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新陳代謝疾病中醫療法 - Dr. Yang 楊麗姝中醫網路醫院
目前位置:首頁 > 健康醫療館 > 中醫臨床治療集錦 > 常見疾病會診 > (6)新陳代謝疾病中醫療法
(6)新陳代謝疾病中醫療法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撰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包含下列主題:1.肥胖症 2.糖尿病 3.高脂血症 4.貧血(血虛證) 5.多汗與盜汗(汗證) 6.水腫(浮腫)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6)新陳代謝疾病中醫療法
 1.肥胖症  2.糖尿病  3.高脂血症
 4.貧血(血虛證)  5.多汗與盜汗(汗證)  6.水腫(浮腫)
 
www.doctoryang.info

 
 1.肥胖病
症狀:

人體脂肪積聚過多而致體重超出正常標準的疾病。當實際體重比正常體重超過25%~34%時,為輕度肥胖;超過35%~49%時,為中度肥胖;超過49%以上為重度肥胖。大多數肥胖屬於單純性肥胖,也有繼發於其他疾病者。肥胖病常伴見頭身困重,短氣,乏力,頭暈,胸悶,心悸,浮腫等症狀。

由於脂肪堆積,氣血運行不利,易於引起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膽石症、痛風、脂肪肝等多種疾病。 “肥貴人則高梁(膏粱)之疾也。” “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說明其時已認識到肥胖與飲食享用過豐直接有關。
病因:

肥胖病多有家族史,但除遺傳因素外,與飲食習慣也有一定關係,如喜甜食、肉食。人到中年以後,身體由盛轉衰,腎失溫煦,脾胃運化功能亦有所降低,加之活動量減少,遂使水穀精微不得正常敷佈,留聚不去而為脂膏,易致痰濕內生、氣滯血瘀。故肥胖病的病機,以脾腎陽虛為其本,以痰濁瘀滯為其標。
辨治:

肥胖病辨證常見以下證型:(1)氣虛痰濕證。治宜健脾燥濕化痰,常用平胃散合二陳湯。 (2)陽虛水停證。治宜溫腎利水,常用濟生腎氣丸合防己黃耆湯加減。嵩崖脾腎丸。(3)血瘀氣滯證。治宜活血化瘀,常用血府逐瘀湯加減。(4)胃熱濕阻證。治宜清熱導濕,用防風通聖散加減。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燥濕健脾,理氣和中。 溼阻脾胃、朊腹脹滿、噁心嘔吐、噫氣吞酸。
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溼痰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脤滿,噁心嘔吐,脾胃不和。
溫腎化氣,利水消腫。 腎陽不足,腰膝痠重,小便不利。
益氣健脾,利水退腫。 治風濕,風水,關節煩疼,腳浮身重,汗出惡風。多汗症,水毒體質之肥胖症,關節炎。
嵩崖脾腎丸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胸中血瘀,日晡潮熱、經年胸痛、頭痛、或呃逆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
解表通裡、疏風清熱。 表裏三焦俱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瘡瘍腫毒。
大承氣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小承氣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通便軟堅,和胃泄熱。 陽明熱結、口渴心煩,腹滿便秘。
桃核承氣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行氣導滯,瀉熱通便。 胸腹積滯,痞滿結痛,二便不通,消化不良。
利水燥溼,止瀉消脹,脾胃不和。 因急性腸胃炎而下痢者,並伴有腹痛,腹脹,口渴浮腫,尿液減少等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腎炎,水腫。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2.糖尿病
症狀:

血糖增高,多飲、多食、多尿,疲乏無力和體重明顯減輕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與中醫病證中的消渴近似。“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渴而飲水多,小便數,……似麩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消渴者……每發即小便至甜”。

許多病人無明顯“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明顯減輕)的症狀,僅在體檢時發現血糖、尿糖高於正常水平。在糖尿病慢性病變基礎上產生的各種併發症,如糖尿病性心臟病、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數增多,並成為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因:

腎為先天之本,主元陽元陰。先天稟賦不足,房事不節,腎陰虧損,則虛火內生,或飲食享用過豐,膏粱厚味積滯難化,導致脾胃運化失職,脾陰暗耗,加之長期精神緊張,喜怒不節,五志化火,終至陰虛內熱,燻灼臟腑,腎臟開合失司,水穀精微流失,而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疲困之症。

辨治:

糖尿病以腎脾陰虛為其本,燥熱瘀滯為其標。中醫傳統治法,多按“三消”即煩渴多飲為上消,多食易飢為中消,小便多為下消,視其證候之側重分而治之,實則三消常互見之,難以截然劃分,故現代多主張從燥熱傷陰、肝腎陰虛、脾胃虛弱、瘀血阻絡方面,辨證論治。

常見以下證型:

(1)肺胃燥熱。治宜清胃瀉火,常用白虎加人參湯。知柏地黃丸合羚羊鉤籐湯加減。(2)肝腎陰虛。治宜滋養肝腎,常用六味地黃丸方。(3)脾胃氣虛。治宜健脾益氣,常用七味白朮散或參苓白朮散加減。(4)瘀血阻絡。治宜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湯或驗方降糖活血湯(當歸、赤芍、川芎、丹參、益母草)加減。(5)陰陽兩虛。治宜陰陽兩補,常用金匱腎氣丸合生脈飲,或用右歸丸。常用嵩崖脾腎丸。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白虎加人參湯 清熱、益氣、生津。 津氣兩傷、煩渴、中暑、身熱而渴、汗出惡寒。
白虎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知柏地黃丸 滋陰降火。 頭暈耳鳴、舌燥咽痛、腰脊痠痛。
羚羊鉤籐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六味地黃丸 滋陰補腎。 肝腎不足、腰痛足痠、頭暈目眩、消渴、舌燥喉痛、足跟作痛。
七味白朮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參苓白朮散 補氣健脾,滲濕和胃。 脾胃腎虛弱、食少便溏。
血府逐瘀湯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胸中血瘀,日晡潮熱、經年胸痛、頭痛、或呃逆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
驗方降糖活血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濟生腎氣丸 溫腎化氣,利水消腫。 腎陽不足,腰膝痠重,小便不利。
生脈飲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右歸丸 溫腎陽,補精血。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畏寒肢冷,陽痿,滑精,腰膝痠軟。
嵩崖脾腎丸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玉泉丸 生津止渴、益氣養陰。 消渴多飲、小便頻數、大便稀溏、精神疲乏。
甘露飲 滋陰,清溼熱。 胃經熱、口臭咽痛、口舌生瘡、牙宣齦腫。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3.高脂血症
症狀:

高脂血症泛指血漿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磷脂升高的病證。又稱高脂蛋白血症。常有家族史。臨床可見頭暈,頭痛,乏力,胸悶,心悸,痰多,肢體麻木,肝腫大,黃色脂瘤,肥胖,浮腫等症狀和體徵。但也有患者無任何自覺症狀,或僅見肥胖或超重,在體檢中意外發現血脂升高者。許多疾病常伴見高脂血症,如糖尿病、腦血管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徵、高血壓、慢性胰腺炎、肝炎、膽結石等,高脂血症還是促成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病因:

《素問》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高梁(膏粱)之變,足生大丁”。 高脂血症病位主要在脾,但與肝腎也密切相關。脾主運化,飲食不節,長期嗜食膏粱厚味,脾的運化功能失常,水穀精微不能正常敷佈;先天不足,或年老肝腎虧虛,腎失溫煦蒸化,或肝氣鬱滯,木不疏土,亦均可影響脾的運化,以至脂膏沉積,痰濁內聚,壅塞經脈而為此病。
辨治:

主要根據血脂增高程度,採取健脾化痰、清熱燥濕、疏肝理氣、補腎化濁、活血化瘀等治法。臨床常見以下證型:(1)脾虛痰濕型。治宜健脾化痰,常用六君子湯加味。(2)痰熱蘊結型。治宜清化痰熱,方用礞石滾痰丸,配合驗方消脂湯。(3)氣滯血瘀型。治宜理氣活血,常用血府逐瘀湯。(4)肝腎兩虛型。治宜滋補肝腎,常用杞菊地黃丸。

