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約半生》周而復始感情事

朋友都嚷着想看《情約半生》(BeforeMidnight),連不常進影院的也有興趣。這個系列已經十八年了,由1995 年的《情留半天》(Before Sunrise),2004 年的《日落巴黎》(Before Sunset)到今天這部,編導Richard Linklater, 演員Ethan Hawke 及Julie Delpy,每隔九年就延續Jessie 及Céline的故事。

「Before」像杜魯福長達二十年的「安坦但奴」(Antoine Doinel)系列,戲裏戲外,電影見證了導演、明星及觀眾的成長。電影故事或許虛構,但明星鏡前的歲月留痕卻如假包換;他們的人生經驗,喜悅及挫折豐富了角色。Hawke 及Delpy 有份編寫《巴黎》及《半生》劇本,Hawke 本人的際遇(包括寫書及離婚)跟角色Jessie 接近,虛實互相呼應。當然這不是什麼新事,演戲緣自生活體驗,歲月提升了造詣, 但很少像「Before」般具體。「Before」的成功亦在於演員的親和,他們不算巨星,不是大美人,但他們平易近人令角色有血有肉。觀眾看人也自看,當年在影院看過《情留半天》的,即使是年輕小子,今天已人到中年。Jessie 及Céline 跟我們的生命同步,這正是此系列深得人心原因。

很多人想知道在《情約半生》Jessie 及Céline 有沒有走在一起,但要是我說這已不是故事的重心呢?由於電影下周才公映,若怕本文透露劇情,可以不讀下去。

日落之後Jessie 與Céline 又如何?上集《日落巴黎》Jessie 及Céline 三十出頭。我們知道Jessie 已婚,育有一子,但婚姻生活似乎不如意。Jessie 在巴黎跟Céline 重逢,在城市漫步出雙入對,有說不完的話題,像初次邂逅般充滿靈光。Jessie 本來要趕飛機的,來到Céline 家作客就賴着不走。《巴黎》結局是開放式的, Jessie 及Céline 儘管情投意合,但他們可以怎樣?導演Richard Linklater 就利用這前提,在《情約半生》的序幕繼續保留懸念:Jessie這時已41 歲,比之前更滄桑了。他在希臘南部機場送別兒子Hank,Hank 獨自坐飛機回美國。兒子早熟世故,但對父親態度頗冷淡,入閘後頭也不回。Jessie 努力跟他打成一片,最後看着他背影,眼神非常失落。然後Jessie 步離機場,配樂這時才輕鬆一點,終於揭示他跟Céline 的關係——《日落巴黎》距今九年間,Jessie 跟前妻離婚,跟Céline 結婚,兩人生了一對可愛的孖女。故事說Jessie 應希臘老作家Patrick邀請, 一家人來到南伯羅奔尼撤(Southern Peloponnese)度假六星期,帶着Hank 同行。假期快結束了,Hank 要回母親身邊,這令Jessie 不安,自覺沒有盡好父親的責任。

三部曲中最苦澀

那Jessie 及Céline 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麼?是的。但Linklater、Delpy 及Hawke 很明智,沒有把故事停留在虛假的浪漫層面, 「終成眷屬」只是起點,離「白頭偕老」還有段很長的距離(戲裏名言: 「你還可以多容忍我56 年?」)。《情約半生》的苦澀味是三部曲中最 濃烈的,Jessie 及Céline 面對中年人、父母的困惑。Jessie 憂慮自己不盡父職,心裏想搬回美國接近兒子;他已出版了幾本小說,正在構思新作的內容。Céline 待業,正考慮接受一份政府工作,她堅決不肯移居美國,對白說她跟Jessie在紐約住了兩年,放棄法國的一切,極不好受。小夫妻有時卿卿我我,也有鬧意見時候。畢竟情人不同夫妻關係,前者充滿想像,後者務實瑣碎;加上人到中年,對自己外表懷疑,瞻前顧後,再沒年輕灑脫。比起《情留半天》及《日落巴黎》,《情約半生》的角色摩擦更多,輕則互相調侃,重則反唇相譏,甚至拂袖而去。「從此快樂生活下去」?《情約半生》是打倒這句童話謊言的另一鐵證。

