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區議員宣誓劃界 香港需要真善治

【01周報社論】區議員宣誓劃界 香港需要真善治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立法會上周三(5月12日)三讀通過《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將就職宣誓要求擴大至涵蓋區議員。在條例草案表決前,多名非建制派區議員陸續辭職,當中有新血,亦有任職十多年的老手,部份人明言是因為不願依新例宣誓。如今公職人員的職責界線既已劃得分明,令人再無法迴避,凡有意在港從政者皆不能不想清楚未來要繼續擺弄政治姿態,還是務實履職。

法例修訂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以完善宣誓安排及處理宣誓就職後違反誓言的行為。誓言提及區議員定當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盡忠職守,守法廉潔奉公,服務特區。條例列出正面與負面清單,以評定區議員有否違反誓言。正面清單包括擁護特區憲制秩序、擁護國家主權統一、認同中央根據《基本法》對特區行使管治權力,以及擁護「一國兩制」等。負面清單包括作出或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或活動、宣揚或支持「港獨」主張、尋求外國政府或組織干預特區事務、以無差別形式反對政府議案、推動「變相公投」,以及侮辱國旗國徽國歌、區旗區徽等。

今年1月,特區政府在政府總部舉行公務員宣誓儀式。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見證下,常任秘書長、部門首長和屬首長級薪級表第6點或以上的公務員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盡忠職守和對特區政府負責。(政府新聞處)

有辭職議員聲稱不清楚政府的紅線,亦不想在宣誓後自我限制。然而,宣誓內容只是重申對公職人員尊重「一國兩制」和維護憲制秩序的政治要求,本來就是凡擔任公職者也應該意識到的界線。例如「港獨」是紅線,癱瘓政府施政是紅線,區議員難道曾經以為自己可挑戰這些底線嗎?即使在《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前,政府亦曾動用《社團條例》取締香港民族黨,也曾取消各級選舉的一些參選人的資格,政治紅線不可逾越本該明顯。區議員若然要到政府出手修例、加入宣誓要求,才知道要尊重《基本法》、遵守「一國兩制」原則的話,那顯然是缺乏政治智慧。

也有部份區議員反對宣誓條例,是因為其乃在本屆任期中段增設。但之所以如此,除了是順應去年實施的《港區國安法》的公職人員宣誓要求外,本身亦是針對本屆區議會政治掛帥的亂局。2019年區議會選舉正值反修例運動,不論新人和政治老手都打着政治旗號參選,市民利用手上一票作政治表態,本來已偏離了區議會處理區務的原意。不少人在履新之初更只顧為反修例風波算賬,例如油尖旺區議會有人提出要求政府獨立調查警隊使用武力情況、改革監警會,又討論及通過重組警隊等議案,其他區議會則討論12名港人偷越邊境、文憑試歷史科考題,以至要求中聯辦停止出席區議會撥款活動等。一些議題本身值得討論,但問題在於它們超出區議會的職權範圍。

油尖旺區議會曾有人提出要求政府獨立調查警隊使用武力情況、改革監警會等。一些議題本身值得討論,但問題在於它們超出區議會的職權範圍。(資料圖片)

日益政治掛帥 地區民生旁落

事實上,區議會政治化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些人視區議會為積累經驗和知名度、躋身立法會的踏腳石,一些政治人物自然乘機表達政治立場,爭取支持。在他們心目中,區議會只是一個選民較少、選區較小的立法會,區議員就是立法會議員的初階版。然而,正如《區議會條例》所列明,區議會職能包括向政府提供有關影響區內市民福利、公共設施及服務和地區公帑運用的意見,亦按分配將公帑撥款用於文娛康樂、鼓勵社區參與、樓宇管理等事宜。簡單而言,就是以民生區務為本。

當然,不是所有區議員都一味政治化。例如有民主黨觀塘區議員便着重於改善社區,希望可處理區內設施老化的問題,也有公民黨沙田區議員有意改善交通及地區屋苑的問題,這些都值得肯定。在「後宣誓年代」,非建制派區議員必然會有所顧忌,認為政治空間收窄,但若他們能自此專注於民生事務,社會必然有目共睹。有人辭官歸故里,也有人願意宣誓留守區議會,以求繼續為市民服務。在深水埗區紮根多年的民協上周便發聲明指堅守社區戰線,民主黨雖然容許黨內區議員有個別考慮,但亦明言建議他們宣誓。

