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加冕/典禮睽違70年 一文看懂君權神授的儀式 | 公視新聞網 PNN
(圖/法新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73歲的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加冕典禮將於5月6日在倫敦登場,典禮代號為「金球行動」,將是英國70年來最大的軍事慶典活動。過程中,國王查爾斯將在民眾注目下,自白金漢宮遊行到在西敏寺接受加冕。典禮在西敏寺進行的典故?國王遊行與加冕遊行有何不同?一起揭開英國延襲千年的君主儀式。

加冕典禮為何在西敏寺舉辦?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全名又稱「西敏聖彼德協同教堂」,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的加冕典禮將在此舉行。英國是君主制國家,且政教合一,君權透過宗教信仰來鞏固,西敏寺是英國國教禮拜堂,故成為舉辦君主儀式的重要場所。

君權神授幾乎是歷史上帝王統治合法化的主流論述,但在英國發揮得更淋漓盡致。16世紀英國教會為脫離羅馬教廷的控制,推動宗教改革,通過了《至尊法案》,宣佈英國國王為英國國教的最高元首,17世紀,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更強化「君權神授」的說法,認為「上帝給予君主統治人民的權利」,進一步加強了政教合一。

儘管在18世紀啟蒙運動後,君主已成為不具實權的國家元首,但因為經歷數百年發展的君主立憲制,將行政、立法、司法權下放,讓皇室得以維持並延續傳統,如英國女王葬禮與國王加冕,仍按古禮進行。

(圖/法新社)

國王遊行與加冕遊行有何不同?

5月6日加冕當天,國王查爾斯和王后卡蜜拉將搭乘由6匹溫莎灰馬牽引的「鑽石禧馬車」(Diamond Jubilee State Coach),從白金漢宮搭乘前往西敏寺,這段路程稱為「國王遊行」(The King's Procession),皇家馬上騎兵團將組成遊行隊伍依次穿過林蔭大道、水師提督門、特拉法加廣場、白廳,並繞過國會廣場的東、南兩側,抵達典禮會場,全程共4.2公里,比已故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8公里路線縮短許多。

加冕儀式結束後,遊行隊伍也會護送查爾斯和卡蜜拉乘坐另一台已有260年歷史、歷年加冕儀式都曾使用過的王室金馬車(Gold State Coach),原路返回白金漢宮,這段路程則被稱為「加冕遊行」(The Coronation Procession),該遊行王室成員也會加入,並且一起在白金漢宮陽台亮相,象徵性地向人民宣告並慶祝新朝代的到來。

(設計/陳怡蒨)

與過去不同的是,這次加冕典禮去回使用不同的馬車,其中去程的「鑽石禧馬車」首次在加冕典禮使用,它是為了慶祝2014年前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所建造,儘管年輕,但它的材料與裝飾物揉合了大英帝國的歷史。

馬車的建造者WJ Frecklington表示,「這輛馬車最特別的是,車身的材料來自100座英國歷史建築,包含宮殿、船隻和建築物,如唐寧街10號的大門、亨利八世的旗艦瑪麗玫瑰號、倫敦塔和聖保羅大教堂等都在其中」,馬車頂端的金製王冠則是用皇家海軍18世紀最好的戰艦「勝利號」(HMS Victory)橡木所雕刻。

此外,車身也安裝了6個液壓穩定器避免劇烈搖晃,內部配有電動車窗、空調、供暖系統和照明設備,這座馬車相較回程的王室金馬車乘坐更為舒適。

(2014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乘坐新的鑽石禧年馬車返回白金漢宮。圖/美聯社)

加冕儀式結束後,查爾斯和卡蜜拉會乘坐自1831年威廉四世以來,歷次加冕禮中都曾使用的「王室金馬車」返回白金漢宮,這台乍看金光閃閃的馬車其實並非純金打造,而是由木頭組成,再鍍上金箔,由於它已經有260年歷史且重達4噸,僅能由馬匹緩步拉行。

這座馬車車頂上的小天使分別代表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每個輪子上方還有4個巨大的海之信使特里頓(Triton)雕像,代表著英國當時海上強國地位。

不過歷史悠久的王室金馬車坐起來並不舒適,女王伊莉莎白曾在2018年的紀錄片《加冕典禮》中表示,當時從白金漢宮到西敏寺乘坐王室馬車的經驗「十分不舒服且可怕」。

(圖/美聯社)

加冕典禮流程看點有什麼?