閒聊自然演出自如

跟過去兩片一樣,《情約半生》角色喋喋不休,如同伊力盧馬的電影,好看在閒話家常、生活實感。Hawke 及Delpy 的演出都太自然了。機場序幕後,就是他們在車廂的對話。這段正好是電影的縮影,他們本來日常閒聊,十分融洽。Céline 用電話為熟睡的孖女拍照,她提到父親從前對待小貓的故事等等;後來Hank 一個機場來電,Jessie 開始自責,Céline 聽出他話中有話,兩個人幾乎吵架了,碰巧女兒睡醒,夫妻的注意力轉移,氣氛頓時緩和下來。這場戲貌似平常,拍來一點不簡單,除了對白寫得好(裏頭還反映人物一些心態,如開車路經古蹟,猶豫停不停車,然後自我安慰說「看一個就等於看了全部」),兩個主角演出到位,時間拿揑得非常好:Jessie上車後拿了女兒吃剩的蘋果,夫妻閒聊氣氛突然膠着,女兒醒來問蘋果在哪,父母支吾以對,打破了車廂悶局,是很好的comic relief。好像是即興,但女兒的蘇醒又很準繩。Richard Linklater 來到《情約半生》用數碼拍攝,這段對話鏡頭一氣呵成共13 分鐘,菲林年代根本不可能。《情約半生》另一場戲也長,全在酒店房間拍攝,足有半個小時,但對白有力,看得人屏息靜氣。Linklater 用空間很聰明,車廂及酒店房間的幽閉,跟南伯羅奔尼撤戶外的開揚,襯托出兩個角色一天之內的不同心理狀態。

午夜前夫妻和好?

時間繼續是「Before」系列的首要命題。是的,三部片都是一天的故事。前兩部的日出、日落乃情人見面的大限,這次「午夜前」則是夫妻和好的時間。最後夫妻是真正和好?還是繼續扮演不同角色?Céline演的小女粉絲令人笑破肚皮,但再次扮演多了另一層意義,似乎是兩性關係的根本矛盾,團圓的結局只是表象,背地裏仍有隱憂。Jessie 的第一段婚姻的破裂是不是偶然?還是他的宿命? 「Before」強調一天,「日出」、「日落」(《半生》夫妻在海旁看日落,鏡頭仔細記下紅日將盡,兩人出奇沉默),教我想起一周前跟影友重溫茂瑙(F.W.Murnau)1927 年的《日出》,亦一天之內夫妻感情起落的故事。結局像《情約半生》一樣圓滿,日光照耀新一天,但暗裏其實預示,好與壞皆有循環,萬物周而復始;一天是一生的縮影。《日出》的副題是「A Song of Two Humans」,片中的夫妻、情人皆沒名字,茂瑙說拍的不是個別人物,而是普遍男、女兩種人。「Before」系列,來到第三部何嘗不是?《情留半天》、《日落巴黎》還未覺,我們艷羨一對脫俗璧人,在歐洲浪遊,好不瀟灑。來到《情約半生》始知,沒有永久的美好,當關係變為恆常,他們都有你我凡夫身影。

還有第四部?

《情約半生》說Jessie 在希臘作客,中段加入其他角色,不同年紀、不同文化的人大談感情事。年輕人用Skype 談情,喜歡浪漫刺激,很難想像要「海枯石爛」;老作家朋友Natalia 想念亡夫,但知道自己的記憶日漸衰退,亡夫印象慢慢淡出。再一次因為Linklater 準確的對白及選角,這段餐桌的對話直率自然,Natalia 的總結尤其動人,亡夫就像日出、日落的出現及消失。我們對一些人或很重要,但人來人往,我們畢竟也是生命的過客而已。

《情約半生》的海報,比上兩回都雅淡、靜態,人物佔的比例較小,海及天的空間更突出。Jessie、Céline 兩個人心如止水,各自看海。看過電影明白,這種狀態得來不易。「Before」應該沒有第四部了,它要說的男女感情事都說了。

作者: 
刊物: 
Year: 
Month: 
Day: 
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