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西:『海』@古典音樂漫談|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19 15:32:05| 人氣26,44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德布西:『海』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德布西常被認為是鋼琴曲作家,但他有兩首管弦樂曲傑作,1首是『牧神午後前奏曲』,另1首是這次要談的『海』。

『海,為管弦樂的3首交響素描』(La Mer,trois esquisses symphoniques pour orchestre )是德布西在1905年創作的管弦樂曲。是描寫海的標題音樂,有時候也被稱為交響詩『海』。是德布西最高傑作之一,也是代表印象主義音樂的作品,更是近代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創作此曲之後的作品『映像』時,德布西曾說:「音樂的本質不在形式,而在具有色彩與節奏的時間」,這首作品正是證實這句話的「音樂」。

這部作品也是德布西經過『牧神午後前奏曲』與『夜曲』而完成所謂「印象主義」語法的作品。雖然這部作品常被認為是標題音樂,但是作曲者訴諸官能的用聲音表現的色彩與很獨特的管弦樂法,給聽眾的是對海洋的印象,而不是用音樂具體描述海洋。這與李姆斯基-柯薩可夫的『天方夜譚』組曲第1樂章「海與辛巴德的船」比較就很清楚。(請參閱本台『交響組曲「天方夜譚」─雪赫拉莎德』一文)
(Kurt Masur 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

這部作品於1903年夏天開始作曲。這時候德布西住在勃艮第(Bourgogne)地區的妻子德克謝(Rosalie Texier 暱稱莉莉'Lilly')的娘家。這一年9月12日,他給梅薩熱(Andr Charles Prosper Messager)的信函裡說,他開始著手寫這部作品,其中包含各有「Sanguinaire群島(如圖)

美麗的大海」、「波浪的嬉戲」、「風讓海起舞」等副題的3個樂章。在同一封信裡還說,雖然從他所住的勃艮第看不到海,但記憶中的海比現實的海更合乎他的感覺。最後完成的作品已不附上述副題,倒附有「海上的黎明到中午」、「波浪的嬉戲」、「風與海的對話」等題名。全曲在1905年3月5日於倫敦近郊面臨多佛爾海峽的海濱完成。

近代的法國作曲家,有許多與海有關。德布西也其中之一。他很喜歡海,甚至曾經想過如果不當作曲家,就出海當水手。雖然他曾過海訪問英國,但很少真正有過航海經驗。因此,當要出版此曲樂譜時,他要求出版社在樂譜封面使用日本畫家北齋所畫的海的題材(如圖)。

有人根據這事實,說德布西譜作此曲,是得靈感於日本畫家葛飾北齋之畫『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此曲CD封面也常使用北齋所畫的海的題材。這件事象徵著德布西以及當時巴黎的崇東洋風氣。

雖然這時候德布西以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成名,但外遇醜聞讓他失去許多朋友,還受到社會的批判,以致1905年10月15日的首演沒有成功。這次首演由舒維亞爾(Camille Chevillard)指揮拉慕爾管弦樂團(Orchestre Lamoureux,巴黎3大民間管弦樂團之1)演奏,只是上述醜聞使團員背叛他,沒有好好練習,演奏成績當然不好,聽眾與樂評家的反應也褒貶兩半。他們因此曲不像「海」而有點受驚。

關於外遇醜聞,請參閱本台『德布西:貝加馬斯克組曲』一文。

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在下列網址可聽全劇:
( Berlin Philarmonic Orchestra conducted by H. von Karajan)

不過,在3年後德布西自己指揮可隆努管弦樂團 (Concerts Colonne)再演時,這作品的價值終被認清,以後就成為主要的管弦樂曲作品,同時也成為代表印象主義音樂,與20世紀音樂的傑作。


德布西自己把這作品改編為鋼琴聯彈曲,但他自己認為無法演奏。

全曲由3首曲子構成:

1. 「海上的黎明到中午」(De l'aube  midi sur la mer),非常緩慢(Trs lent)。b小調。
(George Szell指揮Cleveland Orchestra )

在序奏部開頭,定音鼓以最最弱音(ppp)擂打,低音大提琴、豎琴、大提琴、中提琴以最弱音奏出神秘的導引旋律。到第6小節,提示有「上行兩度後下降」的音程,與「16分音符加付點8分音符」節奏的第1循環主題。不久,第12小節,英國管與加裝弱音器的小號,以齊奏提示具有緩慢「3連音符加2連音符」節奏的第2循環主題。這兩個循環主題具有的特徵,衍生出在斯後展開樂曲所必要的各種音形,成為樂曲展開的種子。提示這兩個循環主題的序奏部,雖然有D大調、b小調等記號,但其調性模糊不清。在此作品的樂譜上雖有調號、節拍記號等,但其意義不很大。

