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構築住、行皆宜的生活圈,銀髮生活不「孤單」

文◎林育瑋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466

2025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超過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20%。在此趨勢下,高齡長者在生活上有何需求,又該如何打造出友善高齡的社會型態?本次邀請到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劉宜君進行分享。

  從東京JR鐵路巢鴨站出來後,迎面所見是橫跨800公尺、擠滿200多間商店的巢鴨地藏通商店街巢鴨原宿。與年輕人喜愛的原宿商店街不同,巢鴨原宿的時間彷彿凍結在40年前,懷舊的曲子在店家間流淌,各色攤位上擺放著許多中老年人的共同回憶,此外更有許多販賣拐杖、助聽器、假牙的「銀髮商店」。

  為了提供銀髮族群良好的逛街環境,除了販售的商品之外,巢鴨原宿關注商店街的無障礙設施、安全通行狀況等,致力打造一個即便體能狀況逐漸衰老,也能暢遊逛街的環境。即使如此,商店街裡仍販賣鹽大福、豆沙冰淇淋、章魚燒等符合年輕人口味的小吃,根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2022年9月在巢鴨原宿舉辦的解謎活動,就有的60%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顯見該地適宜全年齡進行活動。劉宜君說:「不管行動快慢,在那邊逛街非常安全,那裡就好比適合長輩們活動的『西門町』。」

  回顧臺灣現況,台灣人壽與網路溫度計最新發布的「2023高齡友善調查」顯示,「健康宜居」、「暢行無礙」、「社福補助」等3大構面都接近不及格,顯見民眾對高齡友善生活圈還有更高的期許。

  隨著銀髮族群人口漸多,與之俱來的除了退休金、健康等「危機」之外,其實還藏著許多「轉機」。在此情境下,保險公司開始構思吸引銀髮族的專屬保單、附服務的高齡住宅亦紛紛出現,「青銀共居」的理念也開始實踐於臺灣社區之中,一個跨世代、全年齡的友善生活圈正悄悄醞釀中。

當你老了,想要什麼樣的居住條件?

  《2023高齡友善調查》指出,在「居住友善」的評比項目中直指「銀髮族租屋困難」是最大挑戰。劉宜君表示:「部分銀髮族在退休後,只仰賴政府提供的退休金過生活,不見得還有餘力投入工作。」由於預算不足,部分年長者只能尋找較為老舊,甚至坪數過於狹窄的空間入住;而租金預算較足夠的長者,有時卻仍舊會遇到顧慮較多的房東,發生「就算有錢,也租不到房」的情況。

  不過,即使銀髮族擁有房產,也有其困難在,劉宜君指出:「臺灣早期公寓為多,如果老後行動不方便,或者子女沒有同住,行動就會較為不便。」即使後來有意願搬到電梯大廈入住,也會有預算、搬家問題等考量。

  若是政府提供更多無障礙設施的社會住宅給銀髮族使用,當然可以幫助到更多「住屋」的長輩。不過,更多時候還是得仰賴全民對「老化」的改觀,許多長者由於長期保持體態、注重健康,行動自如,活動力甚至比許多青壯年還要良好,當社會不再對老後存在強烈的刻板印象時,不僅有助銀髮長輩租到好房,也將更自在的面對社會的目光。

  劉宜君補充,「所謂『銀髮族』並非同質性高的族群,每個銀髮長者都有屬於自己的議題。」在社會中,有的銀髮族因為有房產,能夠以房養老;有的銀髮族即使有房產,卻因為出入不便而深居簡出,因此在改變社會環境與觀感之餘,還需要針對每個個案,提供需要的協助,才能真正將需求落實於社會中。

如何解決交通、行動困難,讓銀髮長者走入友善生活圈?

  要走出家門,除了需要自身體力條件之外,還需要外在環境有充足的「便利」與「安全」吸引力。《2023高齡友善調查》指出,銀髮族在「暢行無礙」構面最大的期許為:增加銀髮族道路安全、提高公車班次與減少交通意外發生。

  劉宜君表示,「城鄉差距」是影響公車班次的主要原因。交通運輸公司需要營運,就會將票價和運輸量考量進去,若提高公司班次,對應的收入沒有增加,就會出現虧損,進而影響到營運品質。

  疲勞駕駛、司機短缺、乘客不足或將成未來偏鄉交通問題。對此劉宜君補充,日本已經開始規劃「無人駕駛」的營運方式,一方面降低運輸公司的營運成本,另一方面也提供居民便利的交通服務;此計畫於2021年時在東京丸之內商業中心試運行,巴士能夠自動偵測周圍物件動向進行駕駛,有行人經過時也會以安全速度剎車。

  根據交通部分析,銀髮族車禍人數以騎機車與行人最多,且因意外死亡人數占了全體4成,居各年齡層首位;10年間,65歲以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就從1萬6,232人增加到4萬3,725人,為此,政府正不斷進行交通安全的宣導,倡導夜間穿著顯眼服飾,並且注意交通號誌、穿行於斑馬線之上,也更新了禮讓行人的交通新制。此外,鼓勵共享多元計程車也是一個解決方案,當銀髮族「揪團」共同分擔計程車的費用後,就能達到降低交通費用、便利和減少意外發生的效果。

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