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實力的衰落》@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04 06:32:22| 人氣2,825| 回應4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國實力的衰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的《美國實力的衰落》(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是本陰謀書嗎?不然老共不少學者怎不歡迎美國衰落論?

怕自滿於大國崛起或中國威脅論再起吧!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美國著名社會學家、世界體系理論的代表人物,長期任教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分校社會學系.現爲美國耶魯大學資深研究員。沃勒斯坦的重要著作包括《現代世界體系》(3卷)、《自由主義以後》、《曆史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文明》、《烏托邦幻想,還是21世紀的曆史選擇》、《沃勒斯坦精粹》、《所知世界的終結:21世紀的社會科學》等。
目錄
引言
第一部 立論
 第一章 美國衰落:山鷹折翅
第二部 多種言辭與現實
 第二章 20世紀:正午的黑暗?
 第三章 全球化:世界體系中的一段漫長軌迹
 第四章 種族主義:我們的沈重包袱
 第五章 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西方和世界
 第六章 他者:我們是什麽人?他者是什麽人?
 第七章 民主:言辭還是現實?
 第八章 知識分子:關于價值中立問題
 第九章 美國和世界:作爲標志性建築的雙子樓
第三部 我們在走向何方?
 第十章 “左翼”Ⅰ:再論理論和實踐
 第十一章 “左翼”Ⅱ:過渡時代
 第十二章 各種運動:反體系運動今天的含義是什麽?
 第十三章 21世紀地緣政治的割裂:世界前景如何?

陳偉:沃勒斯坦與美國衰落的神話

當代美國著名的左派學者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的名字對于中國學人來說並不陌生,他的作品在中國讀者中也大有市場,因爲中國曆來不乏“左”的傳統。由于中國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大格局中尚處于弱勢,我們的學者自覺或不自覺地到西方左派那裏尋求資源,以抗議世界秩序的不合理、不公正,同時找回某種扭曲的“自信”,也就不足爲奇了。最近,沃勒斯坦的作品《美國實力的衰落》一書中譯本問世,一方面,它爲素來對沃勒斯坦感興趣的讀者了解沃氏近年來的思想狀況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新讀本,另一方面,更爲重要的是,它也是我們了解和反思西方左派社會政治思想的一個重要參考資料。
沃勒斯坦此書以“美國實力的衰落”爲名,並在書中就關于“美國實力的衰落”的診斷有專論,在印象中視美國爲世界霸主的大多數人看來,這樣的提法無疑是十分新穎而引人注目的,雖然這種說法並非沃勒斯坦的首創。然而,細讀該書之後,筆者不能不說,所謂“美國實力的衰落”不過是沃勒斯坦制造的新神話,至少我們從沃勒斯坦的書中無法信服地看到一個正在衰落的美國。素來具有“終結”情結,並自視甚高地將自己放在世界大體系之後的沃勒斯坦,絲毫不脫西方左派曆來的思想特征。
西方左派政治思想家似乎都有一種嗜好,那就是斷言某種全面而徹底的危機。他們相信,既有秩序面臨全面崩潰的危險,既有制度已經走到了盡頭,這個世界陷入了萬劫不複的大危機。唯其如此,一種全面的革命、最後的勝利才可能到來,這是曆史發展的辯證法。而我們正處于這樣一個曆史性的偉大時刻。
1989年,蘇聯解體,東歐巨變,沃勒斯坦不像弗朗西斯‧福山那樣歡呼自由主義的勝利、曆史的終結,而是認爲與此同時,自由主義也跟著走到了終點,資本主義體系正處于瀕臨滅亡的邊緣。事後來看,沃勒斯坦的預言並沒有變成現實。

(參本台《自由主義的終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6572895/20080503061913

2001年,震驚全球的“911”事件發生後,沃勒斯坦再次提筆,宣稱這是美國衰落的標志性大事件,而此後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等一系列由美國鷹派所主導的軍事行動,在沃勒斯坦的眼裏不是美國實力的展示,而是一個沒落帝國濫用暴力進行垂死掙紮的體現。沃勒斯坦多年前便提出了世界體系論,並以此在國際政治理論中占有一席之地,這種理論的提出,一方面展示出他個人廣博的知識和難得的學術雄心,另一方面,卻也是他陷入某種虛構的宏大理論的明證。事實上,沃勒斯坦迄今爲止仍未擺脫此種思維範式。他精心構築了世界體系與反體系的辯證法,並斷言自己和他的同代人正處于舊體系崩潰、新體系呼之欲出而尚未到來的轉折點。沃勒斯坦真誠地相信:“世界資本主義制度存在了500年之後,第一次處于真正的系統性危機之中,我們自己正處在一個過渡時代。”在《美國實力的衰落》一書中,沃勒斯坦還煞有介事地發表了他的“左派宣言”,其中不乏關于世界左派在理論與實踐上該怎麽辦的戰略部署和具體行動綱領。
然而,現實中的美國實力到底如何呢?事實上,沃勒斯坦並不那麽感興趣于美國的現狀。“美國實力的衰落”,與其說是評估美國國力的嘗試,不如說是作者乃至西方左派的某種意願甚至是幻覺的表達。沃勒斯坦所代表的西方左派,犯了20世紀法國著名社會理論家雷蒙?阿隆所指出的知識分子的痼疾。這些痼疾的症候如:誇大所處時代在曆史發展中的重要性,假定自己與上帝一樣站在曆史的制高點,誇大弱勢群體的要求,開發和利用各種現實中的不滿情緒,相信曆史發展的連續性,唯獨不願意正視現實。
“美國的衰落”這一提法很容易讓人想起“中國的崛起”。近年來,西方媒體一直在談論中國的崛起,似乎風水輪流轉,中國作爲大國的崛起就在眼前。然而,人們很容易錯把願望當成現實。所謂當今世界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平心而論,我們要當心,這可能不過是西方左派們制造的新神話。神話有時如同鴉片一樣,滿足了人們某種虛榮心和夜郎自大的心理,但現實終歸是現實。閱讀此類著作,或可讓人精神振奮,激動不已,但我們一定要冷靜,鴉片終歸只是鴉片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7-10/12/content_9038484.htm
張立平:美國真的衰落了嗎?

美國衰落?!又是老生常談?自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每當美國外交受挫或國內經濟出現問題,總會招來有關美國衰落的一場大辯論。人們對這個話題的濃厚興趣凸顯了美國在國際政治中的重要性——無論其興其衰,都牽動著國際社會的每一根神經。時值911後六年,在外,美國身陷伊拉克;在內,次級房貸危機預示著美國經濟可能走低。對美國霸權極其敏感而又憂心的分析人士又開始尋找美國衰落的蛛絲馬跡: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號召力和道德感召力下降了,美式民主吸引力下降了,美國引以為豪的“軟實力”下降了;甚至有人說,美國正在被邊緣化,世界正朝著美國霸權之後的時代走去。

與911前相比,美國真的衰落了嗎?

從實力上看,美國的“硬實力”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還在穩步增長。
就經濟而言,2001年美國的GDP為98666億美元,2006年增加到132466億美元,2002年~2006年間年均增長率2.9%,高於其他發達國家(日本和歐盟),其他經濟指標如勞動生產率、公司的利潤回報率、失業率、通貨膨脹率等均比其他發達國家要好。因此,無論是簡單的縱向比較還是橫向比較,美國的經濟在發達國家中表現是最好的,因而也就拉開了它與其他國家的距離,美國的GDP總量比處於世界GDP總量第二的日本還多一倍。中國近年來雖然經濟增速比較快,但由於基數小,因此美國的GDP還是比中國的要多四倍。
就軍事實力而言,美國更是獨佔鰲頭。9.11後,美國的軍費開支連年上升,2001年~2006年的五年裏,美國軍費增長了58%,在全球軍費開支中所佔份額也從36%攀升至46%,2006年為5287億美元,相當於緊隨其後的20個最大防務國家的預算總和。2007年7月5日布希向國會提交的2007年~2008年財年的政府預算總額2.9萬億美元中,國防預算為7165億美元,佔到總預算的24.7%,如獲批准,那又將創下國防費用的新記錄。除了堅實的軍費基礎外,美國的戰略資源還包括140萬左右的受過高中以上教育、掌握先進技術的現役軍人以及3000多個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和部署在120個國家的37萬海外駐軍,還有相當於其後六大軍事強國開支總和三倍的研發和測試評估投入。此外,2001年以來,主要大國(除少數國家的少數軍人)都沒有打仗的經歷,而美國連開兩戰(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部隊的戰略、部署、士氣和能力都得到了檢驗和提高;此外,美國在中亞、東南亞等地區借反恐之機獲得了新的軍事基地,這種地緣上的優勢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壟斷了今日世界上發動戰爭的權力。

“軟實力”部分衰落

那麼,美國的“軟實力”有沒有下降呢?9.11事件發生後,全世界絕大多數人民都表示了同情,法國《世界報》甚至說“我們都是紐約人”,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第一時間向布希總統致電。一時間美國似乎獲得了道義制高點,“反恐”得到了國內外人民的支援。然而,好景不常,2002年開始,隨著“倒薩”的宣傳及隨後的伊拉克戰爭,美國的“軟實力”出了問題。
首先,美國對盟國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有所下降,尤其是在2003年,圍繞著伊拉克戰爭,美國與歐洲之間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跨大西洋聯盟出現了裂痕,美歐關係降到二戰以來的冰點;2005年布希連任總統後美歐關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隨著德法新領導人默克爾和薩科齊的上臺,美歐關係日漸回歸正常。
其次,美國對國際規則和國際組織的支配能力下降。美國對伊開戰前也曾想拿到聯合國的授權,冠冕堂皇地打仗,但由於盟國的抵制、中俄的反對,美國只好在沒有聯合國同意的情況下,孤注一擲地打了一場“先發制人”的不仁不義的戰爭。
再次,美國塑造和影響事態進程的能力下降。在解決伊拉克問題、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和阿以問題方面,美國無法單獨發揮作用,不得不求助於多邊外交。
第四,美國國家形象受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理由——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被證明為子虛烏有,使它在國際上的可信度大為下降;2004年披露出來的伊拉克“虐囚醜聞”又使得美國喪失了道德高地。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美國政治又回到2000年狀態,政黨和意識形態極化,兩黨對峙,勢均力敵;曾因911事件而在2001年~2002年出現的罕見的社會凝聚力消失殆盡,黨派政治浮出臺面,在內外政策上你攻我擊,尤其是在伊拉克問題上,國會的民主黨向白宮的共和黨總統叫板,你威脅不撥錢,我威脅要否決;你說駐伊美軍要走,我說駐伊美軍要留。

“粘性實力”仍然很強

觀察美國實力是否衰落,還必須看到一些與實力相關的重要因素。
美國在教育、科技和創新方面一馬當先,拔得頭籌。近些年來,美國教育經費約佔GDP的7%(中國不足4%),在普及中學教育基礎上,大學升學率達70%以上,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人佔工人總數的57%(中國小學程度以下的佔41%)。在基礎研究投入方面,美國全國研究與開發投入實際年均增長率為6%,高於同期經濟增長率,研究投入幾乎佔美國GDP的3%,佔世界研發投入總額的45%,高於其後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加拿大六個國家研發投入的總和。技術創新有三個條件:人才(高技術人才)、資金(研發投入)和體制(知識產權保護法、專利權法)。由於美國在這三個方面都領先於其他國家,因此美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每年的專利申請數、用於新技術應用和推廣的風險投資數繼續居世界之冠。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出口國。美國的高技術產品出口占世界的40%左右。
美國有極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和靈活反應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包括自上而下的政府調節和自下而上的社會調節;“靈活反應能力”主要指對於國內外突發事件的處理和應對能力,包括危機處理能力和危險預警能力。9.11後美國的自我調節能力和靈活反應能力都大為增強:針對二戰以來第十次經濟衰退,美國政府不斷提出刺激經濟的計劃,大規模減稅、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十次降息,均取得了一定成效。針對9.11恐怖襲擊,改革並整合全國的情報部門,設立國家情報總監;負責協調各個情報機構,成立新的內閣級部門——國土安全部;將國土安全置於首要地位,設立恐怖預警機制,將恐怖襲擊的危險分為綠、橙、黃、紅四個級別,並對國民發出恐怖襲擊可能發生地的警告資訊。
美國文化和社會有吸引力。即便在9.11事件後,美國也仍然是外國留學生最熱衷去求學的目的國,美國仍然像磁鐵一樣吸引了全世界的優秀人才。
美國有一套成熟的貿易制度、投資制度、金融制度和稅收制度,還有健全的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而且美國的經濟政策透明,可預見性強。
美國政治穩定。200多年來,無論是在內戰時期還是與外國作戰時期,美國的選舉從未因此受到干擾,因此美國的政權總是能夠平穩地從一位總統移交給另一位總統。
美國人有憂患意識和進取精神。美國現在雖然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近年來其競爭力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但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較快時,美國也毫不鬆懈。2005年美國成立了兩黨聯合競爭力委員會,就如何提升美國的競爭力向總統提出建議。布希總統對馬利蘭州一所中學的學生說:“你們如不好好學習,將來工作機會都飛到中國人、印度人那裏去了。”美國在科技和軍事領域遙遙領先,但仍然花費比其他國家多的財力來進行更尖端的研究,其目的就在於擴大領先的優勢。這些與實力相關的比較恒久的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和政策因素,有人也稱之為“粘性實力”。
綜上所述,就美國的綜合實力而言,美國並沒有衰落!9.11後美國的“軟實力”出現了部分衰落,但“軟實力”的部分衰落其實是新帝國主義的衰落,而不是美國的衰落,這是因為:支撐美國根基的“粘性實力”仍然很強,顯示美國強壯的“硬實力”(經濟和軍事)仍然在平穩增長;美國在一時一地的影響可能有所下降,伊拉克困局和房貸危機可能造成一些麻煩,但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霸權仍然還會存在。 (張立平)
http://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7-10/27/content_9132246.htm


美國爲什麽如此強大?

擴充軍備,擁有強大的軍隊並不能保證一個國家的持久強大和繁榮,相反,如果內部問題處理不好,甚至會走向崩潰。曆史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美國的今天的繁榮與強大,或者說擁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完全是得益于它的制度。這種制度最大程度地減少和避免了因領導人的失誤對國家造成的損害,最大程度的保障和落實了每個公民充分享有的公民權利,使他們敢想敢言,使他們真正感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使他們發自內心地對這個國家充滿感激之情,並認爲這個國家值得他們去捍衛。
這種制度吸引了來自全世界各國的精英和傑出人才爲其服務。比如,愛因斯坦本來是德國科學家,可是,因爲他祖國的納粹政治迫害,被迫來到了美國,結果成了“美國科學家”。我們現在所用的電腦芯片的生産商,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葛羅夫就是從匈牙利逃到美國的猶太人。類似的例子太多了,許多爲美國作出傑出貢獻的人恰恰都不是美國人。有了龐大的人才,還怕成就不了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嗎?
吸引全世界各行各業人才爲美國服務的正是它的民主制度和不拘一格降人才和鼓勵創新的體制,同時從法律上保障人民思想自由,百家爭鳴。不像某些國家那樣,壓制言論思想自由,用統治者的一種思想來禁錮人民,這樣只能使一個國家和社會窒息,喪失掉創新的動力,就象晚清時期的中國一樣。
美國領世界之先的原因是什麽?換一個角度,美國稱霸世界的資本或說財産是什麽?我看到一種提法,任何社會都由三方面構成,就是hard ware(硬件)、software(軟件)和people ware(人)。
我的理解是,“國家硬件 ”主要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以及物質層面的設施、裝備、技術條件等;“國家軟件”主要指國家一切領域的規則系統、運行機制;而people ware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信仰、價值觀念和文明素質。這三個方面相互聯系,也就是一個社會的物質資本、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
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曾經談到:“有助于美國維護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環境、法制和民情,”“按貢獻對它們分級…… 自然環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自然環境是一種物質資本,法制是一種社會資本,民情則是人力資本。托克維爾說:“美國的聯邦憲法,好像能工巧匠創造的一件只能使發明人成名發財,而落到他人之手就變成一無用處的美麗藝術品。”墨西哥照搬美國憲法,並未使墨西哥富強,原因就在于“缺乏民主的民情”。
http://iask.sina.com.cn/b/8274190.html?from=related

布什發表國情咨文稱美國國力從未如此強大

【大紀元02年月30日訊】(法新社30日華盛頓電)美國總統布什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四個半月的今天發表國情咨文,開宗明義警告美國人,反恐怖戰爭才剛剛開始,但也聲稱成功鏟除全球成千上萬恐怖份子。
布什以嚴肅的口吻揭開其國情咨文演說,他說,更多的恐怖份子「就像定時炸彈」流竄世界各地。
布什享有的極高聲望,顯示美國民衆對其在九一一之後發動的反恐怖戰爭的信心與支持,他告訴美國人民,美國仍然有危險。
布什說:「今晚我們齊聚此間,我們的國家目前處于戰爭狀態,經濟衰退,文明世界面對空前的危險。」
但他堅稱:「我們的國力從未如此強大。」
在就職一年多,恐怖攻擊事件轉變了其總統職務的情況下,布什列出其施政的三大優先主軸:打擊恐怖主義,加強國內安全,以及振興經濟。
布什于晚間九時十五分(臺北時間三十日上午十時十五分)開始發表其國情咨文,他說:「我們在阿富汗的行動證實一點:即我們對抗恐怖主義的戰爭並未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他說:「劫持九一一飛機的十九名歹徒大多數是在阿富汗的訓練營受訓,其他還有數萬人也在那裏受訓。」
他說,美國在阿富汗發現恐怖份子擁有美國核子工廠與公共飲水設備的圖樣,制造化學武器的詳細說明,美國各大城市的搜查地圖,以及美國與全世界主要地標的詳細描述。
布什說:「此一發現證明我們最擔心的情況確實存在,並顯示對抗恐怖主義的戰爭是一場長遠的戰役,而且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
他說美國的軍事行動已經終結阿富汗境內的恐怖份子訓練營,但其他至少十多個國家還存在這種機構。美國將針對這些「地下恐怖份子」采取行動,包括哈瑪斯集團,真主黨,回教聖戰組織以及翟西-穆罕默德組織等,如果那些國家不清剿這些恐怖組織的話。
就在觀察家思考反恐戰爭之後的下一步爲何,布什對伊朗,伊拉克與北韓等所謂流氓國家發出嚴厲警告。
他特別指這三個國家爲「邪惡軸心」,警告它們可能成爲美國下一波反恐怖戰爭的目標。
他說:「我們將發展並部署有效的飛彈防禦系統來保護美國與盟國以防突發攻擊。我們要告訴全世界:美國會采取一切必要方法確保我國的安全。」
在重要的期中選舉之前十個月,布什的聲望非常高,一掃就職初期人們對其治國能力的疑慮。
只有兩件事對布什的政績蒙上陰影,一是景氣下滑,一是恩隆公司破産案。布什在演說中以相當大篇幅闡述如何振興美國經濟,創造就業機會。
http://www.xianqiao.net:8080/gb/2/1/30/n167586.htm