在辨證論治基礎上,適當加用有降脂作用的中藥,有助於提高療效。這些藥物有:山楂、何首烏、澤瀉、草決明、大黃、靈芝、銀杏葉、虎杖、三七、蒲黃、明礬、黃精、月見草油、桑寄生、蜂膠、褐藻、紅花、丹參、人參、海藻、昆布、徐長卿等。有降脂作用的食物有:綠豆、綠茶、青茶、燕麥、烏龍茶、大蒜、海帶等。

高脂血症與攝入動物脂肪多直接相關,故須嚴格限制脂肪、蛋黃和動物內臟的攝入。還應限制飲酒,少食甜食、點心、糖果及含糖高的飲料,適當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對預防和治療高脂血症,更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六君子湯 補氣和中。
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泄、氣虛有痰。
礞石滾痰丸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驗方消脂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血府逐瘀湯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胸中血瘀,日晡潮熱、經年胸痛、頭痛、或呃逆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
杞菊地黃丸 滋腎養肝。
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視物不清、眼睛澀痛、迎風流淚。
二陳湯 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溼痰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脤滿,噁心嘔吐,脾胃不和。
防風通聖散 解表通裡、疏風清熱。
表裏三焦俱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瘡瘍腫毒。
平胃散 燥濕健脾,理氣和中。
溼阻脾胃、朊腹脹滿、噁心嘔吐、噫氣吞酸。
胃苓湯 利水燥溼,止瀉消脹,脾胃不和。
因急性腸胃炎而下痢者,並伴有腹痛,腹脹,口渴浮腫,尿液減少等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腎炎,水腫。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4.貧血(血虛證)
症狀:

血虛證:體內血液虧虛不足,臟腑組織失於濡養所引起,血虛證的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爪甲淡白,頭暈眼花,手足發麻,心悸失眠,舌淡或紅,脈細等。因血虛不足,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失於濡養。常見於心悸、虛勞、眩暈、長期發熱、月經不調、崩漏、閉經、不孕,以及西醫的營養不良、造血功能障礙、慢性消耗性疾病、神經衰弱或出血性疾病等。
病因:

血化生於脾胃腐熟運化的水穀精微和腎精,在氣的推動和固攝下,運行不息,營養和滋潤全身。若脾胃虛弱,納食減少,水穀精微不足以生血,或腎氣衰弱,陰精不足以化血,或熱病傷陰耗血,或久吐久瀉損傷陰津,或勞倦內傷,思慮過度暗耗陰血,或失血過多等,形成血虛證。

心主血,肝藏血,心肝兩臟與血的關係最為密切。若心血虛,可見心悸,失眠,多夢;肝血虛則眩暈,耳鳴,視物模糊,手足震顫。若體內瘀血停滯不去,有礙於新血的生成,亦可成為血虛的病因。倘若袪除了瘀血,新血得生,血虛症狀即可得到緩解,故有“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之說;相反,血液不足,無力運行,則瘀血難去。另外,氣虛無力化血,也是血虛的原因;相反,氣虛也可是血虛無以生氣的結果。因此血虛與血瘀,血虛與氣虛可互為因果。
辨治:

血虛證的治療法為補血。常以四物湯為基本方,結合病因病位靈活加減。若療效不顯,可結合補益脾胃或滋補腎精法治療。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人參養榮湯 補氣血。 脾肺氣虛,營血不足,食少無味,身倦肌瘦。
十全大補湯 補血益氣 氣血兩虛、肢體倦怠。
四君子湯 益氣健脾。 脾胃氣虛、消化不良、面色蒼白、食少便溏。
小建中湯 溫中補虛、和裏緩急。 脾胃虛寒、裏急腹痛。
聖愈湯 補氣養血。 氣血俱虛、煩渴燥熱、睡臥不寧、體倦少食。
左歸丸 補肝腎,益精血。 肝腎精血虛損,形體消瘦,腰膝痠軟,眩暈,遺精。
四物湯 補血調血。 一切血病之主方,舉凡血虛血燥及婦女月經諸病,皆可依此加減。
右歸丸 溫腎陽,補精血。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畏寒肢冷,陽痿,滑精,腰膝痠軟。
歸脾湯 健脾寧心,益氣補血。 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不眠,食少體倦,月經不調。
芎歸膠艾湯 補血調經,安胎止崩。 流產後出血不淨,月經過多。
炙甘草湯 益氣補血,滋陰復脈。 氣虛血少脈結代、心動悸、氣短胸悶、虛勞肺痿。
八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 溫補腎陽 腎陽虛弱、命門火衰、夜尿、自汗、耳鳴。
溫經湯 溫經養血,活血調經。 婦人少腹寒冷、脹急不舒、經期不順、淋漓不止。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調補脾胃。 勞倦、食少無味、脾胃虛弱、元氣不足。
當歸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參苓白朮散 補氣健脾,滲濕和胃。 脾胃腎虛弱、食少便溏。
生脈飲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理中湯 溫中袪寒,補氣健脾。 脾腎陽虛、水氣內停。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5.多汗與盜汗(汗證)
症狀:

多汗與盜汗是指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證。主要為人體陰陽失調,營衛不和,毛孔開闔不利所致。汗證屬臨床常見證候,可單獨出現,也可作為其他疾病的症狀之一而出現。汗證可分為自汗、盜汗、絕汗(或脫汗)、黃汗、戰汗。時時汗出,動則更甚,為自汗;睡中汗出,醒來即止,為盜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呼吸微弱,為絕汗;汗色黃而染衣,為黃汗;急性外感熱病中,突然惡寒戰慄而後汗出,為戰汗。
病因:

汗證的病因病機主要是營衛不和。衛氣有固護體表,由於體內陰陽的偏盛、偏衰,或表虛之人感受風邪,均可導致營衛不和,而致汗液外泄失常;

此外,還有因素體虛弱,病後體虛,或久患咳喘,耗傷肺氣,肺氣不足之人,肌表疏鬆,表衛不固,毛竅開泄而汗出;或因外感風寒入裏化熱,或感受風溫、暑熱之邪,邪入於內,肺胃熱盛,蒸發津液而汗出;或因飲食不節、外感濕邪,損傷脾胃,脾失於運化,濕邪中阻,而為自汗;或因濕熱燻蒸於肝膽,膽汁隨汗液外溢肌膚而為黃汗;或因亡血失精,以致血虛精虧,虛火內生,擾津液外泄;或因久病重病,陽氣虛衰,不能斂陰,衛外不固而汗液外泄;或因急性熱病中,正邪相爭,以致戰慄而汗出。
辨治:

汗證病因多種,病象各異,但不離虛實寒熱。辨證時,首先要辨別自汗、盜汗、絕汗、黃汗、戰汗;其次要辨別寒熱虛實。汗證以屬虛者較多。一般自汗多為陽虛,盜汗多為陰虛。臨床上因熱致汗多為陽證、實證;因寒致汗多為陰證、虛證。汗證的治療主要根據虛者補之,脫者固之,實者泄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原則。

自汗:有寒熱虛實的不同。(1)肺衛不固。治宜益氣固表,常用玉屏風散加味。(2)營衛不和。治宜調和營衛,常用桂枝湯加味。(3)裏熱熾盛。治宜清裏泄熱,裏熱得清,則汗液自止,常用白虎湯加味。

盜汗:以虛熱居多,也可見於氣虛、陽虛、濕熱等。(1)心血不足。治宜補血養心斂汗,常以歸脾湯加減。(2)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常以當歸六黃湯加減。

