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什么有特色的菜市场?

关注者
9
被浏览
7,876

2 个回答

[多图] 香港的菜市场,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存在于由政府兴建的一座一座综合大楼内,一般是占用该大楼的两至三层。

北角渣华道街政大楼内的街市


另一种则是一些露天的菜市场,大多座落旧式楼房的一楼(地面第一层),由多间售卖不同食品的商铺聚集而成。

露天的菜市场


2016年TVB 刚好制作了一个介绍全香港不同街市(菜市场)的节目,题主可以网上搜一下来看看,现在已经做到第三辑了。


《街市游乐团》(英语:Bazaar Carnivals)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旅游节目节目,共三辑,主持为麦长青丶滕丽名丶江美仪丶陈浚霆(1-2辑)。第一辑於2016年9月18日起逢星期日19:30-20:00於翡翠台播出,并於myTV提供节目重温。第二辑於2017年1月15日起逢星期日19:30-20:00於翡翠台播出,并於myTV SUPER提供节目重温。第三辑於2017年9月24日起逢星期日19:30-20:00於翡翠台播出,并於myTV SUPER提供节目重温。每集节目围绕各大街市,了解每个街市的特色。



下要我就是介绍其中一个我认为较有趣的一个。香港岛北角的春秧街街市

以下內容转自 yes-news.com 的其中一个介绍。


[北角] 春秧街街市:闲逛香港的小福建,体验电车走进传统街市的奇景

2017-04-16 | 竹仔的天马行空旅程
春秧街街市,香港唯一有电车路轨穿过的露天传统市集,双层叮叮车缓缓驶进市集的奇景,应该是世界独有,因此每天吸引不少旅客特意来拍照,并且体验在挤迫街道跟电车擦身而过的感觉。
1953年,电车系统从铜锣湾延伸到北角区,可是英皇道的宽度没有足够位置建设一个电车掉头的回圈,於是,电车公司在春秧街铺设一段路轨,方便电车回头。
「春秧街」的命名是纪念1920年代在开发北角的闽侨商人郭春秧。7
郭春秧是福健华侨,16岁远渡南洋投靠伯父,在糖厂学习机器制糖的技术,之後,他成为当地的四大糖厂商之一,衣锦还乡,回到福健大力投资和捐助,并且计划来到香港扩展糖厂业务。


1921年,郭春秧成功竞投夺得北角发电厂(现址为城市花园)旁的土地,原意是填海造地兴建糖厂。然而,1925-26年的省港大罢工导致计划延误,糖价也大跌,於是他改变主意,把新土地改为开发地产项目,兴建楼房收租。政府後来在新土地其中一条街命名为「春秧街」,表扬郭春秧发展社区的贡献。由於春秧街最先出现的是一排四十间相连的楼房,所以老一辈口中把春秧街唤作「四十间」。
二战前後,政局不稳,大量国内人移居香港,其中上海和福建侨乡数量蛮多的。由於他们说的语言跟香港本地人日常用的粤语很不一样,来到香港顿成「外省人」。

因为同乡群聚,当年闽侨较多选择落户北角,春秧街也逐渐成为香港人眼中的「小福建」,不少地铺和摊贩售卖福建土产和特色食物。直到今天,你仍然可以在春秧街街市听到部分老店主跟顾客用闽南话沟通。
热闹的市集,人潮如流。乾湿摊档各占街道的一边,楼房底下的店铺售卖各种新鲜食材,另一边是铁皮搭成搭成的乾货摊档,贩售不同生活杂货,好像是成衣丶手袋和日常品等等。
春秧街绝对是北角区最热闹的露天市场,反映市民日常的食用所需。
附近的街坊邻里,每天都来这里采购最新鲜的食材,鲜肉活鱼丶蔬菜水果丶粉面,甚至海味,一应俱全,不用东奔西走,走遍一个街市就把当天造饭需要的材料办妥,十分方便。
然而,街坊眼中平凡的春秧街市集,因为一段电车路轨贯穿整条热闹的街市,成为国外游客镜头下独特的城市景观。
午後是街市最热闹的时份,狭窄的街道堆满大小纸箱货物,路人习惯走在更宽阔的车道上。当电车拐弯进入春秧街,需要缓缓地穿过街市,慎防撞到途人。司机偶尔打向电车的「叮叮声」,提醒前方的路人後方有电车驶进来。
既有电车驶至,路人自然向左右两边散开;电车离开後,大家如常地走在车道中央。市集的氛围跟两旁密集的摊档给人乱中有序的感觉,间中电车穿过人群当中,构成有趣的城市风景。
在这里既能够体验香港平民的日常,又可以近距离跟双层叮叮车合照,甚至脚踏电车轨道,到处都是浓厚的香港情怀。
春秧街支线的电车轨道,方便西行的电车从英皇道左转北角道,然後右转春秧街,接着右转驶进糖水道的北角总站。当电车离开总站,可以沿路轨从糖水道右转英皇道主线,继续前往铜锣湾和中西区。
基本上,从北角开出的电车都是开往石塘咀的屈地街。
糖水道电车总站建在天桥底下
总站的一角保留公众电话设备。在手机普及的年代,有可能整天都没有人使用过,大家匆匆路过,明明放在眼前的实物也好像没看到似的,默默地被消失在大众的视线里,在热闹的街市自我建构一个宁静的空间。
寸土尺金的香港,市区重建一直持续进行中。

春秧街部分旧式楼房已经被拆掉,新楼宇的房价和店铺租金立刻翻了几倍。普通菜档承担不起租金而被迫迁走,市集会不会失去热闹的色彩,未来十年慢慢消失在大家的视线?