233《美國實力的衰落》

美國實力能支撐一個全球帝國嗎

  美國的新保守主義者們認爲,冷戰後美國應該抓緊機會擴張自己的勢力,保持美國在世界體系中無與倫比的地位。從美國的學術圈及媒體都重新開始審視帝國論可以看出,美國當政者的確認爲美國的實力在世界上無人能比,美國是個強大的帝國,它的實力超過了羅馬帝國之後的任何一個帝國,而且大大超過了世界上現在的其他強國。那麽,美國的實力真的能支撐一個全球帝國嗎?
  美國的軍事實力的確前所未有。美國國防部的開支是美國其後另外12至15個國家軍費開支的總和,如果把全球189個國家的軍費加到一起再與美國比較,美國的開支也占了40%—50%。另外,從質量上講,其他國家的軍隊裝備也無法與美軍的裝備相比。美國有九個編隊的航母群,有三種隱形戰鬥轟炸機,有許多精確制導的武器和導彈,還有大量性能優良的坦克,等等。在發動伊拉克戰爭及占領伊拉克前,美國在全球130個國家有駐軍,有752處軍事設施,其中的65個軍事基地駐紮了大量軍人。
  美國的軍事實力雖然強大,但一些美國輿論也尖銳地指出,軍事實力要靠經濟實力來支撐,一個國家的軍費開支如果太大,經濟投資不足,它就可能會陷入困境。如果這種模式繼續下去,那個國家的生産能力將不足以支撐今後的軍費開支。最終,它的軍力將大爲削弱,它的實力也將走向衰落。耶魯大學曆史學教授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闡述了這一道理:“如果不在國防、消費和投資這些互相矛盾的需求中找到一種大致的平衡,一個大國就不太可能長期保持其大國地位。”肯尼迪教授說,大國在受到衰落的威脅時往往傾向于增加安全方面的開支,結果苦于無錢對其經濟進行急需的投資,這些短期的戰略終不能持久,衰落便可能突然降臨。
  大英帝國由于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費開支巨大而崩潰。英國爲兩次世界大戰支付的巨額費用嚴重超過了其經濟承受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英國的外債已高達400億美元,這一規模相當于英國1948年全年的經濟規模。蘇聯的解體也證明了它的計劃經濟模式不足以支持其進行冷戰。
  但另一些美國人,特別是執政的新保守主義者卻可以舉出另外一些例子來說明,美國的強大軍事實力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做後盾,並不會成爲壓垮美國經濟的負擔。從軍事開支來看,美國的國防開支爲其國內生産總值的3.5%,雖然絕對數極大,但占其經濟總量的比重並不大。冷戰時期,美國的軍事開支達到了其生産總值的7%,比重比現在大得多。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說,長期看,如果一國的軍事開支超過其經濟總量的10%,它的經濟增長會受到影響,衰落是不可避免的。美國現在的軍事開支仍遠遠低于這一警戒線,美國因此不會陷入過分擴張的陷阱。
  然而,上述的描述只是一種靜態的看法,如果動態地看,美國的實力還有一定的問題,美國能否長期支撐這種無限擴張的戰略還是個很大的疑問。
  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美國與現在的美國相比,目前的美國也並不比當時的美國更強大。1950年,美國的國內生産總值差不多相等于世界總産值的50%,而今天的美國國內生産總值只占世界總産值的21%。1950年,美國的制造業占世界制造業的60%,而到1999年它只占25%。1960年,美國公司在全球的海外直接投資中占47%,而到2001年,這一比例下降爲21%。

  橫向比較,美國經濟在世界上也並不占有絕對的優勢。

  美國的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上是增長最快的,在2001年也只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的24%,歐盟國家占23%。但如果把歐盟國家內部的服務貿易也計算在內,它的比重占達到了40%。
  在電子與電氣制造業,世界前10名最大的企業中有9家都不是美國公司;在汽車制造業,前10家中非美國企業占了8家;世界最大的10家煉油企業中有7家不是美國企業;在電信行業,前10家有6家非美國企業;制藥業前10名中有5名非美國企業;前6名化工企業中4名都不是美國企業;世界最大的25家銀行中有19家非美國企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美國挑頭建立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爲基礎的,美國在世界貿易及金融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美元的地位與作用一直在下降。從1981年到1995年,世界私人手中掌握的歐洲貨幣資産一直在上升,從13%上升爲37%,而外國人掌握的美元資産則從67%下降爲40%。從歐元問世以後,歐元區新發的債券迅速趕上了美國。除此之外,美國經濟中潛在的威脅也不少。
  俄總統普京(專題,圖庫)的經濟顧問米哈依爾?哈津認爲,美國新經濟泡沫破滅是美國經濟走下坡路的拐點。2000年,流入新經濟的資源超過了流出的資源,而且差距很大,用價格表示大概相當于美國GDP的10%。換句話說,爲了維持新經濟的現有總量,必須向其注入遠遠高于其回報的資金。美國新經濟需要不斷注入資金,它的規模越來越大,但在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這一領域的投入大于産出,實際上是美國利用全球的資本在喂養它。
  哈津把這一現象與蘇聯當年發展軍工産業做了比較,認爲有一定的相似性。蘇聯時期,被喂養的行業是軍工,它吞噬的資源遠高于它對經濟的回報,這就是結構性危機的根源。這種情況給美國帶來的結果與當年的蘇聯差不多。新經濟從其他行業榨取油水,越來越多的行業發展找不到足夠的資金支持,甚至維持正常的再生産都很困難。美國的一些行業出現了大批企業倒閉的現象,紡織業、電視制造業等完全消失。爲了保持現有的經濟規模,美國人必須每月向自己的經濟投入2000 億美元,這大大超過了通過自然途徑進入經濟的資金。
  布什政府故意讓美元貶值,美其名曰要恢複美國的外貿平衡。然而,隨著美元的貶值,美國的貿易逆差反而更增加了。哈津解釋說,從貨幣主義理論上看,這種現象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從結構上看,理由卻顯而易見。美國正在非工業化,根本沒有産品來彌補進口,爲維持正常的經濟運轉,它只能維持進口。譬如,美國的國內生産只能滿足它對金屬切割機床需求的15%,其余的要到瑞士、德國、日本等國去購買。既然美元貶值了,這些進口産品的價格就更高了,美國的外貿逆差也就更大了
http://news.tom.com/2006-02-15/000N/01260603.html

美國金融危機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流動性危機。危機發生的時間段是2007年2月到2008年5月。該階段的主要特點是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出現支付危機,金融市場中一切以次級按揭貸款為基礎的證券(如次級MBS債券)及相關衍生品(如CDO)出現了嚴重貶值,大量恐慌性的資產拋售導致了金融市場流動性急劇凝固,進而演變成流動性危機,而流動性危機反過來引發金融資產價值進一步暴跌,銀行出現大量壞賬。
  隨著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聯合大規模注入流動性,這一階段的危機已經出現緩解。但是,第一階段流動性危機的緩解並不意味著信用違約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得到了有效控制。美國資本市場中的垃圾債券、資產抵押債券、按揭抵押債券、槓桿貸款等債務工具將出現信用違約的連環危機。
  第二階段是信用違約危機。從2008年6月起,美國正式進入了金融危機的第二階段。其主要標誌是信用違約掉期(CDS)等金融衍生品市場即將出現全面危機。
  第三階段是利率市場危機。在大規模信用違約危機的劇烈震盪之下,美國銀行間市場和貨幣市場將再度出現流動性枯竭危機,其背後的原因將是對償付能力的擔憂急劇增加。
  第四階段是美元地位危機。美國國債引發的信心危機將導致世界範圍內對美國金融產品的恐慌性拋售和美元的失控性暴跌,由於美元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和全球貿易的70%以美元結算,美元危機必將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
  宋鴻兵說,第一階段的次貸危機好比是全球資本市場的大地震;第二階段的信用違約危機就是一場國際金融海嘯;第三階段的利率市場恐慌相當於美元危機的火山噴發;第四階段的全球金融危機就是一片衰退下的冰河期。他估計,2008年6、7、8月、2009年3月、2010年9月、2011年8月很可能是次貸危機全面升級的危險時段。其中2008年6、7、8月和2011年8月對世界金融市場的衝擊將最為劇烈。

  美經濟衰退加深

  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7月2日表示,美國經濟正經歷一個艱難時期,油價高企、房價繼續下滑和資本市場動盪將使美國經濟降溫的持續時間更長。他說:「美國喪失抵押住房贖回權的案例數量將保持在高位,有關房價下跌的報告未來不斷出現並不會令我們吃驚。」
  美國供應管理學會7月1日公佈的監測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製造業指數升至50.2,5月份為49.6,4月份為48.6。6月份製造業指數為四個月來首次超過50,並且遠遠高於此前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的48.0。該指數低於50說明製造業萎縮。
  儘管6月份製造業活動有所擴張,但其所面臨的價格壓力為1979年7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當月價格指數自上月的87.0升至91.5。能源成本飆升是助長通貨膨脹問題的主因。
  全球最大的債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投資總監比爾·格羅斯日前在其月度「投資前瞻」報告中稱,美國下一任總統可能將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特別是無法迴避高達1萬億美元的巨額財政赤字。
  格羅斯預言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有望成為新一任總統,他說,喬治·布什不顧形勢的改變,照抄了共和黨前領導人的經濟政策,一味鼓勵美國民眾消費,並大力削減了富裕階層的稅收。因此他向奧巴馬建言:「儘管布什放鬆了金融監管,推行自由市場政策,但對資本市場和投資機構而言,嚴才是愛。」
  格羅斯認為,美國下一任總統要想復甦經濟,除了實施財政刺激之外,沒有太多別的選擇餘地。

  投資意願下降

  今年上半年,歐美主要股市均出現大幅下跌之勢,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了12.8%,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約13%,法國和德國的股票指數都下跌了20%以上,東京日經225指數同期也下跌了12%。
  與此同時,投資者對股市的看法日趨悲觀。美林證券6月中旬對204名資產配置者和基金經理的調查發現,隨著滯脹擔憂上升,投資者減持了股票和債券,轉為持有現金。在接受調查的投資者中, 27%的投資者所持股票倉位低於其他資產類別;44%的投資者現金倉位較重,多於5月份的淨31%。
  PIMCO聯席CEO莫哈默德·埃爾·埃雷恩日前表示:「現在稱已經達到長期底部,還為時尚早。」該公司管理的資產超過8120億美元,埃雷恩說:「我們深陷於金融機構歷時彌久的減債泥潭中,且當前實質經濟困頓對金融市場的衝擊尚未完全顯現。」
  美研究機構SMR公司7月3日給記者發來了一份最新的投資組合調查報告,該公司稱,7月1日當周SMR投資組合經理人調查顯示投資組合變化微小,且增減不一,雖然牛市/熊市指標改善。該公司此前一周的調查於美聯儲FOMC會議結果公佈前進行,因此,對FOMC決議和聲明的回應也許會影響牛市/熊市指數的變化。但是,投資組合經理人的倉位變化甚小,微微調整了防禦性投資組合結構。
  SMR公司調查發現,美國投資組合經理人的公司債配置微有上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配置微微下降。國債、機構債和資產支持證券(ABS)配置全都保持不變。整個價差產品配置仍佔到總資產的70%以上。同時,本周投資組合經理們的現金頭寸的變化非常小,算術現金/資產比率從2.9%微降至2.8%。資產加權現金/資產比率從3.1%微降至3.0%。
  儘管如此,也有一些金融機構認為,全球金融危機最黑暗的時期已經結束,市場應在今年下半年開始企穩。法國巴黎銀行首席執行官Baudouin Prot日前稱:「最糟糕的時期應該過去了。我認為從下半年開始,危機應能『正常化』,即市場異常動盪的階段將告結束。」他同時表示:「我仍認為市場會保持動盪。」
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rno=1&fi=%5CNEWSBASE%5C20080705%5CWEB125&vi=32213&sdt=20080703&edt=20080705&top=50&date=20080705&time=10:53:09&cls=index15_totalnews

另參本館<美該為股災道歉?>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4112767/20070831074629
美國價值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603138/20081007074704
美國價值2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603148/20081007075340
姓資姓社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734384/20081016063824
歐盟向俄求援?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629605/20081009065613/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曆時3年,于今年初完成了對美、日、中、俄、德、法、英7國的綜合國力評估,得出的結論是:美國居第一,其綜合國力值遙遙領先于其他6國;倭國居第二,其綜合國力值約等于美國的60%;法、英、德基本在一個水平上,其綜合國力約等于美國的一半;俄羅斯的綜合國力接近美國的40 %;中國的綜合國力值約占美國的1/4,占法、英、德的1/2,占俄羅斯的2/3。
該評估認爲,假設美國綜合國力年均增長速度爲3%,中國綜合國力年均增長速度爲7%,中國要達到美國同期綜合國力水平需36年,要達到排行第三的法國綜合國力水平需18年。若中國年均增長的速度爲5%,35年後達到排名第三的法國的水平前景是樂觀的。
該評估報告的取值主要包括經濟、軍事、科教、資源。經濟領域,中國處于第六位,分值略高于俄羅斯;軍事領域,分值約相當于美國的1/9,俄羅斯的1/3,英法的1/2,與倭國、德國接近;科教領域,中國的分值是美國的1/7,法、英、德的1/5:俄羅斯的1/2弱;資源領域,俄羅斯第一,中國第二,美國第三。從報告的分值看,中國最弱的要數科教水平。
再看今年瑞士洛桑的《國際競爭力報告》,一年一度的“洛桑報告”說,中國的國際競爭力總體排名列31位;科學技術排名列全球第28位。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186372.html

美國內對美國實力是否衰落展開激烈爭論,兩種觀點針鋒相對。

一派觀點:正在墜落

美國正在衰落?當今時代恐怕沒有幾個人會相信。只有美國鷹派相信這個說法,于是他們極力主張用武力來阻止衰落。認爲美國霸權開始終結的觀點並非起源于“9?11”事件暴露出來的弱點。事實上,美國的勢力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已漸漸消退,美國應付恐怖主義襲擊的舉措只不過加快了這種衰落的步伐。20世紀、尤其是最後三十年的地緣政治格局提示:導致美國走向衰落的正是當初把美國推向霸權地位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亞各國滿目瘡痍,唯獨美國毫發未損,從經濟上講還有所壯大。美國成長爲霸權國,同時也鋪就了霸權滅亡之路。這個過程有4個標志:越南戰爭、1968年的革命、1989年柏林牆倒塌和2001年9月的恐怖主義襲擊。在這次事件一次次打擊下,美國變成了一個沒有實權的超級大國、一個得不到服從和尊重的世界領袖、一個在它無法控制的全球亂局中隨波逐流的國家。
  越南戰爭耗費了美國的大量黃金儲備,而與此同時,西歐和日本經濟蒸蒸日上,美國在全球經濟中風光不再。1968年爆發的革命給地緣政治和知識界帶來重大影響,美國官方的思想觀念——反法西斯主義、反共産主義、反殖民主義——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吸引力。
  蘇聯的解體讓美國大吃一驚,共産主義體制崩潰後,美國霸權的唯一理論依據隨之瓦解,直接導致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薩達姆向世人證明,美國打仗沒什麽大不了的。海灣戰爭後,無論是處理巴爾幹半島還是中東地區的沖突,美國都未能有效地發揮其霸權力量,不是沒有盡心盡力,而是因爲沒有實權。
  “911”事件是對美國的重大挑戰。制造這起事件的人在軍事方面一無所有,卻大膽地向美國領土發起了進攻。布什隨即向恐怖主義宣戰,鷹派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們認爲美國應當像帝國一樣動用武力,否則會越來越受排斥。然而,鷹派的觀點是錯誤的,從軍事、經濟和思想等諸多方面來看,它只會加速美國的衰落,把緩慢下降變成迅速而危險的跌落。
  因此,美國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其霸權是否會衰敗,而是它能否想出辦法體面地衰落,盡量減少對世界、對自己的損害。

另一方則說:尚未墜落

圍繞耶魯大學學者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發表在《外交政策》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媒體上出現了一陣小小的騷動。這篇文章稱,美國鷹已經墜落在地,美國對世界舞臺的主宰已經到達頂峰。
  誠然,權力的盛衰貫穿整個曆史。正如法國人、西班牙人和英國人有切身體會的,帝國興起,然後滅亡。但是美國的衰落尚未出現,也不會在可預見的未來出現。
  這不是國家主義的慷慨陳詞,而僅僅是記錄美國在若幹關鍵領域中的實力的事實陳述。
  在軍事上,美國是令人生畏的。它控制著其他任何國家都不能控制的天空和海洋。正如在阿富汗戰爭中所證明的,美國在研制遙控武器方面的水平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先進。
  美國的軍事實力是與其經濟實力相對應的——這是一個可以擺脫網絡股崩潰、經濟衰退、嚴重的恐怖襲擊、某些企業董事會中的醜聞以及緩慢經濟複蘇的影響,仍然保持穩定和增長的經濟。
  令人生畏的大國有時會激起次要大國的嫉妒甚至敵意。美國無疑受到來自國外的敵人、甚至朋友的大量批評。然而,世界上的多數國家向美國尋求外交領導。例如,似乎只有美國才能爲解決看似難以消除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沖突提供一線希望。
  在新技術的開發方面,美國是領頭雁。作爲民主的燈塔,美國是吸引許多國家的被壓迫者和處境不利者的磁石。
  正如達特茅斯學院的兩位教授斯蒂芬?布魯克斯和威廉?沃爾福思在最新一斯《外交》雜志上撰文指出的,真正使眼下的國際體系與以往不同的是美國同時在所有這些領域具備的主導地位。
  還沒有出現任何令人信服的挑戰者,作爲顛覆美國當前首要地位的先頭力量——中國不行,日本不行,歐洲不行,當然俄羅斯也不行。
  事實上,就在余下的任期中如何利用這種異乎尋常的力量,布什政府面臨著一些重大的抉擇。在克林頓總統執行了紊亂的外交政策後,布什政府正在恢複決心,尤其是向恐怖主義開戰的決心。然而它在國內外面臨著重大的政治問題。
  在一開始謹慎地支持了總統的反恐怖戰略後,一些有望成爲總統的民主黨人,如阿爾?戈爾、約翰?克裏、湯姆?達施勒等,即將開始非議和責難。一方面政府未能在10個月內找到本?拉丹。另一方面,總統警告說的恐怖戰爭將是一項長期任務,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民仍然支持他對這場戰爭的處理。
  與此同時,經濟複蘇的緩慢步伐,以及一般認爲屬于共和黨陣營的企業首腦的缺乏誠信,成爲困擾白宮的難題。
  在外交方面,挑戰是複雜的。領導需要實力,而布什政府當然有這樣的實力。布什有關先發制人打擊策劃損害美國或美國人的恐怖分子的承諾強調了這一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不考慮必要的聯盟的剛愎自用的單邊主義。
  美國鷹沒有墜落。布什政府的難題在于確定何時單幹,以及何時與盟國一致行動。(編輯:付剛)
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gjkd/200207121327.htm

