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歆改名刘秀真的是因为他用图谶推算出了刘秀当为天子么?如何解释?

这不是说明了汉代谶纬学真的具有洞悉玄明,预测未来的神秘能力么?这可是正史的记载啊,比圣经之类的可信多了。
关注者
41
被浏览
44,799

10 个回答

《汉书·楚元王传第六》:

初,歆以建平元年改名秀,字穎叔云。及王莽篡位,歆為國師,後事皆在《莽傳》。

“建平”是汉哀帝刘欣的第一个年号,刘歆可能因为避讳而改名刘秀。

至于他推算出刘秀当为天子的说法,似乎并非《汉书》本身的说法,而是东汉末年应邵注《汉书》时的说法。但“刘秀为天子”是地皇三年的图谶,而那时刘歆早就已经改名了。

补充:

1)刘歆字颖叔云,而非颖叔雲,感谢

@叶微香

提醒。

2)颜师古注《汉书》,在上面那条记载下有这么一个注:

應劭曰:「河圖赤伏符云『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故改名,幾以趣也。」

3)《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王莽末,光武嘗與兄伯升及晨俱之宛,與穰人蔡少公等讌語。少公頗學圖讖,言劉秀當為天子。或曰:「是國師公劉秀乎?」光武戲曰:「何用知非僕邪?」坐者皆大笑,晨心獨喜。

则:

1)《后汉书》中的确记载了“刘秀为天子”的图谶。

2)刘歆改名不一定是因为该图谶。

3)依《后汉书》记载,确实有人把刘歆跟这条图谶联系起来过。

东汉谶纬中提到“刘秀”这个名字的有不少,比如《河图合谷篇》:“帝刘之秀,九名之世,帝行德,刻封政。”这些谶语应该不至于全部是晚出的,至少在刘秀出名之前就有相关谶纬的流传,因此刘歆才早早改名。

相关问题可以参考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429-435页《“赤帝九世”考》,结论是:“刘秀”应该是“刘季”二字改的,至于是不是刘歆提前给自己造势,就不知道了。篇幅所限,论证过程不引了。

在出现“刘秀”字样的谶语中,最有名的是《河图赤伏符》。其辞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李贤注曰:”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
然而此说恐怕也是刘秀君臣的附会,而非《赤伏符》的本意。因为此类谶语中的”刘秀“最初并非指光武帝,而是指王莽时的国师刘歆。……
从他们的语气看,当时人们包括刘秀的亲友都认为谶语中的刘秀指的是国师刘歆。……可见王莽身边的大臣也认为谶语中的刘秀指的是刘歆。当时,刘秀尚未起事或刚刚起事,尚不为人所知,刘歆则早已大名鼎鼎,人们将兴复汉室的希望寄托在刘歆而非刘秀身上是很自然的。……此类谶语最初是不是为刘歆编造的呢?也不是,因为刘歆既无特别事迹可应“四七”之数,也不是刘邦九世孙,不能应“九世”之数。……
那么,刘邦有什么事迹可应“四七”之数吗?有,刘邦建汉在孔子获麟二百七十五年之后。……其目的是让被预言的年代有一定的模糊性,从而增加神秘性。
由此看来,将“四七之际火为主”理解为孔子预言刘邦建立汉朝的相对年代,更合《赤伏符》等谶记作者的本意。因而“刘秀发兵捕不道”原来很可能是“刘季发兵捕不道”,后来被人窜改。

随便找了一个在线书法网站,“秀”“季”二字隶书如下:

左边“秀”字出自衡方碑,东汉建宁年间的字。右边“季”出自马王堆帛书,年代稍早,西汉初的字体,可以看出来还不是典型的八分。不过这两字下半部分非常相似,在简上描补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