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該做出什麼財務與保險規劃?

文◎林育瑋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128

家庭好比一棟宅邸,每一位家人都是一道梁柱,當其中一個人受傷、住院,甚至需要大量的醫療費用時,家庭的屋宇就會開始傾斜。不過,若這時有做好充足的財務規劃和保障配置,保險就能及時添磚加瓦,守護「宅邸」平安,保障每一位家人都能在「愛」的守護下,走過人生各個階段。

 

  富邦人壽富台通訊處處經理劉延倫指出,在40~50歲的人生階段中,普遍可以看見2種生命樣態:其一,有子女的正要籌措高等教育的學費,而且還需贍養父母,照顧老人家健康起居,2種責任不可謂不大,正是被稱為三明治族的世代;而部分民眾也會選擇在此時,選擇配置第2間房或更換住宅,從而為房貸繼續努力。

  其二,單身貴族的夥伴們,確立了不會因為伴侶而改變生活,以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打造了個性化的宅邸,花了不少積蓄,也為了房貸在職場持續付出。

  而人們在50~60歲的生命階段中,除了上一輩的父母日漸年邁,可能出現醫療和長期照護的需求,下一輩的子女也可能因為婚姻需求,亟需自己的金援。然而,自己逐漸衰老的身體狀況,還能支持多久?

  「收入是否足夠支應子女和父母的需求?退休金累積足夠了嗎?」將成為這一階段重要的生命課題。同時,在這橫跨20年的生命歷程中,人們更承擔著中年失業求職不易、龐大責任無從承擔的煩惱。

善用保險配置,構築財務防護網

  「除了努力工作提高收入外,民眾也必須善加利用過去累積下來的資產,創造被動收入。」劉延倫舉例,包括收取租金、月配息的債券、穩定的高股息的股票或分散風險的ETF,都可以作為累積退休金的工具。此外,可領生存金的儲蓄險及年金保險,也兼顧了保險保障和退休金規劃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民眾必須考量到「收入中斷」的可能性。劉延倫指出,人到中年,體能下降,往往又因打拚事業而疏於照顧自己,使小病未獲得即時治療,可能會演變成無法預期的負擔;繼而又有年老的父母和家庭成員需要照顧,若遭遇到失業、生病等任何突發變故,財務將會更加失衡。

  而保險的價值,則在於無論發生什麼突發事故,都能夠藉由小額的保費付出,將巨大的財務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只要透過事前的保險規劃(包括:住院醫療保險、重大傷病險和長照保險),就能夠預防家庭財務受到衝擊,讓家庭成員能夠放心追逐重要的人生目標。劉延倫分享案例:

  前年,52歲的A太太終於買了新家,從狹窄的租屋處,搬到林口的自住宅。A太太想著孩子們已經準備出社會工作,能夠獨力負擔生活家計,不必再讓自己煩心,忍不住對退休生活產生許多美好想像。

  然而,去年大兒子在軍中感到眼睛不適,看完眼科後醫生告知需要趕緊轉診。經由醫院的檢查,這才知道原來孩子罹患白血病(血癌),並且預計住院治療1個月,並且在血管、肚子、脊髓進行化療,一天要吃4顆標靶藥。

  血癌的治療必須長期住院,為此,A太太辭去原先的工作,經常出入醫院照顧兒子,從起初的長時間住院,到每週住院2天,所有的艱辛過程,A太太始終全心全意地照顧兒子。如今雖然情況穩定了,但為了全身性的白血病,仍需將近1年的療程。

  「A太太得知病情時相當震驚,擔心辭去工作的自己,無力負擔房貸和長期的治療費用。」劉延倫感慨地表示,除了財務負擔,A太太也一併承受了兒子治療時負面的情緒。好在這一年下來,保險公司理賠了562萬元,這一筆錢除了做醫藥費使用,還能減輕生活負擔。

  一人生病,四方幫忙。然而,如今也有許多成年人,並不認為自己生病會影響到旁人,總覺得自己能夠獨立負擔。因此,民眾應及早教育子女的財務、保險觀念,使其認識到意外狀況往往難以獨自負擔,除非有保險保障的經濟協助。

  此時不妨問問自己:「誰會在生病時來照顧我?又有誰生病時我需要照顧他?」這些人,就是民眾的照應人和危險關係人(受到風險連累的家人),而這也是在保險保障的規劃上,需要一併守護的關係。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