大棋盤:布里辛斯基所構思的國際安全及和平

一、前言

在<<大棋盤>>一書中,作者布里辛斯基對美國當前所面臨的國際情勢,以及未來國際戰略的發展,做出深刻而透徹的剖析,並為美國未來的因應方針與政策調整提供諸多的建言。布氏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依然是位於歐亞大陸的世界島上,而隨著蘇聯的瓦解和東亞地區的急速現代化,使得該區域的權力平衡與各政治角色的相互關係益顯得錯綜複雜。美國雖然孤懸於島外,但面臨後冷戰時期全球政治經濟的整合與衝突,為了國家的安全利益和持續發展,自然無法置身事外,為了追求國家最大利益,其國際戰略的政策勢必由美國主導,使得在歐亞大陸上的政治角色依其地緣政治的需要,透過由地區強權為主軸的軍事與經濟統合結盟,讓該區維持符合美國利益的穩定與發展,以使自蘇聯瓦解以來,國際權力上的〝一超多強〞局面得以維持,這也是在本書中布氏所一再強調的。
然而身為絕對強權的美國,應如何維持此一金字塔型國際體系的權力均衡?布氏以其對國際政治與現況的分析,依據歐洲、俄羅斯、中亞、遠東數個不同的區域,為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走向提供完整的建構藍圖。從近年來美國海上戰略的不斷修正,除了充當海上憲兵,擴張全球海洋勢力,並全面提升近岸作戰能力,無非是為了維持對世界島的主控權,在冷戰後大幅縮減〝前進部署〞(海外駐軍及租用基地)的同時,還能繼續擁有冷戰後所獲得的戰略縱深,以此確保美國的全球利益與安全。
至於在本書中,布氏對國際安全與和平的建構與維持,以及其理論與現實主義的異同,共分為五個主題,於以下章節加以分析評論。

二、歐洲的國際體系

隨著歐元的啟用與北約組織的擴張,歐洲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整合似乎已是箭在弦上蓄勢待發,然而東西德統一與前蘇聯的分崩離析,卻又為該地區的區域穩定投下不可知的變數。
雖然大多數的國家(尤其是曾受共黨統治迫害的東歐國家)相當歡迎北約的東進,然而北約要成為維持整個歐洲安全的軍事體系,還得先克服許多阻礙:
1、來自俄羅斯方面:就俄羅斯的地緣政治與國家戰略來說,北約的東進的確嚴 重威脅俄國的國家安全。然而就現實的觀點,俄國經濟依然需要西方國家的援助,政治上在葉爾欽下台後又進入一個不穩定的階段,在政治經濟雙重影響下,縱使俄國依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依然無法吸引前加盟共和國與前華沙公約的會員國共同組成區域和平暨經濟同盟,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俄國在努力轉型為現代化民主國家之前,依然會和美國以及德、法等具有北約成員身份的政治經濟強權維持一種〝合作對抗〞的模式,在尋求先進國家經濟援助同時,還希望保有前蘇聯時代的國際地位,甚至不惜與有某種程度反西方情節的國家(如南斯拉夫聯邦、伊朗、中國等)結盟以爭取其國際地位。如此的發展對於積極想融入歐洲體系的國家如波羅地海三國、波蘭、烏克蘭等,以及在北約制衡下所持的歐洲安全與穩定均有負面影響,同時有違美國在歐洲的國家利益。
2、來自德、法方面:目前歐洲國家在政治經濟上雖然由這兩個國家共同主導(名義上雖然還有英國,但由於英國國力已大不如前,加以美、英本世紀以來的緊密關連,故英國的外交政策已可同等於美國的國家利益),然而隨著兩德的統一,德國的國家發展隱然有區域獨霸之勢,這種發展使得原本就對德國有嫌隙的法國大為緊張,中歐各國傾向由德國主導歐洲的國際體系,對於自視甚高的法國人來說有損其顏面。但是歐洲的區域穩定與未來發展,兩國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美國如何協調兩國的關係,便成為戰略上的重要課題。
3、其他歐洲國家角色:作者布氏在本書中,特別重視波蘭與烏克蘭對於歐洲未來發展所扮演的角色,利用法、德、波蘭所結合的〝威瑪三角〞,成為歐洲的地緣政治中心,而烏克蘭則是歐洲與俄羅斯之間重要的樞紐。然而除此之外,歐洲區域穩定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不能不提:南斯拉夫。
從共產鐵幕瓦解以來,舊南斯拉夫聯邦中的種族、宗教等等問題便浮上台面,在缺乏有效的抑制力量下,終於演變為長期的衝突與戰爭。雖然在北約的強勢武力介入下,該地區的緊張情勢有緩和的跡象,但是對於在該區佔優勢的斯拉夫塞爾維亞人來說,西方國家的行為是嚴重干涉其國家主權與戰略安全的行為,對北約普遍採敵視的態度,而塞爾維亞領袖米洛塞維奇所提的〝大斯拉夫主義〞獲得俄羅斯的支持,更是對南歐情勢雪上加霜。而目前由塞爾維亞所主導的南斯拉夫聯邦雖然並非現代化的民主國家,卻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在種族仇恨與先進國家的經濟抵制之下,對於該區與整個歐洲的安定有負面的影響。
4、在北約盟國之間:雖然北約的成員在軍事與政治上都能相互合作,但各成員國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仍不免有所摩擦。諸如希臘與土耳其的對立衝突、英國與冰島及挪威對北大西洋資源的爭議、北約軍事行動資金的分配等等。近來隨著新盟國的加入,各國的軍事產業間的競爭更是白熱化,透過跨國合作或政治影響,隱然有劍拔弩張之勢。對於北約中主要軍事產出國家來說,雖然彼此在戰略上是合作伙伴,但是經由武器的輸出所帶來的經濟及政治利益,卻又讓各國欲罷不能,而歐洲的軍事產業經過整合以後,已被歐洲國家的政治人物視為對抗美國強勢軍事產業的利器。由於以上種種,使得北約在國際體系防衛的議題上,以不如冷戰時期的口徑一致(如科索沃危機的因應上,法國便反對美國的空襲南斯拉夫行動)。
歐洲身為世界島的前哨,自然在全球戰略安全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本區的國際安全與和平的建構與維持上,由於本區大多數國家在政治經濟的發展上已經有現代化的水準,因此各個政治角色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與其他地區相較之下顯得較為容易。在經濟方面,隨著歐元與歐洲共同市場會員普及化,歐洲國家的經濟合作將更加緊密;而在政治方面,北約的擴張已勢在必行,然而此舉勢必引起俄羅斯的疑慮與反彈,因此除了由美國承認俄國為〝成熟的戰略伙伴〞,以及使俄國成為工業國家會議成員之外,透過北約與俄國的軍事交流,以及西方國家對俄國持續的經濟援助與投資,使俄國消除對北約東進的疑慮,並從烏克蘭、波羅地海三國、波蘭及其他前蘇聯勢力範圍所及的歐洲新進政治角色著手,藉此加強西方國家與俄國的溝通交流,使俄國積極融入歐洲的安全防衛事務。同時為了維持巴爾幹地區的穩定,除了北約的武力介入外,同時由先進國家向該區佔有優勢地位的斯拉夫國家(塞爾維亞),提出投資援助等經濟方案,以和戰並用的兩手策略迫使南斯拉夫與其前加盟共和國和鄰近國家走上談判桌,以外交談判的方式建立該區的國際和平體制,並使未來想在歐洲挑起戰端的一方能有所警惕。

三、中亞的國際體系

由於蘇聯的迅速瓦解,使得該地區呈現政治真空狀態,而本區豐富的資源,使得諸多強權如美國、俄羅斯、土耳其、伊朗、中國對本地區權力擴張的野心也昭然若揭。然而本區種族宗教與歷史文化的複雜,導致衝突不斷。然而正由於長期以來該地區種族宗教的差異,使該地區如果結成一個國際安全體系,甚至可能對西方國家有負面影響。
因此,就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政策,是保持該地區的權力均勢,排除任何強國壟斷該區的權力,由美國與本區周邊強國協商,建立本區的國際安全機制,以使該地區之政治角色得以自由發展,同時引進先進國家民間的資金與技術,使該地區走向現代化,藉此維持本區的和平與穩定。

四、遠東地區的國際體系

本地區的種族宗教與歷史文化錯綜複雜程度首屈一指。由於長期以來的衝突對立,加上本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全球經濟的重心,因而使得各個政治角色之間展開軍備競爭,使對立形勢更加升級。雖然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東南亞軍事競賽的熱度稍有減退,然而潛在的危機卻依然存在。本區主要的問題包括:中國與臺灣的分和、南中國海的主權爭議、日本與中國長久以來區域霸權的競爭、朝鮮半島的衝突、日本與俄國的北方領土爭議、中國與鄰國間的領土糾紛、印度與巴基斯坦爭奪喀什米爾的武裝衝突、以及發生在本區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少數族群武裝獨立問題。
雖然日本在經濟與軍事上,隱然成為一地區強權,然而在美日安保條約下的規範,日本依然是美國的保護國,更由於本區多數國家對日本的侵略行為記憶猶新,因此普遍對日本抱著仇視敵對的心理,且日本社會已長處和平之世,對於國家的發展著重於經濟面,就某方面來說是患了民主國家常見的〝民主痴呆〞,因此任何會破壞現有安定環境的主權擴張政策,都會引起日本國內的反彈,一如92年PKO法案通過所引起的社會與政治動盪不安。即使日本政治人物依然懷有當年帝國的野望,即使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日本不能也無法去擴張其地緣政治的勢力範圍,只能繼續在美國的保護傘下做個〝經濟巨人、文化侏儒〞
至於中國則是本地區安定的重要關鍵,隨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發展,中國隱然取代前蘇聯,成為全球的新強權,而挾著高度經濟成長率與強大的軍事力量,中國也開始走向海洋,向其鄰近國家海域擴張其權力範圍,預計在二十一世紀中期,中國將成為足以與美國相抗衡的海權國家,這自然是美國所不樂見的。然而中國本身也面臨許多問題,如城鄉貧富差距嚴重、政治的腳步跟不上經濟發展、經濟改革所衍生的社會問題、以及主權分裂的問題(如臺灣、西藏、新疆),如果中國對這些問題無法加以管制,將造成前所未有的大動亂,而該地區的安全將受到嚴重的威脅。
本區國際安全的建構與維持,必須重視日本和中國在該區所扮演的角色,為了促進中國的現代化,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應該正常化,加強雙方的溝通與合作關係,而美軍勢力在本區逐漸消退的同時,日本應肩負起維持區域安全的重任,雖然在本區有東協、APEC等政治經濟的機制存在,然而種族宗教與歷史文化的差異,以及國家利益的衝突,導致與會各國各懷鬼胎,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因此,本區應從東北亞、東南亞、南亞逐次推進,依照各個地區的屬性,區分為數個國際組織,再以美國作為協調的角色,由日本與中國主導統合這些組織,使該區的政治經濟發展得以規範。

五、布里辛斯基的理論與現實主義的異同

現實主義代表人物有Hans J. Morgenthau、E.H. Carr等,其論點基本上共分為:1人性本惡。2無政府狀態。3國家是主要行為者。4爭權衝突。5權力平衡。6戰爭是理性評估的。7不該將安全寄託於國際組織、國際法。以上的主要論點有助於釐清政治觀念,以及領導決策的制定。
布氏雖然也是將國家視為政治主要角色,卻特別強調國際體系對於區域的穩定與發展的重要性;而在衝突與權力平衡方面,布氏在分析各國家在世界島上的地緣戰略權力關係中,對現實主義的觀點也多所採用,然而布氏對經濟因素與其他有形無形的力量(如宗教道德等)又多所著墨,這也是現實主義理論中所欠缺或忽略的。另外,布氏藉由歷史的沿革,分析各個國家的發展歷程,並明確的預測各區域未來的走向,現實主義特別強調權力及不安,並將軍事擴張及軍備競賽合理化,無法解釋二戰以來國際情勢的發展,事實上國家政策的制訂除了理性決策外,還有很多內在與外在的因素,同時現實主義也未予權力、利益作適當的界定,布氏對於這些現實主義所未處及的面向,皆有所分析評論(特別是在歐洲部分)。

六、結論

一個國家最基本的要件,就是確保其戰略地位,以維持國家利益。布氏在本書中所提出的理論與觀點,是站在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的立場,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難免失之偏頗。然而不可否認的,布氏以其透徹的分析與深入的研究,為美國因應後冷戰時期的政策轉變上,做出完整的規劃藍圖,在維持美國繼續成為全球霸主的同時,還能兼顧經濟發展與區域穩定,隨著全球化趨勢的擴張,世界政治與經濟也逐漸整合成一個SOCIAL COMMUNITY,布氏的眼光的確具有前瞻性。
http://nekkibasara666.myweb.hinet.net/m2.htm

台長: 阿楨
人氣(2,825) | 回應(4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時評國際 |
此分類下一篇:《美國的危機與轉機》
此分類上一篇:《新美帝國主義》

顯示全部42則回應

美國衰落強權
聯合報民調》43%:美國衰落強權【聯合報09.01.21

歐巴馬時代來臨。本報民意調查發現,雖有三成五台灣民眾認為美國對於全球政經局勢影響力持續不墜或增強,但也有四成三認為美國是衰落的強權;四成二預期中國將崛起,取代美國現有地位。
美國是世界超級強權,不過,觀察國際政治變化,四成三台灣民眾認為美國對於全球政經局勢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僅百分之六覺得美國影響力持續增加,二成九認為跟過去差不多,二成一無意見。
放眼未來,四成二民眾看好中國崛起,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二成二認為美國作為世界霸主的地位會維持不墜;預期歐盟或其他國家可能興起的比率都低於百分之三,二成九無意見。
美國的影響力雖逐漸式微,但在台灣民眾的心目中,無論是國家形象或民眾印象均以好評居多。
國家印象方面,儘管有二成二批評美國霸道,但也有五成八肯定美國是民主的象徵,二成無意見;整體來看,五成六民眾對美國有好印象,僅一成七印象不佳,一成四好壞各半,一成三無意見。
民眾印象部分,六成二對美國民眾印象好感優於國家印象,僅百分之九對美國人觀感不佳,一成五正反評價各半,一成四無意見。
這次調查於一月十五日至十六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一千零二十六位成年人,另五百零七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一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

另參本館:

中國振興方案 美國振興方案 歐盟振興方案 各國振興方案 中國併購 G20vsG2 東協加三 國際金融新體制 雙率大戰 姓資姓社 歐盟向俄求援? 俄羅斯經濟 美該為股災道歉? 美國價值1 美國價值2 美國詐騙集團
2009-08-11 06:54:31
阿楨
金融時報:911終結美國霸權2011-09-12 旺報

 美國911恐怖攻擊將滿10周年,英國《金融時報》,以「美國霸權終結」專文指出,911恐怖攻擊後引發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使得美國失去道德高地,變成一個流氓國家。
 伊拉克戰爭未能得到加拿大、法國和德國等傳統盟友支持,也沒有聯合國安理會支持,北約影響力相對減弱。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軍費開支近2兆美元,但民主改革的種子能否在伊拉克生根發芽,是更值得討論的問題。
 911事件也未能促成解決以巴衝突,也沒能解決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雖然重點在打擊恐怖主義,但美國對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趨勢也保持警惕。最重要突破是美印簽署民用核合作的《123協議》,一方面制衡中國崛起,也制衡擁有核武的巴基斯坦。
 相較之下,美中關係只能算是不舒服的互相容忍,北京頂多把華盛頓看成「非敵非友」,美國則大夢初醒意識到,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對美的主宰地位構成挑戰。過去10年地緣政治最重要的進展是在金融體系中,美國金融風暴爆發後,使得美國經濟走下坡,歐洲喪失比賽資格,亞洲暫持在上升狀態。
 美國前總統布希的國務卿萊斯認為,多極化競爭是必然的災禍,從經濟角度看,多極化是一種新秩序,在這種秩序中,相互依存成為基本原則,美國儘管仍有壓倒性優勢,卻不再享有霸權。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傑拉德.萊昂斯說,過去10年最重要的辭彙不是反恐戰爭,而是中國製造,未來10年將變成中國所有。

