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词语词类)_百度百科

形容词

[xíng róng cí]
词语词类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形容词(英文 :adjective,简称adj. ),是词类的一种,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性质形容词,一类是状态形容词。前者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属性;后者专门描摹人或事物的状态。前者在时间上或程度上是容许变化的,有伸缩性,可以接受时间副词与程度副词的修饰;后者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的描写,不具备概念上的可变性,不可以接受时间副词与程度副词的修饰。 [4] [12]
性质形容词,其主要的功能是作谓语定语状语,能受副词修饰,带介词结构补语,转指等,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状态形容词的单音节式可以作谓语、状语或定语;双音节AA式可以作谓语、状语和定语,还可以作宾语。AB式也可以作谓语、状语或定语;四音节AABB式作谓语;附加式常作谓语、状语,较少作定语。后者不能带介词结构作补语,亦不具备「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功能。 [12]
中文名
形容词
外文名
adjective
音    标
[ˈædʒɪktɪv]
简    称
adj.

汉语的形容词

播报
编辑

形容词的产生

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属性或状态的词。凡是事物,都有其一定的性质或属性。事物由于属性相同或相异,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类别。人们在实践中,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借助比较、分析、综合或抽象的办法,使事物属性抽象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概念。 [4]
汉语实词都是表达概念的。概念又必须借助语言的词语形式才能表达出来。汉语形容词的产生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对事物性质或属性的一种认知过程,因而它也是运用抽象化或概念化的手段,最后用词语形式固定下来的一种语言形式。 [4]
汉语的形容词,是从名词中分离出的产物。根据现有资料,可以确认甲骨文中已经产生了性质形容词。甲骨文中虽然名词、动词占有绝大多数,但性质形容词也确实存在着,现有的甲骨文资料中可以确定为形容词的有十一个词。这十一个词是幽、黑、黄、白、赤、大、小、多、少、新、旧。 [4]
这十一个词,几乎全是性质形容词。如「」或「」,甲骨文本象散落的细微之物,当是名词,「微小」是其性质或属性,后经过认知的抽象化过程,最后以词的形式固定下来,于是「小」或「少」均有微小之义。如:
「小」「少」的字形演变流程图
①丁至庚,不冓雨?丁至庚,其冓雨?(《粹编》,1004》)
②壬戌卜,甲子(小)雨。(《人》,2389)
事不用大牲。(《左传·僖公十九年》)
④从我而朝君,君见我,我顾,乃杀之。(《左传·定公十四年》)
例②④,「少雨」即「小雨」;「少君」即「小君」。小君,周代指诸侯之妻。 [4]
又如「」,甲骨文作分形,本象两块并列的肉形,当是名词。
「多」的字形演变流程图
古代祭祀之后,有分胙肉之礼,胙肉被分割成数块,体积虽小了,但数量增多了,字形用两块胙肉并列,则多义自见。如:
①乎臣伐□方。(《前》,4.31.3)
②肉虽,不使胜食气。(《论语·乡党》)
例①,「乎」同「呼」,使,动词。「多臣」即众臣,「多」为形容词。 [4]
又如「高」,甲骨文之形本象高地穴居之形,亦当为名词。后「高」引申指高低之高,变成了形容词。如:
「高」的字形演变流程图
①叀高祖夔祝用,王受又。(《粹编》,1)
②故立尺材于山之上,下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韩非子·功名》)
例①,「高祖」即远祖,「高」为形容词。郭沫若说:「『更册用』与『更祝用』为对贞,祝与册之别,盖祝以辞告,册以策告也」,又说:「『用』当读为诵若颂,言以歌乐侑神也。」 [4]
第二,颜色名词用为形容词。
古代有部分具体名词是带有颜色的。这些词有时候在诗文中经常用为形容词。间接证明性质形容词来源于名词。这种情况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里都是存在的。如:
①绿叶兮华,芳菲菲兮袭予。(《楚辞·九歌·少司命》》
②今东方连年饥馑,加之以疾役,百姓色,或至相食。(《汉书·翼奉传》)
③有文马,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山海经·海内北经》,卷十二)
④江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之二)
⑤两岸严风吹树,一滩明月晒沙。(唐·韦庄:《夜雪泛舟游南溪》)
例①,「素」,未染色的生绢,名词,白色是其属性。「素华」,白花,「素」用为形容词。例②,「菜」,蔬菜,名词,青色是其属性。「菜色」,青色,形容人因饥饿而脸色青黄,「菜」用为形容词。例③,「缟」,精细的白色生绢,名词,白色是其属性。「缟身」,白身,「缟」用为形容词。「朱」,朱木,名词,红色是其属性。「朱鬣」,红鬃,「朱」用为形容词。例④,「碧」,青绿色的玉石,名词,青绿色是其属性。「江碧」,江水青绿,「碧」用为形容词。例⑤,「玉」,玉石,名词,白色是其属性。「玉树」,白雪覆盖的树枝,「玉」用为形容词。「银」,白银,名词,白色是其属性。「银沙」,白色的沙滩,「银」用为形容词。 [4]
上古汉语里,还有一类形容词是专门描摹人或事物状态的,称之为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肯定是产生在性质形容词之后,因为甲骨文中尚未发现状态形容词,而金文中也是极少使用的。
汉语状态形容词的使用,主要是从《诗经》开始的。这恐怕同《诗经》的四言形式有极大关系。四言诗句的节奏形式一般是二二式,而二二式的格式是很容易把双音节的状态形容词装进去的,使得诗句结构单位和意义单位完全统一起来,让诗歌语言变得更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在这方面,叠音类状态形容词显得特别突出。状态形容词可以单用,也可以叠音为词,请比较:
①厥草惟,厥木惟乔。(《尚书·禹贡》)
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天》)
③不我以归,忧心有。(《诗经·邶风·击鼓》)
④未见君子,忧心仲忡。(《诗经·周南·草虫》)
⑤有,既诒我肄。(《诗经·邶风·谷风》)
⑥江汉汤汤,武夫洸洸。(《诗经·大雅·江汉》)
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诗经·大雅·召旻》)
例①②,「夭」,草木茂盛的样子;「夭夭」,桃树繁茂的样子。例③④,「忡」,忧虑的样子;「忡忡」,亦忧虑不安的样子。例⑤一⑦,「洸」「溃」,粗暴的样子;「洸洸」,威武的样子;「溃溃」,昏乱的样子 [4]

性质形容词

前面说过,汉语性质形容词起源较早,甲骨文里就已经存在了,也不一定就是十一个词,也可能再多一点。如:如:
①王固曰:「,亡祸。」(《乙》,3427)
②吏白羊,又雨。(《粹编》,786)
③癸酉卜,央贞:王腹不,亡延。(《续》,5.6.1)
④丁丑卜,贞:王今夕?(《前》,3.25.4)》
金文,性质形容词的范围有所扩大。如:
①武王既克邑商,则廷告于天。(《何尊》)
②王曰:「颂,令汝官司成周,貯廿家,监司造。(《颂鼎》)
③王若曰:「父厝,丕显文武,厌厥德。」(《毛公鼎》)
④班非敢觅,佳作邵考爽,益曰大政,子子孙世其宝。(《班簋》)
到了《尚书》以及上古汉语中后期文献中,性质形容词已得到普遍应用。如:
①人惟求,器非求,惟。(《尚书·盘庚》)
②无,王道荡荡。(《尚书·洪范》)
③汤汤水方割。(《尚书·尧典》)
水、西河惟雍州。(《尚书·禹贡》)
⑤子谓韶,尽矣,又尽矣。(《论语·八佾》)
⑥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农。」(《论语·子路》)
⑦怙其才,而不以德,兹益罪也。(《左传·宣公十五年》)
哉,高叟之为诗也。(《孟子·告子下》)
⑨三年之后,未尝见牛也。(《庄子·养生主》)
⑩蓬生麻中,不扶而。(《荀子·劝学》)
中古以后,性质形容词在文献中已大量使用。如:
①太祖由是心不能。(《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②蛮夷者,外。(《搜神记》,卷十四)
③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誉。(《世说新语·贤媛》)
④于瓦中煮人尿令沸,热涂之,即愈。(《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卷六)
⑤甘蔗极。(《百喻经·甘蔗喻》》
⑥于是夜,情意密。(唐·张鷟:《游仙窟》)
⑦峰上松林,谷里树木,而且。(唐·[日]释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
⑧额,胸,发齿,眉。(变文《破魔变》)
⑨法师讲下人。(《祖堂集》,卷二)
⑩此颂极,只是太。(宋·圆悟克勤:《碧岩录》,卷一) [5]
  • 性质形容词的发展
古代性质形容词的发展,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复音化问题。上古汉语前期,甲骨文和金文中,性质形容词不仅词量很少,而且多为单音节词。大约从上古汉语中后期开始,文献中就开始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复音性质形容词,其构词方式多为并列式(结构符号:A|B)。如:
①不信仁贤,则国空虚。(《孟子·尽心下》)
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庄子·齐物论》)
③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荀子·非相》)
④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⑤善政贤行,尚不能却,出虚华之三言,谓星却而祸除,增寿延年,享长久之福,误矣。(《论衡·变虚》)
⑥人间之水污浊,在野外者清洁。(《论衡·率性》)
中古汉语以后,涌现出大量的复音性质形容词,A|B式也一直是最具生命力的构词方式。如:
①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三国志·魏书·李典传》)
②我子孙必将强大。(《搜神记》,卷四)。
③舍利佛,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维摩诘经·佛国品》,卷上)
④臣实愚蠢,不及大体。(《后汉书·张酺传》)
⑤时兵难危急,贼已至南掖门。(《宋书·袁粲传》)
⑥张驎酒后,挽歌甚凄苦。(《世说新语·赏誉》)
⑦(王)景陈利害,应对敏捷,帝甚善之。(《水经注·河水》,卷五)
⑧坑底必令平正,以足踏之,令其保泽。(《齐民要术·种瓜》,卷二)
⑨(宝公)形貌丑陋,心实通达。(《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杨注,卷四)
⑩玉馔珍奇,非常厚重。(唐·张鹜:《游仙窟》)
⑪惠能幼小,父又早亡。(唐·法海:《六祖坛经》)
⑫台顶平坦,周围可百町余。(唐·[日]释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
⑬寺院狭小,无处安排。(变文《庐山远公话》)
⑭及诞之夕,满室光明。(《祖堂集》,卷四)
到了近古汉语,情况也是如此,引例从略。从中古汉语开始,随着汉语复音词的大量产生,各种构词格式也日臻完善,这就促使复音性质形容词的构词方式不再局限于A|B式,而是有所扩大。如:
①肃然升车,去若飞迅。(《搜神记》,卷一)
②(钟繇)尝数月不朝会,意性异常。(《搜神记》,卷十六)
③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风流秀才,臣不如恭。(《世说新语·方正》)
⑤以我见故,流驰生死,烦恼所逐,不得自在,坠堕三途,恶趣沟壑。(《百喻经·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例①④,「飞迅」「风流」,构词方式为偏正式(乙)(结构符号:AB)。例②,「异常」,构词方式为动补式(结构符号:A←B)。例③,「小心」,构词方式为动宾式(结构符号:A→B)。例⑤,「自在」,构词方式为主谓式(结构符号:A∥B)。这些构词格式,上古汉语里都是极少见的。但总的来看,从古至今,A|B式构词一直是主流,这里面自然也包括复音性质形容词在内。 [7]

