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反轉移@白菜園|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30 13:22:25| 人氣9,00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情感反轉移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老話一句,大學報告,
寫得很爛,
大家不用看啊~~~

******************************************



情感反轉移


一、前言
轉移關係是無所不在的現象,反轉移則是對「轉移」所產生的轉移。諮商員和輔導員是來談者的情緒垃圾桶,不管善意的、敵意的、依賴的、抗拒的,全都投諸到他們身上,他們必須感受、瞭解,卻同時又要客觀、中立,但基於專業倫理,他們總努力善盡他們應有的角色和責任。不過他們也是人,也有感情、情緒,和受過去經驗影響而來的主觀,所以也無可避免會出現情感反轉移。但是要避免的是負面反轉移對當事人的不良影響。

本文的討論集中在所有諮商員或輔導員對當事人的所有態度和反應中,其負面的部份。


二、情感反轉移的定義

情感轉移(transference),當事人會潛意識的將過去經驗中,對重要他人的情感、幻想、情緒、感覺、想法等投射在諮商員的身上,這種移情作用稱為情感轉移。而諮商員因為過去經驗,而對當事人產生的移情作用,則稱為情感反轉移(counter-transference)。

這是一種潛意識行為,往往是因過去經驗,在心中產生一個固著(fixation) ,所以必須透過心裡分析,把潛意識變成意識,才能瞭解所影響的行為的原因。

情感轉移和反轉移,不僅發生在諮商關係中,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存在。對周遭人的移情作用也稱為情感轉移,他人對這移情作用的移情作用則稱為情感反轉移。

反轉移最初的定義是由1910年的佛洛依德提出的,所以界定在移情作用方面,後來有的則定義為諮商員所有對當事人的態度和反應。另外最初是認為反轉移即指負面的反應,不過後來也有認為反轉移具有正向和負向的元素,所以反轉移可能導致更糟或更好的結果。

諮商關係是人與人的接觸,是在感受和分析情感,所以不可能達到完全消毒的情感中立。故情感反轉移不可能完全避免,可是諮商員,不僅是諮商員,任何從事相關諮商、輔導、助人工作、或與人密切接觸的工作(例如教師),都要注意情感反轉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部份。不要因為個人的因素,導致對當事人更不利的影響。


三、情感反轉移的行為種類

諮商員因為個人性格、過去經驗、當時情緒、對方行為和情緒,而反應出來的,將之投諸在當事人的身上。

(一)低潮情緒的反轉移

面對諮商無效、沒有進展,或是過度認同當事人,而陷入其沮喪的情緒,或是達不到當事人的過度要求,厭煩當事人的所求無度,或是技術不足,面對當事人而驚慌失措。以致於諮商員因而感到沮喪、無助、疲累、懷疑自己的能力,自責、心虛、否定自我等。所以,若諮商員將這種情緒表達出來,在當事人面前哭泣,這種反轉移可能反而得到當事人的憐憫同情,而使主客易位,反過來安慰諮商員。如果讓當事人感受到諮商員的無助感,會讓他感到不安、焦慮、信心危機,而懷疑彼此的諮商關係。


(二)敵意的反轉移

當諮商員不認同或憎恨當事人的價值觀,或是當事人抗拒,採取不合作,或是諮商過程冗長又一直沒有效果以致失去耐心,或是個人情緒問題,或是當事人當場發脾氣,甚至批評攻擊他,可能會導致諮商員敵意的反轉移。對當事人充滿敵意、憤怒、發脾氣、破口大罵、自我防禦、諷刺、反擊、惡意傷害等。例如:案主說:「你的領帶很難看?」諮商員:「我的領帶很好看,很多人都喜歡它。我戴了他將近十年了,沒有人說他難看。 」所以,諮商員必須小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被激怒,也避免因自己的因素,而用憤怒發洩在當事人身上。

(三)拒絕的反轉移

當諮商員害怕被當事人要求,恐懼當事人的攻擊性,或極度和過度不認同當事人的行為、價值觀。可能會因此導致拒絕的反轉移。對當事人疏離、冷漠、保持距離、退縮、表現事不關己、擱置個案等。例如:一個女性接受一個強姦未遂少年的個案,只在面談一次之後,就擱置四個月,在督導員詢問之後,原來她在兩年前有被強姦未遂的經驗,所以因為厭惡和恐懼的情緒,使得這位諮商員採取拒絕的反轉移 。

(四)權力的反轉移

因為當事人對諮商員的依賴,視其為照顧者,要求提供建議、支持、感情依賴等;或因為當事人的求助身份和脆弱的行為,令諮商員解釋當事人為弱者,需要被依賴。諮商員的行為,一種是視自己為強者,視當事人為弱者,而給予過度的照顧、呵護。另一種是諮商員以權威者的角色,轉而對當事人仲裁、指揮、遊說、勸導等。

前者,因為視當事人為弱者,所以不允許讓當事人經驗到傷害、焦慮、罪惡感等的負面情緒,合理化他的行為,不觸及不愉快的部份,不面質。扮演的角色如同父母對嬰兒的保護,這樣不僅無法讓當事人成長,反而可能會因諮商員的行為,使得當事人因此而過度依賴諮商員。