另參本館:G2 《華氏911》
2011-09-12 10:06:48
版主回應
後911 中國是美國下一個敵人?2011-09-11 旺報 記者廖慧娟

 正當全球聚焦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屆滿10周年、回憶與淚水交織之際,政治觀察家卻已把注意力轉移到美國未來在地緣政治上所要面對的新局勢。新一期《時代》(Times)雜誌即指出中國會是美國在後「911」時期必須面對最大的挑戰。
 報導中指出,保守勢力的興起要求美國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並以此制衡正處在上升階段的中國;但中國不像美國單純依靠軍事實力成為世界主導力量,所以美國最好「明智地」放棄尋找新敵人並給予打擊的落伍觀點。
 造就中國發展契機
 中國學者則普遍認同此一說法,表示2001年發生911攻擊事件後,美國專注圍剿恐怖分子、發動反恐戰爭,相對減少對中國的制衡壓力,造就中國過去10年的發展契機;現在反恐戰爭暫告一段落,美國是否會調整對中國的戰略意圖、在軍事與外交上的態度,會是左右亞洲區域穩定的關鍵。
 《時代》雜誌以〈911事件10年後,現在是美國害怕中國的時候?〉(Ten Years After 9/11, Is It Now Time to be Afraid of China?)為題,分析後911時期來臨,歐巴馬或下一任美國總統如何規畫全球戰略布局。
 過去10年美國專注在中東與阿富汗執行「冒險行動」(反恐戰爭),因而忽略亞洲那些正在塑造21世紀未來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大國,而這個區域中最令人害怕的,既非不同的意識形態,也不是潛在的恐怖主義威脅,而是中國。
 中國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丁學良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曾說,在前蘇聯瓦解之後,美國內部對中國主要有兩派意見,一派覺得中國將會取代前蘇聯成為美國的最大敵人,一派覺得全球已沒有國家可以威脅美國。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全力反恐,擱置對中國的爭議,給了中共決策層一次發展的黃金機會。
 學者籲美面對南海問題
 在「911」以後的10年間,中國經濟在開放改革的基礎上保持前進,以外匯儲備為例,2001年僅為2121億美元,10年後的現在已高達3兆1975億美元(截至今年6月)。
 《時代》指出,豐厚的家底,成為中國加強研發軍備的重要支柱,包括第一艘航空母艦「瓦良格」號,大幅提升中國軍事在區域上的重要性。反觀美國,因進行反恐戰爭無暇兼顧亞洲;直到2年前,美國高層意識到正逐漸失去對東南亞的影響力,才提出「重返亞洲」的論調;尤其中國海軍的現代化似乎直接挑戰美軍的優勢地位。許多專家學者已對美國發出警訊,認為20世紀由美國主導的全球自由與民主秩序,未來將由新的中國霸主掌控。
 文中也引述美國企業研究所中亞問題學者麥克爾奧斯林(Michael Auslin)9月初在《國際評論》(National Review)雜誌發表的文章《建設、保持和清除:美國的亞洲戰略》(Build,Hold and Clear:An American Strategy for Asia),為美國對亞太地區的規畫提供戰略建議。
 奧斯林認為應把美國「明確,持有和建設」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暴亂」策略,重新應用在亞太地區,卻引發許多爭議。他辯稱美國並未因此而國力衰退或失敗,還呼籲決策者把重點放在「下一個美國時代」,包括重新確立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增加更多盟友和更直接地面對中國。
 此外,奧斯林堅稱美國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外交路線:直接面對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所造成的壓力,在亞太地區發揮關鍵領導力,並在澳洲建立軍事基地,把東南亞列入美國航母的管轄範圍,重新平衡全球力量,並增進與盟友間的關係。
 舉反恐旗幟 發動戰爭
 《時代》的文章中也點出一個很要問題:「目前,中國幾乎是任何一個亞洲國家的重要貿易夥伴,沒有一個政府願意加入反中國聯盟。2007日本聯合澳大利亞和印度發出『自由弧線』(an arc of freedom)的呼籲,如今已無法舊事重提。」
 縱使奧斯林樂觀地認為美國軍力仍遠在中國之上,但英國皇家三軍聯合國防研究所的研究員Shashank Joshi與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國際安全專家Ashley Townshend曾在文章中分析:「改變前蘇聯廢船的用途,將使美國海軍官員夜不成眠。」
 政治觀察家查爾斯肯尼(Charles Kenny)則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寫說:中國在日益融合的全球經濟中,不僅極力推行多邊主義以維護自己的利益,也積極與鄰國建立良好的關係;反觀華盛頓卻以「反恐」的陳腔濫調發動2次昂貴的戰爭,因此,他認為停止為美國尋找下一個敵人,或許才是最明智的政策。
2011-09-12 10:08:49
圖博館
新媒:5因素緻美"衰落"成定局難甩世界警察包袱

  中新網2015-05-26電新加坡《聯合早報》26日刊文分析,蘇聯解體後,美國是主導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唯一霸權。沒過多長時間,各種跡像都指向美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說,正如美國的崛起,美國的衰落也要歸諸其國際戰略。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在1890年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此前,美國基本上實行孤立政策,不願捲入國際性事務。當然,所謂的“孤立主義”只是相對的。美國的形成從根本上說也是擴張的結果。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實力的增強,美國的擴張主義也在形成。1823年的“門羅主義”,和歐洲列強爭奪地緣政治利益,美洲成為美國的勢力範圍。不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充其量只是個地區性大國。
  第二,美國是被邀請扮演世界領導角色的。這與其他大國截然不同。美國之前的所有大國,大都是自己打拼出來的。美國被邀請是因為歐洲的一戰和二戰,這段時期是美國成為世界大國的關鍵時期。當時,戰爭對歐洲各國造成了巨大的創傷,不僅自身很難恢復,更不用說是領導世界了。
  歐洲列強就邀請美國扮演世界領導角色。歐洲和美國基本上同屬一種文化,美國人大多是歐洲移民的後代。美國和歐洲大多數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相似。美國是歐洲地緣政治之外的大國,沒有和任何歐洲國家構成地緣政治競爭,容易被歐洲國家所接受。
  第三,可持續的內部發展和有效的外部策略。這兩方面都和美國式的市場資本主義有關。資本主義為美國內部發展提供了無窮的動力。不過,政府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危機期間尤其明顯,例如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代。
  外部崛起的有效策略是先成為地區性大國,然後成為世界性大國。二戰之後,美國成為西方世界的領導者。但在冷戰期間,美國充其量也只是領導半個世界,對蘇聯集團沒有任何影響。
  在冷戰期間,美國的外部有效策略主要表現在其和蘇​​聯的競爭。蘇聯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為了和美國進行軍事競爭,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很快把整個國民經濟軍事化。而美國所實行的市場經濟,在和蘇聯競爭中,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不過是投向私營部門。美國很快在和蘇聯的競爭中贏得了勝利。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領導的西方很快把其地緣政治秩序擴展到前蘇聯的領域。蘇聯東歐共產主義一解體,美國各方面都沒有了競爭對手。整個世界似乎都在美國的掌控之下。這是人類地緣政治歷史上的奇蹟。
2015-05-27 09:46:28
圖博館
但是,為什麼在冷戰結束之後短短的20多年時間裡,美國衰落了呢?
  在討論美國的衰落之前,首先應當指出幾點。第一,美國的衰落是相對的。較之其他所有國家,美國還是最強大的。第二,美國的衰落不是全方位的,在軍事上仍然是世界最強。第三,美國的衰落要經過很長一段歷史時間。在衰落的過程中,如果美國能夠做有效的政策調整,仍然有復興的機會。
  從國際戰略層面看,美國相對衰落可以從如下五個因素來理解。
  第一,冷戰結束後,美國開始外交上尤其是軍事上的單邊主義。“九一一”恐怖主義事件後,在反恐的方式問題上,因為得不到其主要歐洲盟國例如德國和法國的支持,美國開始走上單邊主義路線。直到今天,美國的單邊主義以各種形式仍然繼續。近年的所謂“重返亞洲”就有這種味道。
  第二是美國的“世界警察的包袱”。美國強大的時候,能夠支撐其“世界警察”的角色。並且美國也的確是“稅收國家”,通過各種形式向其他國家“收稅”,來支付美國所提供的“警察”服務。但現在的情況很不相同了。美國國內經濟不如從前,不僅其經濟對外影響力減小,而且很多時候是負面的影響,例如2008年從美國開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機。
  同時,美國不像從前那樣容易向其他國家“收稅”了。在冷戰期間,因為存在著共同的敵人“蘇聯集團”,很多國家願意向美國“納稅”以求得保護。但今天已經不存在像“蘇聯”那樣的敵人。
  第三是美國的“民主包袱”。美國堅定地相信,民主是其軟力量的核心,要維持美國的霸權,就要把民主的核心價值推廣到世界各地。但美國不切實際的做法,反而在加速美國自己所建立起來的地緣政治秩序的解體,導致其地緣政治利益的收縮。在中東,西方和美國可以說是在推翻自己參與建立起來的政權。
  第四是“聯盟包袱”。冷戰的結束表明一個歷史性的轉型,美國成為唯一霸權。但美國的戰略失誤,使其失去了調整聯盟政策的寶貴機會。美國不僅沒有調整,反而強化其聯盟政策。
  第五,美國的大國衰落“恐懼症”。任何霸權的最高政策議程就是維持霸權地位,這是權力的本質,無可非議。但是,霸權對自己的地位要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調整。例如,大英帝國在衰落時能夠“光榮體面地退出”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相對衰落了,但還是想充當世界領袖“一百年”(誠如總統奧巴馬所強調的)。這個雄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美國的實力已經不容許。(鄭永年)
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5-05/6531217.html
2015-05-27 09:48:38
圖博館
中國強勢崛起 以美為首的民主制度仍是最好選擇嗎?2015-12-09 聯合網

  (本文出自《民主在退潮:民主還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嗎?》湯錦台 譯者序,喬舒亞•科藍茲克 著。)
  二○一五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週年,如果以每個世代為二十五年計算,在這將近三個世代的時間裡,可以說是美式或西方自由主義民主(Liberal Democracy)主導著地球大部分人口的生活與思想的時代。即使是在蘇聯解體前的冷戰年代,最多時有四億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它所控制的國家集團內,另有十億人口住在不屬於西方集團或蘇聯集團的中國境內。但是全世界五十億以上的人口當中,仍有近四分之三的地球公民,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許多獨裁國家的居民在內,無時無刻不直接間接受到西方民主生活方式的熏陶與影響。自由主義民主的力量隨著美國國力無遠弗屆的擴充,滲進世界的每個角落。
  戰後的台灣,從初期各種民主力量不斷萌芽,反抗國民黨一黨獨大開始,民主日益紮根,並在二〇〇〇年以民進黨獲得執政權力為起點,正式踏上了全面民主的不歸路。雖然一路走來,道路坎坷,但是以民選領導人和代議制民主為代表的自由主義民主根基,已牢不可破,難以動搖。
  在全球範圍內,伴隨著台灣開始進入全面民主發展時期而來的是,全球民主國家的擴散,在二〇〇〇年代初期達到了高峰,東歐和不少非洲國家都紛紛加入了民主的行列。然而,到了二〇〇〇年中期以後,以選舉程序、多元主義、政治參與、政治文化、政府運作和公民自由等為標準來評分的全球民主指數,卻開始下降,帶動了全球民主的大退潮。
  正如今年九月十五日史丹福大學民主理論教授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在評論民主在退潮的專欄文章中所說的:「在[葡萄牙]的康乃馨革命過去了三十年之後,民主曾以前所未有的步伐擴散到了全世界,但是到了二〇〇六左右,卻突然停頓了下來,雖然民主國家的總數沒有急劇減少,但是公民社會的空間卻不斷縮小。自由與民主都在退潮。」
  這種退潮顯然與這段期間西方民主的錯誤運作與示範息息相關。一九九一年年底蘇聯的解體,將美國的國際地位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世界都寄望作為民主自由領頭羊的美國,能帶領受到四十年冷戰惡性消耗的世界,擺脫意識型態的泥沼,步向共同繁榮昌盛的全新局面。
2015-12-11 09:10:08
圖博館
然而,從二〇〇一年起,美國以反恐名義發動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給中亞和中東地區帶來的連鎖式破壞猶未平息,二〇一〇年起由美歐西方國家大力介入的「阿拉伯之春革命」,又再度將中東地區帶進了戰爭與死亡的地獄深淵,至今西方國家欲透過大規模群眾示威運動和武力介入,而強行將其帶進現代民主國家行列的利比亞、埃及、敘利亞和葉門等國,不是內戰不止,恐怖主義活動猖獗,就是軍人干政,難民四處流散。
  同樣是在美國力量的影響下,這些國家的處境,與今天台灣社會的安定以及周邊國際環境的相對平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但是,稍微深入觀察,我們卻不難發現,有幸進入民主標兵行列的台灣,在社會表面祥和的背後,卻是處處充滿了不應有的不協調現象,隨手都可舉出這類的例子。譬如凸顯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弊病的貧富不均現象,在台灣同樣不可倖免,「台灣近年來的國家財富,正往極少數人集中,前一%所得者占全國總所得比例,已從六%竄升至十一%,有錢人不必靠上班薪水謀生,用錢滾錢就能迅速累積財富;市井小民市面對房價飆漲、荷包縮水,卻是難以翻身。」(引自:《遠見雜誌》,二○一五年三月號。)
  又如上世紀九〇年代以提出「歷史終結論」而名噪一時的美國日裔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在其去年底的新著《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Democracy)提出的,實現現代民主良治社會的三大基石,即強大的政府、法治和民主問責,在台灣似乎都不充分具備,也因此導致了選舉至上、政黨政治失序、司法和教育隨政治風向而轉、民粹主義泛起、貪腐詐騙橫行、道德水準掉落、少數綁架多數以及名嘴治國等社會亂象。這些現象造成了作為社會主流動力與價值塑造者的中產階級的退縮與沉默,社會失去了行動準繩與領導力,也失去了四小龍時代全民在國際上共同衝刺的視野、雄心與能力。
  二〇〇八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使西方民主制度受到了進一步打擊。全世界人民目睹了新科技時代華爾街是如何以各種新穎的金融手段躲避政府監控,將財富迅速集中到到少數人手中,但同時在遭遇没頂之災後,卻仍舊能夠安然無恙地繼續大行其道,由美國政府以所謂的量化寬鬆大印美元,助其脫困,但由受到拖累的全世界人民為其買單。
2015-12-11 09:10:56
圖博館
至今,美國本身因為掌握了美元發行權,雖未能完全擺脫其經濟困境,但是歐元區在美元的強勢打壓下,昔日的強勢已一去不復返,大部分國家的經濟乏善可陳;日元雖不斷貶值,但日本經濟上叱吒風雲的日子也已成陳年往事,目前除了在政治上更全力靠攏美國外,實已無法在提振經濟方面有更大的作為。在美日均自顧不暇的背景下,在政治上緊密跟隨美國和日本的台灣,也自然無法在經濟上找到出路。
  但更大的傷害是,在全世界許多國家人民的心目中,過去認為只要走上美國的民主道路就可帶來美國的富裕繁榮的信念,開始產生動搖。
  建立在美元霸權上的私有制資本主義,並不能保證給全世界人民帶來真正的福祉。更有甚者,從小布希總統開始,美國在出兵攻打阿富汗、伊拉克方面的決策草率,及其在推翻伊朗和敘利亞政權上的決策失誤與反覆,在在都顯示了其在後蘇聯時代國際秩序的治理上獨斷獨行的非民主本質和能力極限。各國人民對美國民主制度與管理世界能力的信心動搖,無疑給經濟上趁勢而起的中國,提供了吸引全球注意力的巨大空間。
  本質上,正如本書所說的,中國現行發展方式之所以受到一些國家的青睞,主要體現在它看來優於西方模式的以下特點上:
  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過去三十年,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速度平均高達一○%,直到二〇一〇年後才因全球經濟放緩和經濟結構調整而有所下降,今年雖可能達不到七%的年均增長目標,但仍將是排名全球前列的國家。
  二、高效建設的速度和執行力度:不論是從基礎設施到高速交通網路的建設,或是從大型國際運動比賽到大閱兵的完美運作,都表現了高度貫徹與快速執行的能力。
  三、中國大陸對經濟上有需求的國家提供了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慷慨經濟援助和技術援助。相對的,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提供援助時往往要求當事國政府進行政治改革或取消人權壓迫,或提出其他附帶政治條件,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樂意接受這類苛刻條件。
  四、這些國家,不論大小貧富,與中國交往時,能感受到平起平坐的待遇,但與西方國家,尤其是與美國交往,卻不一定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在此同時,隨著中國大陸的日益對外開放和出國旅行人數的迅猛增加(每年超過一億人),過去作為專制社會所給予外界的封閉式非民主國家的刻板印象已快速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正由世界最大中產階級消費人群帶動的初級富裕社會(或稱小康社會)所呈現出來的更開放面貌, 從而淡化與模糊了其不完全民主的一面。
2015-12-11 09:11:39
圖博館
此外,在中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為表、國家資本主義為實的經濟體系下,私有企業的不斷壯大與向海外進軍,甚至蠶食鯨吞西方與美國的大小企業,也必然會縮小從管理理念到企業文化方面中國與西方私有制資本主義之間的差異。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速,西方社會眼中中國模式的負面因素還會進一步減少。
  因此,不足為奇的是,中國模式對西方民主制度構成的挑戰,已不僅僅是學術層面的爭議而已,實際上已填補了後冷戰時期蘇聯遺留下來的意識型態真空,以改良式專制主義的形式對自由主義民主構成挑戰。一方面由於中共治理能力的不斷加強和國際影響力的持續擴大,另一方面由於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秩序,千瘡百孔,永無寧日,不斷完善中的中國模式,削弱美式和西方民主的能力自然只增不減,不會停頓下來。
  然而,在這種競爭當中,我們看到的並不單純是有選舉與沒有選舉的形式之爭而已,其範疇實際上已從加拿大學者貝淡寧(Daniel A. Bell)所說的「菁英統治」(Political Meritocracy,或稱賢能政治)模式與「民主制度」之爭上升到哪一種模式或制度更能夠解決對全世界人民更為迫切的根本問題的能力上。這種競爭與冷戰時代意識型態高高掛帥的競爭有本質的不同。
  當前各國更需要解決的問題層出不窮:富國與窮國的貧富差距、經濟成長緩慢、金融危機循環發生、氣候變遷、環境破壞、宗教爭端、恐怖主義、局部戰爭…,不一而足。美國作為後冷戰時期的世界頭號強國,始終自認可以擺脫聯合國的羈絆,帶頭解決這一切問題。但是,中國作為後來者,正逐步以自己的方式介入,對美國的領導地位構成了無形的挑戰。
  具體來說,如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體系和國際貨幣基金會體系與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亞洲投資銀行體系的競爭,或是人民幣國際化後與美元地位的競爭,演變下去,最後會促成與窮國息息相關的世界金融格局的根本性改變。這才是今後中國模式與美國民主制度競爭的實質,而不是在於何種形式的政治體制更為優越。
  但是,從眼前來說,這兩種體系都存在著各自無法解決的內在嚴重缺陷,即本國人民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問題。
2015-12-11 09:12:22
圖博館
按西方的統計,到二〇一六年,世界一%的人口所佔有的財富將超過其餘九九%的人口,在美國國內,根據其人口普查局的統計,二○一三年十一月,其生活在貧困線下的人口達到了歷年最高的十六%以上;二○一一年每日生活費用不到二美元的住家數達到了一百五十萬戶,其中包括萬名兒童在內。在中國大陸,二〇一四年北京大學發表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發現,中國大陸三成以上的財富被頂端的一% 家庭所佔有,而底端的二五%家庭僅有社會一成的財富。另據《二〇一五年中國家庭發展報告》,前二○%的家庭和後二○%家庭財富收入相差達十九倍。
  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社會的健康發展,造成了社會不公不義的永久化。從羅馬教皇方濟各氏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都對此發出抨擊。
  尤其是方濟各式的抨擊更是毫不容情。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少數人的財富以幾何級數增長,使多數人得不到那少數人所享有的繁榮。是維護股市與金錢投機絕對自主性的意識型態造就了這種失衡狀態。」「為了維護排斥他人的生活方式,或為了維持對自私的交易的熱誠,無動於衷的冷漠已蔓延到全世界。最後,幾乎不知不覺地,我們已感受不到窮人的呼喊,不會為他人的痛苦哭泣。」這種情況不只普遍存在於美國社會,新富的中國大陸也無處不在。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骨」,並不只是文人的想像。
  擴而大之,從非洲到亞洲到拉丁美洲,那些與高樓大廈連在的貧民區,更是令人怵目驚心。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市區內非洲最大的貧民窟奇貝拉(Kibera), 一百萬人口擠在五平方公里的小山坡地上,旁邊緊鄰著中國援建的柏油公路,居民住的是鐵皮或木頭搭建的矮小破房子,一間連一間,沒有洗手間,沒有自來水,裡面又黑又暗,頭都直不起來。教會或私人捐助的「學校」,其實只是小小的房間,或有如美國超市旁邊收舊衣服的救世軍儲藏間,裡面擠著不同年齡層衣衫襤的小孩,操場就在旁邊污水橫流的小小空地,或是堆滿了污濁垃圾的垃圾場上。學校供應的「伙食」,不過是幾片破菜葉煮出來的菜湯而已。不身歷其境,不論是美國人或是中國人,都很難想像欠發達國家的貧民,是這樣過日子的。
2015-12-11 09:13:31
圖博館
因此,從追求正義公平的角度,這個世界目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形式上你死我活的模式或制度之爭,真正要爭的是哪一種模式或制度能夠更好地解決不管是國內或國際上的巨大貧富鴻溝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的翻譯出版,並不只是為了幫助讀者瞭解世界民主的發展現狀而已,更是要提示我們自己,作為民主社會中的一員,現在應當是開始思考如何超越本書中所揭露的美式自由主義民主的困境或弊病的時候了,我們每一個人應當攜手共同推動台灣向更高意境的正義型民主社會前進,不能一直停留在民粹性的政治纏鬥中,原地踏步,停滯不前!

