北。

第七日。送葬隊伍啟動。

我只知道,你這一天會回來。不管三拜九叩、立委致詞、家祭公祭、扶棺護柩,(棺木抬出來,葬儀社部隊發給你爸一根棍子,要敲打棺木,斥你不孝。我看見你的老爸爸往天空比畫一下,丟掉棍子,大慟。)一有機會,我就張目尋找。

你在哪裡?我不禁要問。

你是我多天下來張著黑傘護衛的亡靈亡魂?(長女負責撐傘。)還是現在一直在告別式場盤旋的那隻紋白蝶?或是根本就只是躺在棺材裡正一點一點腐爛屍水正一滴一滴滲入衛生紙滲入木板?

火化場,宛如各路天兵天將大會師。領了號碼牌,領了便當,便是等待。我們看著其他荒謬兵團,將他們親人的遺體和棺木送入焚化爐,然後高分貝狂喊:火來啊,緊走!火來啊,緊走!

我們的道士說,那樣是不對的,那只會使你爸更慌亂更害怕。等一下要說:爸,火來啊,你免驚惶,隨佛去。

我們說,爸,火來啊,你免驚惶,隨佛去。

第八日。我們非常努力地把屋子恢復原狀,甚至風習中說要移位的床,我們都只是抽掉涼席換上床包。

有人提議說,去你最愛去的那家牛排簡餐狂吃肉(我們已經七天沒吃肉)。有人提議去唱好樂迪。但最終,我們買了一份《蘋果日報》與一份《壹週刊》。各臥一角沙發,翻看了一日,邊看邊討論哪裡好吃好玩好腥羶。

我們打算更輕盈一點,便合資簽起六合彩。08。16。17。35。41。

農曆8月16日,17點35分,你斷氣。41,是送到火化場時,你排隊的號碼。

(那一日有整整80具在排。)

開獎了,17、35 中了,你斷氣的時間。賭資六百元(你的反服父、護喪妻、胞妹、孝男、兩個孝女共計六人每人出一百),彩金共計四千五百多元,平分。組頭阿叔當天就把錢用紅包袋裝好送來了。他說,台號特別號是53咧。大家拍大腿懊悔,怎沒想到要簽?可能,潛意識裡,53,對我們還是太難接受的數字,我們太不願意再記起,你走的時候,只是53歲。

我帶著我的那一份彩金,從此脫隊,回到我自己的城市。

有時候我希望它更輕更輕。不只輕盈最好是輕浮。輕浮到我和幾個好久不見的大學死黨終於在搖滾樂震天價響的酒吧相遇我就著半昏茫的酒意把頭靠在他們其中一人的肩膀上往外吐出菸圈順便好像只是想到什麼的告訴他們。

欸,忘了跟你們說,我爸掛了。

他們之中可能有幾個人來過家裡玩,吃過你買回來的小吃名產。所以會有人彈起來又驚訝又心疼地跟我說你怎麼都不說我們都不知道?

我會告訴他們,沒關係,我也經常忘記。

是的。我經常忘記。

於是它又經常不知不覺地變得很重。重到父後某月某日,我坐在香港飛往東京的班機上,看著空服員推著免稅菸酒走過,下意識提醒自己,回到台灣入境前記得給你買一條黃長壽。

這個半秒鐘的念頭,讓我足足哭了一個半小時。直到繫緊安全帶的燈亮起,直到機長室廣播響起,傳出的聲音,彷彿是你。

你說: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降落。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dec/25/today-article1.htm 自由時報



劉梓潔英文Essay Liu1980年-),台灣電影導演作家化縣人。

台灣師範大學社教系新聞組畢業,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肄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琉璃工房文案、中國時報開卷週報記者。

文學作品

影視作品

得獎紀錄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82,014)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學生創作+作業 |
此分類下一篇:飲食與人電影「刑男大主廚」觀後感
此分類上一篇:我們的發表會2-教學成果分享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