状态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是描写事物状态的形容词,未见于殷商时期,西周开始出现。大致分为单音节式、双音节AA式、四音节AABB式,以及附加式。
到了上古汉语中期,状态形容词的类型已基本齐备。其类型,主要有四类词:
(1)叠音类。如:
①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尚书·尧典》)
②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经·卫风·氓》)
③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
④揽茹蕙以掩涕兮,沾襟之浪浪。(《楚辞·离骚》)
⑤缥乎忽忽,若神之仿佛。(《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⑥比到,见光若火正赤,在旧庐道南,光耀憧憧,上属天,有顷不见。(《论衡·吉验》)
(2)象声类。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
②噎噎其阴,虺虺其雷。(《诗经·邶风·终风》)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
④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楚辞·九歌·山鬼》》
⑤乘龙兮辚辚兮,高驰兮冲天。(《楚辞·九歌·大司命》)
象声类状态形容词,一般多为两个音节连用,这在《诗经》《楚辞》中十分明显。类型的形成,可能同诗句的节奏有极大关系。 [6]
(3)连绵类。
古代的连绵词,不一定都是形容词,其中也有名词和动词。连绵类状态形容词,如细分,其内部仍可分为双声类、叠韵类、双声兼叠韵类及非双声、叠韵类四种。但实际运用中,仍以第一、第二两种为主。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经·周南·关雎》)
②何有何亡,黾勉求之。(《诗经·邶风·谷风》)
③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诗经·豳风·七月》)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
⑤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楚辞·离骚》)
⑥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楚辞·九歌·湘君》)
以上为双声例。例①,「参差」,两字同为初母字。例②,「黾勉」,两字同为明母字。例③,「觱发」,两字同为帮母字;「栗烈」,两字同为来母字。例④,「踌躇」,两字同为定母字。例⑤,「陆离」,两字同为来母字。例⑥,「夷犹」,两字同为喻母字。又如: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②陟彼崔嵬,我马虺隤。(《诗经·周南·卷耳》)
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
④过故乡,则必徘徊焉。(《荀子·礼论》)
⑤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又何伤?(《楚辞·离骚》)
⑥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楚辞·九章·哀郢》)
以上为叠韵例。例①,「窈窕」,两字同为宵部字。例②,「崔嵬」「虺隤」,四字同为微部字。例③,「彷徨」,两字同为阳部字;「逍遥」,两字同为宵部字。例④,「徘徊」,两字同为微部字。例⑤,「顑颔」,两字同为侵部字。例⑥,「踥蹀」,两字同为叶部字。
(4)附缀类。
上古汉语里有部分状态形容词是通过词根加词尾的方式来完成构词的。其词尾,常见者有「然」「如」「若」「尔」「而」等等。如:
①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论语·公冶长》)
②其志嘐嘐然。(《孟子·尽心下》)
③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论语·子罕》)
④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下》)
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
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先进》)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诗经·召南·野有死麇》)
中古以后,汉语形容词的分类,基本上还是维持了上古汉语时的框架,没有太大的变化。 [6]
  • 状态形态词的发展
前面说过,上古汉语状态形容词分为四类:叠音类(结构符号:AA 甲)、象声类(结构符号:AA 乙)、连绵类(结构符号:AB)和附缀类(结构符号:A(B))。这四类词,发展情况有所不同,分述如下:
(一)、叠音类(AA甲)的发展
AA甲式发展的核心内容是AA的形尾化问题。上古汉语中期,语言中出现了单音形容词缀以叠音状态形容词的综合形式。如:
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例①,「坦荡荡」很像后代的ABB式的状态形容词。其实「荡荡」并不是形尾,它仍然是个状态形容词。易言之,「坦荡荡」应视为词组而不是词。正因为「荡荡」是词,所以也可以单用。如:
②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尚书·洪范》)
在《楚辞》里,单音形容词和叠音状态形容词之间甚至还可以加上连词。请比较: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楚辞·九歌·山鬼》)
②深林查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楚辞·九章·涉江》)
《楚辞》中之所以较多地出现单音形容词缀以叠音状态形容词这种组合形式,恐怕同《楚辞》的六言诗句格式有关。六言诗句的节奏格式一般为三三式(语气助词「兮」字多数不计在内)。如: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楚辞·离骚》)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楚辞·离骚》)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楚辞·九章·悲回风》)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楚辞·九章·哀郢》) [7]
到了中古汉语以后,这种组合形式多出现在五言诗句里。七言诗句中也有,不过为数不多。不论是五言诗句,还是七言诗句,这种组合形式都是处于诗句末尾的三个字上,因为五言诗句的节奏是二三式,七言诗句的节奏是二二三式(或四三式)。如:
①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唐·杜甫:《成都府》)
②天池光滟滟,瑶草绿萋萋。(唐·元稹:《青云驿》)
③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唐·白居易:《秋蝶》)
④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
⑤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⑥人间万事莽悠悠,我歌此诗闻者愁。(宋·张耒:《和晁应之悯农》)
甚至中古汉语后期的变文里,也出现了这种组合形式。如:
①只昨日腮边红艳艳,如今头上白丝丝。(变文《破魔变》)
②一世似风灯虚没没,百年如春梦苦忙忙。(变文《破魔变》)
例②,「没没」犹「漠漠」,「忙忙」犹「茫茫」,皆指人世虚幻迷茫的样子。到了近古汉语里,大约从宋代起,尤其是南宋以后,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才正式形成,其中的BB,才由叠音的状态形容词演变为真正的形尾。这种形尾,已逐渐失去原来的形容词意义而变成了一个只起烘托作用的记音符号。如:
①(强人)把光霍霍冷搜搜鼠尾样刀,番过刀背,去张叶左肋上劈,右肋上打。(《张协状元》,第一出)
②我个胜花娘子生得白蓬蓬,一个头髻长长似盘龙。(《张协状元》,第三十二出)
慢惚惚胸带儿频那系,裙腰儿空闲里偷提。(元·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第二折)
④想母亲痛枕着床时分,你孩儿急煎煎无处安身。(元·无名氏:《小张屠焚儿救母》,第四折)
稀剌剌草户扃,破设设砖窑净。(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
⑥山顶上有一小池,满地荷花香喷喷。(《朴通事》)
⑦孙行者把他的头先割下来,血沥沥的腔子立地,头落在地上。(《朴通事》)
这种形尾,不一定都是叠音式,有时也可采用异字异形的纯记音形式。如:
①好轻乞列薄命,热忽剌姻缘,短古取恩情。(元·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第三折)
②我子见红滴溜的染枫林,霜色匀,干此此剌的败池前露气新。(明·朱有燉:《团圆梦》,第三折)
例①,「热忽」,今口语有「热乎乎」「热辣辣」说法,「热忽」或许是「热忽忽」「热剌剌」的混合形式。今东北方言仍有「热乎拉」的说法。「干此此」,《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校记》二十八条有云:「『此此』原作『此』下有重文号,似可判为『些』字,但上下文的『些』字均为草体,右边折勾拖长。自刊本作一『此』字。」将「此」及其下的重文符号合释为「些」字恐怕有误。今东北方言形容某物没有水分,很干,仍说「干巴」或「干巴此拉的」,或「干巴此咧的」。 [7]
(二)、象声类(AA乙)的发展
AA乙式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AA形尾化问题。AA乙式状态形容词起源较早,上古汉语时就已经产生了,而且多以AA形式出现。AA乙式状态形容词功能灵活,主要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如:
①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尚书·盘庚》)
②启呱呱而泣。(《尚书·皋陶谟》)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诗经·召南·草虫》》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⑤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楚辞·离骚》)
⑥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楚辞·九歌·山鬼》)
例①⑤⑥,「聒聒」「啾啾」「飒飒」「萧萧」,作谓语。例②,「呱呱」,作状语。例③④,「嚶腰」「雍雍」,作定语。 [7]
古代象声词模拟声音的能力是有限的。有时模仿不了,就直接采用文字描写的方法来加以叙述。这方面,古代的《山海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
①其中多鳙鳙之鱼,其状如犁牛,其音如彘鸣。(《山海经·东山经》,卷四)
②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山海经·北山经》,卷三)
③其中多人鱼,其状如䱱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山海经·北山经》,卷三)
但总的来看,古代象声词仍以AA为主,即便于《山海经》中也不难找到这样的例证。如:
①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猫猫,可以御凶。(《山海经·西山经》,卷二)
②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可以御凶。(《山海经·西山经》,卷二)
③爰有瑶水,其清洛洛。(《山海经·西山经》,卷二)
两汉以后,AA乙式状态形容词也一直沿用下去。如:
①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汉·蔡琰:《悲愤诗》)
②良久,闻鼓声悢悢,不能得住。(《搜神记》,卷三)
③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晋·陶渊明:《挽歌辞》)
④百姓嗷嗷,道路以目。(《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⑤见一群白颈乌,但闻唤哑哑声。(《世说新语·轻诋》)
⑥邓艾口吃,语称艾艾。(《世说新语·言语》)
⑦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魏·刘桢:《赠从弟》)
⑧朱光蔼蔼云英英,离禽喈喈又晨鸣。(南朝宋·谢庄:《怀园引》)
⑨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①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唐·杜甫:《秋雨叹》,其三)
①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唐·白居易:《燕诗示刘曳》)
②暗地行刀声劈劈,帐前死者乱纵横。(变文《汉将王陵变》)
③颜色变异,呵呵地笑。(《祖堂集》,卷五) [7]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近古汉语,大约从宋代起,这种AA乙式状态形容词可以附加在另一个单音动词之后,也变成ABB形式,使单音动词形容词化,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或状语。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象声词就已发展为形尾了。如:
①人到波罗国内,别是一座天宫:美女雍容,人家髣髴,大孩儿闹攘攘,小孩儿衮毬嬉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
②则见圣像严恶,鬼似娄罗,排列的闹呵呵。(元·无名氏:《小张屠焚儿救母》,第二折)
③王孙仕女,笑嘻嘻,同宴乐。(元·无名氏:《小孙屠》,第三出)
例①一③,「闹镶攘」「闹呵呵」「笑嘻嘻」,作谓语。又如:
①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搥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元·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②我忽听一声,猛惊,元来是扑剌剌宿鸟飞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③只见穴内刮剌剌一声响亮,那非同小可,恰似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水浒传》,第一回)
例①一③,「响珰珰」「扑剌剌」「刮剌剌」,作定语。又如:
①你休得要闹咳咳闹咳咳使性窄,我须是奉着官差,法令应该。(元·李直夫:《虎头牌》,第四折)
②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笑嘻嘻进堂中,望见了闻俊卿,先自欢喜。(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③只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着那管铁笛,正过山来。(《水浒传》,第一回)
例①一③,「闹咳咳」「笑嘻嘻」「笑吟吟」,作状语 [7-8]
(三)、连绵类(AB)的发展