後者,因諮商員的自我意識過強,忽略當事人為中心的原則,將自己的價值觀,來仲裁、勸導當事人的行為,要求當事人的行為、想法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例如:案主:「我的化學念的很差。」諮商員:「你要準時到教室,上課注意聽講,不懂的馬上舉手問,回去了馬上溫習,規定的實驗要按時做,…… 」僅給予勸言,而忽略當事人的情緒感受,及背後的原因。或將自己的利益置前,只關心收集資料、展現自我能力、或自己在意的部份,而忽略當事人的感受和問題。例如:案主:「我常吸煙,想戒卻戒不掉。」諮商員:「你是口腔期未滿足。 」諮商員賣弄自己的專門知識,而忽略當事人的心理感受。


四、處理情感反轉移的原則

(一)自我探索

諮商和輔導都是助人的工作,以當事人為中心。所以諮商員和輔導員會專注在當事人的情緒、行為,容受、同理、分析當事人,而遺忘自己。雖然諮商員必須中立、客觀,但他不可以藉此忽略自己在過程中的反應,以為自己可以完全抽離,無涉入感情在雙方的關係中。

在平時的時候,必須對自己作探索。越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越可以在過程中,當下澄清並看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以諮商員必須瞭解自我的性格、人格特質、價值觀,還要審視自我過去的經驗,注意自己可能的情感轉移,瞭解自己的限制和未解決的問題。尤其要照顧自己的情緒,注意自己的心理衛生,要適時的抒解自己的情緒,免得因當事人的行為,使得自己積壓的情緒,藉故發洩或遷怒出來,如果這時又缺乏反省,諮商員在激動的情緒,是不易於發現自己的情感反轉移。


(二)當下開放自我和自我反省

在諮商過程中,諮商員必須開放自我,坦承面對自己的感情,忠實自己。當心避免自我欺騙,因為諮商員可能會害怕發現自己有情感反轉移的情形,不僅不相吻合他的自我概念,也違背他的角色。因為諮商員是在注意當事人的情緒、情感轉移,如果發現自己有反轉移的情形,會感覺等於自己反而被控制。所以如果諮商員沒有當下開放自我,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可能會迅速被壓下去,而無法察覺出來。而當下真誠的開放自己的感覺,也可以令雙方感受到善意的氣氛,更可以深入關係。

諮商員必須分配一些時間給自己。花時間去反省、深思,可以留意到反轉移問題的線索,而開始追查反轉移的根源。線索可以來自在當下自我開放時,發現的情緒;或回想、檢視自己的行為、反應,在敏銳的感覺和分析之後,所得到的結果。這種反省所能達到的深度,也與之前諮商員對自己有多瞭解有關。諮商員必須去瞭解自己在面對當事人的情緒,當他越瞭解自己的情緒,他對諮商過程的控制也就越好,因為他越瞭解過程中雙方的情緒反應的根源,他就越不會被當事人的情感轉移所迷惑,甚至被引起自己的情感反轉移。如果他逃避去面對,可能反而會被內在經驗所牽引,而讓諮商過程越來越複雜,甚至對當事人有負面的影響。

(三)同儕討論和督導

當諮商員發現自己有情感反轉移,如果自行探討自我轉移的根源,仍無法解決問題。一個方法是找同儕討論,而找的對象,之間的關係要信任,無威脅感。討論的內容,首先在瞭解諮商員對當事人的認識、看法、印象,瞭解諮商員接案後的感受,瞭解諮商員對當事人的心理假設,和過程中諮商員的反應。可以注意情緒和行為的連結,由雙方一起來討論,澄清諮商員的自我感受,辨別諮商員的主觀性感情,並找出轉移來源。除討論之外,也可以使用客觀的評量工具,例如,標準化人格測驗,幫助澄清確認諮商員對當事人的感覺是否遭到扭曲。總而言之,在探討諮商員和當事人的感覺,尤其重點在對當事人的情緒。

另外一個方法是尋求督導,一般會設有督導員(supervisor)。過程並沒有與同儕討論太大的不同,可是督導的經驗較為豐富,資歷也較深,更容易澄清並辨別諮商員的反轉移。而且督導員的設置,本來就是提供諮商員尋求協助、諮詢的人。

如果沒有督導可尋求協助,可以如同儕討論一樣,一些人組成一個小團體,透過研討會的方式來得到如同督導的協助。

有時在尋求協助,發現自己的情感反轉移之後,便能解決問題,繼續諮商過程。可是如果問題很複雜,諮商員就必須在諮商之外,另外自己再接受個別諮商。如果問題很複雜,又無法短期解決,這時因為諮商員已經無法處理自己的問題,所以必須先解決自己的問題,而停止原先的諮商過程,在和督導討論之後,將個案轉介出去。轉介,是諮商員在考慮自己的能力範圍不足,以當事人的利益考量下,所作的決定。


