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瘤是什麼?一次了解動脈瘤症狀、治療以及如何預防 - 康健知識庫

什麼是動脈瘤?

動脈瘤意指動脈管壁長期在血流衝擊下,因為血管壁受到的壓力不平均,而形成類似氣球狀的局部突出。動脈瘤可能長在身體各處動脈,最常見的是在腦部、胸部及腹部,若發生在腦部尤其危險,導致蜘蛛膜下腔出血,造成出血性中風(中風)。它像一顆不定時炸彈,平時完全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只要一爆破就可能置人於死。

動脈瘤病患會有哪些症狀呢?

  1. 頭痛:極度劇烈的頭痛,比一般頭痛、感冒引起的頭痛強烈許多,醫護人員替患者施打嗎啡也無法完全止痛。
  2. 其他症狀:噁心、嘔吐、脖子僵硬畏光及畏音等症狀。

動脈瘤要如何治療呢?

動脈瘤的治療無法以藥物進行,僅能以手術進行:

  1. 栓塞︰栓塞是一種微創手術,從鼠蹊部放入導管,一路往上,經頸動脈進入腦部,再將數個白金材質的線圈經導管填塞住破裂的動脈瘤,血液無法再進入動脈瘤,它就不會繼續變大、破裂。
  2. 開顱手術︰打開頭蓋骨,慢慢撥動大腦,找到動脈瘤的位置,用動脈瘤夾夾緊動脈瘤的根部,讓血液無法再「滋養」它長大,並可放置引流管引出血。但打開腦部風險較高,撥動大腦有時也會造成後遺症。

要使用何種方式進行治療,除動脈瘤本身風險外,還要考慮病人的年齡與健康狀況,有時候甚至要跨科整合評斷。
 

得到動脈瘤後,應該要怎樣保養呢?

  1. 動脈瘤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平日血壓的變化,突然的血壓升高就有可能使動脈瘤破裂。
  2. 如果在健檢時發現小的動脈瘤(小於0.3公分),因為太小難以進行手術,一般會建議患者持續定期接受影像追蹤,觀察動脈瘤是否變大或變形。一旦發現變化,應立即就醫處理。

動脈瘤是如何分期的呢?

動脈管壁長期在血流衝擊下,因受到的壓力不平均,而形成球狀的局部突出,當腦動脈瘤破裂時會導致蜘蛛膜下腔出血,造成出血性中風(中風),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連送急診都來不及,發病當下即過世。送醫後必須盡快找到動脈瘤的位置,不然動脈瘤二次破裂,死亡率會超50%。進行外科手術還要小心血管痙攣與相關併發症,即使熬過手術和併發症,仍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因動脈瘤破裂時出血嚴重,腦部已受損,會留下輕重不一的後遺症,比如:肢體殘障,嚴重甚至會變成植物人。

動脈瘤會有哪些併發症呢?

  1. 水腦:動脈瘤破裂後產生的血水可能造成患者水腦,必須引流,不然可能造成腦部損傷甚至死亡。
  2. 腦出血性中風:由於腦動脈瘤破裂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且出血後患者隨時可能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率可達70%。
  3. 血管痙攣:動脈瘤破裂時,血液流出時當中的代謝廢物會傷害大腦,並且讓血管變得粗細不均,稱為「血管痙攣」,導致血流通過不順暢,可能會引起腦梗塞(缺血性中風)。必須使用灌水、增壓、灌藥的方式治療血管痙攣。
  4. 癲癇:動脈瘤破裂約有10%~27%產生癲癇的症狀。
  5. 低血鈉:因為失血破壞人體當中的鈉平衡。

引起動脈瘤的原因有哪些?

動脈瘤形成機制仍有釐清,目前已知道的傾向:

  1. 好發族群:女性、年紀大、三高(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和糖尿病病人身上,這些族群的血管功能相對也較容易出現異常。
  2. 抽菸也是一個風險因子,增加動脈瘤的發生率。
  3. 部分病人因外傷導致細菌感染,進而罹患動脈瘤。
  4. 先天血管結構異常的族群較為少見,卻也會增高動脈瘤的機率。
  5. 部分疾病: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和多囊性腎病的病人也會增高動脈瘤的發生率。

這些人得到動脈瘤機率很高!

  • 吸菸者
  • 高血壓
  • 高血脂
  • 高血糖者
  • 年長者
  • 女性
  • 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
  • 多囊性腎病

如何預防動脈瘤發生?

  1. 戒菸:吸菸是導致動脈瘤的成因之一,且吸菸會造成各式各樣的疾病,有菸癮的患者應盡快戒菸。 
  2. 控制三高,保健血管:保養血管的方式都一樣,妥善控制三高(血糖、血脂、血壓),就能有效保護血管。其中血壓若過高易導致動脈瘤破裂,需特別留心。 
  3. 減少壓力,充足睡眠:健康且規律的生活,避免血壓波動,造成動脈瘤破裂。

動脈瘤要如何診斷呢?

  1. 腦部電腦斷層:腦部電腦斷層可以顯示腦部動脈瘤的位置,並且提供病變大小的資訊,是第一線檢查的利器。
  2. 腦血管攝影:利用顯影劑並照X光,可以觀察血管分佈以及動脈瘤的情形。

疾病發生部位

血管,較為常出現的部位有腦部、主動脈與肝臟。

看診科別

請注意,並沒有任何一種或一組方法適用於所有病人,一般表格內建議的治療方法並非絕對不變, 請您務必與醫師充分討論。

康健文章

常見問題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