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以無預警的姿態在極短時間內覆蓋了大陸後,更以極快的速度向全球各地擴散,速度令所有人措手不及,造成全球恐慌。曾經歷SARS的第一線保險業務人員就表示:「新冠肺炎的傳染力、致死率雖然比SARS低,但此次疫情對臺灣經濟的殺傷力早已遠勝SARS。」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每日的官方數據統計,全球目前已確診病例超過520萬4,508例,至今全球至少33萬7,687人死於新冠肺炎。

  此波疫情去年十二月自大陸爆發後,一路蔓延到196個國家及地區,臺灣很幸運地在入境防疫工作就守住第一線,至今雖仍如臨深谷,幸而民眾出門人人皆配戴口罩,至今仍未像其他國家已有著大規模爆發。

  與相對平安的臺灣相比,海外的疫情仍持續擴大。令人憂心的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美國,目前境內累計確診人數達到154萬7,973例,共9萬2,923人病故;而感染人數排名第二名的俄羅斯,目前人數仍急速在增加中。

  二○二○年五月,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Hayden Powell)就在媒體上指出,當前美國最重要的經濟數據,就是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相關的「醫學指標」。鮑爾更表示,目前因疫情導致商業活動停擺,美國第二季經濟恐再崩跌20%至30%。

  美國自今年實施防疫措施以來,大批企業被迫裁員或強制員工休無薪假,光是四月就比三月多出2,050萬名失業人口,這是自一九三○年大蕭條以來未曾見過的情況。美國向來是全世界經濟的引擎,牽一髮而動全身,當他們的失業人數上升,民眾購買力下降,全球經濟皆會因而遭受影響。

  地球的另一邊,四月份日本工具機訂單表現持續受挫,日本工具機工業會(JMTBA)公布了四月份的工具機訂單金額年減48.3%,與前月相較也下滑了27.5%,皆出現兩位數的萎縮。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造成各國企業在設備投資方面皆大幅縮手,也進一步宣告全球經濟的緊縮。

  目光回到臺灣,勞動部五月十八日公布最新無薪假統計,因應景氣影響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即無薪假)事業單位計1,189家,實施人數2萬1,067人,創臺灣金融海嘯來新高。

  以行業別來說,整體實施無薪假企業以製造業251家的8,786人最多。臺灣是外貿導向經濟體,現在歐美各國的經濟尚未復甦,預估未來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家數和人數還會再增加。

  服務業中,目前住宿餐飲業有161家、3,998人實施無薪假,支援服務業(如旅行社)則有114家共1,408人,以目前「全民防疫」的背景下,短期內無薪假的範圍應不會縮小。

  「新冠肺炎對我們而言,有好有壞。」台灣人壽宏暘通訊處業務處經理簡素秋受訪時指出:「疫情發生使得民眾風險意識提升,激發了對重疾、醫療等保險產品的需求。但我們仍擔心,景氣如果一直持續下探,這種對未來的不安全感和民眾短期購買力下降,會影響投資、儲蓄等規劃。」

疫情蔓延,業務人員的4大危機

  疫情爆發後至今,臺灣的初年度保費相較去年同期下降40%,不少業務人員的績效下滑,以下為業務人員在疫情蔓延時所面臨的4大危機:

危機1. 自身活動量被迫下跌

  (1)辦公室大樓和校園封鎖民眾: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許多辦公大樓和學校對於沒有員工證和學生證的民眾進行封鎖,國泰人壽專北二區部專招板泰通訊處行銷總監林淑貞就表示:「以前大學不太有管制,但現在都進不去了!我的教授客戶還要額外給我『貼紙』,才能讓我進去校園找他。」

  (2)客戶希望保持距離:處於疫情這種非常時期,不少民眾不願意與人面對面接觸。簡素秋就笑言:「有一次我與客戶相約,我的客戶跟我說:『我們別約室內,約室外吧!空氣比較流通。』我們倆就約在松山車站外的廣場椅子上討論保單,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危機2. 跟自己的自制力戰鬥

  許多保險公司超前部屬,均啟動異地或居家辦公,也不少保險公司取消了業務人員八點半的公司打卡,若業務人員本身的自制力不夠,常常一睡醒就已經到中午,業績通常就會衰退。

危機3. 客戶對未來不安全感加劇

  若從事服務業的客戶,他們對未來的不安全感會增加。簡素秋舉例,她有些從事餐飲業的客戶,在臺灣疫情最嚴峻的三月時只剩3成客人,這會讓客戶短期購買力下降,除了醫療險等基礎保障外,對於未來投資理財、旅遊等險種的規劃都會大幅減少。

危機4. 客戶期望把握全球股市新低點

  近期,美國與歐洲的股市頻頻下跌,許多客戶會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投資低點,紛紛把現金投入國外股市,因此願意把資金留在保險較保守類型商品的客戶就會變少。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