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如何做到入声和次入押韵的?

关注者
22
被浏览
8,316

3 个回答

切韻的確不用考慮次入特殊韻尾,因爲隋朝時蟹攝去聲很少和山攝入聲押韻。但是南北朝的押韻不一定完全合切韻,蟹攝去聲和山攝入聲押韻很多的,不能忽略。

通過觀察不難看出,蟹攝去聲和山攝入聲押韻的必要條件是這些字是來自脂部微部以及所謂上古的乙類、丙類韻部,即上古是is或者韻尾js,ts,ps的字。

例如霽韻來自甲類韻部的"桂麗帝繫"等字不能和t尾押韻,而不是來自甲類韻部的"翳棣蕙契"等則能。代、隊、怪韻亦是如此。即南北朝時期蟹攝中來自上古支錫之職部的去聲字和入聲沒有直接押韻關係,只能通過來自微月部之類的去聲字繫聯,有微弱的間接關係。謝靈運《撰征賦》、謝莊《孝武帝哀策文》、江淹《蕭驃騎祭石頭戰亡文》那裏可以看作換韻。

下面是以前我收集到的南北朝蟹攝去聲和山攝入聲押韻的數據。

至[卦]<質>

宋文三十五 謝莊 464 孝武帝哀策文 <日密>轡[隘]

寘[代]<月>

梁文三十九 江淹 482 齊太祖高皇帝誄 義[愛]<罰>

未[祭]<薛>{屑}

梁文三十九 江淹 477 蕭驃騎祭石頭戰亡文 {節}<烈折轍>[銳]<雪>欷[世]趰

未[泰]<霽>{月}

北齊 河南登封 557 劉碑造像 [外]味<切>{闕發越月}

祭[代]<霽>{薛}

宋文三十 謝靈運 418 撰征賦 [代]<濟>澨{閱}

祭[霽]<薛>

宋文六十三 釋慧琳 434 武丘法綱法師誄 <晣>裔憩綴世[翳]

齊文十三 王融 493 皇太子哀策文 <轍>說世[棣]

梁詩三十 周子良 張仙卿授詩 際[契]<轍折>

魏文三十三 李騫 535 釋情賦 [濟蕙]歲裔<晣>

北齊 魏收 533 李暉儀墓誌 世<轍>[閉]<晣>

北魏 洛陽 532 元文墓誌 裔世[躋]際<哲>[慧]

北魏 河南鄭州 533 李暉儀墓誌 世<轍>[閉]<晣>

霽[怪]<薛>

梁文四十四 任昉 王貴嬪哀策文 <哲>[殺]<缺>翳

祭[霽]<屑>

梁詩二十四 王筠 詩 [遰]<節>際

宋文六十 473 宋張推兒墓誌 <潔>歲<節>[蕙]藝

霽[薛]

宋詩四 王微 四氣詩 翳[雪]

齊文十一 王儉 482 太宰褚彥回碑文 [缺]遞[烈竭]

祭[屑]

宋 范曄 後漢書.孝靈帝紀贊 [孽缺]衛

宋 范曄 後漢書.張曹鄭列傳贊 世祭[缺]輟

齊文十八 劉祥 488 連珠 弊世[節]

梁詩二十四 王筠 詩 [竊]噬

梁文二十二 蕭綸 贈言賦 汭[結]

東魏 河南安陽 540 蔡儁碑 [歲]<節>

隋 長安 595 郭均墓誌 裔[瓞穴節]

祭[月]

宋詩四 謝惠連 432 前緩聲歌 銳[越]

西魏 陝西華陰 542 和照墓誌 [闕伐]憩

祭[薛]

宋文六十三 釋慧琳 434 武丘法綱法師誄 裔[晣]繐衞

宋詩六 謝莊 457 瑞雪詠 [雪]世曳[晣]

宋文三十四 謝莊 雜言詠雪 曳[晣]

齊文十五 張融 463 海賦 [裂]勢[𥩝]

梁詩四 江淹 -482 謝法曹惠連贈別 汭[別]袂[雪]

齊詩五 阮彥 485 皇太子釋奠會詩 [澈晣]藝枻

梁文四十六 陶弘景 雲上之仙風賦 裔際[雪]

齊詩一 蕭子良 490 登山望雷居士精舍同沈右衛過劉先生墓下作詩 [缺絕哲滅]裔逝

梁詩五 任昉 502 奉和登景陽山詩 [閱埓碣]枻[澈哲]

梁文四十四 任昉 王貴嬪哀策文 [撤]裔

齊文十三 王融 490 淨住子頌---皇覺辨德篇頌 [哲]枻[缺滅徹轍]

梁文五十四 王屮 494-498 頭陀寺碑文 [滅缺烈]枻

梁文五十四 張率 505 河南國獻舞馬賦應詔 [別]勢制

梁文六十四 張纘 526 丁貴嬪哀策文 [缺烈晣]蔽

隋文十三 顏之推 580 觀我生賦 [雪]汭[列]說說

魏文二十一 衞操 305 桓帝功德頌碑 [烈]說[絕]輟制[列]