絕汗:急性熱病或各種危重病證,突然大汗淋漓。治宜益氣回陽、固脫斂汗,常以參附龍牡湯加味。生脈散合用。

黃汗:多屬濕熱。治宜清熱利濕,常以茵陳五苓散加減。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玉屏風散 益氣固表止汗。
表虛自汗,虛人外感。
桂枝湯 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外感風寒,發熱頭痛,汗出惡風,鼻鳴乾嘔。
白虎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歸脾湯 健脾寧心,益氣補血。
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不眠,食少體倦,月經不調。
當歸六黃湯 滋陰清熱、固表止汗。
陰虛有火、盜汗、發熱。
參附龍牡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生脈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茵陳五苓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調補脾胃。
勞倦、食少無味、脾胃虛弱、元氣不足。
四逆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加味逍遙散 疏肝解鬱、清熱涼血。
肝鬱血虛發熱、月經不調、怔忡不寧。
甘麥大棗湯 養心安神,和中緩急。
婦人臟燥、善悲欲泣、小兒夜啼症、不眠。
炙甘草湯 益氣補血,滋陰復脈。
氣虛血少脈結代、心動悸、氣短胸悶、虛勞肺痿。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6.水腫(浮腫)
症狀:

水腫是指體內水液瀦留、氾濫肌膚,引起眼瞼、頭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的一類病證。主要由感受外邪,飲食失調,或勞倦過度,使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合,膀胱氣化不利,以致水液停聚,氾濫肌膚,而成水腫。治療水腫的主要原則是發汗、利小便。

水腫在《內經》稱為水;《金匱要略》稱水氣,並按病因、脈證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類,又根據五臟證候分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腎水;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水腫》將水腫分為陰水、陽水兩大類,至今對指導臨床辨證仍有重要意義。

病因:

人體的機能活動,離不開水液,而水液的正常運行,依賴於氣的推動。水腫的發生,主要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表現。就臟腑功能講,人體水液的代謝,主要和肺、脾、腎有關。因肺具有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的作用,脾有轉輸水液的作用,腎起著蒸化水液的作用。其中任何環節失調,都可產生水腫。當外邪侵襲,或臟腑功能失調,或臟氣虧虛,均可引起水液代謝發生紊亂而導致水腫。

總之,陽水之病,多由脾、肺二臟氣結不行,輸佈失常,水氣日蓄,浸淫表裏,無所不到;陰水之病,多由脾腎虛衰,輸泄蒸化無權,不能化氣行水,而為水腫。
辨治:

陽水:陽水論治。(1)風水氾濫型。治宜散風清熱、宣肺利水,常以越婢湯加減。(2)水濕浸漬型。治宜健脾化濕、通陽利水,常以五皮飲合胃苓湯為主方。(3)濕毒浸淫型。治宜宣肺解毒、利濕消腫,常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4)濕熱壅盛型。治宜分利濕熱,常以疏鑿飲子為主方。

陰水:陰水論治。(1)脾陽虛衰型。治宜溫運脾陽、以利水濕,常用實脾飲為主方。(2)腎氣衰微型。治宜溫腎助陽、化氣行水,常以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加減。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越婢加朮湯 疏風泄熱,發汗行水。
皮水,四肢腫,小便不利。
胃苓湯 利水燥溼,止瀉消脹,脾胃不和。
因急性腸胃炎而下痢者,並伴有腹痛,腹脹,口渴浮腫,尿液減少等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腎炎,水腫。
五皮飲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五味消毒飲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治諸疔毒,紅腫熱痛或有寒熱者。
疏鑿飲子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實脾飲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濟生腎氣丸 溫腎化氣,利水消腫。
腎陽不足,腰膝痠重,小便不利。
真武湯 溫腎散寒,健脾利水。
脾腎陽虛、水氣內停。
導水茯苓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豬苓湯 通利水道,滲瀉溼熱,滋陰利水。
水熱互結,內熱傷陰,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心煩不得眠。
五苓散 化氣利水,健脾祛濕。
內停水溼,外有表證,小便不利,煩渴欲飲,水入即吐,泄瀉。
防己黃耆湯 益氣健脾,利水退腫。
治風濕,風水,關節煩疼,腳浮身重,汗出惡風。多汗症,水毒體質之肥胖症,關節炎。
柴苓湯 小柴胡湯及五苓散之合證。
發熱,泄瀉,口渴,煩躁,心下滿,不欲食,小便不利,水瀉。
苓桂朮甘湯 健脾滲濕,溫化痰飲。
痰飲為病, 胸?脹滿, 眩暈心悸, 短氣而咳。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534
本文的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9-03-09   |瀏覽3716|回覆0 |




線上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