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交換、交流|經理人
商業 Business > 創新創業
feature picture
energepic.com via Pexels

交易、交換、交流

2019 年底,新竹的朋友 Don 在群組分享了一則峨眉鄉「認養」桶柑果樹的活動,一顆果樹的費用是 2500 元,保證最低可以採收 80 台斤產量。收到消息的當下,我很快地響應並完成認養金的轉帳。雖然從單純物產的斤兩「交易」來看不見得划算,但這個起心動念,讓我們在過年前後帶了 3 組不同的親友,以半日遊或一日遊的規畫去果園親手採收橘子,最終採摘的橘子應該超過 150 台斤。

果農製作了桶柑果樹認養人的名牌標示。
果農製作了桶柑果樹認養人的名牌標示。
攝影/溫肇東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經驗」,朋友 Don 提早「半退休」在老家橫山,重新去認識台三線的鄉鎮,結交了在地各行各業的朋友、達人,收集了很多里山故鄉的故人、故事。

第一次的採摘我們就約在峨眉天主堂,也是柴燒窯烤麵包「野山田工坊」所在,和峨眉鄉觀光文化協會姜信鈞理事長見面。姜理事長曾擔任村長,將這個五〇年代建造的天主堂從關閉二十年的狀態重新開啟,並引鼓勵當地一位泥水工蓋了一座「柴燒窯」來烤製麵包,結果大受歡迎。

姜理事長幫鄰居朋友處理果樹認養及採摘的業務,也將過剩的橘子做成果醬,這是地道的「地方創生」。(延伸閱讀:瀨戶內海「直島創生」之我見

「野山田工坊」柴燒窯烤麵包在當地小有名氣。
「野山田工坊」柴燒窯烤麵包在當地小有名氣。
攝影/溫肇東

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一些「交易」(Transaction),大至買賣房屋、汽車,小至便利商店或網購日常用品,有些交易可能「標的」或有形商品很單純,銀貨兩訖就結束了;有些服務可能複雜一些,牽涉到雙方較多的互動,如:理髮或訂製服裝,你會和師傅討論你的需求,他會提供一些專業的諮詢,當中有很多有形、無形的「交換」(Exchange)和「交流」(Interaction)。

像這次的果樹認養,雖然是很少的金額,但帶動了許多其他的「活動」,總的來說,是一個多贏的局面。果農因價格不好,雇工採摘再包裝運輸至集中市場銷售並不划算,所以直接用零售價賣給終端消費者,收入還比較多一點。對我來說,以實際台斤數來算並沒有特別吃虧,更何況認養本來就做做公益的意思,支持果農,讓他們少噴農藥,自己吃的不需要太顧慮賣相。

像我這樣 3 次採摘,帶了都市人到鄉村去郊遊,體驗在橘樹下採橘子的樂趣,增進城鄉交流及互動。我們直接承擔了採收和運輸的功能,所以認養果樹的消費者實際上的支出不只是名目上的金額,但這些額外的交通花費對我們來說並不以為意,因那是郊遊、踏青活動的必要成本;更重要的是,我們雖付出了時間,但也充實了我們假日的內容。

我們幾次的採橘行程都順道參訪了峨眉、北埔附近的一些景點,例如:惠森自然林場、友達的員工訓練中心兼雕塑藝術公園「麻布山林」、北埔鎮上的姜阿新洋樓、范氏兄弟的木作工坊、88 歲的竹編達人,和他們互動、對話都有很多意外的收穫,也讓我認識了「浪漫台三線」的歷史和目前「地方創生」實況,以及台灣連結城鄉之間便利的交通基礎建設。

友達的員工訓練中心兼雕塑藝術公園的「麻布山林」。
友達的員工訓練中心兼雕塑藝術公園的「麻布山林」。
攝影/溫肇東
88歲的竹編達人,接Hermes的訂單,全球企業的在地連結。
88歲的竹編達人,接Hermes的訂單,全球企業的在地連結。
攝影/溫肇東

回到這筆橘子的「交易」還創造了什麼?我們採橘子的打卡照片分享給很多朋友,讓他們很羨慕我們的創舉;許多親朋好友也嚐到了我們分享的桶柑,實物的餽贈會進一步帶來新的禮尚往來,這些衍生的「社群交流」則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在商管學院我們到底有多了解「交易」這個商業(Business)最核心的活動?從早期農牧時代,人們固定時候到市集(Market Place)「交換」自用剩餘或自己擅長工藝額外的物產,取得自己欠缺的生活所需,如日本鄉下有地名叫「十日町」,每逢十日都有市集之意。在歐洲很多城市裡,這類的市集廣場(Plaza)至今仍存在,固定時間還有很多人來擺攤,雖然交易的物產和往昔不盡相同,但交換、互通有無,即使不一定是生活所需,觀光客也會對當地比較特殊的物產感興趣。(延伸閱讀:企業該建觀光工廠嗎?除了獲利,更要考慮延伸商機

直到貨幣出現,成為交易的媒介,更有利貨物的流通,到後來各種類型的「市場機構」逐漸完善,搭配工廠生產的產能增加,擔負貨暢其流功能的百貨、超市、量飯店也紛紛誕生,買賣之間通路商的功能角色更細分化(批發、大盤、中盤、零售商),消費者離生產者越來越遠,今日網購、電商流行,從螢幕上選購、付款、宅配到府,更是方便。

回頭反觀台北,幾個文創園區週末也都有「創意市集」,很多文創手工藝商品會在此展示流通。我家附近週末也有個「希望廣場農民市集」,讓各地農民直接來販售,其實價格不見得比超市便宜,但你有機會和賣家進行短暫的對話,尋求一些農產品相關的知識,這和無人服務、冰冷的超級市場相比,購物的樂趣完全不同。

因為「交易」不只是買賣東西,還可以「交換」及「交流」很多有形、無形的資訊及內容,這些也都能帶來另一種消費的滿足

傳統市場的生鮮顏色及人情互動。
傳統市場的生鮮顏色及人情互動。
攝影/溫肇東

2020 年疫情使得全球的旅行一時頓挫,國內各「地方」過去幾年的耕耘和創生都有初步的成果,若能順勢優化這些交流,超越「一鄉一特色」以及「社區總體營造」,未來國內的小旅行應該可以取代部分的國際旅行,讓城鄉彼此更多了解,促進「內需市場」的深度發展,使我們的經濟更有「韌性」。

繼續閱讀 創新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