前面说过,汉语连绵词,从词性上看,并不仅限于状态形容词,其中也包含一小部分名词和动词。但总的来看,连绵词的发展,从古到今,都是处于守势,处于消亡之中。其中自然也包括AB式状态形容词,即连绵类状态形容词在内。AB式状态形容词在发展中之所以处于守势,处于消亡之中,这同连绵词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第一,形体不定,难以辨认。
古代连绵词往往形体不定,一词数形,难以辨认。请比较:
①习习谷风,维山崔嵬。(《诗经·小雅·谷风》)
②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楚辞·七谏·初放》)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经·周南·关雎》)
②世沈淖而难论兮,俗岭峨而参嵯。(《楚辞·七谏·怨世》)
③增宫㠁差,骈嵯峨兮。(《汉书·扬雄传上)
①诞实匍匐,克岐克嶷。(《诗经·大雅·生民》)
②张丐抽殳而下,射之,折股;扶伏而击之,折轸。(《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③嫂她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一》) [8]
第二,字音多变,难以认读。
AB式状态形容词,古代多为双声、叠韵词。由于时代发展,语音变化这些双声、叠韵词的读音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这样一来,就造成古今语音隔阂,难以认读。如:
①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诗经·邶风·谷风》)
②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君》)
③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④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诗经·召南·羔羊》)
例①,「匍匐」,全力以赴的样子。「匍」「匐」,今音不是双声,古代是,两字同属並母字。例②,「容与」,从容闲舒的样子。「容」「与」,今音不是双声,古代是,两字同属喻母字。例③,「窈纠」,体态轻盈、优美的样子。「窈」「纠」,今音不是叠韵,古代是,两字同属幽部字。例④,「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委」「蛇」,今音既非双声,也非叠韵,古代同此。「委」,古属影母、微部,「蛇」,古属喻母、歌部,两字既非双声,也非叠韵。 [8]
由以上引例可知,辨认双声、叠韵,既以古音为准,然而古音又随着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致使汉语历史上大部分双声、叠韵词的读音都难以判明,难以应用。试想,这也许就是AB式状态形容词乃至整个连绵词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 [8]
第三,词义纷乱,难以理解。
连绵词的词义是很难理解的,可以说多数词义都是纷繁淆乱,难辨难明。这也许就是它走向衰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楚辞·离骚》)
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楚辞·离骚》)
③长发曼鬋,艳陆离些。(《楚辞·招魂》)
④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九章·涉江》)
⑤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楚辞·九歌·大司命》)
例①,「陆离」,汉王逸《章句》云:「陆离犹嵾嵯众貌也,言己怀德不用,复高我之冠,长我之佩,尊其威仪,整其服饰以异于众也。」宋洪氏《补注》曰:「许慎云:『陆离,美好貌。』颜师古云:『陆离,分散也。』《九章》云:『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又宋朱熹《集注》云:「陆离,美好分散之貌。」由以上引文可知,对「陆离」一词竞有四种解释:是嵾嵯义,二是美好义,三是分散义,四是美好分散义。 [8]
由此可知,古代连绵词义是如何地难解难辨。例①,上下两句为对偶句。「岌岌」,王逸《章句》已注为「岌岌,高貌」;下句「陆离」,当然是形容「余佩」之长的,所以释为曼长貌较优。例②,上下两句的主语是指「飘风」和「云霓」,「陆离」是描写「飘风」「云霓」的动态的,因此释「陆离」为错综缭乱貌为优。王逸《章句》云:「斑,乱貌,陆离,分散也「,已近其义。例③④,「陆离」,是形容鬓发柔长和「长铗」修长的样子。例⑤,「陆离」,是形容「玉佩」彩色绚丽的样子。词义各有不同,分析从略。从构词角度来看,连绵词与合成词有所不同。合成词的意义单位是词素(或称语素),这是释义的起点。而连绵词是单纯词,两个音节不可分割,合为一个词素,彼此不能构成语法关系,因此释义要借音而不借形,要在上下语境中去理解,去完成。这也许就是连绵词义难解难辨的真正原因。 [8]
古代连绵词,含AB式状态形容词在内,尽管在发展中处于守势,处于衰亡之中,但从上古汉语起,直到中古、近古汉语,基本上还是延续下来了。这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连绵词本身的语音特点所带来的音乐性。正因为连绵词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因此才在历代的诗文中,尤其在韵文中得以传承。先秦有《诗经》《楚辞》,汉代有汉赋,都是较多使用连绵词的文体。如:
①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诗经·邶风·燕燕》
②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诗经·潮风·七月》)
③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颇颔亦何伤?(《楚辞·离骚》)
④众妾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楚辞·九章·哀郢》)
⑤若乃俶傥瑰玮,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悴。(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⑥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汉·司马相如:《上林赋》)
两汉以后,非韵文中也有使用连绵词的,但频率不是很高。如:
①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维帝江也。(《山海经·西山经》,卷二)
②灵王于是独傍徨山中,野人莫敢入王。(《史记·楚世家》)
③河发昆仑,江起岷山,水力盛多,滂沛之流,浸下益盛。(《论衡·效力)
④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三国志·魏书·于禁传》)
⑤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列子·周穆王》)
⑥(蒋子文)嗜酒,好色,挑达无度。(《搜神记》,卷五)
⑦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予某城中舍我逃走,伶俜辛苦,五十余年。(《法华经·信解品》,卷二)
⑧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世说新语·言语》)
⑨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浆焉,别调氛氳,不与佗同。(《水经注·河水》,卷四)
⑩还作尖堆,勿令婆陀。(《齐民要术·作豉法》,卷八)
⑪有一种物,身毛耽毵,来毁害我。(《百喻经·为熊所啮喻》)
⑫花容婀娜,天上无俦:玉体逶迤,人间小匹。(唐·张鷟:《游仙窟》)
嗟峨万峀(岫),叠掌(障)千嶒(层),崒岏高峰,崎岖峻岭。(变文《庐山远公话》)
⑭今尚差池者,盖为昔亦有杂学。(《河南程氏遗书》)
⑮见门下左右金刚,精神猛烈,气象生狞,古貌楞层,威风凛冽。(《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
⑯某尝说文字不难看,只是读者心自峣崎了,看不出。(《朱子语类·总训门人》)
⑰今日乍领报恩,人事倥偬,若是未了公案,不敢拈出,何故?(宋·虚堂和尚:《虚堂和尚语录》)
⑱我乃重立舍人帐下小卒,姓陈名千,后因狼狈,不得已而落草。(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⑲话说沈文述是一个士人,自家今日也说一个士人,因来行在临安府取选,变做十数回跷蹊作怪的小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第十四卷)
⑳母亲病在膏肓,你孩儿仰天悲怆,添惆怅。(元·无名氏:《小张屠焚儿救母》,第一折) [8]
(4)、附缀类(A(B))的发展
A(B)式状态形容词发展的核心内容是词尾的变化和规范。A(B)式状态形容词,从构词角度来看,当属合成词,其构词方式为附缀式或称后加式。A(B)式状态形容词的词尾共有六种形式,即「如」「若」「尔」「然」「而」「耳」。其中「如」「若」「尔」「然」较常用,「而」「耳」较少见。这些形式看似纷繁,实际都是同一种词形的变写,或因方言,或因时代。 [8]
具体用例如:
①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②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诗经·小雅·皇皇者华》)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悦兮。(《诗经·召南·野有死麇》)
④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论语·公冶长》)
⑤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先进》)
从上古汉语中期开始,这些词尾也可以加在双音节的状态形容词之后,其中尤以续接「如」「然」较为常见。如:
①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论语·子罕》)
②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述而》】
③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论语·子罕》)
④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下》)
⑤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孟子·尽心下》)
大约从上古汉语后期开始,词尾「然」就逐渐取代其他词尾而成为主要形式。这一变化,显然同两汉以后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有关。如:
①(田)婴嘿然。(《论衡·四讳》)
②孔子闻之,泫然流涕曰:「古者不修墓。」(《论衡·论死》)
③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列子·周穆王》,卷三)
④亮默然不答。(《三国志·蜀书·费诗传》)
⑤郭闻之怅然。(《搜神记》,卷十)
⑥颖心怆然。(《搜神记》,卷十六)
⑦既下,头鬓皓然。(《世说新语·巧艺》) [8]
⑧此儿神色恬然。(《世说新语·雅量》)
⑨两三宿,竖头着日中曝之,令浥浥然。(《齐民要术·种紫草》,卷五)
⑩觞则兕觥犀角,尫尫然置于座中。(唐·张警:《游仙窟》)
这一变化趋势,通过词频统计,就可以看得更明白了。考察《诗经》《论语》《孟子》《搜神记》《世说新语》等五部文献的「如」「若」「尔」「然」「而」「耳」等词尾分布情况,结论如下:
词尾分布情况比较表
由上表的统计数据可知,词尾「然」,从上古汉语中期开始,其使用频率就已经开始增加了。到了中古汉语,词尾「然」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孟子》中凡38见,《搜神记》中凡47见,《世说新语》中凡109见。同时,上表统计数据还显示出,词尾「然」不仅可以加在形容词或副词之后,它还可以加在动词之后,这实际上就是揭示了「然」字的词尾化的途径。动词,包括其他任何词,加上词尾「然」变成A(B)式合成词后,其词性就已经形容词化了,其句法功能当然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灵活。如: [9]
①卜云其吉,终然允臧。(《诗经·那风·定之方中》)
②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上》)
③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噤口不能言。(《史记·日者列传》)
④由此观难易,察然可见也。(《盐铁论·论功》)
⑤须臾,化为大鸟,开而视之,翻然飞去。(《搜神记》,卷一)
⑥(胡母)班出,瞑然,忽得还舟。(《搜神记》,卷四)
⑦由是释然,无复疑虑。(《世说新语·言语》)
⑧世尊默然,则为许可。(《世说新语·言语》)
⑨元和中,颍川陈鸿祖携友人出春明门,见竹柏森然。(唐·陈鸿:《东城老父传》)
⑩生愀然不语。(唐·裴铏:《昆仑奴》) [9]
值得注意的是,大约从中古汉语后期,即从唐代开始,汉语形容词又产生一个新的词尾「生」字。「生」字在宋代得到广泛应用。如:
①借问别来太瘦,总为从前作诗苦。(唐·李白:《戏赠杜甫》)
②(虞)世南应诏为绝句曰:「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弹袖太憨。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唐·颜师古:《隋遗录》)
③师每上堂云:「近日禅师太多,觅一个痴钝底不可得。」(《祖堂集》,卷十六)
④有僧在师边叉手立,师云:「太俗。」(《祖堂集》,卷十六)
⑤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宋·杨万里:《夏至雨霁暮行溪上》)
「生」也可加在副词之后,作副词词尾。如:
①待恁时,等着回来贺喜,好地,剩与我儿利市。(宋·柳永:《长春乐》)
②天气骤轻暖,衬沈香罗薄。(宋·宋祁:《好事近》)
例②,「骤生」犹言「乍生」。「生」有时还可以加在动词之后,这样一来,动词也就形容词化了。如:
①五嫂日:「张郎太贪生,一箭射两垛。」(唐·张鷟:《游仙窟》)
②怕君不饮太愁生,不是苦留君住。(宋·辛弃疾:《御街行》)》
③野水奔来不小停,知渠何事太忙生。(宋·杨万里:《过五里迳》)
张相说:「生,语助辞,用于形容语辞之后,有时可作样字或然字解。」其实张相说的「形容语辞」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形容词、副词、动词,也包括代词。如:
①问怎生禁得,如许无聊?(宋·柳永:《临江仙》》
②病民岂天意,致此定谁生?(宋·杨万里:《视旱遇雨》)
③休道这生年纪后生,恰早害相思病。(元·王实甫:《西厢记》,二之二)
以上诸例均引自《诗词曲语辞汇释》。例①,「怎生」犹言「怎样」。例②,「谁生」犹言「何生」「怎生」。例③,「这生」犹言「这样」。 [9]『如』
向熹认为唐宋时代的词尾「生」字,可能是由六朝时代的「馨」字演变而来的。他说:「『馨』到唐代写成了『生』。蒋礼鸿《义府续貂》『馨』字条云:『唐人虽犹有「馨」语,而用之者盖稀,于是「生」字起而代之。若「太憨生」「太瘦生」「可怜生」之类是也。唐人小说称隋炀帝使虞世南和诗嘲宝儿日:「垂肩弹袖太憨生。」则隋、唐之交其为「馨」与「生」嬗变之交乎。』蒋氏的话是有道理的。」蒋、向两人的结论可备一说。其实中古汉语的「馨」字并非完全出现于代词之后,有时也可出现在句末,如《世说新语》中材料就是如此。请比较:
①殷去后,乃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世说新语·文学》)
②与何次道语,唯举手指地日:「正自尔馨。」(《世说新语·品藻》)
③顾看两王掾,辄翣生母狗。(《世说新语·文学》)
④螭拨其手曰:「冷鬼手,强来捉人臂。」(《世说新语·忿狷》) [9]

