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属植物)_百度百科

蒲公英

[pú gōng yīng]
菊科蒲公英属植物
展开59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为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为黄色,花的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内层为线状披针形;瘦果为暗褐色倒卵状披针形,冠毛为白色,长约6毫米;花期为4-9月,果期为5-10月 [10]
蒲公英在中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 [11]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 [10]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繁殖力强 [12]因而蒲公英的花语是无法停留的爱 [13]
蒲公草一名最早出现于晋代《刘涓子鬼遗方》,后在《新修本草》《上医本草》等著作中提及其药用价值 [14]是中国常见的野生蔬菜和中草药,2002年就被卫生部归类为药食同源物质 [15]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10]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12]其花期较长,具有观赏价值 [16];具有祛斑美白、清透皮肤的功效,可用作面膜 [15]
中文名
蒲公英
拉丁学名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菊目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多年生草本。根略呈圆锥状,弯曲,长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成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齿,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夹生小齿,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
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高10~25厘米,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直径约30-40毫米;总钟状,长12~14毫米,淡绿色;总苞片2~3层,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0毫米,宽1-2毫米,边缘宽膜质,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状突起;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0-16毫米,宽2-3毫米,先端紫红色,具小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舌片长约8毫米,宽约1.5毫米,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花药和柱头暗绿色。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长约4~5毫米,宽约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毫米,纤细;冠毛白色,长约6毫米。花期4~9月,果期5-10月。 [1] [17-18]

生长环境

播报
编辑
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 [1]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蒲公英在中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 [11]
中国分布
北京:
丰台、海淀、门头沟、房山、通州、昌平、怀柔、密云、延庆
河北:
石家庄、井陉、赞皇、平山、辛集、迁西、北戴河、青龙、昌黎、涉县、磁县、永年、曲周、巨鹿、阜平、涞源、张家口、张北、蔚县、涿鹿、赤城、承德、兴隆、隆化、围场
山西:
太原、大同、沁水、陵川、应县、灵石、五台、繁峙、宁武、吕梁、交城
内蒙古:
呼和浩特、鄂伦春、陈巴尔虎、新左旗、牙克石、根河、乌兰浩特、阿尔山、科右前旗、阿拉善左旗
辽宁:
沈阳、辽中、大连、长海、庄河、鞍山、抚顺、锦州、营口、辽阳、铁岭、建平
吉林:
长春
黑龙江:
哈尔滨、萝北、集贤、漠河
上海
徐汇、普陀、闸北、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新、金山、松江、奉贤
江苏:
南京、连云港
浙江:
杭州、淳安、宁波、温州、安吉、开化、舟山、台州
安徽:
合肥、黄山、歙县、滁州、全椒、金寨、池州
江西:
九江
福建:
厦门
山东:
青岛、枣庄、滕州、烟台、济宁、泗水、曲阜、兖州、邹城、宁阳、新泰、临沂、沂水、费县
河南:
郑州、嵩县、新乡、修武、沁阳、卢氏、南阳、信阳、周口、济源
湖北:
武汉、武昌、宜昌、秭归、五峰、京山、神农架
湖南:
衡山、邵阳、邵东、隆回、城步、平江、桃源、张家界、桑植、益阳、桂阳、宜章、永顺
广西:
德保、那坡、田林、隆林、凤山
重庆:
城口、武隆、忠县、云阳、巫山、巫溪
四川:
成都、荣县、叙永、天全、芦山、茂县、若尔盖、红原、甘孜、康定、九龙、雅江、道孚、炉霍、德格、石渠、色达、乡城、稻城、会东、冕宁、雷波
贵州:
贵阳、修文、六枝特、盘县、遵义、绥阳、正安、习水、赤水、仁怀、安顺、普定、江口、玉屏、石阡、德江、兴义、贞丰、望谟、安龙、毕节、大方、织金、威宁、赫章、施秉、丹寨、都匀、贵定、独山、罗甸、龙里、惠水
云南:
石林、腾冲、龙陵、永胜、武定、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勐腊、宾川、弥渡、泸水
陕西:
西安、眉县、太白、咸阳、泾阳、华阴、延安、吴起、南郑、佛坪、绥德、子洲、平利、山阳、柞水
甘肃:
榆中、武威、民勤、酒泉、文县
青海:
互助、祁连、果洛
宁夏:
盐池
新疆:
乌恰、巩留、特克斯、沙湾 [9]
世界分布
朝鲜、蒙古、俄罗斯 [2]