在「後宣誓年代」,非建制派區議員必然會有所顧忌,認為政治空間收窄,但若他們能自此專注於民生事務,社會必然有目共睹。(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建制未盡其力 官員因循敷衍

但任何人若以為在「後宣誓年代」,區議會便能發揮職能,自動提升社區治理,那顯然是過於天真。建制派區議員素來被視為愛國愛港,不會觸碰政治紅線,但過去在他們主導下的區議會又有什麼政績可言?在2003年區選大敗後,建制派重建地區網絡,扳回不少支持,但近年執意興建諸如觀塘露天噴泉、深井巨鵝雕塑等用途不彰的地區工程,加上不時被揭撥款予友好團體,多年的社區積習卻未有改善苗頭,教人失望。

此外,政府亦不見得有心處理地區設施的問題。觀塘最近建成的海濱音樂噴泉造價高達半億元,雖然地區反對聲音不小,民政事務總署卻以「尊重程序」為由表示不會停工,顯然是官僚程序僵化。政府多年來對觀塘區的塞車問題一直「闊佬懶理」,相反,現屆區議會用了約一年便研究切實可行的短期紓緩擠塞建議,官員應該反思地區行政的過失。

過去一年半,區議會高度政治化,議程事項不時超出職權範疇。面對這些情況,官員不支持無可厚非。但有公民黨區議員投訴,其所屬的沙田區議會討論諸如能否在馬鞍山開設社會福利署辦事處或民政諮詢中心事宜,又或討論強積金計劃,民政處一樣拒絕提供秘書服務,官員亦不出席。若政治化不只在非建制派區議員身上出現,亦可見於政府官員,區議會的功能只怕會被扭曲,淪為擺政治姿態的平台。與此同時,隨着選舉委員會納入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和分區委員會而剔出區議會,亦令人擔心區議會被邊緣化。

中央政府頒布《港區國安法》亦已近一年,再加上選舉制度改革,政治鬥爭的障礙應該已經掃清,特區政府以至議會皆可以處理經濟及民生事務,解決多年沉痾。(資料圖片)

藉區議會諮詢 提升社區治理

其實,區議會作為地區諮詢機構,民選議員能頻密且深入接觸居民,了解居民的需要和問題,可以鞭策官員改善政策。在修改宣誓條例後,區議員的政治界線已劃得清楚,將來只會更專注於本務,政府官員便應開放對待,多加採納有助改善施政的建議。政府過往曾建議放權給區議會,例如可以管理部份地區設施,民間亦建議區議會直接參與街道管理工作,甚至有更大財政自主權。當日後區議會能夠回復常態,不再是擺政治姿態的舞台,政府大可透過增加區議會權力,吸引有為人才服務地區,帶動地區治理的改革。

近年香港受盡政治折騰,本來就應盡快進入改善治理的新階段。反修例風波的開端已經是接近兩年前的事,中央政府頒布《港區國安法》亦已近一年,再加上選舉制度改革,政治鬥爭的障礙應該已經掃清,特區政府以至議會皆可以處理經濟及民生事務,解決多年沉痾。繼續履職的區議員之中亦不乏對社區未來深具抱負者,只要各方放下政治鬥爭的思維,合力改善房屋、交通、醫療設施服務,市民的生活絕對可以變得更好。

中共近年多番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包括完善法制、政府管理制度等治理體系,也着重政策執行、管治效能等治理能力。而治理不僅在於國家或特區政府層面,其實小至社區治理也是重要層面,甚至可以說是實現良政善治的「最後一哩路」。舊區重建如何調遷、「三無」大廈如何改善環境、疫情下的公共衞生如何保障等等,這些都是社區治理的重要課題,對市民的生活質素帶來最直接的影響。不論是民主派或是建制派主導的區議會,甚至是政府官員,若然一天到晚只懂空談政治論述,卻不知切實解決地區治理問題,那麼他們不但沒有意識到職責之重要,反而只是在虛耗香港的光陰,可以說是根本不知政治所為何事。

敬請留意2021年5月17日出版的第265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你亦可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