构词形式

汉语形容词在发展中曾出现过多种重叠形式。这些重叠形式,从性质上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构词重叠,另一类是构形重叠。构词重叠是构词法问题,构形重叠是一个词内部的词形变化问题。这两种重叠形式都很重要,因为它们不仅涉及词义、语法意义的变化问题,也涉及词的构词和构形的关系问题。 [10]
关于古代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孙锡信曾提出过四种模式:AA式、AABB式、ABB式和A里AB式。ABB式涉及形尾发展问题,前面已谈过;A里AB式文献中出现频率很低,可以略而不谈。剩下的,集中谈一谈AA式和AABB式两种形式问题。
汉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主要发生在状态形容词之中。古代状态形容词的范围限定为四种形式,即叠音类(AA甲)、象声类(AA乙)、连绵类(AB)和附缀类(A(B))。 [10]
古代形容词的重叠问题主要涉及的是AA甲和AA乙式,其中以AA甲式为主。请比较:
①心婵媛而伤怀兮,不知其所蹠。(《楚辞·九章·哀郢》)》
②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管子·内业》)
③其理不竭,其来不蜕,乎昧乎,未之知者。(《庄子·天下》
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无名氏:《敕勒歌》)》
⑤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唐·白居易:《长恨歌》)
⑥重重叠叠山,渺渺茫茫水。(《张协状元》,第八出)
例①,「眇」通「渺」。例③,「芒」通「茫」。又如:
①道之为物,惟惟惚。(《老子》第二十一章)
②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恍恍而外淫。(汉·司马相如:《长门赋》)
兮恍兮,其中有象。(《老子》第二十一章)》
④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⑤精神恍惚,若有所喜。(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⑥荆公眼中垂泪道:「适才昏愦之时,恍恍忽忽到一个去处,如大官府之状,府门尚闭。」(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第四卷)
例④,「忽忽」同「惚惚」。例⑥,「恍恍忽忽」同「恍恍惚惚」。又如:
①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中规。(《荀子·劝学》)
曲曲河回复,青青草接天。(宋·陈师道:《寓目》)
③石梁茅屋有碕,流水溅溅度两陂。(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④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担弯弯向身曲。(唐·张籍:《樵客吟》)
⑤林甫于正堂后别创一堂,制度弯曲,有却月之形,名曰「月堂」。(唐·郑綮:《开天传信记》)
⑥那山景致,尖尖险险的山,弯弯曲曲的路。(《朴通事》)
由以上三组例句可知,两个单音形容词(多为状态形容词),起先可以各自叠音构词(多为AA甲式,构词重叠),然后它们还可以彼此组合成词(多为AB式状态形容词),最后发展为AABB式形容词(多为状态形容词,构形重叠)。由此可知,AABB式形容词实际是AB式形容词的变形,而不是AA和BB的组合或叠用。 [10]
周生亚设定:A和B分别代表两个单音形容词(多为状态形容词),古代形容词从构词重叠到构形重叠的演变公式应当是:
古代形容词从构词重叠到构形重叠的演变公式
这样就可以辨认出,上古汉语或中古汉语中有部分叠用的叠音形容词,它们并不是AABB式的构形重叠,而是AA和BB式两个形容词的组合。如:「月堂」
①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尚书·吕刑》)》
②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庄子·山木》)
涽涽淑淑皇皇穆穆,周流四海,曾不崇日。(《荀子·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楚辞·天问》)
⑤蚩尤之民,湎湎纷纷,亡秦之路,赤衣比肩。(《论衡·寒温》)
⑥太尉答日:「诚不如卿落落穆穆。」(《世说新语·赏誉》)
⑦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俯瞩仰映,弥习弥佳。(《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
汉语形容词的构形重叠,主要是在近古汉语里才完成的。这种构形变化所带来的语法意义的改变,主要是用来表示程度加深加重。如:
①向上云烟散散漫漫,向下铁锵撩撩乱乱。(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崔崔嵬嵬,天堂地狱一时开。(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③兵马浩浩澣澣,数百里之交横。(变文《伍子胥变文》)
④曹山曰:「朦朦瞳瞳地。」(《祖堂集》,卷十六)
⑤圣人教人,如一条大路,平平正正,自此直去,可以到圣贤地位。(《朱子语类·训门人》)
⑥眼前虽粗有用,又都是零零碎碎了。(《朱子语类·总训门人》)
⑦你又恁地孤孤单单,我恁地白白净净底。(《张协状元》,第十一出)
⑧这般说谎呵,谩不过人,怎似那人诚实的心,正正当当的。(元·许衡:《鲁斋遗书·直说大学要略》,卷三)
⑨只见卖猾饳的小厮儿掀起帘子,猖猖狂狂,探一探便走。(明·洪鞭:《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
⑩宋四公吃了三两杯酒,只见一个精精致致的后生走入酒店来。(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第三十六卷)
⑪这章三益是个善善良良一个老儿。(明·刘璟:《遇恩录》)
整整齐齐五六百僧人,尽披袈裟,都到法座下合掌作礼,分作两班。(《水浒传》,第四回)
⑬林冲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水浒传》,第十回)
⑭一日三遍家,每日洗刷刨的干干净净地。(《朴通事》)
⑮两个舍人打扮的风风流流。(《朴通事》) [10]
受到形容词构形重叠的影响,近古汉语里甚至部分动词和象声词也产生了AABB式的重叠形式。如:
①向马前睹吏者颤颤兢兢,荒急忙分说。(《刘知远诸宫调》,第十二)》
②有一日,孤孤另另,冷冷清清,咽咽哽哽觑着你个拖汉精。(元·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第三折)
③一盏孤灯,冷冷清清,悽悽凉凉,悲悲切切,哭哭啼啼。(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
④秀才家须看(着)读书,识之乎者也,裹高桶头巾,着皮靴,臂臂朴朴。(《张协状元》,第二十一出)
⑤孜孜吃吃底,鬼神莫测其由。(宋·虚堂和尚:《虚堂和尚语录》)
⑥(这个汉子)棒头上挑着一个银丝笠儿,滴滴答答走到茶坊前过,一直奔上岳庙中去朝岳帝生辰。(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10]

