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解析】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逸竹(y t)野叟- PChome 新聞台Blog|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27 16:47:45| 人氣102,563|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庸解析】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推薦 27 收藏 2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庸解析】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中庸》(第二十章):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內文的寫成約在戰國末期至西漢之間,作者是誰尚無定論,一說 《中庸》是孔伋(子思)所作,載於另一說《中庸》是秦代或漢代的學者所作。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 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 始言一理,中 散為萬事,末 複合為一理。」

    據《列女傳》和趙岐《孟子題辭》說,孟子 曾受教於孔子的孫子 子思。但從 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孟子荀卿列傳〉時,子思是孔子的孫子,而孟子受業於子思之門人,乃是子思的再傳弟子。

 

意譯:
    廣博的學習、詳細的求教、慎重的思考、明白的辨別、切實的實行。
   除非不學,要學 而沒有學會, 絕不放棄;除非不問,要問 而沒有問清楚,絕不放棄;除非不想,要想 而沒有想清楚,絕不放棄;除非不分辨,要分辨 而沒有分辨明白,絕不放棄;除非不實行,要實行 而沒有做出成績,絕不放棄。
    別人 學一遍就學會了的,我學 一百遍;別人 學十回就學會了的,我學 一千回。如果 能夠這樣的方法努力去做,即使是個 愚笨的人,也必然會聰明的;即使是個 柔弱的人,也必然會堅強的。
 

注釋:
1. 中庸之道:儒家 的一種主張,待人接物 採取 不偏不倚,調和折中 的態度。
2. 博學:多聞 曰 博。博學,學識廣博,見聞豐富。
3. 審問:審,推究也。問,有所無明,而 求人解釋也。
    
解析: 
    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為治學之道,「學、問、思、辨」為「知」之事,「篤行」乃「行」之事,然「知」「行」非對立,而為一體。吾人「非為知而求知」,乃「為行而求知」,非 為求知之事 行即止,非為行之時 知即廢。而須 知隨行,愈行愈知,由是可知,「知」與「行」互為因果也。
    知之材料 欲求其豐,是以 「學」必曰「博」,知之材料 欲求其確,是以「問」必曰「審」,知之材料 欲求其密,是以「思」必曰「慎」,知之材料 欲求其晰,是以「辨」必曰「明」。治學經此四階層,則謂「知」也,則知之 必能行之,唯恐 行之不篤,故謂「篤行」,既 「行」必求其「篤」,而「學、問、思、辨、行」,皆一貫 而不偏廢也。如是 為學 則可望有成也。

 

參考資料:
    中山大學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民國十三年 國父孫中山先生,為培育人才,以應積極建設現代化國家之需要,將 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科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等 三校合併,改組成 國立廣東大學,並頒授「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之訓詞,作為 惕勵師生 日新又新、自強不息 之校訓。
    民國十四年, 國父不幸病逝。為感懷其一生 對國家之奉獻及 永久紀念中山先生之豐功偉績,特於 民國十五年 將 國立廣東大學 正式改名為 國立中山大學。
    政府遷台後,為因應社會 對高等教育之需求,於民國六十八年 核定設置 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 於 高雄西子灣,翌年七月 正式建校成立,並以 國父誕辰十一月十二日為校慶。迄今 國立中山大學 已 蔚然成為 南台灣學術重鎮。

撰述者:江義德教授 

(前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台長: 逸竹(yt)野叟
人氣(102,563) | 回應(3)| 推薦 (27)| 收藏 (2)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國學簡介 |
此分類下一篇:【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 在羅斯福路
此分類上一篇:【論語解析】 君子有三戒 戒色 戒鬥 戒得

xanthe
治學首重「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謝謝分享 收藏之
2013-08-27 18:15:35
版主回應
治學之道「學、問、思、辨、行」。
似乎較
胡適先生所說:「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
更為周全。
2013-08-28 08:12:38
咖啡光暈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人生不也是如此...
2013-08-28 00:33:13
版主回應
「學、問、思、辨、行」。不僅是治學之道。
而且也是人生哲學
培養
「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3-08-28 08:17:33
Roger
根據您的內文,孟子受業於子思,但孟子出生於西元前372年,子思去世於西元前402年,子思逝世時孟子尚未出生,如何受業於子思??
2013-09-30 11:26:52
版主回應
感謝您提供的意見
yt 已蒐集有關資料
於內文補充說明
2013-10-01 06:13: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