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亮劍新金融:瞄準推倒IBM大機
share_log

阿里云亮剑新金融:瞄准推倒IBM大机

阿里雲亮劍新金融:瞄準推倒IBM大機

富途资讯 ·  2019/12/26 15:50

782_233_782_233_391_117

得雲計算者得天下,而對於中國雲計算廠商來説,得金融者得天下。

在金融領域,阿里雲起步最早。過去幾年,通過吸引互聯網金融客户,以及幫助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類業務上雲,阿里雲成為了金融雲市場排名第一的廠商,市場份額是第二名廠商的2倍以上,同比增長速度達到90%。在這個以公有云為主要形態的金融雲市場上,可以説阿里雲已經獲勝。

現在,阿里雲將目光投向了傳統金融機構的核心信息系統市場。1986年,中國工商銀行與IBM簽訂了第一筆訂單,拉開了這個市場蓬勃發展的序幕。30多年之後,這個市場的規模已經高達千億元,IBM、甲骨文、EMC等外資廠商是這個市場上的主導廠商。

10年前,阿里巴巴同樣是IOE架構(IBM小型機、Oracle 數據庫、EMC高端存儲)的重度使用者,但是隨着業務發展,這套架構不僅無法支撐業務發展,不斷的擴容更是吞噬掉公司來之不易的利潤。為此,阿里開始自主研發雲計算技術,並一步步把核心業務轉移到雲上。如今,阿里巴巴核心的業務系統已經100%跑在雲上,充分享受着技術帶來的紅利。

阿里巴巴10年前遇到的問題,今天發生在了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身上。未來是繼續花費巨資繼續擴容IOE,還是像阿里巴巴那樣選擇上雲之路?傳統金融機構也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抉擇時刻。

782_521_782_521_391_261

2019年2月,最高層提出要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這種指導性的信號,打開了國產IT技術的巨大替代空間。

當前,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在積極開展雲計算架構規劃,聯合建立行業雲平臺,主動實施架構轉型。整個金融IT市場正迎來一次徹底重構。

歷史的機遇就在眼前。作為支撐過第一家雲上銀行(網商銀行)、雲上保險(眾安保險)、雲上基金(天弘基金)的廠商,阿里雲正摩拳擦掌,準備在傳統金融信息系統市場幹一票大的。

阿里雲到底要如何繼續發力呢?【看懂經濟】日前與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雲新金融事業部總裁劉偉光進行了深度交流,而他也對我們和盤托出了阿里雲在金融領域的新戰略。

一、雙劍合璧:「雲+Fintech」新戰略

「時間不夠用,有時候上午討論出一個重要打法策略,恨不得下午就讓團隊去執行推廣」。説這話時,劉偉光手邊的外賣飯盒還未來得及收拾。走馬上任阿里雲新金融事業部總裁以來,他説,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一切碎片化的時間要利用起來。「我最大的對手是時間」!

2019年10月,阿里雲進行了一次架構調整,原金融雲業務部升級為新金融事業部,由原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負責,全面拉通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金融科技和金融服務的能力。

劉偉光並不是孤身一人從螞蟻金服過來的。在這次組織升級中,一部分螞蟻金服的員工也跟着他加入到了新金融事業部,使得直接相關的人員規模達到數百人。

「這是我加入阿里雲以來,第一次見到金融業務線有這麼多人。」一位阿里雲的老員工略微感慨地對【看懂經濟】説。

新金融員工規模的迅猛增長,跟阿里雲的戰略佈局密切相關。這還要追溯到2019年3月舉辦的阿里雲北京峯會。在這場峯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行癲)宣佈,"阿里雲加大行業戰略性投入,聚焦新零售、新金融、數字政府。"

新金融事業部的成立,顯然就是這種戰略落地的一個具體體現。

劉偉光告訴【看懂經濟】:從成立之初的阿里金融雲,再到今天的阿里雲新金融,這並不是簡單名稱的改變,背後反映更多的是行業變化以及阿里雲關注重心的變化。

第一重變化,是雲的定義出現了變化。幾年前,雲計算的定義還比較統一,主要是基礎IT資源,但是今天的雲,它的定義和內涵已經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已經豐富為一種全方位的數字化能力。十年前的雲計算還沒有和人工智能、IOT,金融科技連接在一起,今天更多新型的技術需要藉助雲計算的能力騰飛,所以今天的「雲」會和金融產生越來越多的連接,不再是狹義的公有云和私有云。

第二重變化,是阿里雲關注的市場重心的變化。在劉偉光執掌阿里雲新金融之前,徐敏(花名「九河」)曾帶領阿里金融雲多年,基於當時環境和條件,阿里雲選擇從互聯網金融這個新興市場和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類應用系統入手,並由此領跑整個金融雲行業。但是雲計算的第二個十年開始之際,所有的雲計算巨頭們都在進軍傳統行業,走進那些被IOE們盤踞的企業級市場,因此一個更廣闊的金融雲市場打開了。那就是,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領域,正從傳統的IT模式,向雲計算加速遷移,而這是一個千億元規模的巨大蛋糕。