形容词的语法

  • 性质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性质形容词主要的功能是作谓语、定语、状语,能受副词修饰,带介词结构作补语,转指等。举例如下。
一、作谓语
①王占曰:其有雨?…丙午亦雨,。(《甲骨文合集》16013)
②彰厥有常,哉!(《尚书·皋陶谟》)
③民虽靡膴,或或谋,或。(《诗经·小雅·小旻》)
④用匄眉寿黄耇吉康。(师器父鼎,西周中期)
⑤衡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⑥饬法修澄以治国政,而百姓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二章) [12]
二、作定语
①辛西卜:王其登鬯?(《合集》30974)
②贞:我家旧老臣亡我?(《合集》3522)
③不显祖考。(梁其钟,西周晚期)
④火所未至,彻屋,涂屋。(《左传》襄公九年)
西汉时期,形容词作定语表亲属关系,有一种特殊的语序。例如:
①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亲高皇帝孙」也就是「高皇帝亲孙」的意思。再如:
②李太后,亲平王之大母也。(《史记·梁孝王世家》)
③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说苑·善说》) [12]
三、作状语
①丁已卜,今□方其出?四月。(《合集》6689)
②多赐宝休。丕显天子。(大克鼎,西周晚期)
③王以为有礼,贿之。(《左传》宜公九年)
④君子曰:「事大国。」(《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⑤声哀,气悲。(《晏子春秋·外篇第七》第十一章) [12]
四、受副词修饰
受否定副词的修饰。例如:
①癸酉卜,争贞:王腹不安,亡延?(《合集》5373)
②于四方民。亡不康静。(师询簋,西周晚期)
③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三章)
受程度副词和时间副词的修饰。例如:
①召万年永光。用作团宫旅彝。(召尊,西周早期)
②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③夫六晋之时,知氏最强。(《韩非子·难三》)
④景公问晏子曰:「天下有极大乎?」(《晏子春秋·外篇第八》第十四章)
⑤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五章)
⑥陈、饱方睦,遂伐乐、高氏。(《左传》昭公十年)
既富矣,又何加焉?(《论语·子路》)
五、带介词结构补语,表示比较
①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庄子·秋水》)
②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孙膑兵法·月战》)
③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2]
六、使动用法
性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性质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宾语出现该形容词所表示的状况。这是性质形容词的一项基本功能,在殷商时期就存在:
①乙丑卜,宾贞:大甲王?(《合集》3216正)
②癸卯卜,宾贞:风?(《合集》13372)
③庚戍[卜],争贞:雨,帝我熯?(《合集》10165)
「帝不我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是问「上帝不会使我受旱吧?」西周以后,这种用法也一直存在着:
①父羲和!其归视尔师,尔邦。(《尚书·文侯之命》)
②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日:「君实之,可若何?」(《左傅》僖公十五年)
③「既庶矣,又何加焉?」曰:「之。」(《论语·子路》)
④凡用兵之法,国为上。(《孙子兵法·谋攻》)
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其心志,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⑥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望。(《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二章)
⑦城不入臣请璧归赵。(《史记·廉颇兰相如列传》)
「君实深之」,实际上您使秦军(寇)深入了。「富之」,使之富裕。「苦其心志」,使其心志困苦。「劳其筋骨」,使其筋骨疲劳。「全国」,使国家完好无损。「丰厚其葬」,使其葬礼丰厚;「高大其垄」,使其坟墓高大。「完璧」,使璧完整无缺。 [12]
七、意动用法
性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性质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或把宾语当作)具有该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这也是性质形容词的一项基本功能。在殷商时期就存在:
①己未卜,王贞:乞侑祷于祖乙?王兹卜。(《合集》22913)
「王吉兹卜」,意即王认为这次占卜是吉利的。
西周以下,这种用法也一直延续着。例如:
②丕显成康,上帝是。(《诗经·周颂·执竞》)
③彼醉不臧,不醉反耻。(《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形容词「皇」本是伟大、美好的意思。「是皇」即认为「是」(上帝)律大,美好的意思。(「是皇」,代词宾语前置。)「不醉反耻」即反耻不醉,反以不醉为耽。再例如:
①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②乌获千钧而其身,非其身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百步而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韩非子·观行》)
③莒之细人,变而不化,贪而好假,勇而仁。(《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八章)
④景公鲁昭公去国而自悔。(《晏子春秋·内篇难上》第二十章)
⑤始吾望儒而之,今吾望儒而之。(《晏子春秋·外篇第八》第四章)
⑥羽人对曰:「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窃公也。」(《晏子春秋·外篇第八》第十二章)
八、作及物动词
性质形容词除了有使动,意动用法外,还可以变为真正的及物动词。性质形容词变为及物动词,是与词性、词义的改变同步进行的,这时的动宾结构就不能解释为「使动」或「意动」。例如:
①贵不凌贱.富不贫。(《晏子春秋·内篇周下》第十一章)
②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上之报。(《晏子春秋·内篇周上》第十六章)
③任人之长,不其短。(《晏子春秋·内篇周上》第二十四章)
④强不弱。(《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十一章)
⑤婴闻国有具官,然后其政可。(《委子春秋·内篇间上》第六章)
「傲」本义是骄傲,在例①里有了「轻视」的意思;「伪」本义是虚假,在例②里有了蒙骗的意思;「强」在例③里则有了「强求」的意思;「暴」在例④里则有了「欺侮」、「侵犯」的意思;「善」在例⑤里的意思是「改善」。性质形容词的这种发展变化,在殷商及西周时期尚未见到。 [12]
九、转指
动词一样,性质形容词也有转指的功能,转而指称具有那种性质的人或物,成为了名词。转指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在该形容词后加一形式标记,常见的是「者」,如「善者」、「仁者」、「大者」等,这种现象极为普遍,不必赘言;另一种办法是不加任何形式标记,形容词自行转变为相关的人或物。后一种办法也很常见,但却很少受到注意和重视,特举例说明。
性质形容词的转指,殷商时期少见。兹举两例:
贞:弜用?(《合集》15422)
辛亥卜,何贞:惠燕用?(《合集》27846)
这两例的「吉」,张玉金认为是形容词作宾语,姚振武认为可能转指吉祥之物,是名词作宾语。 [12]
西周以下,性质形容词的转指逐渐增多,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例如:
①非折狱,惟折狱,罔非在中。(《尚书·吕刑》)
不暴。(《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十一章)》
不凌不傲。(《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十一章)
也养不中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也弃不中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孟子·离娄下》)
⑤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二十四章)
班白不提挈。(《礼记·王制》)
以上各例加着粗体的形容词,已经发生了转指,其性质相当于该形容词加上「者」。例如「佞」即「佞者」,「良」即「良者」,「强」即「强者」,「弱」即「弱者」。其余可类推。 [12]
  • 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一、单音节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单音节状态形容词《诗经》、《楚辞》中较多见,可以作谓语状语定语。例如:
①彝昧天令,故亡,允哉。(班簋,西周中期)
②岛乃去矣,后稷矣。(《诗经·大雅·生民》)
③羔裘晏兮,三英兮。(《诗经·郑风·羔裘》)
④慎而无礼,则。(《论语·泰伯》)
⑤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孟子·离娄上》)
—以上作谓语
①溯游从之,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
吾既有此内美兮。(《楚辞·离骚》)
不知其所蹠。(《楚辞·离骚》)
一以上作状语
①对扬天子丕丕休。(善鼎,西周中期)
②雝雝鸣鴈,日始旦。(《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③谓予不信,有如日。(《诗经·王凤·大车》)
彼小星,三五在东。(《诗经·召南·小星》) [13]
一以上作定语
二、双音节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1)、双音节状态形容词AA式可以作谓语状语定语,还可以作宾语。例如:
①不显朕皇高祖单公,桓桓克明哲季德。(逨盘,西周晚期)
②冬日烈烈,飘风发发。(《诗经·小雅·四月》)
③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楚辞·九歌·湘君》)
④美哉水乎清清。(《晏子春秋·内篇间下》第四章)
⑤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一以上作谓语
①丕显皇考宫公,穆穆克盟厥心。(师望鼎,西周中期)
②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诗经·小雅·伐木》)
③(良人)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
