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收藏有市有價? 90後錢幣收藏家教你點「儲」錢(短片)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理財資訊 - D190426

錢幣收藏有市有價? 90後錢幣收藏家教你點「儲」錢(短片)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4/26 19:45

最後更新: 2019/05/03 19:06

分享:

分享:

「青蟹」10蚊紙、紫色50蚊紙......都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紙幣。若果有興趣加入錢幣收藏,市民應該如何起步呢?憑着個人收藏經驗,於2017年在3個商場舉行個人收藏品展覽的90後錢幣收藏家張頌昇(Anthony)表示,首先是要喜歡上錢幣收藏。

張頌昇自幼受家人影響接觸不同錢幣,除了收藏,更藉此開拓出投資之路。談起錢幣投資的「實戰經驗」,他分享自己在2008年奧運及2012年中國銀行100周年收購並轉售紀念鈔,均獲利數十萬元,成績都算不俗。後來更由網店轉營為實體店,專門收購及轉售錢幣、郵票、黑膠及閃咭等收藏品。

三大因素判斷紙幣的價值

如何判斷一張紙幣的收藏價值呢?張頌昇認為,紙幣的款式、發行年份與發行量,以及紙幣的狀態這幾個因素最重要。他指一張全新紙幣,還是已摺過的紙幣,其收藏價值會差天共地:「如果一張銀紙摺了一下,可以相差6至7成的價錢,但之後多摺數下,價值也不會相差太遠。」

張頌昇以滙豐銀行在1930年發行、俗稱「大聖書」的100元手簽紙幣為例,那個年代一般發行較大面值的紙幣均須需由當時的銀行大班親手簽發,以確保有充足的儲備,因此這批手簽紙幣的收藏價值就更高,現時價值接近3萬元,可謂升值300倍。

「錯體紙幣」更具價值

此外,一些在印刷程序上出現錯誤,卻流出市面的「錯體紙幣」同樣是寶!例如紙幣前後兩面的號碼並不一致、或是在紙幣表面上出現「摺白」的痕跡,亦是錢幣收藏中的「稀世之寶」,甚至會比簇新的紙幣更具收藏價值。

滙豐銀行在1930年發行、俗稱「大聖書」的100元手簽紙幣,現時價值接近3萬元,可謂升值300倍。(陳智良攝)

「錯體紙幣」之一。滙豐銀行1972年發行的100元,紙幣的前後兩面印有不一致的號碼,現時價值5,000元。(陳智良攝)

「錯體紙幣」之二,滙豐銀行1972年發行的10元,出現一條「摺白」的痕跡,現時價值3,000元。(陳智良攝)

近年亦有不少內地玩家加入錢幣收藏的行列,張頌昇指,人民幣的印刷量比香港錢幣多,而超過一半的紙幣品種,僅由幾名收藏者持有,貨源歸邊的情況較嚴重。相對來說,香港錢幣的發行量較人民幣低,價格亦較穩定,而本地早期的收藏者較着重歷史價值,並以收藏為主,亦令這類香港紙幣甚少在市場上流動。

「有了歷史才產生價值」

另外,由於資訊發達,愈來愈多人在網上交流錢幣收藏的故事,加上第三方紙幣評級機構的出現,令錢幣鑑定更系統化,亦增加了品質鑑定的透明度,方便有意收藏或投資的人士判斷錢幣的價值。張頌昇補充,入門級玩家可先主動認識錢幣的歷史,「如果有興趣加入錢幣收藏,第一件事必須喜歡它,一張紙幣不單只有它的價值,還有背後的歷史,有了歷史才能決定其價值。」

PMG(Paper Money Guaranty)是行內著名的第三方紙幣評級機構。(陳智良攝)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品味投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