劉偉光説,自己的任務很明確,爭分奪秒地打贏這場金融雲的戰爭,加速金融機構和雲的連接速度,讓已經是第一名的阿里雲在金融雲市場上的份額變得更大。

目標就在那裏。但是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技術的升級換代,以及新的競爭環境,阿里雲要有新的策略和新的定位。

「原則上説,就是既能不忘雲計算初心,又要結合Fintech,結合行業特點,同時又要超越型的策略打法。」為此,劉偉光帶領的新金融團隊提出了「雲+Fintech」戰略。

螞蟻領先的系列Fintech技術體系包括金融智能、智能風控、生物識別以及多方安全計算等等。所謂「雲+Fintech」,是將阿里云云計算基礎技術架構和大數據系列技術,與螞蟻金融級PaaS應用架構層面的技術能力融合。

簡單一點就是,讓阿里雲和螞蟻金服的技術棧實現真正的打通,形成合力。此前,阿里雲和螞蟻金服有各自的金融科技的服務團隊,前者強項在於底層雲計算技術、中臺以及分佈式架構等解決方案,後者在Fintech領域有很深的積累和讓金融行業廣泛認可的技術實踐。

「你可以這樣理解。今天,在我的身後有兩大產品技術工廠:一是阿里雲,另外一個是螞蟻金服。」劉偉光説,他在負責阿里雲新金融事業部之外,另外一個職責就是聯動螞蟻金服金融科技的團隊,讓兩個業務團隊形成一股合力,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更有行業縱深度的產品技術體系,服務金融客户,創造更多新的商業價值,讓技術加速數字金融業務的發展。

二、在所有戰場上取勝

雲計算定義的改變、將帶來雲計算業務邊界、範疇的擴大,而金融雲的戰場重心也在發生轉移。劉偉光預計,未來金融領域將形成公有云、行業雲和混合雲,產業金融云為主的四大戰場。

首先是公有云。公有云能吸引中長尾的中小持牌金融機構全站上雲,可以實現整個最大化的投資回報率、敏捷的IT基礎設施,並適應其業務快速發展;而且隨着公有云平臺上服務越來越多,對於中小持牌機構將產生更多服務粘性。在這個市場上,阿里雲已經取勝,成為毫無疑問的領導廠商。

其次是未來的行業雲。行業雲將是一種在特許經營範圍內的、國家特殊資質的、針對特定客羣的一種公有云,它對等保、安全隔離、管控、數據隱私保護都有着非常強的金融級的要求。行業雲能充分發揮雲計算能力,並能疊加很多行業應用服務能力,這種雲能使更多持牌機構可以更加放心的將應用系統從傳統的數據中心裏邊搬到雲上。

最後是混合雲。從今天雲計算全世界發展的趨勢看,未來更多大型傳統企業和金融機構會把一部分需要彈性伸縮、高併發計算應用放到雲上,從而和自己在數據中心的應用形成能力上的相互補充,真正形成一種混合應用狀況,實現資源最大利用和投資回報率最大化。未來,開發測試,容災備份以及根據金融業務需求的臨時性計算資源需求,都是混合雲市場的驅動力,包括共享開放型的數據服務,這個市場有巨大的想象空間和潛力,在未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混合雲都會有比較強的生命力。

「我們看到的東西,別人也看得到。因此這是一場搶時間的比賽。」劉偉光對【看懂經濟】説,阿里雲要做的,就是在所有這些戰場上取勝。

如果你在採訪現場,則一定能夠感受到劉偉光説這話時的堅定語氣。但是,要在所有戰場都獲勝,挑戰顯然不小。

看看今天金融雲的競爭局面,就可以得出上述結論。一方面,所有的雲計算公司都在進軍傳統金融行業市場,而這個市場從來都是一塊高度白熱化競爭的戰場;另外一方面,這個市場過去30多年,一直都由國外技術公司壟斷,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技術體系。

對於剛成立10年的阿里雲而言,這顯然是一場硬仗。不過面對挑戰,劉偉光毫不掩飾自信和強勢。「我今天上午談一個新的思路,下午就恨不得找一百家銀行一起推一下。對我來説,打仗的願望非常強烈、非常強烈。」

三、給客户帶來什麼價值?