隋 王績 614 靈龜 [哲絕滅]裔

北魏 洛陽 511 元悅墓誌 [烈轍]逝世[滅缺]

北魏 洛陽 516 皮演墓誌 [哲烈絕]世[轍]

北魏 洛陽 519 寇憑墓誌 逝[絕雪傑]

北魏 洛陽 523 元斌墓誌 [別列]歲[絕]

北魏 洛陽 527 于纂墓誌 [絕烈轍]裔

北魏 山東德州 531 元天穆墓誌 [哲]汭[烈晣]

東魏 鄴城 550 閭叱地連墓誌 [列悅]世[折]

北齊 河北邯鄲 572 唐邕寫經碑 [絕晣]衛[滅]

北齊 山東歷城 576 傅華墓誌 [烈竭]藝[晣]

泰[末]

宋文三十四 謝莊 月賦 [末脫]瀨藹

齊文十九 孔稚珪 484 北山移文 外[脫]瀨

梁詩二十九 隔谷歌 外[栝活]

隊[月]

梁文三十九 江淹 482 齊太祖高皇帝誄 [發]內[闕鉞月]

廢[月]

齊詩二 王融 488 贈族叔衛軍儉詩 乂[闕伐發]

霽[屑]

梁二十四 王筠 詩 蕙[迭]

霽[薛]

梁文十八 蕭繹 鍾山飛流寺碑 [徹雪]遰

魏文三十 高閭 471 至德頌 [烈哲]替[缺]

北魏 洛陽 532 楊孝邕墓誌 [說滅]閉替[烈]

泰[曷]

北魏 洛陽 526 元壽安墓誌 [闥葛達]藹

北齊 河北平山 566 崔昂墓誌 [達]□[闥]藹

祭[昔]

梁文六十九 515 七召 [積易舄]敝

祭[泰]<霽>{曷}(薛)@黠@

宋文五十四 爨道慶 458 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寍州刺史邛都縣矦爨使君之碑 <遰>{闥}(哲)[外會]裔@煞@

祭[霽]<薛>{沒}

宋文三十 謝靈運 423 辭祿賦 [惠]泄滯{窟}<絕>

祭[霽]<薛>{屑}

宋文六 劉駿 458 故侍中司徒建平王宏墓誌 [慧]藝<絕烈>{結}[契]<折滅>

梁文五十六 丘遲 499 思賢賦 世<悅>弊<傑>藝<別>[閉]袂際<哲>[惠]{結}

陳詩五 徐陵 長相思二首之二 {節}洩[髻]{結}<雪>

祭[霽]<薛>{黠}

魏文二十二 張淵 -427 觀象賦 際[契]世彗<滅設>{察}<哲>

祭[怪]<薛>{屑}

魏文七 元宏 494 弔殷比干墓文 {潔}裔<列>[介]<滅桀>

北魏 洛陽 513 元颺妻王夫人墓誌 {節}[介]<桀折>逝

祭[薛]<屑>

宋文三十六 顏延之 441 赭白馬賦 [設折]£埓£[絕]<節>[裂]<血>洩[悅]

梁文三十三 江淹 474 傷友人賦 [絕]<結>逝[折烈]

梁文三十九 江淹 -479 宋故尚書左丞孫緬墓銘 £衞£世[烈]<節>藝[轍]<缺>[喆]<結閉>歲

梁詩四 江淹 -482 謝臨川靈運遊山 <缺>[設絕徹]£晰£<泬>蔽汭逝[雪]<穴>[滅]澨說

梁文三十九 江淹 482 齊太祖高皇帝誄 製[絕]澨<結>礪£衞£綴

梁文三十九 江淹 482 齊太祖高皇帝誄 筮[撤]<結>[絕]

梁 任昉 502 蕭融墓誌 筮[哲]£税£際藝[烈]<潔>£孽£逝[滅]衛£説£憩裔

齊詩三 謝脁 492 芳樹 枻<結>[折絕]

齊詩二 王融 487-492 遊仙詩五首之一 <節>[雪碣]說礪

齊詩二 王融 法樂辭 <結>[滅]<缺>世

梁詩八 何遜 517-519 日夕望江山贈魚司馬詩 [悅]<切>[絕]<屑>[別]汭

梁詩二十六 荀濟 529 贈陰梁州詩 <契>[別]歲際<節>[雪]<結切>

陳文十四 沈烱 556 歸魂賦 [紲轍雪折]袂<咽>[裂]

魏文三十五 李諧 529 述身賦 [絕]<結>[滅]<閉>世逝勢[裂]<血>

北魏 陝西華陰 516 楊播墓誌 [雪]<穴>世[滅]

北魏 長安 517 張宜墓誌 厲<節>[哲滅]<咽>世

北魏 陝西華陰 517 楊舒墓誌 [絕]裔世[列]<潔>厲

北魏 洛陽 521 沮渠愍墓誌 <潔>世[悅]<節>

北魏 洛陽 522 盧令媛墓誌 [烈颲]<迭>世

北魏 洛陽 526 宇文善墓誌 <節>[烈轍]<截>銳[滅設]