栽培技术

播报
编辑

种子准备

种子
蒲公英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野生条件下二年生植株就能开花结籽,初夏为开花结数随生长年限而增多,有的单株开花数达20个以上,优良品种单株开花数量可高达20个以上,开花后经13~15天种子即成熟。
花盘外壳由绿变为黄绿,种子由乳白色变褐色时即可采收。切不要等到花盘开裂时再采收,否则种子易飞散失落损失较大。一般每个头状花序种子数都在100粒以上。大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2克左右,小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0.8~1.2克左右。 [3]
采种时可将蒲公英的花盘摘下,放在室内存放后熟一天,待花盘全部散开,再阴干1~2天至种子半干时,用手搓掉种子尖端的绒毛,然后晒干种子备用。 [3]
在蒲公英野生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直接控取野生蒲公英的根用于栽培。通常在10月份,挖根后集中栽培于大棚中,株行距8厘米×3厘米,栽后浇足水,至次年2月即可萌发新叶,这时再施一次有机肥,生长到一定程度即可采叶上市。 [3]

整地施肥

蒲公英 [19]
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要亩施有机肥2000~3500千克,混合过磷酸钙15千克,均匀地撒到地面上。深翻地20~25厘米,整平耙细,做平畦宽1.2米、长10米、起20厘米高小垄。
蒲公英播种前,应先翻地作畦,在畦内开浅沟,沟距12厘米,沟宽10厘米,然后将种子播在沟内,播种后覆土,土厚0.3~0.5厘米。播种时要求土壤湿润,如土壤干旱,在播种前两天浇透水。春播最好进行地膜覆盖,夏播雨水充足,可不覆盖。 [3]

播种繁殖

蒲公英 荀一乔/绘
蒲公英繁殖采用种子繁殖。种子无休眠期,成熟采收后的种子,从春到秋可随时播种。根据场需求,冬季也可在温室内播种,露地直播采用条播,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浅横沟,播幅约10厘米,种子播下后覆土1 厘米,然后稍加镇压。播种量每亩0.5~0.75千克。平畦撒播,亩用种1.5~2.0千克。品质优良的蒲公英良种每亩的播种量仅为25~50克。播种后盖草保温,出苗时揭去盖草,约6天可以出苗。
为提早出苗可采用温水烫种催芽处理,即将种子置于50~55℃温水中,搅动至水凉后,再浸泡8小时,捞出种子包于湿布内,放在25℃左右的地方,上面用湿布盖好,每天早晚用温水浇1次,约3~4天种子萌动即可播种。成熟的蒲公英种子没有休眠期,当气温在在15℃以上时即可将种子播在湿润土壤中。经过90个小时左右即可发芽。种子在土壤温度15℃左右时发芽较快,在25~30℃以上时,发芽慢,所以从初春到盛夏都可进行播种。
根据试验结果得知:5月未采收种子后立即播种,从播种至出苗需10~12天;延至夏季7~8月份播种,则从播种到出苗需15天。播种量一般每平方米为3~4克左右,可保苗700~1000株。 [3]