氣勢固然重要,但真正贏得客户靠的是硬實力,以及能給客户帶來什麼價值。在這一點上,劉偉光顯然也已經想得很清晰。

「那什麼是客户價值?」這既是阿里巴巴的終極拷問,也是每一個阿里人的價值追求。

劉偉光在2017年底加入螞蟻金服,之前他一直在國際大廠工作,但是這些大廠商的銷售思路還停留在賣出軟硬件技術產品層面,剛來螞蟻的時候,劉偉光也不清楚阿里強調的客户價值的真正含義。

12306的項目改變了他。12306是中國鐵路系統的購票客户端,每年到了春運高峯,系統都在高併發的衝擊下都會出現客户體驗不佳的情況。幾番論證之後,中國鐵路採用了阿里雲輸出的技術方案,今天12306能平滑平穩的支撐春運大潮,讓更多老百姓按時回家過年。而這一刻劉偉光真正感覺到了技術帶來的價值不僅在商業,更多是客户價值,不僅對鐵路總公司,同時也是對春運大潮當中億萬回家過年的人。

履新阿里雲新金融事業部總裁之後,劉偉光給團隊下了一個KPI。面對金融客户,一旦項目中標之後,業務團隊在填寫項目報備的時候要寫明,阿里雲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可能為客户帶來什麼?不僅是技術和投資回報率,更多是業務上的改變:交易量和交易規模;資損率;風控水平;融資貸款的規模;日活和月活……

「只有從項目開始就關注這些內容,才能真正把阿里雲的的差異化和品牌打出來,才能真正在客户端體現什麼是創造客户價值。當我們真正做到了這些,我覺得距離贏得客户信任就不遠了,距離更大的市場規模也不遠了。「劉偉光説。

782_521_782_521_391_261

阿里雲的王牌技術產品之一mPaaS,幫助了很多銀行構建了新一代超級APP。最初很多銷售人員認為,mPaaS技術平臺的客户價值就是提升移動端App的效率,不出現閃退,能夠穩定、流暢訪問。「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客户價值,「劉偉光搖搖頭説,」我們技術提供的客户價值應該是在足夠穩定安全的基礎上,讓手機銀行、直銷銀行乃至信用卡活躍和交易量以及用户停留時間提升30%、40%、甚至50%。」 

「我就是從傳統IT公司過來的,那些IT公司並不真正關心客户價值,他們更關心能不能把產品賣出去,至於產品支撐金融機構改變了什麼不是他們關心的內容。「劉偉光坦言,阿里雲想要超越這些傳統IT公司,必須從洞察客户價值這點開始。

市場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客户對於阿里雲的態度。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報告顯示,阿里雲位居中國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第一,同比增長速度達到90%。目前,59%的A股上市公司是阿里雲客户。

在金融領域,阿里雲的技術產品覆蓋60%保險企業,50%證券公司,以及上百家銀行客户,其中包括建行、農行、廣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渤海銀行、南京銀行、上海銀行、天津銀行等大型股份制銀行和大型城商行。

雖然目前處於領導地位,但阿里雲也絕不敢輕敵。雲計算與傳統技術平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很高黏性,一旦選擇了某家服務商的基礎技術平臺就很難短時間發生改變。因此金融行業中大型機構的戰場,戰火硝煙從來不會停止,只是參戰的大型部隊隨着時代在變化。

未來,新派力量與老牌外企的在大型金融機構上的交鋒將帶來不同的風景。

四、推倒大機,摘下「皇冠上明珠」

「我願把職業生涯賭在IBM大機下移這件事上,你們阿里雲願不願意和我一起賭?」。這是一位大型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在2018年秋天對劉偉光説的話,他至今印象深刻。

「這是我們一直在等的機會」,劉偉光點了點頭。

過去幾年,在金融系統中去IOE的聲音很響亮。所謂IOE,分別是IBM的服務器,Oracle的數據庫以及EMC公司的高端存儲,這三個廠商的系統組合稱之為IOE,這種架構體系是中國很多電信和商業銀行核心系統的標配。

「去IOE」是由阿里率先在國內提出,並直接影響和帶動了新一代IT基礎架構的變革。今天阿里已經用一套成熟的分佈式雲架構實現了自身去IOE,並且不斷提供這些技術產品服務於金融機構的系統升級換代。

以民生銀行的直銷銀行業務為例。該業務最初就使用典型IOE架構,服務器是兩臺IBM780小型機,這套系統初期的硬件投入在8000萬以上,每年還需要兩三千萬的維護費用。而阿里雲提供的分佈式技術平臺將IT成本降低至原來的十分之一,系統性能及穩定性得到數量級提升:每筆交易時間從120毫秒縮短至50毫秒以內,每秒交易峯值從之前的7800筆上升至3萬筆,客户體驗及服務質量提升很大。

如今,在金融領域去IOE已經沒有任何技術上的問題,阿里雲需要等待的只是一個政策的東風。在技術上,現在讓阿里雲的感到興奮的是,如何推到IOE架構上面那堵更高的牆——IBM大機。