在主部第33小節,以木管樂器與法國號提出的主題為中心的前半部,與分成4部的大提琴奏出的動態主題為中心的後半部,顯明描出海相的變化。到第132小節進入尾聲部,由第2循環主題衍生的聖歌風格音形開始,同時奏出由第1循環主題衍生的音形與主部第1主題,以築起逼人的高潮。

2. 「波浪的嬉戲」(Jeux de vagues),快板(Allegro)。升c小調。
(George Szell指揮Cleveland Orchestra )

序奏只有短短8小節。在第9小節,英國管提出這樂章中最重要的全音音階風格的細碎動機(32分音符)。然後,弦樂器奏出從這主題衍生的帶有震音的動機(第36小節)。這告一段落後,經過豎琴的滑奏,法國號的過門樂句(第50小節)而衍生出英國管的動機(第60小節)。不過這3個動機不像是提示主題,而是同時推動音樂,以產生曲趣與節奏的變化。法國作曲家、指揮家皮耶布萊茲(Pierre Boulez)稱這樂章的這種性格為「不斷更新的形式」。

3. 「風與海的對話」(Dialogue du vent et de la mer),活潑而動盪的(Anim et tumultueux)。升c小調。
(George Szell指揮Cleveland Orchestra )

開頭,低音弦提出好像在表現風的動態的動機。另一方面,在第9~30小節之間,出現關聯到循環主題的音形片段。之後,小號很明顯的重複兩次第2循環主題。然後,到46小節,木管群提示好像在表現大海洋的動機。這兩個動機與兩個循環主題再三互相作用,形成前半的強烈高潮。高潮安定下來後,出現在第1樂章尾聲部開頭出現的讚美歌風格的動機,更與從第1循環主題衍生的動機對話。長笛與雙簧管的齊奏,奏出前面出現的動機,並漸增強度高昂。到第212小節就回到開頭的輕快速度,循環主題與動機又一再互相作用。讚美歌風格的動機再出現後,同時奏出兩個循環主題與開頭的動機,形成狂疾大風與洶湧波浪,以降D音的齊奏結束全曲。

(Ernest Ansermet 指揮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ande)


下面這網址的動畫,以顏色表明音樂的各段落與動機,細直線區隔各段落,曲線震幅的大小直接表示音的強弱,以兩道色條表示立體聲的兩頻道,移動的白線指出音樂進行到哪個地方。
(彩色分析)

依這動畫的分析,第1曲「海上的黎明到中午」分為「序奏-A-B-過門-尾聲」5個部分,序奏部分又有1,2,3等3個部分。A也包含1,2,3等3個部分,B則只有兩個部分,而且其第2部分是從A部分來的。經過較短的過門後進入尾聲,這部分有前奏、主部、終止。

第2曲「波浪的嬉戲」分為「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變奏)-尾聲」4個部分。第1部分又有A,B,C等3個段落,第2部分在D,E(會聽到突出的豎琴滑奏表示波浪逼近又退去。鈸聲表示波浪打到岩石後,激起浪花。),F,G,H等5個段落,然後A的動機衍生I動機。之後,再現F部分,接下來是A,B,I的再現。然後經J段落,而進入K段落興起高潮。第3部分先變奏D後,再進L。最後是尾聲。

第3曲「風與海的對話」不分部分,直接表明各段落「A-B-A-C(讚美歌風格的過門樂句)-B-B’-A-B(讚美歌風格)-A/B」

其實欣賞這首作品不需要麻煩的分析解說,只需要用耳朵去感受就好,你感受到什麼,就是什麼。只需知道這是描述海的音樂就可以了。分析解說是給聽這音樂受到感動的人進一步的資訊而已。

1909年杜蘭出版社出版的此曲樂譜,是德布西認可的最後一版『海』的樂譜。在這版本中,德布西把練習編號59處由小號與法國號齊奏的音形刪除。杜蘭出版社的Critical Edition也使用刪除版本。這部分先前是有音符的,因此有些演奏還是復原演奏。

今(2012)年8月到11月之間,為紀念德布西150年誕辰,有多場德布西鋼琴音樂獨奏會。德布西的鋼琴音樂現場演奏在台灣很難得聽到,讀者當不要錯過這機會。

台長: 雲翁
人氣(26,448)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管弦樂 |
此分類下一篇:德布西:『牧神午後前奏曲』
此分類上一篇:舒伯特:『羅莎蒙德』序曲與戲劇音樂

Scott Lin
牧神和海都拉過
特別的法式大餐經驗
2020-03-28 12:19:19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2020-03-28 12:21: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