④今若天飘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墨子·尚同上》)
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晏子春秋·外篇第八》第十四章)
⑥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庄子·渔父》)
一以上作状语
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尚书·秦哲》)
英英白云,露彼管茅。(《诗经·小雅·白华》)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楚辞·九章·怀沙》)
④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孙子·军争》)
⑤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荀子·荣辱》)
—以上作定语
AA式状态形容词还可以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如:
①所谓庸人者,口不能道善言,心不知邑邑。(《荀子·哀公》)
②掩耳而听者,听漠漠而以为哅哅,执乱其官也。(《荀子·解蔽》)
③孰能去刺刺而为愕愕乎?(《管子·白心》)
—以上作动词宾语
①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克阅于乃邑。(《尚书·多方》)
②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极,而贤不肖一焉。(《荀子·修身》)
③祸自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是故君子早绝之。(《荀子·大略》)
④耳之所听,非特雷鼓之闻也,察于淑淑;心之所虑,非特知于粗粗也,察于微眇。(《管子·水地》)
一以上作介词宾语
这种宾语,词性并未改变,只是事物化了,一般称为「自指」。 [13]
(2)、双音节状态形容词AB式也可以作谓语状语定语。如:
①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诗经·豳风·七月》)】
②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经·陈风·泽陂》)
③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诗经·陈风·东门之枌》)
④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楚辞·离骚》)
⑤其容简连。(《荀子·非十二子》)
⑥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庄子·在宥》)
—以上作谓语
①晏子逡循对曰:「婴不肖。」(《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十二章)
②晏子朝,杜扃望羊待于朝。(《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六章)
③公反,诶诒为病,数日不出。(《庄子·达生》)
④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乎王。(《庄子·徐无鬼》)
—以上作状语
丕显文王受天佑大命。(大盂鼎,西周早期)
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尚书·康诰》)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诗经·小雅·巧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13]
一以上作定语
三、四音节AABB式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先秦汉语中,AABB式状态词经常出现在谓语位置上:
烝烝皇皇,不吴不扬。(《诗经·鲁颂·泮水》)
绵绵翼翼,不测不克。(《诗经·大雅·常武》)
穆穆皇皇,宜君宜王。(《诗经·大雅·假乐》)
④尔羊来思,矜矜兢兢。(《诗经·小雅·无羊》)
⑤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论语·子路》)
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鎗鎗。(《荀子·大略》)
⑦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
有时候AABB式状态形容词可以提到主语的前面:
譆譆出出,乌呜于亳社。(《左传》襄公三十年)
雄雄赫赫,天德明只。(《楚辞·大招》)
这两例可以看作主谓倒装句。
尚未见到AABB式状态形容词用作定语或状语的情况。 [13]
四、状态形容词的转指
与其他谓词性成分一样,状态形容词也可以实现转指,转指所描写的对象,转指后相当于一个名词。转指方式有二,一是「状态形容词+者」,例如:
①彼姝者子,何以界之?(《诗经·鄘风·干旄》)
②今夕何夕?见此粲者。(《诗经·唐风·绸缪》)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诗经·小雅·楚茨》)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诗经·豳风·束山》)
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庄子·天道》)
浩浩者,水;育育者,鱼。(《管子·小问》)
上例中,「粲者」指美女,「楚楚者」就是指「茨」,「浩浩者」就是指「水」,「育育者」就是指「鱼」。余例可类推。 [13]
另一种转指的方式是不用加「者」,直接指称所描写的对象。例如:
①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尚书·昌刑》)
②名山既多矣,松柏既茂矣,望之相相然,盏目力不知厌。而世有所美焉,固欲登彼相相之上,仡仡然不知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三章)
以上例①的「穆穆」是指「庄重威严的君王」,「明明」是指「勉力不息的群臣」。例②的「相相」,显然是指「松柏既茂矣,望之相相然」的「名山」。这样的转指,有的只是临时一用,有的则逐步推广开来,变为真正的名词了。 [13]
五、附加式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西周以降,汉语产生了一批状态形容词词尾,从而形成后附式状态形容词,主要有若、如、然、焉、斯、其、尔等(「-尔」产生并多见于战国早、中期)。词尾一般见于单音节状态形容词和双音节状态形容词AA式,双音节状态形容词AB式和四音节状态形容词未见有附加词尾者。 [14]
状态形容词词尾的作用就是彰显所依附成分「表状态」的性质。这一点,当所依附成分本身就是状态形容词时,似乎不十分明显。但当所依附成分是名词或性质形容词时,就十分明显了。 [14]
以「若」为例,《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骆,六辔沃若。」王引之并注:「若,犹然也。」《尚书·洪范》:「曰休徵: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礼记·礼器》:「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王引之并注:「若,词也。」杨树达批:「杨按:二义似同。」 [14]
这里的「若」就是状态形容词词尾。引例中,「沃若」的「沃」本身就是状态形容词,所以「若」的作用似乎不易体会。但「雨」、「寒」、「风」等都是名词,「诚」是性质形容词,配以「若」,表状态的意思于是彰显出来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词尾「若」的功能就是「状态形容词化」。当它所依附的成分本身就是状态形容词时,其功能与原状态形容词的功能则构成叠加关系。 [14]
一般来讲,加词尾的状态形容词常作谓语状语,较少作定语。其中有的只能作谓语,如「-如」、「-若」;有的只能作状语,如「-其」,有的既能作谓语,也能作状语,如「-焉」、「一斯」;有的既能作谓语、状语,还能作定语,如「-然」、「-尔」。
(1)、「-若」、「-如」,只作谓语:
①屯,邅,乘马班。(《易经·屯卦》)
②子之燕居,申申也,夭夭也。(《论语·述而》)
③君子引而不发,耀也。(《孟子·尽心上》)
④今吕嘉、建德等反,自立晏。(《史记·南越列传》)
⑤有孚颙。(《易经·观卦》)
⑥我马维骆,六辔沃。(《诗经·小雅·皇皇者华》)
⑦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有美而文而诚。(《礼记·礼器》) [14]
(2)、「-其」,只作状语,主要见于《诗经》:
①嘤呜矣,求其友击。(《诗经·小雅·伐木》)
②骍骍角弓,翩反矣。(《诗经·小雅·角弓》)》。
③兄弟不知,咥笑矣。(《诗经·衡风·氓》) [14]
(3)、「-焉」、「-斯」,作谓语状语
①其心休休,其如有容。(《尚书·秦誓》)
②今王室实蠢蠢。(《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③诸侯其谁不欣望楚而归之,视远如迩?(《左传》昭公元年)
④事大敌坚,则涣离耳。(《荀子·议兵》)
⑤王赫怒,爱整其旅。(《诗经·大雅·皇矣》)
⑥色举矣,翔而后集。(《论语·乡燕》)
⑦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礼记·玉藻》)
「-斯」作谓语甚少见。 [14]
(4)、「-然」、「-尔」,作谓语状语定语
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
②其志㬔㬔。(《孟子·尽心下》)
③南有嘉鱼,烝罩罩。(《诗经·小雅·南有嘉鱼》)
④夫子循循善诱人。(《论语·子罕》)
⑤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小人哉!(《论语·子路》)
⑥我善养吾浩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蝴蝶也;俄然觉,则蘧蘧周也。(《庄子·齐物论》)
⑧鼓瑟希,铿,舍瑟而作。(《论语·先进》)
⑨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论语·子罕》)
⑩尔毋从从,尔毋扈扈。(《礼记·檀弓》)
⑪夫子莞而笑。(《论语·阳货》)
⑫呼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⑬蕞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左传》昭公七年)『』
这些词尾之间是有语音联系的。「如」、「若」、「然」、「尔」上古同属日母。王力说:「在用作形容词词尾的情况下,『如』、『若』、『而』、『然』、『尔』五字同源。」「斯」和「其」上古同属之部,「焉」和「然」同属元部。张博指出,「如缀和若缀在早期典籍中使用较多,晚期典籍中使用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如』和『若』的出现在《礼记》、《论语》、《孟子》和《庄子》等书中是互补的。《礼记》、《论语》和《孟子》有『如』无『若』,而《庄子》有『若』无『如』」,「这使我们可以假定,词缀如和若是同一形式的方言变体,『如』主要出现于鲁方言,而『若』出现于鲁方言以外的其他方言」。 [14]
非附加式状态词形容词可以发生转指(带「者」或不带「者」),附加式状态词形容词一般不具备这些功能。 [14]