电车缓缓驶进春秧街街市的有趣景象,十年後可能成为历史,而我们只能透过相片怀悠过去美好的时光。

以前我基本上不怎么去菜市场,因为有母亲在;如今我偶尔会去光顾一下菜市场,因为我得改善一下自己的一日三餐。

曾经听一位老兄说,他不管去哪座城市旅游,都喜欢去看看当地的菜市场,因为在那里可以看到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确实,菜篮子永远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在旅游的时候去看看其他城市的菜市场,或跟着人家去赶集,我也挺感兴趣的。

那还是17年前吧,我和老公一起去溆浦游玩,那里是屈原流放的地方,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游山玩水,遍尝美食,几乎成了我们的日课。

即将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小贺同学说第二天是农民的赶集日,要不要去看看,我兴奋得不得了。起了个大早,跟他一起去菜市场,看到非常新鲜的黄桃、布林、红枣等水果,开开心心买回来,准备带回家,让大家都尝尝。

我们学校门口的菜市场不大,却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相比看菜而言,我或许对卖菜的人更感兴趣。走入菜市场,我往往只挑面善的主人,而且往往定点在某一家。

之前,我常去一个中年大嫂那买菜,有时候她丈夫在,偶尔儿子也过来帮忙,都是非常随和的人。很可惜,今年开春后居然再也没看到他们一家人的身影。问周围的人也说不知道,我只能另寻别家。

今日,绕了一圈,不知道该买啥。终于看到一个很悠闲也很清瘦的中年男子,正自在地刷着短视频。那专注的表情让我觉得他不是来做生意的,而是来体验生活的,菜市场是背景,而他则是垂钓者。他不是在卖菜,而是在垂钓生活;仿佛他并不属于这里,而属于手机里的那个世界。

我本欲离开,但发现他的菜不仅新鲜,还摆放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顿时多了几分好感。于是挑了些青菜,问他多少钱。伴着他手机里悠扬的乐曲声,我赶紧扫码付了19元,准备离开。

想不到那衣着朴素又整洁的男人居然递过来10元钱,并调侃似的说:“给多了,只有9元钱,一点青菜哪要那么多钱?”

看他那诚恳的样子,我顿时惊呆了,于是瞬间扫视了一下菜摊,发现有块纸牌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10元3个。于是,我赶紧说:“那就来3个玉米吧。”

“好的,要剥掉叶子吗?”他笑笑说。

“好啊,谢谢你。”我一边说,一边静静地看着那黄黄的玉米棒,像变魔术般立刻展现在他的手心里,顿时感觉到一种温暖与喜悦。

这场景似曾相识,思绪一下子飞到了大学刚毕业的那会,我在第一个学校教书时的情景。因为住房紧张,学校就把我安排在总务处楼上的单身宿舍里,以前好像是做储藏室用的。

每天清晨,会有给学校食堂送菜的人过来,在楼下大声吆喝着。我平常都是在食堂就餐,某天早晨突然想起,我是否也可以买点菜,自己做点什么呢?不是有个电炉子吗?

于是,当我把头伸出走廊,大声地朝着楼下送菜的中年男子喊道:“大哥,菜怎么卖?”

对方听到声音后,赶紧仰头看,然后说了一句:“不要钱,接住啊。”话音刚落,几个红罗卜、土豆和黄瓜就扔了上来。

“唉,真的多少钱,我就给你送下去。”我赶紧问道。

“说了不要钱,这点菜不值钱。”对方爽朗地笑了笑,“明天我还会来,你需要什么菜,我给你带过来。”

“不用了,谢谢你。”我赶紧道谢,心里却在想,自己可不能贪人家的便宜,以后真要买菜,还是去菜市场吧。

于是,当有些学生跟我说,要到我这打牙祭时,我特别开心。问清楚他们想吃啥,我就赶紧去菜场买回来。接下来的任务就全部交给学生了,那些能干的少女们,忙得不亦乐乎,而我则可以静静地享受她们做的美味佳肴。

如今,再也无法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了,当年为我做过饭菜的几个女孩子都不知道去往何方了。教完她们后我就离开了那所学校,记忆中依然是她们明媚的笑容,以及陪同他们一起来的那个男孩子嘹亮的歌声。

我要感谢陪我一路走来的这些淳朴善良的人们,这里有我的亲人,我的学生,我的朋友,还有无数给过我关怀与帮助的陌生人。

生活起起落落,人世风风雨雨,但只要想到这些,我的内心总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