(楨:關鍵在理性而非所謂的正義,不然啥制度都會陷於理盲濫情的民粹!另詳參【圖博館】: 民粹亡台 《政治自由主義》 《歷史的終結》 《文明衝突》 《第一個新興國家》 美善的《帝國》 《美國的民主》 《美國時代的終結》 《流氓國家》 《美國的霸權泡沫》 全球股災 美該為股災道歉? 美國價值2 美國詐騙集團 二馬二印鈔二後果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中日筷箭之爭 日本拘謹魅力 中國與非洲 中國崛起(二) G2 《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歐巴馬 天下民主一般黑 民主偽形(二) 習李三中全會 中國肅貪 中國大戰略 《絲路文化海上卷》 《鄉村關係與村民自治》 《中國大陸基層改主改革》 《中國多黨合作制》 《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 大陸基層民主升溫 民主的烏坎之路 民主形式萬歲 假民主自由之名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民主的類型》 伊斯蘭革命
2015-12-11 09:14:18
圖博館
票數多卻落選 民主黨再一次飲恨2016-11-09經濟日報

截至美東時間早上8點10分為止,柯林頓的全國總得票數為59,163,675票,贏過川普的59,027,971票。逾13.5萬票的領先差距,使柯林頓成為歷來第五位贏了總票數,卻輸了大選的美國總統候選人。民主黨候選人高爾(Al Gore)在2000年的激戰中,以些微票數領先小布希,但最終以五張選舉人票敗選。

川普贏了!外媒分析四大原因

選前民調完全失準,讓許多專家跌破眼鏡,票數領先的4大原因:
第一,川普獲得無大學學歷的白人選民,壓倒性支持。有大學學歷的白人選民在幾次大選較傾向共和黨候選人,但2016年多轉向支持希拉蕊。第二,歷史紀錄顯示,低收入選民傾向支持民主黨,富裕的選民傾向共和黨,而收入與教育相關,使得每個水平收入指數的選民,對於兩黨的支持率有大幅更動。第三,少數族群如拉丁美洲裔、非洲裔及亞裔壓倒性支持希拉蕊,但支持率仍普偏低於四年前的歐巴馬。而川普在白人族群的支持率,與歷代共和黨候選人的支持率相當。第四,川普獲得男性選民壓倒性支持,但女性選民也沒有減少。

主流媒體民調崩盤 沉默之聲集體反撲2016-11-10聯合報

川普勝出,各家主流媒體眼鏡碎一地。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瑪格麗特.蘇利文指出,美國記者從來沒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當一回事,因記者大多出身良好,不相信川普這個歧視殘障者和少數族群、以性騷擾女性自豪的人真的會當選,就算目睹大批選民嘶吼著想要改變,也視而不見。記者無法看清美國社會真正發生的事,只是不斷查詢喜愛的選舉預測網站,並暗自感到安心。蘇利文說,川普顯然嗅到了美國大眾對貿易和移民等議題的憤怒。雖然許多記者報導這些美國人的挫敗與幻滅感,但並不真的當一回事,只一廂情願地相信,得體和禮貌在美國仍然很重要,像川普這樣粗魯、言詞激烈的人一定選不上。
  國內學者則表示,從英國脫歐公投到這次美國大選,顯見民調和真實民意差距太大,值得思考。
  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提到,川普的支持者是相對沉默的一群,當然也是民調無法反映的原因之一,這群偏向藍領、中低階層選民的主動或被動「沉默」,也是因為所謂的「主流媒體」沒有讓他們的聲音出來。台灣閱聽眾接收到的是美國自詡自由派大眾媒體的詮釋,他們型塑出來的川普形象,是充滿負面爭議的狂人。隨著科技發展變遷,過去包括電話、出口民調等傳統訊息收集方式,亟待重新思考改變,因為其結果是否充分反映意向,已經是一個問號。
2016-11-12 22:01:30
圖博館
川普唱反調 歐巴馬4壯志難酬

接納非法移民遭擋 待川普、新國會決擇
歐巴馬推寬赦非裔 川普:縱容販毒
川普要恢復禁運 美古伊朗關係恐退回原點
TPP觸礁
  相關新聞
 RCEP 觸礁 亞洲國家紛紛琵琶別抱TPP 天下雜誌 2015.11.22
 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川普)反TPP與亞太國家焦慮 中時社論 2016.8.5 TPP遇阻 多國欲投中國RCEP懷抱
 英媒:是時候宣布TPP臨床死亡了
 天災黨爭不斷 安倍放棄在本屆國會通過TPP
 聯合報:G20峰會 看中俄縱橫 憂台灣孤立:中(一帶一路)俄(歐亞經濟聯盟)戰略方向一致;美國歐(TTIP)亞(TPP)布局難產。
 百日大計 川普怎打造新美國
 川普第一步 先弭平被撕裂的國家
 川普勝選釋善意 市場巨震後趨穩
 Fed臉綠 下月升息生變
 川普經濟解方…減稅、增支出「把就業帶回美國」
 川普傾向孤立主義…亞歐中東 美恐放手
 世界權力版圖重劃
 民粹川普 掀起歐洲反體制政潮
 老美移民加拿大 不是笑話
 美歐反體制怒火 愈燒愈旺
 國際關係巨變 …全球瀰漫濃濃震驚、不安
 日媒:日將因美陷經濟危機 韓專家:韓經濟難逃衝擊
 習近平電賀川普當選:中美管控分歧、合作共贏
 陸:盼中美關係持續穩定發展
 陸學者:川普保護主義 陸反有戰略機會
 印媒稱美大選致決策停擺 中國出手撬走美兩重要盟友:菲律賓、馬來西亞
 环球网社评:中国为何无需担心美国总统更迭:中美关系已经不是华盛顿一方说了算,更不是白宫的某位阶段性主人说了算,是由华盛顿和北京共同塑造,且北京塑造的能力在增强。
 16位學者評特朗普勝選:美國向何處去?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特朗普是商人,中國最懂商人 by金燦榮
 蔡政府「押寶」柯林頓 台美關係有不確定性 蔡急開國安會議
 充滿不確定…台恐成美中交易籌碼
 邱毅酸蔡英文:惡夢真的實現了!

張小寶:為了證明美國媒體在大選中客觀中立,中國磚家也是拼了2016-11-09

大選中美國媒體的偏向也令人大跌眼鏡,遭到了美國國內外的諸多批評。然而,美國媒體產業發達,積累了許多粉絲擁躉,為其辯護。筆者最近就抱著學習的態度,認真研究了一篇媒體界專業人士的辯護文,果然受益匪淺。
2016-11-12 22:02:32
圖博館
大選中,媒體的表現最為詭異,可以說打破所有底線和禁忌。在共和黨初選時,紛紛炒作特朗普的出格觀點,頗有嗜臭如飴的感覺。結果很快就把特朗普這個政治素人變成了全國著名的政治新星,為他成為共和黨候選人立下汗馬功勞。
  這種反常的背後首先反映了媒體在互聯網時代的困境:傳統媒體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單靠不痛不癢、四平八穩的報導已經不可能贏利。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把市場效應放到極高的位置。所以即便特朗普表現得很政治不正確、很不靠譜,只要能吸引眼球,媒體便一擁而上,充當了他傳播的媒介。雖然,職業道德讓位給了生存壓力,透著一番無奈,但吸引眼球賺取點擊,短期內還是得利者。
  那段時間,特朗普利用媒體或者主動被媒體利用做得十分成功。
只是沒想到,美國媒體“溫飽”之後,還有餘力追求“淫欲”。等到進入兩黨對決階段,各大媒體又打破長期以來的中立、客觀原則,一邊倒地站在了希拉里的一邊。
  我在美國觀選期間,雖然選舉已經進入尾聲,但媒體的風格依舊。《New York》雜誌封面是特朗普誇張、醜陋的特大頭像,封面標題則是大大的《LOOSER》。《大西洋月刊》乾脆發表社論:請不要投特朗普。
  至於各家紙媒和電視台每天的主要內容就是攻擊特朗普。出版界也出了紅寶書——《特朗普語錄》。
  顯然,這一會兒,媒體發現先前自己玩火玩過了頭,但悔之晚矣。於是只能不顧“節操”,鼎力支持希拉里以求“彌補過失”。然而,這種為了“正確”的目的,不顧手段的風格一旦成為傳統,後患無窮。
也難怪美國著名的媒體人庫克在一場研討會上說:“紙媒的方式在我看來違反了所有新聞報導的準則。”
  當然站在中國人的立場,對媒體的觀察並不僅僅局限於大選,還有對中國的報導上面。這裡面不妨以西方媒體的標杆《紐約時報》為例。
  最近《紐約時報》有這樣兩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其春秋筆法簡直讓人自愧不如。
  這一次大選重創美國的軟實力,把展示其製度優越性的機會變成了一場鬧劇乃至悲劇。但《紐約時報》的文章竟然還能把這個“制度事故”轉化成對中國的攻擊。
.........
2016-11-12 22:03:08
圖博館
回應
裡面那個黑中國的文風,完全是中國公知的風格啊,燒成灰也認識。
人不要臉最可怕
文人之筆利於刀劍,古來如此
手段精巧,內心邪惡。西方政治幾百年來一貫如此
儒以文亂法,果真如此啊
結果出來之後,不管誰當選,都會有人說是民主的勝利。再順便黑一波某國沒選票。民主國家誰上台都一樣,民主再差都比沒選票強云云。
http://www.guancha.cn/SongLuZheng/2016_11_08_379857.shtml

全國人大通過香港特區基本法第104條解釋2016.11.07新華社

  新華社快訊: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7日上午經表決,全票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7日釋法通過發表談話。該發言人說,今天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及個別候任議員在宣誓時宣揚“港獨”主張,侮辱國家、民族引發的問題,對基本法有關條文作出解釋,明確了依法宣誓的有關含義和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這一解釋,表明了中央政府反對“港獨”的堅定決心和意志,維護了基本法的權威和香港法治, 順應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完全必要,正當其時。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此次釋法有利於解決香港立法會部分候任議員宣誓違法引起的爭議,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打擊和遏制“港獨”勢力,有利於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連日來,香港許多政界人士紛紛表示,人大釋法就是為了遏制“港獨”。
  有關立法會議員宣誓的問題,目前在香港正在進行司法程序,香港高等法院最快下週一才會作出判決。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認為,人大釋法選在這個時間段是有技術上的考慮,有利於澄清本地法律模糊不清的部分,“就算法官盡快裁決,還都會有一段訴訟時期,在香港也可能上訴到終審庭,也許最快也要一年半載,在這段時期內,怎樣的宣誓才有效,怎樣才符合《基本法》第一條、第104或者其他條款的要求,才能當特區的議員,這方面香港的法律就很不清晰,所以人大常委在法律上早日將有關的法律原意澄清,是有幫助的。
………..
2016-11-12 22:03:54
圖博館
相關新聞
中聯辦:絕不容許“港獨”分子就任立法會議員
人民日報微信:是時候給“港獨”分子一次徹底教訓了!
港民眾期待“人大牌釋法消毒水”澆滅“港獨”
中央出手 港府:人大常委會將主動釋法
內地學者:釋法有助維護法治權威和香港民生福祉
港媒力挺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釋法
环球网社评:人大释法打击了“港独”和极端势力
英媒妄称释法系香港终结的开始 中方: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多名“港獨”分子或失去议员资格 “港独”终遭主流民意唾弃
港議員不依法宣誓 人大:不得就職 港獨議員喪失資格
环球网社評:香港社會千萬別中了西方輿論的招
西方妄稱破壞香港司法獨立 外交部:中國不是你們在亞洲的傀儡
  回應
 不僅要釋法,還要對一切分裂國家的跳梁小丑施以重刑!
 趕緊通過第23條吧,具體應該在刑法裡增加分裂國家罪,可操作性就強了。
 香港是中國的,你要獨立,請滾出中國。
 這是修改基本法!
 這是修改法律?你的智商真值得懷疑。法律條款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用解釋的,但是有人肆意利用法律條款概括性往別處解釋,那就要說明法律的本意了。
 此次釋法有利於解決香港立法會部分候任議員宣誓違法引起的爭議,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打擊和遏制“港獨”勢力,有利於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誰觸碰底線,就應該從嚴懲處誰,國家完整的根本大義,誰都不可違背。

港示威者試圖重演占中 但被驅散2016.11.07 中央社

香港一批年輕示威者6日晚試圖重演「占中」運動,但占據馬路數小時後被警方驅散。事件起因緣於泛民主派以民間人權陣線名義舉行遊行,抗議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就香港立法會宣誓事件釋法。
  遊行於下午3時半由港島灣仔修頓球場出發,向西遊行前往位於中環的終審法院,泛民各黨派代表都有參加,包括民主黨、社會民主連線、青年新政、香港眾志等。
  民陣方面宣布有1萬1000人參加,警方則說有8000人。
遊行於晚上結束後,部分激進年輕示威者沒有散去,而是轉往西環的北京中央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大樓示威,期間他們曾衝擊維持秩序的警員,警員向他們噴射胡椒噴霧。
2016-11-12 22:04:37
圖博館
其後,這些示威者轉往附近的干諾道中和西邊街交界處示威,占據了十字路口,令交通癱瘓,而現場所見,當時大概有數百人。
  在與示威者對峙多個小時後,警方於凌晨12時採取行動,從3方面推進,逼使示威者回頭向東走向中環方向,但推進行動時而進行,時而停頓。
  凌晨2時左右,有個別示威者向警員投擲磚塊後,警方採取終極行動,派遣俗稱「速龍」的特別部隊驅趕示威者。
  在短短10多分鐘內,示威者四散,占據行動結束。

香港宣誓事件反釋法遊行 警民爆發衝突2016-11-06聯合報記者李春╱即時報導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將就香港立法會兩名青年新政議員宣誓風波釋法,香港民間人權陣線今天下午發起萬人遊行反釋法。中方駐港官員說絕不讓港獨分子進立法會。
  香港民陣今天下午發起遊行,反對人大釋法。遊行隊伍下午三點半由灣仔修頓球場出發,五點到達終點中環香港終審法院,在法院前集會。
  民陣發言人說,有一萬一千人參與遊行,感到滿意。民陣召集人區諾軒說,人大常委在香港法院審理宣誓事件的司法覆核期間釋法,是破壞香港的法治的行為,希望人大常委撤回釋法的決定。
  部分參與團體社民連、香港眾志、工黨等,接近遊行終點後就繼續前行,準備遊行到大陸駐港中聯辦示威。警方舉黃旗指其違法,雙方一度對峙,最後開放一條行車線放行。
  但也有人支持人大釋法,一個叫「保衛香港運動」的團體,在分域街附近集會,約有五十人參與。
  大陸駐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下午召集香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中聯辦,講述人大常委釋法。張曉明指港獨言行觸犯一國兩制底線,危害國家領土完整及統一,絕不允許港獨分子當立法會議員,釋法主要針對港獨。
  張曉明又說,中央已預計到,部分香港人對人大釋法持抗拒態度,部分年輕人可能採取激烈行動,但為保持原則,即使抗爭行動難以避免,會堅定地應對。
  回應
支持釋法,捉拿暴民。
香港这些英皇民的逻辑就是:他们可以打砸抢,可以骂你支那猪,你却不能用法律制裁他们。其實以前英國管治香港年代,香港不像現在那麼自由、民主。
2016-11-12 22:05:24
圖博館
紐約時報:美國總統選戰 醜態畢露 舉世鄙夷 2016-11-07聯合報

