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伦敦外,英国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地方?

关注者
6,155
被浏览
574,722

185 个回答

推荐一个小众的地方,位于英格兰伊利斯本自治市(Eastbourne)的比奇角(Beachy Head)。

我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由于自己对生死执着得太多,常常引来五阴炽盛的苦况;于是想看看有没有哪个地方可助我参悟无常的真谛。听一朋友说,比奇角(Beachy Head)这个地方很特别,值得一去。我搜了一下谷歌,大概知道它位于英格兰的最东端,有数十里延绵不绝的白色悬崖,有无数人曾在那纵身一跃,有花,有草,有尸骸。于是,我决然前往,我想体会一下行走在生死一线间的感觉,我想知道在悬崖边思考天、地、日、月、银河、宇宙、佛,还有女人,是否会有不同的答案。

悬崖顶端的那个小点就是我。我在那盘腿坐下,恍惚间以为自己已经活了好几个世纪。

在我向天张开手掌的刹那,阳光穿云直下,真巧。

曾经鲜活的生命都已远逝,只留下一个个小小的木十字架纪念他们。他们在天堂还好吗?那里有他们一直追求的东西吗?如果给多一次机会,他们还会这样跳下去吗?

平静的伊利斯本(Eastbourance),住在这里的人对待生死是否也如这座城市般默然而又云淡风轻。

夜幕之下,没有回答。

这篇写给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知乎上的所有做过打仗梦的大小朋友。


男孩子一定要去的——小翁的坦克世界之旅



在走上艺术之旅之前,小翁曾经是个一边向往着飞机坦克一边满地乱跑的熊孩子。我对坦克的最早印象源自郑渊洁的《舒克和贝塔》里面那个铁盒子。之后随着长大,反而了解得少了。直到在英国的时候,有一次为写论文而搜罗英国当地的偏门博物馆,才找到这么一间。博物馆的名称很简单,就叫坦克博物馆。但这真的是包含了一个男孩子对这铁盒子所感兴趣的一切。



从伦敦搭乘火车前往Wool


这个博物馆在一个叫博文顿的小镇,要到这个地方的话,需要先坐上火车到一个名叫Wool的小站,到站后再徒步走上一个多小时人迹罕至的泥泞小道才能抵达。


英国乡间的小村子


走在路上,小翁就在想,这真的是一辈子才走一趟了。以后这辈子恐怕再难有专门大老远飞过来一趟就为看这个博物馆的机会。


警示牌:坦克训练区


看到这里,小翁的心里已经开始激动不已了,就像是要去见一个慕名已久的朋友。再往前走,这样的牌子越来越多。


终于,——欢迎来到坦克博物馆。


之所以要单拿这个博物馆来说,是因为小翁觉得这个博物馆在参观体验上做得非常精彩。小翁是个纯外行的连伪军迷都算不上的爱好者,但在这里流连了一整天。作为当年第一款坦克的发明国,英国的这个博物馆的藏品极其丰富,其坦克收藏从世界上第一款“水箱”,一直囊括到英国现役的挑战者II型坦克。博物馆并没有像摆地摊一样把所有坦克往那一堆,而是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参观体验,相比之下,国内的类似博物馆真的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索姆河战役的战壕


坦克博物馆试图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坦克?为此,该博物馆根据文献还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初次亮相的场景——索姆河战役德军阵地一角。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役,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这也使得整个环境的入口被布置得像是个鬼屋一般,昏暗的灯光、断手断脚的伤兵蜡像,再配上环绕声印象的哀嚎……


伤兵


在走过了数个这样的区域后,观众从“室内”走到“室外”,进入战壕。当时,德军搞出了名为马克沁重机枪的大杀器,英法联军的步兵面对重机枪伤亡惨重。被逼无奈的英军为此推出黑科技——坦克。但是对于身在德军战壕的观众来说,此时周围只有两人深的战壕,用步枪零星射击的士兵,以及震耳欲聋的机关枪声。


这里会遇到两个吓得要死不敢出去的德军士兵,你可以听到他们(用英文)说着“简直吓尿了!”之类的话


这种感受会一直持续观众走到一处地面,此时周围开始略微震动,同时会听到越来越大的响声,因为战壕的地面崎岖不平,而战壕又非常陡,一般来说抬头也没什么好看的。所以观众走路的时候大多会一直盯着脚下,直到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突然出现在头顶:


坦克登场(为了拍全坦克,我是全身后仰手机往后放,亲眼看来要比照片显得更为靠近和巨大)


在猛一抬头看到坦克的一瞬间,我对于“为什么需要坦克”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有了答案。对于一个手里只拿着步枪的士兵来说,这个活动的大铁盒子实在太吓人了。更不用说在现实中这个机器会从士兵头上压过去。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之前在电视上看过的所有坦克或俯视或平视,只有这次是从下往上看,所以也没觉得坦克怎样,而这次的体会则太深刻了。


