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最好的我们》的结局?

耿耿和余淮还是在一起了
关注者
721
被浏览
2,289,022

193 个回答

可以搬运,如果还有人要搬运的话,注明出处就可以了,很久不上知乎,没注意消息。

——2019/03/07

评论区有些朋友写的真好,谢谢大家的认同呀✧ (ˊωˋ*) ✧

情由心生,就像评论里说的,我们都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感谢提出小爷讲的是开普勒三大定律的知友,我就感觉“牛顿三大定律”怎么这么怪怪的,哈哈


【以下是原答案】
由始至终,我都只心疼余淮

看完《最好的我们》之后,很多人都在心疼路星河,对这个故事的结尾耿耿于怀。
由始至终,我都只心疼余淮。

路星河的人设的确讨喜,他叛逆乖张,但是痴情执着,活得有自己的潇洒和自在。他是我们绝大部分人内心里狂野的那一部分,也是被现实压抑的那一部分。
大家伙说八月长安写“振华三部曲”的时候,是盛淮南的小迷妹,是林杨的亲妈,却是余淮的后妈。那么电视剧里加进来的路星河,也是一路开着外挂的吧。

我很怕看到余淮不得不和路星河正面较量的时刻。
像最开始,余淮骑着他的自行车,而路星河的坐骑,却是一辆电动车。余淮不服输,鼓着劲儿和他争,看似超过了路星河,却在下一刻,被电动车溅起的水湿了一脸。小少年心里的骄傲,也湿得透彻吧?
像最后,余淮胡子拉碴、衣衫破旧,被生活的重担压得透不过气,而路星河西装挺拔、手捧鲜花。长大后的少年依旧败下阵来,连说话,都有些结巴,没了底气。


路星河可以叫教导主任“小潘”,他敢公开表白,他敢在汇演的时候跑到舞台上为自己心爱的姑娘献唱,敢逃学敢跑到别人班级的教师里去瞎胡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爹有钱吧,不管什么样的错误,什么样的祸,他都惹得起。
陆星河不顾及自己的学业,整日吊儿郎当喊着“开除我吧”,看似潇洒,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背后支撑他的,除了自己的绘画天赋外,不也还有其父的钱吗?
所有的张扬,所有的潇洒坦然,都是得有底气的。而底气来自哪里?它来自于对自己后路的自信,来自于没有后顾之忧。
所以我们该怎样去要求家境贫寒,承担家庭重担的余淮去和路星河一样,恣意地去我爱她不管不顾?

有些话没有说出口,不代表它们不存在。
余淮,看似是一个骄傲的小少年,可在现实面前,自卑和压迫未必没有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吧。
“学校以外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啊?”
“还不是和学校里的一样。”
不,不一样的。在学校里,他会做别人都解不出的题,他讨论地理时还会说到开普勒三大定理,也会在篮球场上赢得阵阵欢呼。这是骄傲的余淮,这是可以暂时不用面对现实的窘迫的余淮,这是笑得灿然自称“小爷”的余淮。
他也曾说过,他和周末、盛淮南这些天才不同,他的成就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他的骄傲也是。
“我成天照顾你爷爷奶奶,你爸一个人在非洲工作挣钱,你看我这衣服,都穿了几年了?你以为我不想穿新衣服啊?”
这才是现实,这才是骄傲的小爷一个人的隐忍和背负。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最残酷的莫过于此吧?本该享受青春的骄傲,却过早地领略了生活的残酷。
他是家庭的希望,他不能出一点偏差。所以他不能涉足爱情,因他无法保证自己不受影响。他也无法面对因自己的偏差带来的家庭的希望的破灭。哪怕最后,他还是不可避免的受挫了。
但是他从来也没逃避过自己的感情。
他说“敢动小爷我的人,我看他是活腻了。”
他说“你也是我很重要的事情。”
他说“我也想你。”
这一字一句,分量不比路星河的花式“我喜欢你、我中意你”轻。
有些话不是说的越大声就越真诚,也不是说的越多就越动人。
余淮,这个本该骄傲如骄阳,却在现实的压抑下如斯隐忍的少年,已经对他心中的姑娘认认真真地说出了这一字一句。