美國總統投票前七十二小時,紐約時報以「別提候選人付出的代價了,美國為這次選戰的付出更慘」刊出專論,指出二○一六年大選,是美國政治制度遭舉世鄙夷譏諷最嚴重的一次。這次選戰卻將美國政治醜陋面赤裸裸攤在世人面前,且暴露美國這個以民主理想自我界定的國家,其實和第三世界民主停滯國家一樣,成為反民主勢力受害人。
  這次選戰充斥謾罵、性醜聞、貪腐指控,川普還說他擔心做票。美國這個品牌究竟失去多少光澤,目前無法量化。
  美國人一度自覺是舉世羨慕的對象,現在則常覺得處境尷尬。美國的品牌仰賴美國夢,美國商家向來將牛仔褲等商品包裝成美國夢的一部分,向全球行銷,如今全部聽從建議,取消類似廣告。
  回應
 這次美國大選,醜態畢露的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等所謂的主流媒體。紐約時報選邊站,積極充作希拉蕊的打手,每天批評的矛頭直指川普,不管道理只問立場,天天洗選民的腦,完全喪失了媒體中立的基本原則。
 這次美國的大選,把二戰後國際新秩序,全世界民主系統設計的核心價值『商業帝國利益派』四處發動戰爭.掠奪全世界的資源,美國國內分贓不均、內部爆發嚴重衝突,讓全世界的人民直接戳破民主的神話
 美是金錢立國! 假民主!
 是的,美國不要再輸出民主了,你們的制度並不是最好的
 美國總統是間接選舉 即使獲多數人支持 仍然落選 :在1824年、1876年、1888年及2000年曾出現過。

另參【圖博館】:中國大戰略 《絲路文化海上卷》 藏疆港台獨之毒藥 民主的烏坎之路 假民主自由之名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民主的類型》 中國式媒體監督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中國與韓朝 中國與東協東協加三 中國崛起(二) G2 炒作能阻止中國崛起?《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日筷箭之爭 中國市場 對中貿易戰 大陸經濟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雙率大戰 對中貨幣戰 二馬二印鈔二後果 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入世》 俄烏戰爭 天下民主一般黑 民主偽形(一) 民主偽形(二) 《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伊斯蘭革命 《歐洲新霸權》 《歐元》 歐豬四國 《歐洲共同市場》 《費城神話》 美善的《帝國》 《歷史的終結》 《文明衝突》 《美國的分裂》 《美國時代的終結》 《霸權體系與國際衝突》 《美國的危機與轉機》 《美國實力的衰落》 《全球反恐戰爭》 《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
2016-11-12 22:06:07
圖博館
日媒:美國已經開始沒落日本不能忽視中國

海外網2017.10.31報導, “自從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就開始漫無目的地漂蕩,但這只是美國沒落的開始,沒有美國的世界將會到來。”這是日本學家、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中西繪政在日本媒體上發表的觀點文章,他在文章中假設了一個“沒有美國的世界”,認為日本的親美保守已經不在成立,並探討日本將如何同中國交往。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已9個月有餘,在日本PRESIDENT Online網站的報導中,中西繪政指出“美國所發生的一切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並開始'漫無目的地漂蕩' ”,他反問,當初日本國內一部分有識之士採取保守立場對特朗普持歡迎態度。但是特朗普確實能夠信賴嗎?
  1月23日,剛剛上任三天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這讓一直致力於推動TPP的盟友日本處境頗為尷尬。7月,日本和歐盟就雙邊自貿協定達成一致,表明雙方均反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保護主義立場。
  中西繪政表示,眾所周知,美國一直奉行的是“自由貿易”和“開放社會”政策,但特朗普上台後全部推翻了這些政策,特朗普已經全面推進貿易保護主義。這是美國“沒落的開始”。這將使美國沒落的進程進一步加速。“到2030年或最晚40年後,美國沒落必將成為現實。”
  中西繪政分析認為,美國引以自豪的兩個“強項”,也給世界帶來了陰影。首先是IT。多年前,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職員斯諾登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大規模監聽活動,令全球輿論嘩然,更令美國政府陷入尷尬境地。斯諾登曾披露,美國情報機構可以直接進入蘋果、微軟、亞馬遜、facebook等多家美國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獲取用戶數據,對特定目標進行監視。這使他國對美國的信賴感喪失。
  另一個是金融。自2008年觸發國際金融危機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告破產以來,美國就一直沒有恢復元氣。2003至2006年美國房地產市場呈現出畸形的繁榮,金融衍生產品大量產生,金融泡沫愈演愈烈,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資金鍊斷裂,銀行不斷破產,國際債務飆升,導緻美國以及全世界陷入經濟危機。至今美國都沒有恢復以往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影響力。
2017-11-02 11:12:23
圖博館
從以上來看,美國的力量正在逐漸亦或是急速削弱。此次,美國人民將特朗普送上總統寶座的“特朗普現象”,正反映了美國人更加擔心國家加速衰落、貧富差距加大和失業狀況加劇。中西繪政由此呼籲,日本有必要將自立的一面展現出來,如此一來,美國或多或少會更加尊重日本的立場。如果不這樣做,今後將無法保全美日關係。
  中西繪政還判斷,英國脫歐後,歐盟恐將遭遇諸多波折。雖然歐元可以繼續維持,但德國總理默克爾呼籲的歐洲政治統一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歐洲存在眾多民族和語言,統一是艱難的。如今,美國已經在衰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今後將是中、美、歐、俄、印的多極世界。
  最後,中西繪政還表示,若考慮到世界的力量平衡,就無法忽視中國。如今,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的強大已經勢不可擋。至今還有日本人輕視中國,不敢面對現實。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致力於加強相關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這將給世界各國帶來巨大影響。
  回應
 日媒:我沒爹怎麼辦?
 再找一個咯,還能怎麼辦
 日本不就是個誰強就跪拜誰的民族嘛,這是條件反射沒有其它意思。
 哈,小日本又在給中國爺灌迷魂湯,記住你爹美國走時,會把你也帶上。
 美軍在全世界有800個軍事基地,遍布140個國家地區,海軍壓制其餘的全世界總和。這軍隊規模軍費支出,中國還真替代不了。如果美國突然崩掉不管了,悶聲賣軍火賺錢,就會軍閥割據混戰,藍星洗牌開始;如果中國勉強出頭管的話,軍費要多得哭死,所以還是讓美帝慢慢凋零比較好。
 美國的這種霸權模式就是要么最強要么滅國,哪裡還有機會悶聲賣軍火。
2017-11-02 11:13:06
圖博館
復旦大學教授沈逸:從四張時空錯亂的“大牌”看美國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2017.11.2“軟實力”的首倡者約瑟·夫奈教授為《金融時報》撰文反駁美國衰落論,指出地理位置、能源、貿易與美元是美國的四張大牌,其威力可能持續到特朗普下台之後,預言美國衰落的人應該根據這四張牌的威力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
  這四張牌如果要發揮奈教授預期的威力,還需要附加一個時空環境:如果今天我們所處的是2000年前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亦或者,我們繼續生活在20世紀50-90年代的冷戰時期,奈教授的判斷毫無疑問將幫助人們重新認清世界形勢的發展態勢,並形成新的認識。但可惜的是,或許情況正好相反,奈教授看重的四張牌正是美國走向衰落的原因,而非解藥:
  其一,地理位置和能源自給自足是表象,本質上是美國繼續將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及其單邊主義的運用作為美國的霸權優勢。奈教授所說的美國兩洋優勢,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所謂中國地理位置導致鄰國製約中國發揮軟實力,本質上說的是美國從冷戰時期建立並遺留的地區軍事同盟,能夠代替美國發揮牽制中國的作用。
  奈教授指出美國通過頁岩油、緻密油等技術實現能源自給自足所具有的戰略價值,背後的含義是指美國擁有強大的海軍,能夠威脅乃至切斷中國的海上石油生命線。這一論斷要發生效力,意味著中美之間要進入某種激烈衝突甚至是戰爭的狀態,而且,似乎在奈教授看來,到了那個時候,中國還會因為克製而不去使用自己全部的軍事力量,而是乖乖配合美國,讓美國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海上戰略優勢。
  其二,貿易牌發生作用的時空環境大致是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奈教授對於中美貿易不平衡關係的認識,停留在中國需要美國超過美國需要中國的刻板印像上。需要說明的是,中美雙方現在的相互依存,是產業鍊和價值鏈深度嵌套形成的依存關係;這種關係,已經超越了中國對美國出口低附加值產品,從美國進口高技術工業製成品的早期階段。今天中美的所謂貿易不平衡,有超過50%來自於在華的外國企業,包括美國企業。
2017-11-09 12:40:15
圖博館
中美兩國如果來上一場貿易戰,美國面臨的真正困難,不是承受經濟損失,而是說服美國盟友,尤其是中國周邊鄰國中的美國盟友,和美國步調一致地採取行動,切斷和中國的貿易聯繫。實現這個目標的難度超過了現在美國的能力。中國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的時候,包括美國的歐洲盟友在內,大量國家選擇站在中國一邊,而不是美國一邊。除非時空倒轉,否則貿易牌真的打出去之後,會發揮和奈教授預期完全相反的作用。
  其三,美元作為世界貨幣體系中優勢儲備貨幣,或者說,金融體系中的美元霸權,是美國霸權的結果,並不是能夠用於美國霸權的工具。沒錯,當今世界的金融體系中美元確實是具有霸權地位的,但是,不說今天的美元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前的美金相比已經貶值了多少,真正的問題在於,奈教授把美元的霸權地位錯誤地看成了一種可以用來衡量,甚至維護美國霸權的工具。
  本質上,美元的霸權地位是對美國霸權地位,或者說主權信用認可的結果,但是,問題在於,美國正在透支這種信用。根據debtclock的數據,1944年美國債務對GDP的比值是104%,冷戰時期美元確立霸權的同時,這個比值從104%下降到了1980年前後的32%;冷戰後期至今,這個比值一路走高,奧巴馬政府時期,回到102%,目前特朗普政府回到了104%。
  美元繼續享有霸權地位,不是其他國家真的還相信美元足夠堅挺,而是像人民幣、歐元、特別提款權等替代性的產品還沒有足夠成熟。但從大趨勢來看,奈教授應該要回答的問題是如何用其他方式來鞏固美元的霸權,而不是把美元霸權當成一種維持霸權的工具,這樣做會加速其他國家選擇替代性金融產品反制美元霸權的衝動。
  奈教授的文章裡說到了一個關鍵,牌局最後的勝利取決於牌手;何為大牌,本質上是由對弈的牌手的能力所共同決定的。奈教授的文章,從一個側面揭示了美國未來如果真的輸掉這場牌局的真正原因。
2017-11-09 12:41:09
圖博館
奈教授對牌的選擇,顯示出對美國超級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情有獨鍾,對美國金融霸權的特殊偏好,對中美經貿關係複雜變化的還原主義認識。坦率地說,奈教授暗示的解決方案,大概有這樣幾種可能,簡述如下:
  第一,動員美國軍事盟國代替美國承擔牽制中國崛起的任務和成本。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的案例看,除了像日本這樣對於美國在心理上有特殊情結的極少數國家,沒有任何正常且理性的美國軍事盟友願意這樣做。
  第二,直接使用美國的常規軍事力量用一場有限的非核衝突,包括用海軍切斷中國能源供給線等方式,打掉中國挑戰美國的戰爭潛力。這個解決方案發生作用的關鍵要素,是中國完全願意自覺地配合美國的方案,用自己的短處去對美國的長處,從而心甘情願地被美國擊敗。
  第三,用各種理由和中國來一場貿易戰,用七傷拳打消來自中國的威脅。這個方案的效果,奈教授可以簡單問下通過盒馬鮮生對中國出售龍蝦的波士頓商人為代表的美國農業利益集團怎麼看,估計從方案變成現實的周期可能會比預期的要長很多。
  第四,用美元的金融霸權迫使世界各國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做出一種選擇。說實話,如果美國真願意走出這一步,或許會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貢獻意料之外的力量。
  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奈教授的文章可以看做是歐美精英釋放戰略焦慮,重建戰略自信的重要嘗試,但坦率地說,除非真正讓頭腦進入21世紀,而非繼續停留在冷戰時代,否則,任何試圖鞏固和維護美國霸權的舉措,最終都將走向自己的反面,成為美國霸權加速走向衰亡的催化劑。
  回應
 美國的衰落是美國自己的問題,從某個方面說,不是牌不好,是牌太好才打成這樣的。中國的崛起​​也是自己的事情,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國家可以阻止了,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有解。
 美國最頂尖的政治學者,思考的不是世界和平與發展,思考的不是人類的進步和幸福,而是如何維持美國一國的霸權,而且是用它所謂的地緣政治——挑撥離間拉幫結夥、能源政策——壟斷與投機炒作、貨幣政策——金融操縱與劫掠、貿易——踐踏公平貿易規則的下三濫手段。
這個國家不配引領世界,這個國家理應崩潰。
 看到美國最高端的精英擁有這種眼光和思想,說實話,對中國而言確實是最大的利好啊,美國精英已經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讓美國自己更富強上面(可能他們已經對此不抱有任何希望了),而把所有精力放在如何對付對手身上...
 軟實力,就是沒實力! 當年美帝如日中天的時候,從不提什麼卵實力!
2017-11-09 12:45:44
圖博館
王文、王鵬:美國每一次走下坡路,需要多久才能恢復 2018-10-11 觀察者網

一年多來,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經濟增長形勢良好,還對全球採取了單邊進攻主義政策,大有重振“美國雄風”之態。國內一些“溢美”、“恐美”的思潮也開始抬頭。對此,如何客觀地評價美國實力,尤其是從較長的時間段看待目前特朗普的短期行為,顯得尤其重要。筆者認為,從二戰結束後建立全球霸權算起,美國實力逐漸走上“盛極而衰”之路,這個進程有曲折、有反復,但目前看來,美國走下坡路的大趨勢沒變。
  從1960年代末開始,美國的全球霸權便呈現出螺旋式衰落的大趨勢。大體劃分下,在美國本土,有關“美國衰落”政策與學術辯論中,存在“絕對衰落論”和“相對衰落論”兩大派別。耶魯大學教授保羅•甘迺迪從歷史研究中得出啟發:大國的“過度擴張”容易導致衰落,而美國就和歷史上的其他強國一樣,也面臨過度擴張而導致衰落的風險。羅伯特•吉爾平也指出,為了正常運作霸權而提供“公共產品”的過程,將導致邊際成本遞增和邊際收益遞減的雙重效應,從而使霸權國因逐漸“入不敷支”而走向衰落。此類觀點都認為,從長遠看,美國的政治與經濟霸權都將“必然”衰落,因此被稱為“絕對衰落論”。
  與“絕對衰落論”不同的是,一些美國學者卻認為,只要實施有效的戰略,美國霸權地位仍可護持,衰落並非無可避免。如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約翰•伊肯伯裡認為,美國可以利用特定的國際制度來改變國際無政府狀態,使之成為“憲政秩序”,從而實現對世界的“垂拱而治”。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更明確聲稱“美國並未衰落”,且將憑藉美國在科技、創新等領域無可挑戰的優勢地位繼續以“軟權力”、“巧實力”等手段領導世界。在此類美國霸權“相對衰落論”看來,美國所經歷的逆境都是暫時的、階段性的。
  在筆者看來,過去半個世紀裡,美國衰落呈現波浪起伏狀的非線性過程。越南戰爭結束後,“美國衰落論”開始興起,1980年代雷根總統時期,美國國力呈現微微走強狀態;1990年代中期克林頓執政時,美國經濟出現了互聯網早期繁榮;奧巴馬執政後期、特朗普執政初期,美國經濟出現危機後的復蘇。但是,總體看,美國國力緩慢下行的趨勢並未改變。美國走下坡路的過程是漫長的,正如英國從1890年代初喪失經濟實力第一的位置,至二戰後徹底讓出全球霸主地位,至今逾百年,英國的世界影響力尤存。
  美國在各方面仍呈現緩慢衰落之態
2018-10-12 11:22:01
圖博館
一般看來,美國霸權主要由軍事、經濟與文化軟實力三方面構成。從不同領域分別觀察得到的資料證明,儘管近年來美國經濟形勢尚佳,但衰落之勢也較明顯。
在軍事上,1970年代折戟越南讓美軍顏面掃地,“不敗”的神話從此宣告破滅。此後,美國所發動或參與的戰爭,包括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雖多有勝利,但往往得不償失。美國為維護霸權在全球所經營的軍事基地、給予他國的同盟承諾等,都已給本國經濟造成巨大負擔。然而,其國內強大的軍工利益集團,卻早已成為華盛頓決策圈尾大不掉的桎梏。“軍工共同體”的共振效應,正在使美國成為一個每過幾年必須發動戰爭的“戰爭機器”。
按照特朗普“美國優先”的邏輯,美國政府似乎應該大幅削減軍費、在全球範圍內實施戰略收縮。然而,特朗普上臺後所採取的實際政策卻正好相反:不僅未能從多條戰線上收縮,反而同時加大投入,更深地捲入地區矛盾中。
上任伊始,特朗普就提出將海軍軍艦從原有的276艘擴張到350艘的大規模造艦計畫。為了在其首個任期實現高達540億美元的軍費增幅以建造新的航母、戰艦、戰機,他還大幅削減國內民生專案和海外援助等領域的經費。2018年2月,特朗普公佈了總計4.4萬億美元的2019財年預算案。其中國防預算為6861億美元,較2018財年的6320億美元,增幅高達8.5%;2019財年美國國家安全預算,即軍費總計已達7160億美元。類似擴軍之策,無疑於“飲鳩止渴”。
在經濟上,美國經濟總量占世界比重也在逐年下降,同時美元作為世界通用貨幣的地位也正日益受到質疑。從1960-2016年,美國GDP在世界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由1962年的39.17%下降到2010年的23.13%。其間,比重經歷三次大起大落:1962年達到第一峰值,1985年達第二峰值33.66%,2001年達第三峰值31.97%,峰值呈逐次遞減規律。1980年達到第一次低谷25.19%,1995年達第二次低谷24.73%,2010年達第三次低谷23.13%,穀底值也同樣逐次遞減。
不僅如此,美國經濟輪回的週期也愈來愈短,第一峰值到第二峰值歷經23年,而第二峰值到第三峰值只歷經了16年。且滑坡有加速趨勢,而抬升有減緩趨勢。第一次滑坡歷經18年,第二次滑坡歷經10年,而第三次滑坡歷經9年;第一次抬升歷經5年,第二次抬升歷經6年。
2018-10-12 11:23:30
圖博館
近五年來,美國經濟份額有小幅提升,常年保持在22%-25%之間,已接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準。儘管特朗普反復強調他的“豐功偉績”已經“使美國再次偉大”,但統計資料和主流經濟學家的研究都清晰表明,他所鼓吹的“第三次抬升”還遠未到來。
從經濟學專業視角看,美國經濟在上述峰值與穀底值間維持雙降低、輪回週期縮短、下滑加速和抬升減緩的過程,屬於典型的震盪衰退過程。因此,美國GDP在世界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排名在總體上呈衰減趨勢是無可爭議的。綜上,資料支援“美國霸權呈緩慢絕對衰退”的觀點。
值得一提的是,從政治-軍事與經濟互動的角度看,人們不難注意到,恰恰在小布希和老布希兩位總統任期內,美國經濟在世界占比都呈逐年下降趨勢,而他們都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這一現象也支持了前文有關美國全球軍事霸權及種種“霸淩”行為已經成為其經濟負擔的觀點。
在軟實力上,美國國家形象受到了特朗普的重創。誠如《華盛頓郵報》坦承,“美國不再是燈塔,而是惡霸”。“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則尖銳批評,特朗普“已經嚴重削弱了美國的軟實力,極大減少了美國的吸引力。”
  中國社會要抑制“恐美、溢美症”
綜上所述,我們中國人看美國,既要看短期效應,更要看長期走向。前者是為了引起國人對美策略圖謀的重視,避免掉以輕心;後者則是提升國民自信,凝聚人心,方能眾志成城,力挫“霸淩”。
  回應
 這次恢復不了啦,國情變了。以前美國的霸權是建立在歐洲和亞洲因為兩次大戰被打成廢墟,沒有競爭者的基礎之上的。始終抱著獨霸世界的錯誤戰略目標不放,國家戰略架構還是以一國統治世界的方向設計,造成負擔壓力過大,財力軍力難以支撐,且為此不斷製造戰爭,破壞世界和平。更嚴重的是為獨霸世界在自身製造了國際金融寡頭和軍工複合體這兩隻怪獸,已經失去對它們的控制力。內憂外患將來怕是不會有過去那麽好的運氣,有機會扭轉頹勢。
 美國還有操縱文化領域的另一隻怪獸,不止是新聞傳媒業,還包括相關的學術界娛樂界文化界等等,一整套裡應外合協同運作的文化戰輿論戰工具,極其擅長於顛倒黑白,從煽風點火到暗中洗腦,為對外戰略服務。但是我們反過來一想,生活在一個虛假的精神空間,法國人自己不會付出代價?洗腦過度會積重難返,越是擅長操控話語權的國家,越是會被顛倒黑白的話語力量反噬自身,因為接觸不到真實世界的資訊,而建立在各種虛假資訊之中的國民意識,終究會使整個國家都付出代價。法國如是,美國也如是……
2018-10-12 11:25:05
圖博館
日媒:不與中國貿易?別國會吃掉美國的午餐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2019-01-12:美國正錯失“亞洲的亞洲化”,美國認為能壓制(中國的製造業),為此採取措施遏制中國,但這註定會失敗。貿易戰的結果是加速亞洲的亞洲化。這個進程已然開始。
  西方觀察家總是從英美視角看亞洲發展,以為亞洲會有一個稱霸、新殖民主義的國家,認為中國在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和債務融資擴張。若在某個地區修公路、修鐵路、建電站,就能控制那裡。亞洲發展是互相疊加的浪潮——日本工業化激發亞洲四小龍,四小龍和日本又投資中國。如今中國把所有這些資金重新投入一帶一路,為下一輪亞洲增長助力。
  特朗普在貿易上的對華路線太具對抗性,這暴露出美國嚴重誤解亞洲經濟和政治發展趨勢。特朗普未能認識到,對中國來說,美國的重要性排第三。當然,華盛頓想法與此相反,自認我們手握所有的牌,只要願意,隨時能阻止他們。但中國與眾多鄰國和歐洲的貿易遠大於與美國的,而且中國進口的多數高科技產品並非來自美國。
  美中貿易戰將加速亞洲經濟體的一體化,進一步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地位,並嚴重損害與中國做生意的眾多美企。亞洲公司,會設法儘量降低未來政治破壞的風險,它們會以亞洲或歐洲供應商的產品來取代美國零部件。中國會逐個行業地永久性替代對美國供應商的依賴。對於高科技零部件,若能從三星、恩智浦等美國以外的任何廠商買到,為何還要與英特爾和高通做生意?
  美國把亞洲解讀為一個諸強爭霸的戰場,就是說只有一個贏家的零和博弈,從而做出適得其反的決定。美國拒絕加入中國牽頭或具有影響力的機構和項目,比如“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倡議和亞投行。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但其他協議國談判了類似協定——排除了美國。
  這些決定都是基於糟糕臆測做出的,美國最終會後悔。這對美國會很不妙……不加入一帶一路?猜猜怎樣,其他人都會加入。不想與中國貿易?你猜怎麼著,其他所有人將吃掉你的午餐,搶走你的市場份額。
  回應
中國全面超越美帝的時間不會晚於2035年,這個趨勢從2015年亞投行事件 開始加速了。
美國之所以頻頻犯錯誤在於它誤判形勢,霸權心理導致。
西方固執地認為中國國強必霸,再怎麼解釋它也聽不進去,這是西方文化和其民族劣根性決定的:以小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是惡棍,以為世人都和他一樣壞。
最終美國是自己把自己排除在世界之外,成為孤家寡人!
2019-01-15 09:27:39
圖博館
約瑟夫•奈:美國就不能平視中國嗎? 2019-01-21 觀察者網
卡特政府助理國務卿、克林頓政府助理國防部長