形容词和动词的关系

汉语形容词不同于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可以作谓语。但是,当谓语形容词的后面再可以续接宾语时,此形容词的身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就颇费思考。
周生亚的观点是:当谓语形容词的后面又出现宾语时,就不必再讲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应干脆承认这个形容词已变成了动词,就叫「使动词」或「意动词」。这完全是从发展角度看问题的。当谓语形容词再带宾语时,此形容词已不再表示性质或状态,而是表示一种行为或变化过程。到了中古汉语、近古汉语时,有些谓语形容词带上宾语,再讲成「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甚至觉得可笑。语言是发展的,应承认汉语部分动词来源于形容词。 [11]
汉语形容词演变为动词,主要有三条途径:
第一,因词义变化而改变词性。
在上古汉语,形容词变为动词的最早用例就是所谓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如:
①天其我命于兹新邑。(《尚书·盘庚》)
②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③人不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左传·成公二年》)
④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例①②,「永」「远」,形容词用于使动,已变成了动词,可称之为使动词。例③④,「难」「小」,形容词用于意动,也变成了动词,可称之为意动词。到了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里,这种「使动」或「意动」的意义越来越模糊,如再讲成「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就显得十分勉强了。 [11]如:
①吏踊跃大呼,言:「人我章。」(《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②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其心。(《维摩诘经·佛国品》,卷上)
③党聪惠,善史书,喜文字。(《后汉书·孝明八王列传》)
④时又谓景文在江州,不能己。(《宋书·王景文传》)
⑤梁伯好土功,其城,号曰新里。(《水经注·颍水等》,卷二十二)
⑥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曰:「何以之?」(《世说新语·方正》)
⑦桂心咥咥然,头而笑。(唐·张鷟:《游仙窟》)
⑧似领他在一边,又似验他相似,身看他如何。(宋·圆悟克勤:《碧岩录》,卷一)
⑨买卖归来汗湿衫,算来方觉养家难。(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四出)
⑩皇帝心,你不要心急。(明·哈铭:《正统临戒录》)
例①一⑩,「坏」「净」「正」「洁」等等,应认为已变为使动词。又如:
①天子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②子其我也。(《列子·黄帝》,卷三)
③歆兴才,使撰条例、章句、传诂及校《三统历》。(《后汉书·郑兴传》)
④士友常以此之,而(鲁)丕欣然自得。(《后汉书·鲁恭传》)
⑤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其言。(《宋书·王敬弘传》)
⑥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其为人,不与之交。(《世说新语·方正》) [11]
例①一⑥,「嘉」「愚」「美」「短」等等,应承认已变为意动词。应当承认,汉语有部分形容词,由于词义变化,它们本来就兼属形动两类,与使动、意动用法无关。这类词,上古汉语里就存在,而在中古汉语、近古汉语里就更为普遍了。如:
①有夏罪,天命殛之。(《尚书·汤誓》)
②我王来,既爱宅于兹,我民,无尽刘。(《尚书·盘庚》)
③儒生不为非而文吏好为奸者,文吏道德而儒生仁义也。(《论衡·量知》)
④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之。(《后汉书·冯异传》
⑤(江湛)爱好文义,喜弹棋鼓琴,兼算术。(《宋书·江湛传》)
⑥若其一,为一所瞋。(《百喻经·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⑦臣愿陛下勿此贼。(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绍兴甲寅通和录》,卷一六三)
⑧他我五两银子里。(《朴通事》)
⑨智深道:「什么道理,叫你众人钞。」(《水浒传》,第七回)
例①,「多」,多有。例②,「重」,重视。例③,「少」「多」,缺少,多有。例④,「多」,赞美。例⑤,「明」,明了,通晓。例⑥,「近」,接近。例⑦,「轻」,轻视。例⑧,「少」,欠。例⑨,「坏」,破费。 [11]
第二,因语音变化而改变词性。
汉语有部分形容词,发展中借助声调的变化而改变了词义和词性。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中古汉语以后,是汉语固有特点的体现,并非六朝经师所为。如:
①主辩,有口则遇。(《论衡·逢遇》)
②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帝心之,遂不入。(《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③嘉禾三年,(泰)从权围新城,流矢死。(《三国志·吴书·宗室传》)
④初,帝文学,以著述为务。(《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⑤晋安帝义熙七年,无锡人赵朱,年八岁,一旦暴八尺,髭须蔚然,三日而死。(《宋书·五行志五》)
⑥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物。(《世说新语·德行》)
⑦勿令人泼水,水亦可泻却,莫令人用。(《齐民要术·造神曲并酒》,卷七)
⑧明年,乃为谷田。(《齐民要术·耕田》,卷一)
⑨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盥水,置于火上。(《百喻经·水火喻》)
例①④,「」,hào,喜好。例②,「」,音wù,厌恶。例③,「」,zhòng,被射中。例⑤,「」,音zhǎng,生长。例⑥⑦,「长」,音zhàng,剩余。例⑧,「中」,音zhōng,可,可以。例⑨,「」,音chéng,把东西装在容器里。周祖谟说:「由上所述,可知以四声别义远自汉始,确乎信而有征。清人所称此乃六朝经师之所为,殆未深考。」 [11]
第三,因附缀动态助词而改变词性。
动态助词是动词的语法标志。当谓语形容词附缀上动态助词「了」「着」「过」时,不管其后是否续接宾语,都应承认这个形容词已经变成了动词。如:
①天明了,其鬼使来太安寺里,讨主不见。(《祖堂集》,卷十四)》
②然源清则未见得,被他流出来,已是浊了。(《朱子语类·训门人》)
③自家若不重,便自坏了天理。(《朱子语类·训门人》)
④莫道水性从来无定准,这头方了,那头园(圆)。(《张协状元》,第三十二出)
⑤裙破衣穿,瘦着脸,一似乍出卑田院。(《张协状元》,第三十九出)
⑥一般志量要宽大着,宽大呵,便容得人;心要平正着,平正呵,处得事务停当。(元·吴澄:《吴文正集·经筵讲义》,卷九十)
⑦我如今老了,怕他不知道。(明·刘璟:《遇恩录》)
⑧你每家里也不少了穿的,也不少了吃的。(明·刘璟:《遇恩录》)
⑨这肉熟了,你尝着,咸淡如何?(《老乞大》)
⑩切的草细着。(《朴通事》)
⑪伤弓之鸟,不敢揽事,且低着头只顾走。(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第八卷)
⑫我如今卖酒肉与你,吃的面皮红了。(《水浒传》,第九回)
⑬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水浒传》,第七回)
⑭宝蟾把脸红着,并不答言。(《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⑮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元·关汉卿:《一枝花·不服老》)
⑯等他净了手,说道:「长老请你说话。」(《水浒传》,第四回)
⑰待他起来,穿了直裰,赤着腿,一道烟走出僧堂来。(《水浒传》,第四回)
⑱既然恁地,宽了崔宁,且与从轻断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第八卷) [11]

英语的形容词

播报
编辑

定义

形容词是说明人或事物的属性、状态或特征的词,在句子中主要作名词的装饰语。形容词通常置于其修饰的名词之前,并且多数形容词具有比较等级。

动词变形容词

sleep(睡觉)
asleep(睡着的)
read(读)
readable(可读的)
complicate(使复杂化)
complicated(复杂的)
accustom(使习惯于)
accustomed(习惯的)
differ(不同)
different(不同的)
repent(后悔)
repentant(后悔的)
forget(忘)
forgetful(健忘的)
talk(交谈)
talkative(健谈的)
access(接近)
accessible(可接近的)
favour(喜欢)
favourite(最喜欢的)
support(支持)
supportive(支持的)
contradict(与……相矛盾)
contradictory(矛盾的)
charm(迷住)
charming(迷人的)
rap(夺取)
rapacious(强取豪夺的)

名词变形容词

crust(外壳)
crustaceous(有外壳的)
poet(诗人)
poetic(诗歌的)
editor(编辑)
editorial(编辑的)
Europe(欧洲)
European(欧洲的)
diet(饮食)
dietetic(饮食的)
child(孩子)
childish(孩子气的)
continent(大陆)
continental(大陆的)
art(艺术)
artistic(艺术的)
passion(热情)
passionate(热情的)
line(线)
linear(线性的)
friend(朋友)
friendly(友好的)
elephant(象)
elephantine(象的)
instant(瞬间)
instantaneous(瞬间的)
east(东)
eastern(东边的)
gold(金)
golden(金的)
fraud(欺骗)
fraudulent(欺骗性的)
rhetor(修辞学家)
rhetorical(修辞的)
deceit(欺骗)
deceitful(骗人的)
reaction(反动)
reactionary(反动的)
sand(沙)
sandy(含沙的)
Pakistan(巴基斯坦)
Pakistani(巴基斯坦的)
danger(危险)
dangerous(危险的)
court(宫廷)
courteous(有礼貌的)
burden(重担)
burdensome(沉重的)
east(东)
eastward(向东的)
Japan(日本)
Japanese(日本的)
opinion(观点)
opinionated(固执己见的)

形容词变形容词

long(长的)
longer(更长的)
fore(在前的)
foremost(最前的)
lone(孤独的)
lonesome(孤独的)
long(长的)
longest(最长的)
crisp(脆的)
crispy(脆的)

类别

一、描述形容词
表示名词的性质、颜色、大小和状态等的形容词。如:
He bought some new books. 他买了一些新书。
These books are new. 这些书是新的。
She wrote the letter with blue ink. 她用蓝墨水写了那封信。
The ink is blue. 这些墨水是蓝色的。
二、物质形容词
物质名词充当或物质名词转换而成的形容词。如:
This glass dish looks very fragile. 这个玻璃盘子看起来很容易碎。
It's a glassy substance. 这是一种像玻璃一样光滑的物质。
三、数量形容词
(1)不定数量形容词:不定代词之后接名词时即成为不定数量形容词。如:、
We got there without any trouble. 我们顺利到达那里。
We'll see some friends tomorrow. 我们明天将去看一些朋友
(2)数词。如:
A square has four corners. 正方形有4个角。
Please accent the first syllable. 请重读第一个音节
(3)倍数词。如:
The river is half a mile across. 江面宽半英里。
They bought a double bed. 他们买了一张双人床。
四、专有形容词
专有名词转换而成的形容词如地名、国名等。如:
He is a Chinese ambassador. 他是中国的大使。
He was born in Shanghai. 他出生于上海。
五、物主形容词
包括人称代词所有格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的所有格。如:
My room is just above. 我的房间就在楼上。
Acquaint him with your plans. 把你的计划告诉他。
六、指示形容词
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those之后接名词或one/ones,成为指示形容词。如:
This book of Joe's is very amusing. 乔的这本书非常有趣。
I dislike man of that type. 我不喜欢那一类型的人。
七、疑问形容词
疑问代词which,whose,what之后接名词或代词,成为疑问形容词。如:
Whose bike is it? 这是谁的自行车?
What books have you read on this subject? 你读过哪些关于这方面的书?
八、关系形容词
关系代词which,whose,what之后接名词,成为关系形容词。如:
The men whose names were called left the room. 哪些被叫到名字的人离开了房间。
九、动词形容词
由动词转化成的形容词,即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如:
In spring we uncover the swimming pool. 春天我们移去游泳池的覆盖物。
There is running water in the kitchen and the bathroom. 厨房和卫生间都有自来水。

作用

形容词在句中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和主语或宾语。
一、作定语
形容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面,称为前置定语,被修饰的名词可称为主体词。如:
The company is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这家公司正处于困难的境地。
She is a good student,and she works hard. 她是一个好学生,她努力学习。
二、作表语
同名词一样,形容词也可以用在系动词后面作表语,修饰主语或说明主语的情况。如:
This bike is expensive. 这辆自行车很贵。
I am sorry,I'm busy now. 对不起,我现在很忙。
We must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 我们必须保持教室整洁。
We found the film quite instructive. 我们发现那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
四、作主语或宾语
这有一定的限制,主要是指“定冠词+某些形容词”,表示一类人或事物,这种形容词已名词化。
(1)某些形容词加上定冠词可以泛指一类人,与谓语动词的复数连用。如:
The poor the dead the living the rich the blind the hungry等。
The poor are losing hope. 穷人们丧失希望。
(2)某些形容词加上定冠词(the true,the false,the beautiful等)可以表示抽象事物,与谓语动词的单数连用。如:
The good is what people like. 人们总是喜欢美好的东西。
(3)有关国家和民族的形容词前面加上定冠词(the British,the English,the Chinese等)指这个民族的整体,与谓语动词的复数连用。如:
The English have wonderful sense of humor. 英国人很有幽默感。

在句中的位置

形容词作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时,则由它们和被修饰的名词之间的密切程度而定,越密切的形容词越靠近名词。如果几个形容词的密切程度差不多则按音节少的形容词放在前面,音节多的形容词放在后面 [1]
英语单词中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 等不定代词被形容词修饰时,形容词放在不定代词后面。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我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你。
Is there anything interesting in the film?
电影里有什么有趣的内容吗?
There is nothing dangerous here.
这儿一点都不危险。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成的形容词词组修饰名词时须放在名词之后。
This is the book easy to read.
这是一本容易读的书。
用 and 或 or 连接起来的两个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把它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后面。起进一步解释的作用
Everybody, man and woman,the old and the young, should attend the meeting.
每一个人,男女老少,都应该参加会议。
You can take any box away, big or small.
这些箱子,不管大小,你都可以拿走。