640_426_640_426_320_213

在金融雲計算眾多戰場中,劉偉光特別看重「推倒IBM大機」這件事。

大機,就是IBM用一體機方式,將操作系統,計算和存儲資源以及數據庫等技術集成在一個大型計算機中,為高精尖和數據量和交易量巨大的客户提供服務,全球的超大銀行和證券交易所都是這樣類型的客户。

IBM大機是上世紀70年代技術產物,到今天技術架構已經延續了快50年了。當時單機計算能力不足,大機的計算擴展和軟硬集成優化是當時最先進的設計思想。但今天計算能力爆炸,需求爆炸,大機封閉帶來的簡化優勢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計算需求。今天主流架構是垂直解藕和分層,硬件與操作系統解藕,應用與數據解耦,分層,並用分佈式架構進行水平擴展。

目前,國內還有20多臺IBM大機,全部在金融領域,分佈在中國最頂級的大型銀行,以及全國性的金融交易中樞系統,一臺大機一年維護成本高達上億元,這也是IBM賴以生存、利潤率最高的產品之一。

儘管大機擁有好的性能和穩定的技術體系,但是大機改造維護成本非常高,所以銀行在發生新業務時,通常不是在大機內進行改造升級,而是選擇在大機外加上「外掛系統」,這就造成了目前銀行一個大機+N個外掛系統的架構。比如,一個股份制銀行的「外掛系統」可能達到800個左右,而最大型商業銀行外掛系統甚至超過上千個。

但是今天,隨着金融行業線上線下業務高度融合,智能化管理需求的深入,數據中臺的需求旺盛,發展敏捷業務能力的驅動之下,大機的架構已經成為了大型銀行創新的阻礙,不斷升高的成本也在壓縮銀行的整體利潤。

先把大機外圍外掛的業務系統逐步整合,形成一個業務能力中臺,新建一個基於金融級分佈式架構的私有云平臺,業務中臺在上面直接部署,新的應用開發部署全部在新的分佈式雲平臺上;再把數據平臺統一,形成數據中臺,這是阿里雲挑戰大機的準備工作。下一步,就是通過和客户合力一起設計大機上各個應用逐步下移到雲平臺上的路徑;這樣把大象從冰箱裏取出來的方法就形成了。

782_497_782_497_391_249

在業務和技術中臺建設領域,阿里雲已經幫助金融機構大大提升了創新的步伐。在阿里雲的幫助下,廣東農信就做了系統架構的升級。通過在中臺抽象出各種能力組件,廣東農信新系統部署週期從過去的以月計算變成了以天計算,敏捷的速度達到之前的幾十倍,技術不斷支撐了業務的快速發展,還成為業務創新的引擎。2019年,幾乎全國所有的農信社都曾去過廣東省農信調研參觀。

推倒大機,對於中國金融從業者來説,這是一個之前沒有人涉足的無人區。這當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客户之所以認可IBM這樣跨國公司,無外乎對方技術過硬、產品過硬。劉偉光深知,在任何一個企業都沒有辦法控制用户心智時,要想在無人區前行,就要緊緊抓住技術平臺革命和數字金融時代來臨的大背景,將技術、產品和服務做到最好。

在他看來,今天,IBM、甲骨文和EMC已經不再是中國金融業信息化建設的的老師,中國人再去國外找成熟技術基本不可能,這時就要靠自己去探索趟路,靠自己沉澱和積累的技術去做出新的技術標準。

今天在金融服務上以及運用金融科技的水平上,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最前列,自身不斷湧現的創造力才是我們的老師。在這條不斷創新的路上,推倒大機一定是具標杆意義的事情。

「誰先把IBM大機推倒成功,誰就能在市場上絕塵而去,推倒大機意味着分佈式技術是可以真正運用在高併發、高可用的大型金融機構核心交易系統,也就意味「雲」一定可以支撐所有的應用場景!」劉偉光對【看懂經濟】這樣斬釘截鐵地説。

下過圍棋的人都知道,高手經常在勝負手時陷入長考,然後一招致命劫殺大龍。比如,在北美雲計算市場,美國國防部聯合防禦系統的大單,就是亞馬遜和微軟決戰。而在國內,政策和產業環境的利好,讓金融雲可能已經進入到了決戰前夜。

從銀監會明確提出,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雲計算架構平臺,到央行提出,金融領域雲計算平臺的技術架構規範和安全技術要求,再到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發佈,金融機構對雲計算應用的顧慮正在逐漸消除。

可以説,今天銀行、保險等公司在思想上已經接受了雲計算。未來這些大型機構與雲產生連接,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當雲計算遇上傳統大型金融機構,當雲計算技術遇上國外老牌的技術平臺,一場好戲才剛剛拉開了帷幕。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行業革新浪潮之中,在雲計算的第二個十年開啟之際,作為領頭羊的阿里雲已經亮劍。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