田间管理

  1. 1.
    播种当年的田间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出苗前土壤干旱,可在播种畦的畦面先稀疏散盖一些麦秸或茅草;然后轻浇水,待苗出齐后用杈子扒去盖草;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使幼苗茁壮生长,防止徒长和倒伏;在叶片迅速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以促进叶片旺盛生长;冬前浇1次透水,然后覆盖马粪或麦秸等,利于越冬。
  2. 2.
    中耕除草:当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做到田间无杂草。封垄后可人工拔草。
  3. 3.
    间苗、定苗: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出苗10天左右进行间苗,株距3~5厘米,经20~30天即可进行定苗,株距8~10厘米,撒播者株距5厘米即可。
  4. 4.
    肥水管理:蒲公英抗病抗虫能力很强,一般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是它还是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种植蒲公英时,每667平方米施2000~3500千克农家肥作底肥,每67平方米还须施17~20千克硝铵作种肥。播种后,如果土表没有覆盖,就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出苗后,也要始终保持土壤有适当的水分。
  5. 5.
    生长期间追1~2次肥。并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及出苗后生长所需。播种当年的幼嫩植株可以不采叶,等到第2年才开始采收,此时植株品质好,产量高。秋播者入冬后,在畦面上每亩撒施有机肥25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既起到施肥作用,又可以保护根系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后可结合浇水施用化肥(亩施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8千克)。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盖。秋末冬初,应浇1次透水,然后在畦面覆盖马粪或麦秸等,以利根株越冬和翌年春季较早萌发新株。
  6. 6.
    采收:蒲公英可在幼苗期分批采摘外层大叶供食,或用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每隔15~20天割1次。也可一次性割取整株上市。一般每亩地每次收割可产700~800千克。
采收时可用钩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1~1.5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中、小株继续生长;也可像东北地区的一些地方掰收芹菜叶那样采收,但叶片是分散的,不成叶束。单位面积产量:露地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0.8~1.0千克;大棚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1.2~1.7千克;温室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1.5~2.4千克。 [3]

采收

蒲公英的采收可分批采摘外层大叶供食,或用镰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每隔30天割1次。采收时可用镰刀或小刀挑割,沿地表1~2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中、小株继续生长。也可一次性整株割取上市,一般每亩地每次可收割2000~2500公斤。蒲公英整株割取后,根部受损流出白浆,10天内不宜浇水,以防烂根。蒲公英作中药材用时可在晚秋时节采挖带根的全草,去泥晒干以备药用。

病害防治

播报
编辑
叶斑病
叶斑病:叶面初生针尖大小褪绿色至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中心暗灰色至褐色,边缘有褐色线隆起,直径3~8毫米,个别病斑20毫米。
斑枯病:初于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大小5~10毫米,外部有一不明显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
锈病
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初在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叶片上病斑多时,叶缘上卷。上述三种病害的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间卫生,结合采摘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清沟排水,避免偏施氮肥,适时喷施植宝素等,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2%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20.67%万兴乳油2000~30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枯萎病
枯萎病:初发病时叶色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基部也变成浅褐色。横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束也逐渐变成淡褐色,向下扩展致根部外皮坏死或变黑腐烂。有的茎基部裂开,湿度大时产生白霉。
防治方法: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与其他作物轮作;选种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选择宜排水的沙性土壤栽种;合理灌溉,尽量避免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0.4~0.5升,视病情连续灌2-3次。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观赏

蒲公英花期较长,具有观赏价值 [16]

食用

生蒲公英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钾,也含有铁、钙、维生素B2、维生素B1、镁、维生素B6、叶酸及铜。具体的元素含量主要是水分,每60克生蒲公英叶含水分86%,蛋白质1.6克,碳水化合物5.3克,热量约有108.8千焦,2002年就被卫生部归类为药食同源物质 [15]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12]
食用方法
⑴腌泡的蒲公英花蕾,经常吃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⑵蒲公英的根可以吃,也可以用来替代咖啡。
⑶蒲公英的花可以做酒。
⑷蒲公英的叶子可生吃,其苦味与味道强烈的油和醋相混合时会产生一种不错的味道。
⑸蒲公英不仅可以生吃,也可烹食。蒲公英炒肉丝具有补中益气解毒的功效。
⑹用沸水焯蒲公英1~2分钟,然后再烹饪可减少一些苦味。