排序

在英语学习中,好多时候是多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这些形容词之间的先后顺序如何记忆有方法如下:
  • OPSHACOM:
OP---opinion评述性词。如beautiful,wonderful,expensive,terrible,horrible,lovely,silly,ugly等。
SH---size &shape表大小、形状的词。如 long,short,round,square等。
A---age表新旧的词。如new,old等。
C---colour表颜色的词。如red,black,purple,brown,yellow等。
O---origin表产地的词。如Italian,Spanish,Canadian,Australian,Japanese
M---material表材料的词。如leather,glass,rubber,metal,silk,plastic等。
按此顺序,"一件新的漂亮的意大利的黑皮夹克"的英语为"a beautiful new black Italian leather jacket"。
  • 口诀法:“美小圆旧黄,法国木书房”注:“美”代表“描述或性质类”形容词;“小”代表“大小、长短、高低、胖瘦类” 形容词;“圆”代表“形状类” 形容词;“旧”代表“新旧、年龄类” 形容词;“黄”代表“颜色类” 形容词;“法国”代表“来源、国籍、地区、出处类” 形容词;“木”代表“物质、材料、质地类” 形容词;“书”代表“用途、类别、功能、作用类” 形容词;“房”代表“中心名词”。  例如:  two beautiful new green silk evening dress 两件又新又漂亮的丝绸女士晚礼服;
  • that hungry, tired, sleepy little match girl 那个饥饿、疲劳、困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 an old large brick dining hall 一个旧的红砖砌的大餐厅。
  • 限定描绘大长高,形状年龄和新老;颜色国籍跟材料,作用类别往后靠;
  • 其中,“限定词”包括:冠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或数词,它位于各类形容词前。它本身分为三位, 即:前、中、后。前位限定词有all、half、both、分数和倍数;中位限定词有冠词、指示代词、物主代词等;后位限定词有基数词和序数词,但序数词位于基数词前。 如:both my hands、all half his income等。“描绘”性形容词如:beautiful、bad、cold、great等。“大长高”表示大小、长短、高低等一些词。表示“形状”的词如:round square等。“国籍”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词。“材料”的词如:wooden, woolen, stone,silk等。“作用类别”的词如:medical, college,writing desk,police car等。
  • 熟记规则:大小形状和新老,颜色国籍出(处)材料多个形容词修饰同一名词时的顺序是固定的,其顺序为: ①冠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物主代词+②序数词+基数词+③一般性描绘形容词+④大小、长短、形状+年龄、新旧+⑥颜色+⑦国籍、出处+⑧材料+⑨用途、类别+⑩最终修饰的名词或动名词。例如:a beautiful little red flower 一朵美丽的小花。 those four old-looking,grey,wooden houses 所以这个翻译题 我有一个中国制造木制红色的大的园桌子可以翻译成 i have a big,round ,red,wooden,chinese table.

最高级的用法

绝大多数形容词有三种形式,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以表示形容词说明的性质在程度上的不同。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是在形容词的原级形式的基础上变化的。
分为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规则变化
(1)单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是在词尾加-er和-est构成
great (原级) greater(比较级) the greatest(最高级)
(2)以-e结尾的单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在词尾加-r和-st构成。
wide (原级) wider (比较级) the widest (最高级)
(3)少数以-y, -er, -ow, -ble结尾的双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在词尾加-er和-est构成。
clever(原级) cleverer(比较级) the cleverest(最高级)
(4)以-y结尾,但-y前是辅音字母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把-y去掉,加上-ier和-iest构成.
happy (原形) happier (比较级) the happiest (最高级)
(5)重读闭音节+辅音字母结尾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双写该辅音字母然后再加-er和-est。
big (原级) bigger (比较级) the biggest (最高级)
(6)双音节和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需用more和themost加在形容词前面来构成。
beautiful (原级) difficult (原级)
more beautiful (比较级) more difficult (比较级)
the most beautiful (最高级) the most difficult (最高级)
不规则变化
原级— 比较级— 最高级
Bad—worse—worst
Good— better-—best
Many/Much—more—most
特别提醒:
less作为“更少”仅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修饰可数名词表示“更少”要用fewer。
形容词前如加less和least则表示“较不”和“最不”
important 重要less important 较不重要least important 最不重要
tired 累的more tired 更累的most tired 最累的
特殊情况
当被表示程度的副词如:a little, a bit, a few, a lot,much,even,far,still,rather,any等修饰时,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如
I feel even worse now. 现在我感觉更糟糕了。
1. 形容词最高级用于两个以上的人和物进行比较,其结构形式为:
主语+谓语(系动词)+the+形容词最高级+名词+表示范围的短语或从句。
(常与表范围的in , of 短语连用)( 注意:of + 个体名词单数 in + 集合名词 )
eg (1)Shanghai is the biggest city in China.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2)He runs fastest in our class.
在我们班他跑得最快。
(3)He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 boys.
他是这3个男孩子中最高的。
(4)Which is the easiest, Lesson1, Lesson2 or Lesson3 ?
哪一课是最简单的呢?第一课?第二课?还是第三课?
2.形容词最高级前表示“第二、第三……”时,可在最高级前加“second , third, …”(但“第一”不能用first)
eg.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second longest river in China.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

比较级的用法

1、形容词的比较级用于两个人或事物的比较,其结构形式如下:
主语+谓语(系动词)+ 形容词比较级+than+ 对比成分。也就是,含有形容词比较级的主句+than+从句。注意丛句常常省去意义上和主句相同的部分,而只剩下对比的成分。
Our teacher is taller than we are.
我们老师的个子比我们的高。
It is warmer today than it was yesterday.
今天的天气比昨天暖和。
This picture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at one.
这张照片比那张照片漂亮。
This meeting is less important than that one.
这次会议不如那次会议重要。
The sun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moon.
太阳比月亮大得多。
2、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或物进行比较时,以最高级与the…in/of结构连用的方式来表达:
This is the oldest theatre in London.
这是伦敦最古老的剧院。
The youngest of the family was the most successful.
全家年龄最小的是最有成就的。
3、形容词的原级可与as…as连用表示“和……同样……”,与not as/so…as连用表示“不如……那 样……”:
A boy of sixteen is often as tall as his father.
一个16岁的男孩长得和他父亲一样高。
He was as white as a sheet.
他面色苍白如纸。
4、一个事物的逐渐增长或减少用两个由and连接的比较级表示:
The weather is getting colder and colder.
天气越来越冷了。
He became less and less interested.
他越来越不感兴趣。
5、用动名词或动词不定式对行为进行比较:
Riding a horse is not as easy as riding a motor cycle.
骑马不像骑摩托车那么容易。
It is nicer/more fun to go with someone than to go alone.
和同伴一起去比自己独自去好玩。
6、原级与like和alike连用的结构:
Tom is very like Bill.
汤姆长得像比尔。
He keeps the central heating full on. It's like living in the tropics.
他把暖气开到最大。就好像住在热带一样。 [2]

特殊用法

most 同形容词连用而不用 the,表示“极,很,非常,十分”。
It's most dangerous to be here.
在这儿太危险。
I cannot do it, it's most difficult.
我干不了这件事,太难了。
The+形容词比较级...,the+形容词比较级... 表示“越... 就越...”。
The more you study, the more you know.
你学的越多,就知道的越多。
The more I have, the more I want.
我越有就越想要有。
The more, the better.
越多越好。
“ 形容词比较级 + and + 形容词比较级 ”, 表示 “ 越来越... ”。
(但注意:如果多音节词用此结构时应为 more and more + 形)
eg.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越来越漂亮。
It's getting hotter and hotter.
天气越来越热了。
It's a pity he is getting poorer and poorer.
真可怜他越来越穷了。
The computer is cheaper and cheaper.
计算机越来越便宜。
I like to have a talk with the young.
我喜欢同年轻人谈话。
The rich sometimes complain their empty life.
富人有时抱怨他们空虚的生活。
The police led the old man across the street.
警察领老人横过马路。
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
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其顺序为:
限定词--数词--【描绘形容词大小(长短高低)形容词-形状形容词-年龄(新旧)形容词-颜色形容词-国籍形容词-材料形容词-用途(类别)形容词-名次】a small round table
a tall gray building
a dirty old brown shirt
a famous German medical school
an expensive Japanese sports car
一般与被修饰名词关系密切的形容词靠近名词;如果几个形容词的重要性差不多,音节少的形容词在前,音节多的方在后,在不能确定时,可参照下表:
限定词+数量词序数词在前,基数词在后)+性状形容词+大小、长短、高低等形体+
those + three + beautiful + large + square
新旧+颜色+国籍+材料+名词
old + brown + wood + table
部分以a-开头的形容词只能作表语或补足语,不能作定语
这类形容词有:alike、alive、alone、afraid、ashamed、able、awake等。
例如:The twins are very much alike.(这对双胞胎非常像。)
The little boy was left alone.(这小男孩被独自留下了。)
The little girl has fallen asleep.(这小女孩已经睡着了。) [3]
我们不能说:the alike twins
an alone little boy
an asleep girl

典型例题

(1) Tony is going camping with ___ boys.
A. little two other B. two little other C. other two little D. little other two
答案:C。由"限定词--数词--描绘词--(大小,长短,形状,新旧,颜色) --性质--名词"的公式可知数词,描绘词,性质依次顺序,只有C符合答案。
(2) One day they crossed the ____bridge behind the palace.
A. old Chinese stone  B. Chinese old stone C. old stone Chinese D. Chinese stone old
答案:A。 几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他们的排列顺序是:年龄,形状,大小+颜色+来源+质地+用途+国家+名词。
(3) ---- How was your recent visit to Qingdao?
---- It was great. We visited some friends,and spent the ___days at the seaside.
A. few last sunny  B. last few sunny  C. last sunny few  D. few sunny last
答案:B。本题考查多个形容词的排序问题。
1.单个形容词修饰名词时,一般要放在名词的前面
2后置的几种情况:a修饰不定代词some,any,every等
b后面有介词短语或不定式短语时,形容词必须置于名词之后
c特殊用法,像All people,young or old,should be strict with themselves之类的
d少数形容词,如enough和possible,既可置于所修饰的名词前面也可以置于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后。
e 有些形容词,置于名词之前与之后,含义不尽相同。例如:
the writer present 出席的作者
the present writer 现在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