中美正在以一場關稅戰來紀念兩國建交40周年,這件事多麼諷刺!有人認為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總統特立獨行的個人風格造成了現在的局面,但不管2016年誰當選總統,這種緊張局勢都會出現。許多美國人覺得,中國沒有作為一個市場經濟體公平參與開放式貿易;也有不少人對中國不再“韜光養晦”大失所望。潛伏於這些觀念背後的是一種與日俱增的恐懼——害怕中國的崛起會導致美國時代的終結。
  歷史上,對均勢格局變動失察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1972年尼克森訪華,是想制衡在他看來越來越強橫的蘇聯。而他也把蘇聯實力的增長理解為美國實力的衰弱,而非將其視作美國“回歸常態”——事實是,二戰後由於人為原因,美國在世界總產值中占比高得不正常。尼克森宣稱世界將呈現多極化格局,但實際上蘇聯的解體卻促成了美國在20世紀末迎來其單極時刻。
  今天,高估或低估中國的實力都同樣危險,以美元匯率計算,中國當前的經濟規模約等於三分之二個美國。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但這一刻到來的具體時間從2030年到2050年皆有可能,一切取決於他們對兩國經濟增長率的假設。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把伯羅奔尼薩斯戰爭歸結於兩個原因:新興大國的崛起,以及它所引起的守成大國的恐懼。大多數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他這段話的前半句,但後半句也同樣重要。過度恐懼中國崛起可能會引發新的冷戰或熱戰,而這種恐懼是美國能夠避免的。即使有一天,中國總體經濟規模超過了美國,經濟規模也並不是衡量地緣政治實力的唯一指標。在軟實力指標上,中國遠排在美國之後,並且美國的軍事支出是中國的四倍。儘管近年來中國的軍事能力在不斷提升,但仔細研究中美軍事制衡就會得出結論,中國仍不具備將美國逐出西太平洋地區的能力。
  美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以及最大的雙邊債權國。但今天,中國是近100個國家的頭號交易夥伴;而美國只是57個國家的頭號交易夥伴。在未來十年裡,中國計畫借出1萬億美元用於“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設施專案,而美國卻在削減對外援助。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將不僅來源於其市場規模,也來源於其在海外的投資以及發展援助。總而言之,相較於美國,中國的實力有較大可能進一步提升。
2019-01-23 09:23:47
圖博館
無論中國或特朗普政府當下採取何等行動,美國的長期實力優勢都有較大可能維持下去。這些優勢一是地理因素:美國周圍是海洋以及可能長期保持友好的鄰國;中國與14個國家接壤,與印度、日本和越南存在領土爭議。美國的另一個優勢是能源:十年前,美國極度依賴進口能源,而今葉岩革命已經使北美從能源淨進口轉向淨出口,與此同時中國越來越依賴通過印度洋運輸的中東進口能源。
  在人口結構上美國也具有優勢。根據預期,美國是唯一能保住全球人口數量排行(第三)的主要發達國家。雖然近年來美國人口增長率已經減緩,但不會像俄歐日那樣出現人口萎縮。中國第一人口大國的稱號很快將讓給印度,適齡工作人口將在未來十年內減少。在21世紀主導經濟增長的關鍵技術(生物、納米、資訊)領域,美國仍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在研發方面投入鉅資,在某些領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那些宣稱“中國治下的和平”即將到來或美國時代即將終結的人,其實對國家實力的多種來源缺乏全面考慮。
  對美國來說,驕傲自滿固然危險,但缺乏自信和誇大恐懼會導致過度反應,這也同樣危險。在恐慌情緒的作用下,美國可能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美國背棄盟國和國際機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人稱讚特朗普政府敢於與中國打貿易戰的勇氣,但這無法解釋為什麼美國要對盟國徵收關稅。
  特朗普政府將中國稱作“修正主義”國家,但中國不同於二戰時的德國或冷戰時的蘇聯,它不會對美國的存續構成威脅。中國並不想橫掃世界,也不想踢翻牌桌,它只想在當前的牌局裡獲得更多利益。今天中美並沒有陷入一場新冷戰,至少不是像四十年前那樣的冷戰。隨著我們展望下個四十年,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美國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將不得不適應新形勢。在中美未來的“合作性競爭”中,我們既不應忽視“合作”,也不應忽視“競爭”。
  回應
相比與其他保守主義學者他的觀點已經算是清醒的了,但仍然跳不出傳統的歐美零和思想。他只是覺得現在美國過度誇大中國威脅了。而他本質上還是趨於傳統的冷戰思想。
美國研究中國的學者,仍然缺乏對新中國的發展路線的科學定位。新中國到第五代領導人,經歷了打破-重建-發展-和諧-復興的重大歷史階段,新中國與舊中國已經在基本社會結構,共同價值等方面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在這樣的社會基礎上,中國才跳出了傳統歐美零和和冷戰思想,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的新型國際關係。
2019-01-23 09:30:13
阿楨
《紐約時報》專欄省思 別說最偉大 美國更像發展中國家

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美國《紐約時報》2019-07-02發表專欄文章「別再說美國偉大」!
美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這個說法洗腦了無數愛國人士,出現在卡通、電影、漢堡廣告等等,這個迷思根深蒂固,不容質疑。美國過去的確做了很多很棒的事,例如民主、送太空人登月、提升大學的形象,甚至塔利班都送他們的學生進美國大學就讀。
衡量偉大並無唯一方法,但是在OECD中的排名可以視為是一個指標。OECD可以說是36個國家組成的俱樂部,這些國家多半是富有的西方民主國家,當中也具有多元性,美國是最富有的,但同時也最貧窮。貧窮比例達18%,比西歐更接近墨西哥的貧窮率。128萬美國小孩生在貧窮中,幾乎等於5分之1的孩童人口。高中自然科學的水準,美國排名19。閱讀排名20,數學更僅排名30。美國健康醫療方面的支出最多,尤其是來自私人的經費。但是美國人卻更容易生病、活得更短、身材更肥胖。和全球相比,美國嬰兒也有較高死亡率,甚至高於波士尼亞。
讓美國自傲的民主,僅有56%的美國選民前往投票,丹麥和澳洲等國都有接近80%的投票率。但選舉受到幹預、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市民不信任便服員警、公共設施衰敗。這些都是可以在巴基斯坦、奈及利亞等國家見到的景象。
文章接著諷刺的表示,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之外,究竟在何種場域排名第一?事實上,有很多!民眾持槍比率、大規模射殺慘劇、看電視、被診斷的藥物沉癮、監獄人口。還有環境破壞的程度也接近第一,僅次於中國大陸。
  回應
認同!美式「個人主義」「自由經濟主義」,更造成貧富懸殊!
2019-07-03 09:10:56
阿楨
宋魯鄭:美國大選結果難阻歐美脫鉤 2020-11-17 觀察者網

特朗普執政四年的一些行為,像是支持英國脫歐、對歐洲發動貿易戰、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單方面從德國撤軍以及退出歐洲積極推動的《伊朗核協議》等對歐美關係損害巨大。
  一是感情上,從親美走向厭惡、蔑視和不信任。
簡而言之,歐洲優雅、講究品位、含蓄;美國人卻粗魯、單純、直接,時顯霸道和自我。
美國強調競爭,但福利卻遠遠落後於歐洲。
所以法國承認美國的實力和領導地位,但也頗為瞧不起。特朗普執政四年,把美國人的粗俗、霸道、自我為中心發揮到極致,這種瞧不起升為了厭惡、蔑視和不信任。
即使拜登勝選,積極彌補特朗普對歐洲造成的損害,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
  二是歐洲自我意識覺醒。
二戰以後,面對歐美巨大的實力差異和蘇聯的威脅,歐洲成了美國的“小跟班”,在經濟、科技、以及安全等方面依賴美國。
歐盟成立後,美國一直保持警惕。在奧巴馬任內,還爆發出了美國監聽歐洲盟國的醜聞。
特朗普的出現令歐洲極大地自我覺醒,歐洲政治人物不斷提出和美國脫鉤。
  三是中美競爭性對抗給了歐洲發展自我的空間。
……

專家:美歐已產生諸多結構性矛盾 中國還有更多空間

  2020年11月11-12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京舉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演講:拜登時代的中美歐選擇。
  第一,歐美關係會回暖,但並不等於跨大西洋關係會回歸。
  第二,歐美首先是先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歐洲也不會甘心被美國當作對付中國的工具。
  第三,中美歐三方會進入非常複雜、非常頻繁的三方聯動的趨勢。在多邊貿易氣候變化,中美歐有合作空間,但在政治、外交、人權、安全,矛盾會更突出。
2020-11-18 08:12:45
阿楨
阿富汗「政權和平轉移」 阿富汗代理内政部長2021-08-15表示,政府與塔利班達成約定,塔利班組臨時政府。
  相關新聞
 阿富汗總統甘尼攜家帶眷 捲1.6億美元鉅款逃阿聯:出走是避免血流成河(回應:美國走狗,逃走就是逃走,棄底下一堆狗腿子不顧,講一堆屁話。) 阿總統逃亡車隊裝滿鈔票,直升機載不完遺落跑道上。阿政府軍為何迅速土崩瓦解? 前總統任內埋下隱患! 塔在阿富汗前副總統住所發現600萬美元現金。美凍結阿富汗央行95億美元資產。
 烏國防部:一架阿軍機非法越境被止後墜毀。
 塔利班09-03宣佈完控潘傑希爾 反塔領導人逃跑。
 阿前副總統薩利赫08-27總統加尼出逃是恥辱之舉 自封“臨時總統”率軍奪回潘傑希爾省首府:宣稱“戰鬥到底”。
 反塔武裝09-04宣佈大捷後,阿塔宣稱佔領爾省七個縣中的五個,並公佈大量繳獲重武器視頻,塔能打下潘傑希爾山谷嗎(回應:CIA匆忙湊數的反塔力量,能有多大戰鬥力呀,我賭阿塔贏!) 塔釋放潘俘虜:現場發錢每人5000阿富汗尼(約人民幣371元)。塔09-16向潘人道主義援助。
 塔09/06宣佈佔領反抗軍最後據點龐吉夏省長辦公室畫面曝光後,邀請中俄排除北約國家籌組臨時政府。龐吉夏河谷距離喀布爾不到五十公里,易守難攻,居民多半是塔吉克裔。1980年代前蘇聯紅軍至少六度攻打此地,結果傷亡慘重大敗退兵。1990年代神學士上次執政時,也沒有打下此地,沒想到這次靠塔利班巴基斯坦直升機無人機一夜之間空襲圍殲反抗勢力民族抵抗陣線(NRF)最後基地。印媒:巴用製虹-4無人機 ,塔否認。阿民眾09-07上街反巴 塔利班朝天開槍人群四散奔逃.
 美軍成了塔利班的“運輸大隊長”大批武器被繳獲。
 神學士宣佈建立伊斯蘭酋長國 美媒:北京將率先承認。
 塔07-09力邀中參與阿重建並保障安全。外長王毅07-28在天津會見塔政委巴拉達爾承諾,決不允許任何勢力利用阿領土危害中國。希望塔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高舉和談旗幟,確立和平目標,樹立正面形象,奉行包容政策。塔09-10很多東伊運已在警告下離開阿。
 美布林肯 中王毅通話討論阿富汗安全情勢。
 BBC:美國在世界舞台重挫 新華社:喀布爾陷落敲響美國霸權衰落的喪鐘。
 法新社揭露美軍在機場射殺平民,至少5死,阿媒至少10死,美否認.
 美C17運輸機134座擠871人。三名平民攀運輸機高空墜落亡,躲起落架遺體在空中擺動.
 美軍連狗都有座位卻沒帶走機場上的阿富汗人
 喀市區VS機場:一邊秩序恢復 一邊擁擠混亂
2021-09-30 08:11:29
阿楨
喀機場可能遭襲? 塔:消息是我們告訴北約的“過去20年裡,我們學到改變,不是反塔宣傳所描繪的那樣。”
 喀機場08-26自殺爆炸攻擊至少72死 ISIS-K坦承犯案. 傷患:爆炸後美軍向民眾射擊,造成更多傷亡阻恐攻. 拜登下令報復「讓兇手付出代價」(回應:打不過人,連跑都跑不過人? 黑道火拼,輸了之後竄逃時的狠話:你給我記住!) 喀布爾09-16遭數枚火箭彈襲擊。塔車09-18在阿東遭地雷襲擊3死20傷。
 撤退期限前的連環爆炸至少13名美軍170名阿富汗人死,川普痛批拜登無能下臺。
 美無人機報復ISIS-K名重要人物2死,拜登誓言追捕ISIS-K 恐陷另一場永遠的戰爭,空襲喀布爾十口之家賠命. 美軍承認喀布爾空襲誤殺10名平民包含7名兒童。
 阿爾巴尼亞與科索沃2021-08-15同意美請託 暫收容阿富汗難民。
 1.8萬為美國賣命多年的阿富汗人:不要拋棄我們! 美2021-05-02指望中亞收容,三國拒絕。卡塔爾阿富汗難民營衛生堪比人間地獄?美軍方:正在改善。
 各方憂恐怖主義重燃 塔首場記者會:赦免所有阿富汗人,不會報復前軍警和為西方工作的人員。尊重伊斯蘭教法架構下的女權,將允女性讀書工作與活躍於社會,籲女性加入政府工作。
 塔國際宣傳有高人(楨:王毅? )指點 網路輿論風向轉趨有利。
 不再殘暴的塔讓外媒覺得很不習慣。
 王毅08-21「聽其言並觀其行」,阿仍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塔政策具有不確定性。
 塔保證美軍撤離後外人仍能離境,承諾禁毒,女性可分班上大學.路透社09-07報導阿富汗大學複課有如回到20年前,男女分坐兩旁,中間垂簾相隔,女著長袍佩戴頭巾,09-05塔規定大學就讀的女性必須佩戴面紗。巴09-07有女性遊行,竟要求為戴頭巾立法(回應:這樣兼顧了女性受教權,這就是他們的文化。西方沒資格批評,西方要懂得尊重他國文化和制度。)  女記者報導抗議遭塔打,塔09-17致歉:但記者也有錯,因抗議是非法活動。塔09-18解救被綁架兒童後 4名綁架者橫屍街頭。
 航班復飛 電匯鬆綁 阿國經濟喘口氣。
 塔續挺中阿一帶一路 阿塔發言人09-04將中巴經濟走廊擴大“非常重要” 中亞多國:將助阿實現安全穩定和經濟重建。
 王毅:中09-08向阿汗提供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糧食、越冬物資、疫苗和藥品的緊急援助。
 中國重要「鋁鐵盟友」幾內亞09-05政變,中國用西非鐵礦對抗澳洲佈局有麻煩了。
 幾內亞將組建過渡政府:禁止官員離境不會報復,承諾外國投資不會受到影響。
 幾軍政府09-08釋放政治犯 反對派領袖稱願加入過渡進程。
2021-09-30 08:20:05
阿楨
塔為尋求國際支持停種罌粟改種全球最貴的香料番紅花(Saffron)賺更大,1公斤視品質約阿富汗幣5-9萬(台幣1.9-3.4萬)年外銷約2700萬美元, 學者:塔利班得小心叛亂, 2017年阿鴉片9900噸佔世界80%以上,12萬農民14億美元佔阿GDP的7%。如把毒品運輸、當地消費和化學物質列入,高達66億美元,佔GDP的40%。塔年收入的60%來自毒品交易4億美元,塔曾禁卻引發強烈反彈。