北魏 洛陽 528 辛穆墓誌 [轍]世<垤>[絕]

北魏 洛陽 528 元周安墓誌 [烈哲]<潔>際<節>

北魏 洛陽 530 元彧墓誌 <玦>[折]製[設]

東魏 鄴城 536 孟景邕妻元氏墓誌 [滅折]世<穴>[烈]

北齊 山西忻州 558 劉洪徽及妻高阿難墓誌 [列]<咽閉>世

北齊 鄴城 568 王孝康墓誌 [折烈]世<屑節>逝洌[晣]

北齊 河南濮陽 576 李雲墓誌 [哲]世[烈]<潔>

怪[月]<薛>

齊文十五 張融 463 海賦 [月]界<滅雪>

泰[曷]<末>

齊文十五 張融 463 海賦 外<末>太泰會[達]大

泰[月]<沒>

梁詩一 蕭衍 512 朝雲曲 [謁]曖<沒沒>

北魏 洛陽 519 穆玉容墓誌 曖<骨>[發歇]<忽>[月]

霽[薛]<屑>

梁文五十八 周興嗣 白鶴羽扇賦 [雪]<潔>翳

梁文六十五 王筠 531 昭明太子哀𠕋文 <節>[絕設]翳

北魏 洛陽 513 王普賢墓誌 <結>[滅]翳[烈]

梁詩二十三 庾肩吾 545 北城門沙門 曀<涅>[別滅]

北魏 賈膠州 531 賈瑾及子賈晶墓誌 替<姪>[哲]<潔>[滅]

北魏 洛陽 515 王紹墓誌 [絕]棣慧<潔>

祭[薛]<職>

梁詩二十七 陸璉 485 齊皇太子釋奠詩 [哲]<翼>[列]裔

祭[月]<薛>

隋 馬世雄 614 袁亮墓誌 <滅絕>世[發]憩<設別>

霽[薛]<黠>

北魏 河南登封 435-440 中嶽嵩高靈廟碑 <察>[悅烈]替[滅]

魏文五十八 中岳嵩陽寺碑 <察>[悅烈]替[滅]

怪[薛]<屑>

北魏 洛陽 530 元液墓誌 屆[列]<血訣>

祭[薛]<黠>

北齊 鄴城 570 宇文長墓誌 [折哲別]藝<札>

代[隊]<曷>{月}(沒)

齊詩三 謝脁 493 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詩 {闕髮月}[對]薆[繢](沒){越}<渴>[昧]{歇}

祭[霽]<薛>{屑}(沒)

東魏 河南滑縣 542 李顯 逝(沒)<滅裂>{血}[逮]

祭[薛]<屑>{黠}

宋文二十五 鄭鮮之 416 祭牙文 祭厲<契>{察}<節>[悅]

祭[月]<薛>{沒}

北魏 甘肅張家川 529 王真保墓誌 [月]憩{骨}<別>

祭[葉]<怗>{薛}(屑)

北魏 山西 516 元欝及妻慕容氏墓誌 [葉]{哲}<疊>{列}世(節決)泄(缺)

未[質]

隋 長安 583 皇甫光曁妻辛氏墓誌 氣[逸疾筆]

2023.8.10 补正:对中古汉语而言“次入韵”是个无意义的概念,因为实际上所有以 i 结尾的韵母的去声都能和 t 尾入声相押。换句话说,并不是祭泰夬废的韵尾有什么特殊,而是去声的 i 尾具有特殊性。现在我们知道去声尾部有更强的气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i ̥~i̤ 接近 ɹ̥~ɹ̤ 就并不意外了。以下为原回答


以下为前几天和闲人讨论时开的脑洞:

次入韵的韵尾可能是个比较松的非咝音~响音,比如我临时写成 aɹ̥ 或 aɹ(注意这个不是英语卷舌的 ɹ,而是 ɻ 的平舌版本,和 s、t 同部位)

  1. 早期,它像是一个干脆的辅音,元音和它之间没有什么过渡,这种 aɹ̥ 跟 at 押韵还是挺和谐的
  2. 往后,随着 ɹ̥ 越来越松,元音和它之间的过渡段(a→ɹ̞→ɹ̥)就越来越长,它就和双元音 ai(有过渡段 a→e→i)很像了。尽管如此,母语者仍然能够承认并保留 aɹ̥ 跟 at 押韵的语感
  3. 再后来,那个含含糊糊的 ɹ̞ 实在难发,aɹ̞ 就被重新强化成 ai 了

元音和响音韵尾之间没有什么过渡的样子,就像英语“can”;有过渡段的,就像汉语“看”

不卷舌的 ɹ 听感上和 i~ɨ 很像。另可参考东北到山东一带有日母不读翘舌而读零声母 j- 的现象,以及个别方言 -t 尾读为 -iʔ 尾的现象

另外,英语“and”[æˑn] 和“ant”[ænʔ](如果这样读的话)能否视为是同韵异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