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軍:清晰亮明中國的“全球南方”身份 - 新浪香港

馬小軍:清晰亮明中國的“全球南方”身份

最近幾年,國際社會悄然出現“全球南方”地緣政治新概念,並快速崛起為新的國際政治群體。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變亂交織的背景下,“全球南方”現象為觀察和分析當今世界格局演進提供了新視角。

中國天然屬於“全球南方”

如何看待與處理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是新中國幾代領導人唸唸於心的根本戰略問題之一,更是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釐清從“中間地帶”理念的提出,到宣佈並定位中國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曆史演進脈絡,對於清晰確定中國與“全球南方”關係十分必要。

早在1946年,針對二戰後美蘇迅速轉向冷戰對峙,中國內戰一觸即發的戰略形勢變化,毛澤東主席在與美國記者斯特朗談話時首次提出“中間地帶”理論。即美蘇之間隔著歐、亞、非等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構成的中間地帶,中國在”中間地帶“之中。這一觀點在此後的幾次談話中得到深化。

隨著上世紀50至60年代冷戰格局不斷加劇,大國關係波詭雲譎,世界非殖民化運動暨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亞非拉新興國家崛起,一時間諸如不結盟運動、七十七國集團等“中間地帶”國家組織破繭而出。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推動了毛澤東對國際戰略大勢判斷與認識的深化,1963—1964年他提出“兩個中間地帶”論點。兩個“中間地帶”,一個是廣大亞、非、拉國家,一個是歐洲、日本、加拿大等對美國不滿意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同第二中間地帶國家之間正在進行“控製和反控製的鬥爭”。1974年,毛澤東冷靜面對中蘇關係破裂、美蘇爭霸格局形成的嚴峻形勢,經長期思考最終清晰提出三個世界理論,並將中國定義為第三世界國家。在此基礎上,中國外交政策作出重大戰略調整,打開了全新局面,為後來改革開放開拓出良好國際環境。

上世紀80年代國際大形勢發生了根本性戰略演變。大國關係快速調整,發展中國家成為全球最大政治經濟板塊。中國開啟改革開放新徵程,發展中國家也成為中國外交的主要方向。當時鄧小平同誌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顯然,東西問題是指美蘇爭霸,並不包括中國,而中國改革開放面臨的是發展問題,自然包括在南北問題之中。隨著冷戰結束和兩極格局的消失,東西問題逐漸退出,“第三世界”概念逐漸為發展中國家概念取代。中國政府多次強調自身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一基本外交立場表述一直延續至今,其間並不因中國綜合國力的改變而有任何變化。一部新中國外交史告訴我們,從“中間地帶”到“最大發展中國家”,今天的中國天然屬於“全球南方”,這也是中國外交題中應有之義。

“全球南方”正深刻影響國際格局重組

在國際戰略博弈加劇的大背景下,“全球南方”地緣政治新概念快速升溫發酵,吹響了發展中國家的“集結號”,迅速成為國際戰略格局與秩序重組的重要變量,也提出了中國如何順勢調整同發展中國家關係的新課題。

俄烏衝突成為當前世界格局的戰略轉折點。美西方試圖以此裹挾“全球南方”國家並脅迫其選邊站隊,卻遭到大批“全球南方”國家抵製。他們不支持美西方對俄羅斯的製裁,堅持自身的外交獨立性,強化“不結盟”的政治立場。烏克蘭危機導致“全球南方”發展環境惡化,包括推高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加劇糧食安全風險、加大發展中國家債務償還壓力,嚴重阻礙後疫情時代“全球南方”的經濟複蘇。這就加強了“全球南方”面對烏克蘭危機和其他全球性問題時的共鳴共情。“全球南方”已不再單純以發展為權衡指標,而成為一個更趨複雜的地緣政治群體,其獨立自主發展訴求上升,開始在幾乎所有全球重大議題上獨立表達自身立場,在當前大國博弈日趨緊張的格局下,展現出對全球議題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和戰略影響力。

有媒體認為,“全球南方”將決定世界的未來。令人矚目的是,在“全球南方”大旗下齊集了一批中等規模國家或地區強國。例如,亞洲的印度、印尼、土耳其、沙特等;非洲的埃及、南非、尼日利亞等;拉美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等。這就使“全球南方”這一新的地緣政治群體“去西方化”“去大國化”意味濃厚,也昭示了區域化發展趨勢對全球政治的強勁影響力。印度、巴西等主要新興大國積極謀求對“全球南方”的主導權。印度自詡為“全球南方”的領導者。盧拉再次當選巴西總統後表示,將重振南方共同市場,並以此引領“全球南方”合作。目前,在西方敘事中不時出現“中國與印度爭奪‘全球南方’領導權”的說法,這應當引起足夠的警惕。

