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流行歌曲有哪些独特的视觉表现?

粤语流行歌曲在MV、live、专辑等形式中有哪些带有独特地域文化的视觉表现? 例如在演唱会舞美或造型或灯光上与歌词相呼应使表达效果惊为天人 或是在演出…
关注者
16
被浏览
1,854

9 个回答

為了答這題我專門看查了查“視覺語言“的意思

我試一下用我的視覺記憶去回答

我先說答案 “以人為本“

1995年 我上中學的時候 很討厭香港音樂

我跟幾個同學開始轉聽英國音樂

可以算是港樂未期前跳船到brit-pop

除了因為太偶像化及題材局限外 令我跳船的最大原因是mv的制作 (當然今日再作回想 一個人口只有600萬的城市其電影/音樂輸出量及形響力不成比例地大)

當年的mv制作是出名的爛 要不就跟電影一樣粗枝大葉


70年代尾 全世界還不流行mv的時候

(按西方說法 公認的第一個mv 是 buggles 的video killed a radio star) 港樂的視覺形像多是live形式在電視舞台演出

80年代初 進入輝煌時期 開始有mv制作

我感覺是很多人在跳舞 很多 很多



有事沒事也在跳舞

草蜢 郭富城 laughing 哥 陳小春也就這樣跳出來


不跳舞的時候 通常是男角女角望天望地不望對方

有趣的是室外類型mv根本就是90年代卡拉ok罐頭mv的前身 一男一女撥頭髮海灘散步然後就=完

而室內類型徧戲劇化 好多時候主角(通常是歌手本人)跟副角互動 通常是

相遇

相愛

相憎

分手

然後一定是如上圖譚詠麟失落臉

然後又自顧自唱歌

我覺得就是這段期間 導致香港歌星/演員模糊化


為什麼要說 totp這英國節目? 因為勁歌金曲

星期六下午就有個音樂節目叫音樂任你點

但形響力最大的還是“勁歌金曲“ 基本上是借鑑英國的音樂節目top of the pops

當年 人類還會買唱片的年代 一個成功的電視台音樂節目就是唱片業最好的推銷員

如果題主對勁歌金曲這節目有興趣 可以也看一下這節目 格調差不多 或多或少可以看到當年的潮流文化區域文化

到了90年代初 mv 變成爛中之爛

基於80年代的成功 為了切得更多的餅 唱片公司就拿出更多的刀 刀=歌手

企圖復制80年代的成功

續集是永遠最難拍的 題材已舊 更何況是偶像化

那是個認人頭(臉)不認歌的年代

很多的人頭 大頭照 同學們追星 到信和中心或yes station 買偶像閃卡

mv就=各歌手們擺post


那其實是不是所有都那麼爛呢

不是

先說不正經的 譚詠麟跟陳百祥有一曲叫肝膽相照

我覺得是香港mv的至cult之作 笑死不賠命 當年我跟同學笑了很久

正經的 達明一派:天問

作為堅持tvb=爛的支持者

這是我看過的tvb最有藝術價值的創作

我甚至認為 如果tvb反其道投放更多資源去拍這個mv 反而會毀掉這個mv的感覺


而我最喜愛的mv. 就不是tvb的

達明一派: 繼續追尋

沒記錯好像是1984年港台 (香港電台)為達明拍的

油管還有這mv可以看到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覺得我討厭偶像及情歌創作

不全是 而是我討厭粗枝大葉的創作

不是說一定花很多錢成本拍出來才好

Nick Heyward 的Blue hat for a blue day

又憂又喜的感覺

多花心思便可

為什麼香港人拍不到五味雜陳的情感

就是因為太“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到 以為歌星才是歌手 以為歌手才是音樂

以人為本到image 重要過theme

以人為本到歌手應該是歌星應該是明星應該是演員應該是歌手

跟香港電影制作一樣 一流的劇本及演技配上特有的粗枝大葉制作

(1996年 的“沖鋒車:怒火街頭“ 似乎是聽到我輩當年的吶喊而拍出來 港產片計算最精準之作 可惜為時已晚)





1995年就是一個充斥著男盜女娼黑社會電影及人頭偶像音樂的年代

Raidas 已被人遺忘

黃家駒走了

達明仍然是小眾

走進HMV唱片店

中文區永遠是一個一個漂亮的人頭



我選擇掉頭走進了英文區

Joy Division. Atmosphere

粤语歌曲主要是发音的特点很强。而且部分歌曲发音比国语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