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銀行想改名轉運?嫌「虛銀」太虛 可以叫什麼?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310

虛擬銀行想改名轉運?嫌「虛銀」太虛 可以叫什麼?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4/03/10 10:00

最後更新: 2024/03/10 10:34

分享:

分享:

近日忽聞業內人士有意提出「改名轉運」,不再用「虛擬銀行」稱呼業界,皆因「虛擬」二字令人感覺趨於負面。

金管局在2019年3月批出首個虛擬銀行牌照,轉眼已經5年,距離首間虛銀(眾安銀行)宣布營運亦已4年,你對虛擬銀行的印象如何?會用它們的服務嗎?一說起虛銀,你會想起什麼?

近日忽聞業內人士有意提出「改名轉運」,不再用「虛擬銀行」稱呼業界,皆因「虛擬」二字令人感覺趨於負面。大家又認為它們可以改成什麼稱呼?

部分人對「虛擬」二字觀感負面

有業內人士指出,「虛擬銀行」的英文名稱Virtual Bank沒有問題,但中文名稱「虛擬」二字,常常使人誤以為與虛擬資產有關,或是與一些非法行為扯上關係,甚至有人以為與內地的「影子銀行」相類似。「總括而言就是比較『虛』,未能好好突出『數碼化』、新型產品等等的特點。」

另一業內人士更指出,近年金融騙案多,很多都涉及網上帳戶的操作,因此提起虛擬銀行時,甚至有市民問是否與騙案相關,反映這名稱予人不安全的感覺,不算很「入屋」。

虛銀認受性佳 用戶數屢創新高

然而,銀公的調查顯示虛銀的認受性正在提升,45%個人受訪者已開設虛擬銀行戶口、30%個人受訪者預計未來3個月會開戶,超過7成認為虛擬銀行是創新及便捷的。

數據亦顯示,虛擬銀行在香港不乏「擁躉」,單是開戶數目已連年創新高,據金管局在今年1月份披露︰

  • 8間虛銀去年共擁有220萬名客戶
  • 客戶數目按年增長23%
  • 共錄370億港元存款
  • 存款金額按年增長19%

虛銀的問題在於名稱嗎?

以上都是具規模、具增長潛力的數字,但每名客戶平均存款僅約1.7萬元,反映大家不傾向以虛銀作主要帳戶,存放在虛銀的資產相對不多。那麼,大家一直不把虛銀當作主要帳戶,虛銀亦一直賺不了錢,真的是個「虛」字的問題嗎?

以下一些網民對虛銀的看法,反映虛擬銀行經營的難處︰

  • 1. 優惠攞完就走

網民A︰除咗食優惠,其他功能無乜點用

網民B︰XXX好耐冇乜優惠,已忘記其存在,有打算取消戶口

虛擬銀行開業初期,定必大鑼大鼓響遍天,推出不同的吸客優惠,例如高息存款年利率、高消息回贈金額等等,但久而久之卻發現無法留住客戶,大家毫無忠誠可言,優惠用完就把資金轉走。

  • 2. 傳統銀行針對性還擊

網民C︰

用XXX啦(編註︰此處刪去銀行名稱)
運作同virtual bank無分別
但又實實在在有間銀行

雖然虛銀同樣受監管,存款保障額度與傳統銀行一樣,但大家心裡仍對新事物有戒心,而傳統銀行亦針對虛銀作針還擊,紛紛推出APP服務,手機開戶、不設最低存款額限制、低門檻買基金、高息定存等等,虛銀有的傳統銀行也要有,虛銀的優勢便愈來愈小。

  • 3. 無分行是雙面刃

網民D︰多次聯絡客房服務熱線,最終要等半小時才有人接聽

虛擬銀行不設實體分行,大家初期食回贈,攞獎賞很高興,但久而久之一旦戶口有問題、或公眾有疑問,卻不知該去哪裡尋找協助。虛銀一般設有客服熱線或Chatbot,但當事情嚴重或涉及金額較大時,原來公眾仍會傾向去實體分行找人處理。

唔叫「虛擬」可以叫什麼?

當然,虛擬銀行也有創新之處,例如先買後付、提早出糧、提早收息、電動車貸款、低門檻投資服務、加速中小企開戶流程等等,不同的虛銀各出法寶,都令人耳目一新。

但如果改名可以改形象,業內人士覺得不妨一試。那麼,若不叫「虛擬銀行」可以叫什麼?

目前其他地區或國家,都有不少類似虛銀的銀行出現,它們無論前台後台都以數碼化營運,產品服務也可以很創新,主打的都是年輕一代或以往難以接收銀行服務的群眾。

  • 英國︰Challenger bank

顧名思義是挑戰現有的金融服務,雖然名字改得好、令人印象深刻,但與香港的虛銀面臨同樣困境,規模上無法與傳統銀行比肩,近日便有英媒以「So much for the challenge from 'challenger' banks」為題撰文,道出新型銀行辛酸的一面。

  • 韓國︰Digital Bank

這是比較保守、穩陣的稱呼,而韓國的Digital Banks頗為成功,Kakao Bank的存款總額最新突破30萬億韓圜,而且早已實現盈利,去年度淨利潤達3549億韓圜(約20億港元)。另外兩間Digital Bank分別為K Bank及Toss Bank亦已賺錢。

唯一要考慮的是,由於傳統有分行的銀行也可以有Digital banking,叫Digital Bank或會令人將兩者混為一談。

  • 中國內地︰直銷銀行(Direct Bank)

「Direct」一詞意味這些銀行能更好地接觸顧客,而內地的直銷銀行在全數碼化方面,比香港的虛銀更進一步,它們不但沒有營業網點,甚至不發放實體卡。

2014年內地出現首間直銷銀行,是民生銀行所成立的;其後中信銀行亦與百度合作成立百信銀行。然而,內地的直銷銀行多背靠傳統銀行,雖然一度出現逾70家直銷銀行,但近年又有整合的趨勢,主要是傳統銀行發現其原有的APP與旗下直銷銀行APP有重疊的現象,因此進行整合。

  • 台灣︰純網絡銀行

名字雖然較累贅,台灣本地也多數簡稱「純網銀」,但意思清晰,就是完全線上營運、純粹透過網絡與客戶接觸的銀行。

台灣雖然有逾2000萬人口,比香港多,但只批出3張純網銀的牌照,分別是LINE Bank、樂天國際商業銀行及將來商業銀行。台灣也是在2019年才發出首批牌照,而3間純網銀至今仍然虧損。

撰文︰廖毅然

相關文章︰

「對錢沒有概念」 內地主婦提倡「現金儲蓄法」 棄電子支付︰親人去世才知「錢能買命」

電子錢包保安教學 關閉「免密支付」 北上消費更安全

香港新增信用卡宗數漲28% 創兩年新高 虛銀私貸受Z世代青睞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熱話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