药用

药用蒲公英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性味甘,微苦,寒。归肝、胃经。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治热毒痈肿疮疡内痈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小便淋沥涩痛、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牙痛,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10]
性味:苦甘,寒。 [4]
  1. 1.
    《唐本草》:味甘,平,无毒。
  2. 2.
    李杲:微苦,寒。
  3. 3.
    《本草述》:甘,平微寒。
  4. 4.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甘,寒。
归经:入肝、胃经。 [4]
  1. 1.
    李杲:足少阴经。
  2. 2.
    《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太阴经。
蒲公英 [19]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4]
  1. 1.
    《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2. 2.
    《本草图经》: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3. 3.
    《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4. 4.
    《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5. 5.
    《纲目》:乌须发,壮筋骨。
  6. 6.
    《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
  7. 7.
    《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
  8. 8.
    《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9. 9.
    《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
  10. 10.
    《山东中药》: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11. 11.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利尿,催乳。治疔疮,皮肤溃疡,眼疾肿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
  12. 12.
    《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4]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4]
禁忌: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1. 1.
    用量过大:常规用量煎服后,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大剂量(30g/kg)灌服煎剂3天,可见实验兔子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浊肿,肾小管变窄,其它无明显改变。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尿中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
  2. 2.
    过敏反应: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后,亦偶有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
  3. 3.
    药不对证:主要是寒热不分,不加辨证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数为热证,用蒲公英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少数感染属于阴寒证,无热象,病程多较长,病人体质虚弱。笔者普见有人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阴寒证,结果病人出现食欲减退、倦怠、疲乏、出虚汗、面色苍白。感染灶并无好转之象。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简单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各家论述
  1. 1.
    《本草经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暖之良。 [4]
  2. 2.
    《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剂点朗肝肾。'昧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以合于冲任之血脏乎?即是思之,则东垣所谓肾经必用者,尤当推而广之,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 [5]
  3. 3.
    《本草新编》: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土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故用白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极宜,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5]
  4. 4.
    《医林纂要》:蒲公英点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疔毒乳痈,皆泻火安上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齿牙,去阳阴热也。人言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膈。 [5]
  5. 5.
    《本草求真》: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自英等药同治。
  6. 6.
    《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7. 7.
    《本草图经》: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4]
  8. 8.
    《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4]
  9. 9.
    《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4]
  10. 10.
    《本草新编》:蒲公英,味苦,气平。入阳明、太阴。溃坚肿,消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4]
附方:
  1. 1.
    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本草衍义补遗》) [4]
  2. 2.
    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
  3. 3.
    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梅师集验方》) [4]
  4. 4.
    治瘰疬结核,痰核绕项而生:蒲公英三钱,香附一钱,羊蹄根一钱五分,山茨菇一钱,大蓟独根二钱,虎掌草二钱,小一枝箭二钱,小九古牛一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4]
  5. 5.
    治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纲目》) [4]
  6. 6.
    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选编·五官》) [4]
  7. 7.
    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没药、甘草,煎服。(《中医杂志》(11):31,1965) [4]
  8. 8.
    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蒲公英捣烂,贴。(《救急方》) [4]
  9. 9.
    治肝炎:蒲公英干根六钱,茵陈蒿四钱,柴胡、生山栀、郁金、茯苓各三钱。煎服。或用干根、天名精各一两,煎服。 [4]
  10. 10.
    治胆囊炎:蒲公英一两。煎服。 [4]
  11. 11.
    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蒲公英干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一日三次,生姜汤送服。(⑨方以下出《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4]
  12. 12.
    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蒲公英一两(研细粉),橘皮六钱(研细粉),砂仁三钱(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数回,食后开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4]
  13. 13.
    用于烧伤合并感染: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75%酒精调敷患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5):301)
  14. 14.
    治疗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参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33)
  15. 15.
    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针草30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33页)
  16. 16.
    治疗腮腺炎:以鲜蒲公英3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加冰糖适量,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日换药1次。(《中药现代临床应用手册》1993;12)
  17. 17.
    治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2g,水煎服。
  18. 18.
    治乳腺炎、阑尾炎、疮疖疗肿: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15g,山甲、当归、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单用其鲜品捣烂局部外敷。
  19. 19.
    治目赤红肿:蒲公英30g,黄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20. 20.
    治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薢、生蒲黄、木通、车前子各10g,水煎服。
临床应用
⑴单味新鲜者,捣碎,取汁直接敷于痛处,治肺癌引起的疼痛。 [6]
⑵单味新鲜者,捣碎,加鸡蛋清(少加白糖)调糊,外敷,治流行性腮腺炎。 [6]
⑶单味捣烂取汁,高温消毒后点眼,治砂眼痒痛。 [6]
民族用药
藏药 哇库尔那保:全草治培根木保病,瘟病时疫,血病,赤巴病《中国藏药》。克什芒:全草治溃疡,高烧,肠胃炎,胆囊炎《青藏药鉴》。
蒙药 巴嘎巴盖-其其格:治乳痈,瘟疫,淋巴结炎,黄疸,口苦,口渴,发烧,胃热,不思饮食,“宝日”病,食物中毒,陈热《蒙植药志》。
苗药 Reib wud mangb弯务骂,Vob eb wel窝欧吾,Uab berx ferx蛙本反:全草治乳腺炎,治疥疮《苗医药》。Vob heeb wek fieex窝灰窝非:全草主治乳腺炎,疥疮《苗药集》。
彝药 全草治食积不化,腹胀胸满,肺肠痈疡,肝胆湿热,疔疮肿毒,热淋涩痛,久婚不孕《哀牢》。
傈僳药 阿纳拉切白:根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疖毒疮肿,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气管炎,肾炎,胆囊炎,尿路感染,各种结核《滇药录》。阿拿拉茄百:全株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尿路感染,肝炎,目赤肿痛,乳汁不通;外用于疮痈,毒蛇咬伤《滇省志》。
傣药 梗囡(德傣):根治小儿黄瘦,老人体弱《滇药录》。蒲公英(德傣):根治黄水疮《德傣药》。
土家药 肥猪草:全草治火眼,奶痈,肺火,疮疖肿毒《土家药》。 [7]