(四)轉介

如果諮商員的情感反轉移對當事人有很大的不利影響,而又無法立即解決自己的情感反轉移,就必須透過轉介。但轉介仍必須妥善處理,轉介之前,諮商員必須處理當事人的感覺,向當事人解釋轉介的理由,轉介的後續過程。否則會令當事人有被背棄、被拒絕的感覺,尤其那些一生常遭拒絕的人,問題可能變得更複雜。另外,尤其要注意當事人在這時的情感轉移情形。

雖然諮商員是因為自己的情感反轉移,所以作轉介的處理,但諮商員本身自己也要小心,避免在處理轉介的時候,又陷入情感反轉移之中,例如:對當事人感到罪惡感,感覺自己背棄當事人,而在轉介之後,依然繼續積極探問他的消息,甚至干涉到轉介後諮商的過程。或在當事人回頭抱怨新的諮商員或轉介的機構時,諮商員因心軟(可能因前面的罪惡感),或想討好當事人,或想繼續表現自己的權力控制,而要求轉介回已經轉介出去的個案。

諮商員雖因自我情感反轉移的原因,而轉介個案,但諮商員在處理轉介時,仍必須慎重,不可因此而造成其他對當事人的傷害。尤其諮商員必須釐清他和當事人之間的感覺,否則轉介不會成為以當事人利益為優先的轉介,而可能成為諮商員藉以拒絕當事人的手段。


五、結論

諮商和輔導是一種一直處於矛盾的過程。一方面要富有感情,一方面又不能被感情所支配;要溫暖的容受當事人,運用同理心瞭解他的感受,同時又要客觀的瞭解、分析、判斷當事人。

所以有人主張,情感反轉移的正面意義,藉由諮商員審視自己的反轉移,更能瞭解當事人的內在經驗。諮商員在當下親身經歷當事人的感受,或類似的、相對的感受,有助於更多的容受、同理心。諮商員解決自己的反轉移,可能也可以成為一個解決當事人問題的方法。

情感反轉移不僅出現在諮商和輔導的關係中,例如教師也會出現情感反轉移。因為教師也是與人密切接觸的工作,甚至有時必須應付到類似諮商和輔導的事情,可是教師缺乏像諮商員和輔導員這樣完整的相同訓練,但教師的工作內容,無論有沒有輔導之名,卻都一定有輔導之實。而且諮商員和輔導員直接面對當事人的時間,只有在約談的時候,所以比較容易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可是教師卻是一整天的面對學生,所以在對學生輔導的時候,可能極度認同而涉入過深,或極度不認同而不瞭解學生的問題,甚至去傷害他們,這也是一種情感反轉移。其實,不僅發生在輔導的時候,教師也可能在與學生平常相處上,就不自覺的發生情感反轉移,而且教師通常沒有像諮商員和輔導員一樣,會要求自己敏銳的分析自己的情緒來源。所以教師可能會更因自己的個人因素,而對學生的反應,出現反轉移。例如:對批評自己教書教的不好的學生,教師可能因此開始追述自己過去學校成績的優秀,別人對自己教學的肯定,做出負向的情感反轉移。例如因為某個學生討人喜歡,教師就視如自己的小孩,給予與其他學生不一樣的特別關愛。負向的情感反轉移會傷害到學生,而這又是違反教師教育的本意。

所以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價值觀,是不是有開放的心,容受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而不是武斷的套用在學生的身上。另外,教師要注意自己的心理情緒,因為面對學生層出不窮的問題、工作壓力、繁重工作等,或個人的問題,若沒有妥善照顧、抒解自己的情緒,教師可能會因自己的疲累、倦怠等,而反轉移到學生的身上。教師應該更注意自己的心理衛生,在關心學生之外,也好好照顧自己的感覺。

諮商員和輔導員基於倫理,應該要自我瞭解、反省,避免強加價值觀在當事人身上,避免自己的移情作用投射在當事人身上,造成對當事人負面的情感反轉移。

諮商員和輔導員,甚至教師,除了在助人,重視當事人的感覺之外,也能自我關照,注意到自己在諮商和輔導過程中的因素,使得諮商和輔導的關係更加對當事人更有幫助。


參考書目:

1. 柯永河,《心理治療與衛生》,台北:張老師,1993:4。
2. Michael Franz Basch 著,呂紹文,劉慧卿譯,《心理治療實戰錄》,台北:張老師,1996:11。
3. 林顯茂,《個案諮商工作的人際關係》,台北:眾成,1981:9。
4. 游麗嘉編譯,《如何成為諮商員》,台北:大洋,1993:1。
5. 黃慧涵,〈反轉移〉,《諮商與輔導》,76(台北: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6),頁45-47。
6. 林家興,〈情感轉移與情感反轉移〉,《諮商與輔導》,66(台北: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6),頁2-6。
7. 劉焜輝,汪慧瑜編,《輔導論文精選(上)》,台北:天馬,1986:8。
8. 吳武典,《散播愛的種子——輔導的理念與方法》,台北:張老師,1987:8。
9. J. S. Zaro等著,陳金定編譯,《諮商工作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1993:6。

台長: 白菜2號
人氣(9,002)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白菜園 |
此分類下一篇:《價值澄清法》書評
此分類上一篇:吐苦水

庫克
您寫的對我現有處境很幫忙, 謝謝
2012-06-19 10:20: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