美軍與盟軍撤出阿富汗之際,塔利班持續攻城掠地,《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指出,阿富汗淪陷引發國際社會對美國信譽的抱怨,強化了美國不會無限期支持盟友的看法,專家指出,不能指望美國的想法將更為強烈,尤其台灣、烏克蘭、菲律賓、印尼等的感受會特別強烈。
  相關新聞
 拜登:阿富汗要自己保衛人民
 阿富汗人聚集在白宮門前抗議美軍撤出阿富汗:拜登背叛 拜登要負責,拜登遭兩黨砲轟,拜登08-17民調滿意度7個月新低46%大減7%。
 台媒感歎“今日阿富汗 明日臺灣”
 美駁今日阿明日台灣類比,強調對台承諾堅實(回應:但美承諾就是為自己利益)
 川普:台灣恐發生壞事(回應:撤軍是2020年川普和塔利班的協議 冥進黨菜陰蚊政權817跟1450的靠山)
 川普批撤軍是美國史上最大失敗 轟拜登丟臉該下台 
 阿富汗淪陷大事記
  回應
 這又不是今天才有的事,以前的越南、緬甸,再遠一點的蔣介石,那個不是被老美利用完了當棄子?
 1450,817網軍怎麼不見了?說好的要用掃帚打解放軍的人呢?
 817跟1450不會相信美國爺爺會抛棄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美國死路一條。
 美國復仇911目標不只賓拉登,還包括滅亡阿富汗,用二十年花了二萬億美元還達不成!
 布朗大學研究:美國20年反恐戰爭損失8萬億美元約90多萬人喪生
  相關新聞
 38天前的拜登:阿富汗擁有30萬精銳 不會令西貢重演
 拜登批政府軍不願戰鬥致神學士迅速奪權(回應:拜登錯了!阿富汗人很聰明,沒受拜登的煽動! )
 紐約時報2021-08-16報導,今年六月底,美國情報單位還估計,就算神學士繼續攻城掠地,最快也要一年半後才可能攻進喀布爾,因為阿富汗政府軍人數卅萬,遠勝過神學士的七萬五千,政府軍有空軍,而神學士沒有,政府軍還有現代化的裝備且受過美國投入八百卅億美元廿年訓練。
 福山評美撤離阿富汗 “美國時代終結”早就到來了:美國霸權的巔峰時期持續不到20年——從1989年柏林牆倒塌到2007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前後 (回應:阿富汗事件標誌著福山的終結。)
2021-09-30 08:26:43
阿楨
為什麼美國好像有用之不竭的財富?中國該如何做? 2022-01-21

首先,美國底層百姓,並沒有過著作者想像的那種生活,超過40%的美國人連400塊美元都拿不出,超1/3沒有任何社保醫保…答案是:二戰之後,國際產業分工、國際貿易已經形成了一個以美帝為輪轂,以歐日加等美帝附庸國為輪輻的羅馬帝國式體系。美帝通過美元和美軍,把帝國聯為一體。
美國輸出核心科技/理念/資本;第二層週邊日德法意等提供核心裝備;第三層中國等作為工作臺;第四層週邊提供原材料和市場。外層國家賺的是辛苦錢,外層國家的百姓,只好內卷苦鬥。
美帝向全世界收取四重“稅”, 1. 美元鑄幣稅和通貨膨脹稅;2. 高科技“稅”(智慧財產權、品牌);3. 金融“稅”4. 安保“稅”;
美帝全球霸權的架構和運轉,採用了和羅馬帝國相同的輪輻式統治架構。三個核心支柱必須穩固,支柱一:社會和文化共識:對羅馬所代表的價值觀/政治制度/文化的深度認可,無論是英格蘭,北非,還是亞細亞的行省。支柱二:羅馬從各行省獲得穩定的稅收收入。支柱三:軍事霸權:行省駐軍,關鍵軍事要塞、交通要道的控制。帝國的崩潰始於政治的腐壞,,越來越低效的國家機器,土地和財富的集中,各行省的私利,造成帝國稅源不斷的流失,維持龐大帝國的開支不斷增加,最終導致了財政崩潰!支柱二的衰敗,擁兵自重,變成了軍閥,如龐貝和凱撒的出現,使得支柱三最終倒塌,帝國分崩離析。
美式民主是當代羅馬帝國的支柱一;美元體系,全球第一的科技創新,美帝國用來收取全球各國高昂的鑄幣稅和專利稅,是支柱二;全球140多個國家的370餘個軍事基地是其支柱三。
美帝國的三根支柱如何瓦解,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取代美帝國,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
2022-01-23 10:38:19
阿楨
以色列學者:美國執迷於錯誤的對華認知 2022-01-21 中國日報

以色列前外長阿米2022-01-18說,美不應像對待前蘇聯試圖“打敗”中國,美國霸權時代已經結束。
隨著美從阿富汗匆忙混亂撤軍,美國民主“十字軍”不光彩結局。
另外,拜登鼓吹民主峰會也暴露了意識形態的局限性。事實上,美民主已被兩極分化、功能癱瘓和民眾不滿所困擾。美是全球新冠肺炎致死人數之冠,所謂山巔之城已失光彩。
美正遭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過度偉大的自然和不可避免的影響”。修昔底德所說,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的恐懼,使得伯羅奔尼薩斯戰爭不可避免。艾利森教授《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也指出,在過去500年裡,類似情況有16起,其中12個戰爭。
  相關新聞
中以領導人互慶建交30週年 中2021年超美成以最大進口國
德新社:中成為阿拉伯世界新夥伴
美日擬建新框架(中國版巴統COCOM出口共黨國家管制統籌委員會1950-1994年)管制對華高技術出口。
習近平重組大陸半導體產業,想在三年內拿下十至二十幾奈米晶片70%的自主生產能力 (另參【圖博館】島中對)
美國司法部灰頭土臉,放棄起訴中研院士陳剛(美「中國行動計劃」3年多來共起訴約20人)
美媒:美排名第一的公立中學在招生中歧視亞裔
哈佛歧視亞裔生案最高法院採拖延術 (2014年訴訟,最高法院2022-01-24受理)。
美媒:中在向拉美提供美獎學金超美。
《印度教徒報》印中+疫情2021年中印貿易1250億美元(印進口975億)對中依賴激增。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中助馬東鐵施工
泰媒:泰國將通過中老鐵路將農產品運往中國
RCEP是中國和東盟共同進步的新基礎
CNN稱:最近,從俄烏、台海、伊核、到朝鮮問題,中俄這是趁拜登病,要拜登命 (回應:CNN:俺顛倒黑白的本領有沒有嚇到你們?)
俄新社:西方“聯俄抗中”是空想
保加利亞學者Krastev《歐洲的黃昏》:阿拉伯之春以來,美歐輸出民主造成大批難民湧向歐盟。讓許多歐美人懷疑,自由民主還是不是一個好東西。
不為刀俎、即為魚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美對中應掌握主動權(回應:典型的強盜邏輯+做賊心虛。)
700/40歐洲議員僅5.7%聲援立陶宛對抗中國,歐洲議會根本沒在討論。(回應:道義放兩邊利義擺中間。)
CNN:美日海上大秀拳頭,中陸近40軍機逼近台灣,F-35南海降落碰撞航母。
歐亞評論研究結論:中非經濟交往(2001-2018中對非投資410億美元)比美非軍事接觸(2001-2012美向非投資563億而反恐高達9萬億)更有效。
2022-01-26 09:48:12
阿楨
北京冬奧(2022.02.04–20)金牌榜:挪威(16)德(12)中(9)美(8)…俄(6)排名9

 冬奧獎牌預測:挪威德俄美、中國12 (2018年平昌冬奧會僅一金,排名16。)
 中國科技打造史上最快滑冰場: 連續8場破冬奧紀錄;航太科技助中奪速滑破冬奧紀錄。中國冰雪運動冷門變大熱門:至2021年已有654塊冰場和803塊滑雪場,比2015增加317%和41%;2013產業1177億元,2020年6000億元,預計2025達1萬億元。
 張藝謀冬奧開幕式史上收視率最高、驚豔世界,張新片連日逆襲(回應:張導不負眾望,創意唯美、溫馨浪漫。《狙擊手》評分高,但排映少等原因票房低。)
 紐約時報稱美花滑亞裔比例過高 被批"種族歧視" 。華裔有錢+身體優勢+中式教育+沒恐同愛滋病偏見(回應:美不搞舉國體制也能爭奧運第一。 美國不搞?美聯邦和地方花在體育的錢比中國體育財政可多多了。)
 造謠尬黑冬奧合集:首鋼大跳臺建在核反應爐旁邊?冰面不平導致韓輸?伙食不好? (回應:滑板配上重工建築,是酷的工業風。)
 習普02-04聯合聲明:聯合抗美,反對北約擴張,簽署15個合作檔:年增100億天然氣1000方噸石油。"俄02-16入侵論"美上演"狼來了" 拜登:仍可能侵烏,歐洲穿梭外交,俄烏降溫,俄撤軍,02-18烏東炮擊,烏總統:與俄談和,中:應回到明斯克協議(回應:主子壓力. 美英巴不得俄烏大戰!) 習見9國領袖/世衛秘書長,共商一帶一路、油氣與疫苗等合作。阿根廷簽署一帶一路:簽約80億美元華龍一號核電,挑戰美國門羅主義,中重申支持阿對馬島主權,英美急了 (回應:允許美英對臺港說三道四,不許中支持阿主權?) 冬奧中國「朋友圈」東協RCEP/中東中亞油氣/南太平洋一帶一路。習賀電第35屆非洲聯盟峰會。
 日本丹麥學者:西媒智庫新疆強迫勞動全是謊言。
 彭帥11/21與奧會主席視訊報平安,彭帥12/19稱從未說任何人性侵我。
 聯大12/02通過(173/20)休戰決議 (回應:20國拒簽,聽美的越來越少了,悲哀啊。)
 美英澳加抵制北京冬奧 中外交部:本就沒邀,不要將體育運動政治化! 奧會主席:大多不跟美抵制!
 尼加拉瓜12/10對台斷交:蔡當局痛心,西媒:習近平開戰,美受打擊!(回應:美台勾結近期愈發頻繁,美先後打出民主峰會/強迫勞動性侵抵制冬奧/國會/互訪/軍售牌/日本/歐洲/太平洋島國…牌,達到以台制華/倚美謀獨的目的。)
2022-02-21 07:11:43
阿楨
中美世紀大棋 帶路下得出彩 2022/09/22 時論廣場 石齊平

與一般棋局首先佈局然後再進入中盤不同,中美這盤世紀大棋,佈局與中盤幾乎同時進行,只是分別在兩個場域展開:一是地緣板塊,展開的是佈局;二是個別領域,一進入中盤,短兵相接。後者,已呈現激烈交鋒的具體看有五大領域,分別是經濟(含貿易與產業)、科技、貨幣、軍事及太空。
這五大領域,30年前、20年前或10年前多為美國領先或遙遙領先,近年來則被中國快速追趕,除貨幣外,其餘不是已被中國追近、或趕上、或甚至已被超前。貿易與產業,除了極少數高科技外,美國優勢幾已蕩然無存,只能被迫採取脫鉤等兩敗俱傷(最終還未必傷得了中國)的焦土策略。科技領域,哈佛劍橋報告指出,屬第四次科技革命範疇的AI、5G及量子資訊科學中國已超過美國;半導體、生物技術及綠色技術也將在2030年前超越美國,美國被迫採取它曾批評中國的國家隊模式,但面對中國的舉國體制,未必能占上風。
  美國唯一仍居優勢的是貨幣與金融,但俄烏戰爭對美元霸權造成極大衝擊,「去美元化」風潮方興未艾,至於金融核彈SWIFT對俄羅斯都未起作用,何況中國。軍事領域雙方目前在第一島鏈交鋒,美國一方面已在進行戰略後撤(至第二島鏈),二方面強化台日軍事能力,採烏克蘭模式對耗中國,說明在西太平洋美國自忖已無軍事優勢。至於太空,這是21世紀五維戰爭的兵家必爭之地,中國起步雖晚,但目前與美國已成平分秋色甚至還有後來居上之勢。
2022-09-23 08:27:13
阿楨
美國善打西洋拳善下西洋棋,都是直面交鋒,不善謀略與佈局。前述五個領域的短兵相接,已可見美國的吃力與勉強,可以想見在地緣板塊的另一個場域,博弈的陸權vs.海權的大戰略,不諳圍棋的美國將會面對多麼難堪與無奈的場景了。
  10年前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臺的習近平,就任未久就在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個地緣大戰略乘的就是他日後提到的「東升西降」大勢。東(中國)升早已無懸念;西(美、歐、日)降則漸趨明顯,於是過去10年,在這個大勢下倡議的一帶一路,在「亞歐非」這個大棋盤上的頻頻落子,現已可以看到的明顯棋勢與佈局是:一、包括中國及東協在內15個國家參與的RECP自今(2022)年開始運作;二、自2011年開始從中國出發以歐洲為終點的中歐班列,大大振興了亞歐大陸東西之間沉寂已久的陸上運輸;三、上合組織持續擴容,成員國已有9個,超過10個以上的國家等待加入;四、中老(寮國)鐵路開通,中吉烏鐵路即將開建;五、亞投行成員國已超過100個,上合開發銀行即將成立;六、北斗導航覆蓋全球;七、中俄、中伊(朗)建構準能源聯盟;八、人民幣區域化蓄勢待發…。麥金德1個多世紀前預言的「世界島」輪廓已現,整個過程中幾乎看不到任何美國的角色。
  到目前為止,中國這盤世紀大棋下得十分出彩;而美國,猶在中盤纏鬥。
2022-09-24 06:59:09
阿楨
西方主導已步入尾聲? 馬凱碩:未來是「新CIA」時代 2023/01/19 中時

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報導,新加坡銀行18日在濱海灣金沙會議中心舉行2023年展望論壇,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傑出研究員、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表示,今後世界將不再由西方國家佔有主導,而是步入新的「CIA」——中國、印度、東協(China、India、ASEAN)的亞洲時代。
這並非馬凱碩首次提到「CIA國家」這一說法。早在2017年1月,他就曾在《今日印度》上撰文提及印度將有機會躋身成為「CIA大國」的一員,但這裡的A指代的還是美國(America)。去年8月,馬凱碩在一家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指出,今後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將是中國、印度和東協,即「CIA國家」。
2023-01-20 10:41:58
阿楨
'23.01.20趙少康 關中談「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6nKF6aaHM
  相關新聞
高盛:2035年陸超美世界第一 2075年印度第二

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冷戰後美國外交政策的檢討 關中 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
美國神話變成謊話,美國民主變成笑話。
美國的資本主義其實是戰爭的資本主義、
掠奪式資本主義和贏者通吃的資本主義。
美國一向自認自己的偉大,自認是「山頂之城」、「希望之地」和「天佑之國」,「美國第一」是永遠。冷戰之後,美成唯一霸權,不允許他國挑戰。
  美是最霸道的國家,有著強烈的優越感和使命感,自認是「例外」:有使命去宣揚基督教和教化落後的國家和人民;只相信資本主義,排斥非資本主義國家;以「利他主義」來包裝美國的自私自利,以「自由、民主和人權」、「解救被壓迫的人民」為口號,在海外打仗,其實都為自己的利益。
  本書分析美後冷戰外交政策的失敗,使美享有的「單極時刻」不到20年便被消耗殆盡,「大美和平」曇花一現。
  ●像是北約東擴、攻打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推動以巴和解、北韓的核武問題、與中國的「化友為敵」等等,分析美國由勝而衰的原因。
  ●美外交精英集團──「美國戰狼」,評價美國的五位總統及外交政策上認知的錯誤。
  本書詳解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並整理許多學者跟專家的論述!
  肯楠(George Kennan)
  敵人對美的危害,遠低於來自美國政治菁英們的幻想。
  季辛吉(Henry Kissinger)
  冷戰後,美國首要工作是妥善處理俄中問題。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美不可過度伸張武力,要爭取俄留在西方陣營,俄不能失去烏克蘭。爭取俄中合作,並以日印牽制中國。美最大夢魘是中俄和伊朗的合作。
  漢廷頓(Samuel Huntington)
  冷戰後,世界進入多極和多元文化並存時代,美應接受非西方文明,並尊重多元文明。西方文明的沒落,主要是道德敗壞、文化墮落和政治分歧。
  佛格森(Niall Ferguson)
  美未能記取歷史教訓,帝國不能只靠武力,還需正當性。美入侵伊拉克是公然說謊,在伊建立民主也是神話。中美,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中國的文化是難以匹敵的力量。
  卡布蘭(Robert Kaplan)
  中國崛起沒有任何不合法和不合理之處,東亞現狀不能視為理所當然,分裂國家經常會以出乎意料之外的方式統一。
2023-01-21 08:36: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