美容

蒲公英具有祛斑美白、清透皮肤的功效,可用作面膜 [15]
材料:蒲公英100克,绿豆50克,蜂蜜10克。
做法:将蒲公英放入锅里煎水,取净汁500毫升;再往蒲公英汁液中加入绿豆,煮至绿豆开花,调入蜂蜜即成。吃绿豆喝汤,同时将余汤涂脸,30分钟后洗去。连续内吃外用1周以上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现代研究

播报
编辑

化学成分

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果胶等。
根中含蒲公英醇、蒲公英赛醇、ψ-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醇、豆甾醇、β-谷甾醇、胆碱、有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树脂、橡胶等。叶含叶黄素、蝴蝶梅黄素、叶绿醌、维生素C(50~70毫克/100克)和维生素D(5~9毫克/100克)。
花中含山金车二醇、叶黄素和毛莨黄素。花粉中含β-谷甾醇、5z-豆甾-7-烯-3β-醇、叶酸和维生素C。绿色花萼中含叶绿醌。花茎中含β-谷甾醇和β-香树脂醇。又该品含考迈斯托醇、核黄素1.43微克/克和胡萝卜素7.7~8.8毫克%。 [4]

药理作用

⑴抗菌作用:该品注射液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也有一定杀菌作用。本品醇提液1 :400能抑制结核菌,但煎剂1 :100无效。其1 :80的水煎剂能延缓 ECHO11病毒细胞病变,醇提物(31mg/kg)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对某些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对幽门弯曲杆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5]
⑵通乳:该品叶有疏通乳脉管之阻塞,促进泌乳的作用。 [5]
⑶抗肿瘤作用:药用蒲公英中提取的多糖(Tof一CFr),以40、2、600mg/kg ip 给于接种MM46肿瘤细胞的C3H小鼠,前期给药未见作用,但11~20天和2~20天的后期隔日给药则有效。对肿瘤细胞的迟延型过敏反应(T一DHR),在ddy一Ehrlich(同种肿瘤)系和C3H一MM46(同系肿瘤)系中,Tof一CFr后期给药其足跖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上升。在ADMC系中,Tof一CFr与已知能活化巨噬细胞的糖原相比,具有更强的激活能力。 [5]
⑷利胆作用:国外研究,该品有利胆作用,临床上治疗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此外本品尚有利尿健胃,轻泻等作用。 [5]

鉴别方法

⑴该品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角质纹理明显或稀疏可见。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3~9细胞,直径17~34μm,顶端细胞甚长,皱缩呈鞭状或脱落。下表皮气孔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6个,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叶脉旁可见乳汁管。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棕色。韧皮部宽广,乳管群断续排列成数轮。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较小,射线不明显;导管较大,散列。
⑵取该品粉末1g,加5%甲酸的甲醇溶液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咖啡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8]

花语

蒲公英花语:有着充满朝气的黄色花朵,花语是“无法停留的爱”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