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晟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注者
8
被浏览
12,078

1 个回答

很有意思的问题。简单说结论,长孙晟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从他的个人素质来说,虽然文才不够,但是矫健过人同时绝顶聪明,善用计谋,善于钻营,但是重视亲情的人。从他的身份来说,他是大隋最重要的战略家之一,也在有生之年碰到了天子近臣的边儿。当然,他最重要的成就其实是和他的继室高氏,生了一儿一女。而他的一儿一女,不但将他的家族,更将整个长孙氏的家族推到了极限。

说他文采不够,正史上有明确记载,略涉書記。翻一翻隋书的列传,这基本上是对于有文采的那些人,文才的最低评价(当然,这是指在隋书当中提到过文采,有一些人连提都没提到过,那就不好评价,有很多明显水平更低)。这与他的兄长长孙炽完全不同。这个缺点在后面制约了他后期执事官发展,使得他在执事官上进入了从三品的级别,算是皇帝核心团队和所谓亲贵的边儿(分界线就在从三品正四品),但是只能原地打转,到此为止,不会有进一步的升迁。其实按他的能力来说,如果文才更高到大业初年一个正三品,在勋官改革之前拿到个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很可惜,在隋朝隋炀帝时期,虽然是他的亲信,但是并不是那么核心,不可能拿到更高的职位待遇。

说他矫健过人。毕竟留下了一箭双雕的故事,还有善彈工射,趫捷過人的记载。跟突厥到隋朝朝觐的射手比试,长孙晟,贺若弼等人都留下了光彩手笔。

绝顶聪明,善用计谋,善于钻营,这三点其实可以连在一起说。爱用计谋的表现,自然是在外交上分裂突厥。长孙晟的特点是,阴谋为其所长,阳谋为其所短。对抗沙钵略可汗的时候,长孙晟给隋文帝上表,「臣聞喪亂之極,必致升平,是故上天啟其機,聖人成其務。伏惟皇帝陛下當百王之末,膺千載之期,諸夏雖安,戎場尚梗,興師致討,未是其時,棄於度外,又複侵擾。故宜密運籌策,漸以攘之,計失則百姓不甯,計得則萬代之福。吉凶所系,伏願詳思。臣於週末,忝充外使,匈奴倚伏,實所具知。玷厥之於攝圖,兵強而位下,外名相屬,內隙已彰,鼓動其情,必將自戰。又處羅侯者,攝圖之弟,奸多而勢弱,曲取於眾心,國人愛之,因為攝圖所忌,其心殊不自安,跡示彌縫,實懷疑懼。又阿波首鼠,介在其間,頗畏攝圖,受其牽率,唯強是與,未有定心。今宜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通使玷厥,說合阿波,則攝圖回兵,自防右地。又引處羅,遣連奚、,則攝圖分眾,還備左方。首尾猜嫌,腹心離阻,十數年後,承釁討之,必可一舉而空其國矣。

事实上很明显,长孙晟的战略谋划完全正确,未来的历史走向也是按着他的设想。这份上表表现出长孙晟对于现实冷静判断。他的奏疏简直就是行动指南,对于需要进行的外交步骤,还有方式都有明确的表述。他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也成了隋唐两朝,对抗突厥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战略。仅仅凭着这一封奏疏,长孙晟都可以被称为两晋南北朝以来最优秀的战略大师之一。至于在实际操作当中,他的战略构想随时调整,各种计谋也轮番上阵。

他优秀的战略能力缺似乎并没有转化为较强的战役战术能力。虽然他单兵能力和战略能力都是十分杰出,在正史上长孙晟有多次从军出征的经历,勋官也做到上开府仪同三司。但是其实在有记载的纯武将当中比较低的。正史当中记载,作行军总管那次,是用阴谋及下毒的方式击败对手,然后再出征。最后的战果也仅仅是斬首千餘級,俘百餘口,六畜數千頭。至于仁寿二年,那次出征,虽然在正史当中记载。軍次北河,值賊帥思力俟斤等領兵拒戰,晟與大將軍梁默擊走之,轉戰六十餘裡,賊眾多降。但是根据隋书的记载,不论是大将军梁默还是长孙晟勋官转数也没有增加,说明也不是什么大胜。因此说长孙晟是隋朝的名将(这里作为狭义的解释,不考虑所谓上兵伐谋),其实有点名实不符,虽然他是货真价实的战略大师。

说他善于钻营,表现也很明显。其实在北周还没有灭亡的时候,他就已经投靠了杨坚。時高祖作相,晟以狀白高祖。高祖大喜,遷奉車都尉。到了开皇年间,在杨广还没有当上太子之前也已经成为了杨广的心腹之一。事畢,入朝,遇高祖崩,匿喪未發。煬帝引晟於大行前委以內衙宿衛,知門禁事,即日拜左領軍將軍。在这个新老皇帝交替权力的时候,杨广选择长孙晟,绝对是因为长孙晟算是他的心腹。而杨广与长孙晟的交往最晚出现在开皇20年,也就是说长孙晟在杨广当上太子之前,就已经加入了杨广一边。

但他也还是很重视亲情,无论是与他的兄长长孙炽,还是与他的长子长孙行布,都能看得出来。


当然有些网文和论坛中说长孙晟只是什么二流将领中级官员没有爵位(别说历史上,隋炀帝还把之前的爵位都给废了)所以就是水货,这就属于胡说八道基本上是分不清职事官勋官散官还有爵位,也不知道隋朝权力大小该如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