英法联军跟在坦克后面推进


从战壕走出后,观众还有机会坐到“坦克一代”的里面,没戴头盔的我在狭小的空间里撞到两次头。而这个坦克堪称大火炉的动力系统就在坦克最中心,当年坦克里面的温度简直无法想象。


一代坦克里面的“戴姆勒”直列6缸水冷汽油机


事实上,这个坦克外面看起来很大,里面可以闪转腾挪的空间实在很小。我的头都快撞傻了……


坦克的故事


回答了“为什么需要坦克”的问题后,便来到了整个博物馆最为重中之重的模块:一部由实物组成的坦克发展史。有趣的是,在这个坦克发展史上打头阵的并不是英国造的“小威廉”I型坦克,而是……


多才多艺(脑洞大开)的达芬奇设计的坦克设计稿和还原模型


达芬奇设计的这个斗笠一样的木头车可以实现360度旋转开火,可架设大炮一至多门,上塔可有自由射击火枪一门。1487年,达芬奇在一封写给斯福尔扎的信中称:“这种车坚固而可以冲锋陷阵,任何武器和部队都不能抵挡。紧跟在装甲车后面的步兵会十分安全,不大可能受到伤害。”——直到现在,坦克还是这样和步兵协同作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达芬奇作为坦克的祖师爷,实至名归。


在电子游戏《刺客信条:兄弟会》中,大家可以体验一把达芬奇在现实中没做出来的大杀器


在这之后,可以看到各国争相设计的各种早期坦克。在这个阶段,坦克究竟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大家心里都没谱。由此做出来的“装甲战车”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这种:


1920年代的劳斯莱斯装甲车


1936年产意制威克斯6型轻型坦克。此坦克又小又快,而且多用于执行侦察任务。博物馆的说明上说在二战坦克驾驶员中,开这种坦克的生还率是最高的。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古德里安搞出了把坦克“搓堆儿一起打”的玩法,世界人民才开始朝着让铁盒子互相殴打的方向设计自己的战车。其中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德制、苏制、美制和英制坦克均闪亮登场,而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正在此处:


编号131的虎I坦克


小翁第一次知道虎式坦克是在探索频道的一个节目里。节目组找到了一名前美制谢尔曼坦克手,以及一名前德制虎式坦克手,邀请他们一起讨论两国坦克的优劣。在节目中,专家对虎式坦克进行了种种批评,但当最后问到那两个坦克手:如果时光倒流,可以让你们自己选,你们选哪个?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说,虎式,毫无疑问。


在博物馆里,有一个当年播放给英军的宣传片:片名叫“如何识别虎式坦克”。不长的片子花了大半时间来描述虎式坦克是个什么样子,并在最开始和最后给出忠告:“如果你在没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看到一辆虎式坦克,能跑就跑吧。我们也没什么办法。”


虎式可以说一度在战场上一骑当千,但是经常出故障导致无法行进。为了避免被敌军缴获,虎式坦克的乘员在抛弃坦克前都会把坦克炸掉。单纯击败虎式坦克都如此困难,更不用说活捉了。而坦克博物馆的这辆虎式,则是全世界唯一一台依然可以注上油跑来跑去的虎式。


2013年,为了纪念虎式坦克发明70周年,这台虎式曾经开出来展出。2015年5月,这辆坦克还将出来逛街一圈,并提供坦克内部的“VIP席位”


关于究竟如何捕获到这台虎式,历史学家到现在都没搞清楚。一个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说法是盟军的一辆丘吉尔坦克同这辆虎式坦克正面互射,盟军的火炮击中了虎式坦克炮塔和底座的接口,导致炮塔被卡住。虎式坦克内的乘员并未准备炸毁坦克,而是想要下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在乘员离开坦克期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总之他们都死了,从而使坦克被盟军缴获。


虎式坦克被盟军坦克击中留下的痕迹。炮弹就是卡在这里了。真巧。


在二战之后,随着武装直升机的出现以及海陆空立体作战思路的革新,坦克依然作为陆军的重要力量存在,并从着重火力的“重型坦克”向多功能化的“主战坦克”转型。二战时候的双方坦克集团对垒的场面再也一去不复返了。


坦克一步步变成这种形状后,在小翁这种外行看来,那种“手工拼装的钢铁巨兽”的浪漫感觉就没有了。(图为英国现役的挑战者II型主战坦克)


不过说到头,博物馆还是希望提醒观众,坦克终究是夺人性命的兵器。所以在看完博物馆,临走的时候,看到大厅树立着一句来自东方的哲言:


善为士者,不武。——《道德经》第六十八


博物馆门口的坦克兵像。一个坦克里通常坐着五个人:车长、驾驶员 、通讯员、炮手、填装手。



坦克博物馆关门了



时间所限,小翁匆忙的坦克世界之旅到此便中断了。这使得这篇回答写得也像是腰斩一般。说真的,如果有哪位知友看了以后感兴趣的话,小翁真想一起再同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