加冕典禮是象徵性的宗教儀式,包括將王冠戴在君主頭上,確立新王成為英國國教領袖,也代表王權移交。

查爾斯曾表示,他有意精簡君主制,除了縮短遊行路線,整場典禮將比母親伊莉莎白的3小時盛會更短,賓客也只有2000人,人數僅是伊莉莎白加冕儀式的四分之一。典禮過程則遵循往例,包括宣誓、恩膏、授勳等儀式,最後進行加冕與登基。

承認(recognition):君主站在700年歷史的加冕椅旁,坎特伯雷大主教將介紹新任君主,教堂內的民眾將高呼「天佑國王」,並奏響號角。

宣誓(oath):君主在神面前立下為主和人民服務的誓言,維護法律和英格蘭教會。

恩膏 (anointing):君主脫下長袍,坐在加冕椅上,接受由大主教配製的聖油,塗抹在手、胸部和頭部,並且進行祝聖,祈禱新任君主得到聖靈的引導和強大力量。

此時君主將被屏風遮住,除少數高級神職人員外,修道院內的觀禮人以及典禮直播畫面都不得觀看。

授勳 (investiture):授予君主的王權之物包含「王權寶球」(Royal Orb)象徵掌握基督教力量,寶石將球體分成3部分,代表中世紀已知的三大洲。

兩根權杖則分別代表世俗和精神力量,「十字權杖」象徵君主的世俗權力,「鴿子權杖」(Sovereign's Sceptre)則象徵著聖靈;最後,大主教將為君主戴上聖愛德華王冠(St Edward's Crown)。

登基和致敬(enthronement and homage):君主將移至寶座,王室成員等跪拜致敬。

國王王冠有兩頂?如何配戴藏玄機

加冕典禮中,查爾斯將比照先前女王的加冕儀式,戴上純金打造且只用於加冕的聖愛德華王冠(St Edward's Crown),王冠鑲嵌444顆各式寶石,重量達到2.23公斤。

由於王冠太重,專門記錄英國王室歷史的Majesty Magazine編輯里托爾(Joe Little)指出,加冕典禮需要大量的準備和練習,尤其如此貴「重」的王冠,查爾斯的準備工作包括練習戴王冠。

「聖愛德華王冠」正反難辨?

據《BBC》報導,配戴王冠也有學問,因為王冠正反面乍看下難以分辨,唯一的區別是寶石顏色差異,歷史上加冕典禮也曾發生混淆狀況。

1937年,在喬治六世加冕前夕,曾有人為王冠綁上一根紅色棉絮,以便分辨正反面,結果典禮開始前卻被意外拿掉。根據加冕典禮備忘錄,喬治六世當時曾說道,「為確保王冠戴得正確,我做了所有的預防措施,結果西敏寺主任牧師和聖公會肯特伯雷大主教翻前倒後,我也不知道王冠是否戴正確。」

(圖/美聯社)

嵌於「帝國王冠」的鑽石是別人的?

由於「聖愛德華王冠」象徵著王權,不能離開西敏寺,因此加冕儀式結束後,查爾斯將佩戴第2個王冠「帝國王冠」(the Imperial State Crown)於白金漢宮的陽台上亮相,最初的帝國王冠造於1838年,為了彰顯維多利亞女王地位而製作,直到1937年在喬治六世的加冕儀式,重製了一頂一樣的王冠,比舊的更加輕便,但重量也有1公斤多。

據《CNN》報導,鑲在帝國王冠上的庫利南鑽石(Cullinan Diamond)其實源於南非。1899年至1902年,英國殖民者出於掠奪金礦等原因,與當時的德蘭士瓦共和國(今南非北部)等政權爆發戰爭。戰爭結束後,德蘭士瓦淪為英國殖民地,殖民政府1907年將「庫里南鑽石」獻給國王愛德華七世。

當時庫利南鑽石被切割成9大塊和96小塊,最大的一顆又稱非洲之星、庫利南一號(Cullinan I),鑲在英國的「君主權仗」上,其它則鑲在「帝國王冠」上,因此在去年女王葬禮,前殖民地南非、印度等國要求英國王室歸還寶石的呼聲也引發爭議。

(圖/美聯社)

英王加冕系列報導

史上待位最久王儲 查爾斯三世70年繼承者之路

大英國協王國僅存14成員國 共主查爾斯三世能否挺過「脫英潮」?

➤ 更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