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何直到灭亡都没有翦除西夏?

关注者
866
被浏览
953,234

126 个回答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厉不厉害? 打西夏死了。

辽也算一代强国吧? 跟西夏的战争,比起宋就是个弟弟。

辽兴宗以举国精兵亲征西夏,差点被打出一个辽版“土木堡”,大军倾覆,数十名近臣、驸马都被捉了活的,就辽兴宗一人带了几个侍从跑出去。

战后,辽方运送伤员、阵亡者的车马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源源不绝,从西夏境内一直迤逦到辽国的影像,把宋人都吓住了。

就不说元昊这一代强人,他爹李德明是出名的苟,但他苟也是对宋苟,对辽却挺硬。辽夏争夺河西走廊,西夏赢了,辽主据说发兵五十万前来报复,被李德明一战破之。最终辽国竟反过来讨好西夏,册封李德明为“大夏国王”。以至清史家吴广成都看不过眼,奚落堂堂大辽“其不竟更出宋下矣!”(《西夏书事》)

虽说宋军战力不强,是因为压抑武人的国策在那里,宋军但凡有才能的将领,几乎都是戴着一身镣铐在打仗。即使如此,宋神宗五路伐夏,宋军依然一路势如破竹,鬼挡杀鬼,西夏起家的夏州、宥州、银州、盐州、韦州等等,全被宋军占了个遍,有的还屠了城。宋军一直打到灵州城下,把西夏在城外的绿化成果,也就是柳树林全咔嚓了。

学者张舜民当时正在这路宋军里给统帅做秘书,曾专门作诗纪念:

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做薪,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

      ---------《西征回途中二绝》

 那个时候,西夏离灭国只差一步之遥。然宋所以不能灭夏,并非在于宋军的战斗力,而是有更深层的原因。大致说来,有四点。

其一,在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阻碍,土地剧烈沙化。昔日水草丰美,山川秀丽的天堂佳境,已是“飞沙为堆,高及城堞”。连西夏最核心的灵州、兴庆府都藏于号称“七百里翰海”的沙漠深处,当年宋太宗为了保住灵州,发动军民向那里送一趟粮草,竟然“死者十有余万”。宋神宗虽说把大军投送到灵州城下,还是吃不消后勤线太长,又搭进去十万人。所谓“千里运粮,官民皆困”,这是宋不能速灭西夏的重要阻碍。

其二,宋朝国策的縻绊。历史演变到宋季,大势决定了中国想长治久安,就必然走压抑武人,对外消极防御的路。

试想,一个生命垂危的心脏病人,终生饱受折磨,如果一个医生告诉他,可以帮他治好并且恢复正常人生活,但要留下一些后遗症,比如肥胖,或可能得糖尿病之类的。我想任谁都会迫不及待的答应吧? 在那个时代,若强行做秦皇汉武的梦,属于逆势而为,需要重新把太宗以来好容易定型的政治生态完全推倒重来,稍一不慎,重演五代十国军人作乱的风险极大,连宋太祖都是死在这上面。不是特别有毅力,敢冒险的创世之主不能为之。

 因而,要下决心灭西夏,需要几十年的战略转型。

即使如此,几十万大军出动,没有一个统帅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自由权。那么殆误战机,效率低下,互不协调,就是必然。

其三,辽国的挟制

每当宋朝取得对夏战略优势时,辽必然有所动作,威胁北宋 ,使宋处于两面受敌的境地。宋朝在西部用兵的同时,是承当不起北方巨人南下的心理压力的。

这也一再使对夏战略中断。再加上宋朝内部的党争,特别是司马光那种偏狭鄙陋,对外软骨头的伪君子为代表的保守派,使宋朝对西夏的战略进程被打断。

其四,就是熙河开边的战略失误。

熙河各州,属安多藏区。辽国制衡宋朝的棋子是西夏,而宋朝制衡西夏的棋子,就是安多藏区。吐蕃人唃厮啰在这里建立了强大一时的政权,也就是后来经济富盛,拥兵十万的青唐国。一直以来,安多的吐蕃人都与宋朝结盟,共制西夏。元昊在他们手里吃过几次大亏。如果不是他们,元昊对仁宗之宋的威胁,将几何倍数的上升。

但宋神宗为了使西夏腹背受敌,出兵熙河,吐蕃人反目成仇,宋朝失去一个得力的盟友,多了一个坚定的敌人。后来宋哲宗、徽宗又都继承了在河湟用兵的政策,虽说一再获胜,并且灭掉青唐国。但大大分散了宋朝的力量,给了西夏以至关重要的喘息之机。

熙河成了宋朝占领下的郡县,却是一个“越南”、“阿富汗”式的坑。

最后, 女真人崛起,东北亚战略均势崩溃,宋朝更没有机会解决西夏了。

因为时间不够!再给北宋续个一二十年,西夏就没了。

原华东师范教授顾宏义的著作《天倾——十至十一世纪宋夏和战实录》中对宋夏战争的史料罗列较为详细,也比较流畅。

北宋在宋夏战争的摸索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找到了自身相对西夏最大的优势——国力。

当年秦统一天下,王翦统六十万大军,扎营在楚将项燕跟前后便一动不动,目的就是利用秦国已经占据全国大部分产粮区的优势,靠后勤压力活活拖死楚军,一代名将项燕果然被逼的主动与秦军交战,结果显而易见。

北宋也利用了这种办法,庆历和议以后,北宋开始在宋夏边境大规模的修建堡垒,各个堡寨遥相呼应,各为犄角,一堡被围,多寨援救,同时避免与西夏发生大规模的野战。在随后持续近一个世纪的百年战争里,北宋虽然输多赢少,但每次都能做到即便自损一千,也能耗敌八百的效果,西夏的惨胜收益抵不住战争损耗,陷入了越赢越穷,越胜越弱的怪圈。

洪德城之战,西夏精锐倾巢而出,却面对宋军坚壁清野的战术束手无策,由于此战系西夏的实际掌权者梁太后出于巩固统治的目的发起,虽然战后缺乏西夏文史料,但可以想象,西夏上层的统治力必然受到影响,因为此战后,西夏便丧失了对北宋主动进攻的能力,北宋开始掌握宋夏战争的主动权。

1097年,北宋在黄河北岸佯攻西夏,同时用二十来天的时间抢筑两座堡垒,并命名为平夏城,此时可以看出,北宋已经对西夏动了杀心。

围绕着平夏城,宋夏先后发生两次战争,其中的第二次西夏失败后曾向辽国求援,但一心促进宋辽和平的辽道宗不仅没有答应,反而还派使者毒死了梁太后。《宋史》记载,夏自平夏之败后,不复成军,堪称宋哲宗最大的国防成就。

此后,到了徽宗朝,北宋进一步压缩西夏的生存空间,1119年,北宋拿下西夏战略要地横山,西夏顿时到了亡国的边缘,慌忙求和称臣,宋不允,仍对夏保持进攻态势,持续近一百年的宋夏战争眼看将以西夏退出历史舞台而结束…………

……

……

宋改元“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