“全球南方”戰略價值不斷顯現,已成為大國戰略博弈對象。值得注意的是,美西方國家在認領自身“全球北方”國家身份的同時,非但未排斥“全球南方”,反而順水推舟提出要與“全球南方”國家一道,維護所謂“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試圖借此對付俄羅斯,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擺明了要把“全球南方”國家拉過去。

今年1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華盛頓發表演講,聲稱“如果西方被‘全球南方’拋棄,將會淪為少數派,不利於解決政策性問題”。岸田強調,“將加大對‘全球南方’事務的介入力度”。2月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對“全球南方”議題給予了足夠關注,設置“南北合作”專場討論,強調西方要爭取“全球南方”。《2023年慕尼黑安全報告》用較大篇幅聚焦“全球南方”議題,“全球南方”一詞在報告中共出現55次。5月七國集團(G7)廣島峰會邀請印度、巴西、印尼(東盟輪值主席)、越南、科摩羅聯盟(非盟輪值主席)、庫克群島等國家領導人作為對話夥伴與會,並將加強與“全球南方”國家關係納入峰會主要議題。

由此可見,西方國家試圖通過加大投入、提供發聲平台,甚至直接干預一些國家的內政與外交事務,以拉攏“全球南方”,並通過扶植某些發展中國家盟友扮演“全球南方”領導者的角色,以實現對“全球南方”事務的控製。

必須高度關注美西方政治操弄和炒作“全球南方”概念。西方輿論正試圖建構一個分裂的世界秩序——一邊是中國和俄羅斯以及伊朗、朝鮮等國,另一邊是歐洲和北美,“全球南方”在中間。從而在地緣政治層面,把中國排除在“全球南方”之外,進而達到分裂發展中國家政治板塊的目的。

尤其要警惕充滿惡意的“全球東方”概念。冷戰時期,所謂“東西方”是以美蘇劃線。此番“全球南方”概念的提出,是否內設了什麼“全球東方”的概念,意圖以所謂“全球東方”把中俄伊古朝等國惡意歸在一類,製造什麼新的“全球東西方對抗”遊戲,對此須足夠警惕。中國絕不重蹈冷戰時期的覆轍,絕不會落入冷戰式的大國戰略對抗陷阱。

警惕有人想將中國從“全球南方”剝離

今天,中國屬於“全球南方”既是理所當然,也已是水到渠成之事。筆者認為,面對美西方的分化和“將中國從發展中國家剝離”的企圖,我們應積極正面對待和接納“全球南方”提法,亮出中國是“全球南方”組成部分的身份,擲地有聲地告知世界: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當然也是“全球南方”國家的一員。我們要堅定站在“全球南方”群體中,增進“全球南方”國家群體凝聚力。中國再發展、再強大,也始終是“全球南方”的組成部分。

日前在南非成功舉行的第十五屆金磚國家峰會,成為一次強化“全球南方”國際形象的盛會。金磚合作機制迎來擴員時刻,沙特、埃及、阿聯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亞正式獲得邀請成為金磚大家庭成員。據悉,包括此次受邀加入金磚大家庭的6國在內,共有40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表達了加入的願望,20多個國家提交了正式申請。這充分反映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形勢下,廣大發展中國家推進團結自強、捍衛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完善全球治理的共同心聲。

可以說,“全球南方”是中國和金磚成員國家的天然屬性。應抓住“全球南方”國家“求增長”“謀發展”的核心訴求,順勢深化南南合作,完善升級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在今年接下來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外交空間,聚焦於後疫情經濟複蘇、俄烏衝突勸和促談、聯合國及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全球氣候變化談判等重大全球議題,聚攏“全球南方”國家的立場共識,形成相互支撐的政治話語力量。

在這一背景下,我們要講好“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將“全球南方”國家團結起來,建構新型夥伴關係網絡、改革現行國際秩序的故事。同時,向國際社會表明,美西方的挑撥分化不會起作用,中國無意全球南方領導權之爭,願意與印度、巴西等國一道,積極推進金磚國家與“全球南方”國家共同發展。筆者認為,在適當的時機下,中方可聯合印度、巴西、南非、印尼、埃及等國,共同發起舉辦第一屆“全球南方”峰會,向世界展示“全球南方”的凝聚力和國際新形象。(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