高考后的消失,的确有些让人不解。十年之失,的确让人遗憾。
可是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声不响的两个月,他在复读时忐忑的日日夜夜,他在远赴北京却看到耿耿和另一个男孩子开怀大笑的瞬间,她在考上清华却遭逢母亲患病时的绝望,哪怕去了美国读博士,他的家庭依旧是他越不过的坎、迈不过的关。
这样的他,哪怕惦念那个蠢蠢的小同桌,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吧?
就算他想,也害怕自己再次面对她时的相形见绌吧?也害怕把自己山一般沉重的悲哀拉扯到她的身上去吧?
所以,我明白他自卑怯弱的躲避、逃避,也心疼他自以为是的付出和退让。
所幸,耿耿,也是个倔强的姑娘。
有人说,爱上一个人,最先产生的感觉竟然是自卑。
就像那时的耿耿,就像后来的余淮。这也是作者所说的“最好的你我”之间的差异。
他不再骄傲,她却越来越好。
他只有苦涩地说“祝你们幸福......”,只好说“耿耿你不要再倔了,我会拖累你的。”


我还是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那么心疼路星河,好像最后得不到幸福(也许还是可以得到的呢)的那个人一定受了亏欠(虽然我也曾是一枚忠实的男二粉)。
他一路开外挂,有钱有才任性到底,这分明是男主光环错位好吗?
如果没有路星河,耿耿于怀的故事会完整得多。

—————————————————————————
感谢大家的点赞和评论,受宠若惊,没能一一回复评论还望见谅。
看见评论区也有挺路星河的小伙伴,额,怎么说呢,情由心生吧,我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护短,无意引战,更不会开撕。
有一个小伙伴说拿金钱来衡量爱情太不恰当,我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个答案绝不是在拿金钱说事,我想说的,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观点、行为方式等等的影响。多一点理解,for love and freedom~
(18/2/27更新)


发现自己漏了一句人间真实 (19年6月26日更)

故事最后能完美结束 ,只是因为她是耿耿。



只说原著,原著的故事比剧版精彩得多,细节刻画的也好得多

原著前面全都特别轻松愉快,刻画了令人羡慕的青春故事,但就在一瞬间,画风突变,整本书的气氛就从明亮走向暗沉,β离开他们当了高考移民,简单和韩旭的事不赘述了,备战高考,高考后,各种特别现实的东西全部涌入情节中,打碎了前面的轻松的格调

原著里,余淮复读之后考上清华但没去,为了照顾妈妈上了本地的大学哈工大(当然哈工大不允许三年修完学分毕业)

余淮去了本市的一所重点工科大学,一边上学一边照顾他妈妈,还是努力在三年内就修完了全部学分。 “他跟我说,他复读过一年,最难受的时候朋友发短信劝过他,没什么好难过,大不了比别人都多活一年不就赚回来了。所以他特别努力,上不了清华,就铆足了劲儿要跟同学们同一年毕业。”

后来因为妈妈病情恶化,也没去成美国留学

“那时候我的病已经好转了,不能干重活,但是不用住院了,我觉得都好了。不过他说要去美国读书的时候,我还是担心,家里都没有钱了,哪能供得起他?他说拿了全额奖学金,自己打工,不用家里帮忙,那些保证金什么的都是亲戚们凑的。我心里也不好受,他上一个志愿被我耽误了,这次我不能再拖着他了。” “谁知道现在……”余淮的妈妈呜呜哭得越来越伤心,“你说我是不是应该去死?” 我安静地听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个世界有太多天降横福,太多飞来横祸。我没成熟到可以坦然看待的地步,只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当一切发生在余淮身上,我实在没办法用平常心对待。 “你别怪阿姨拉着你絮叨。阿姨心里苦,也知道他和他爸更苦,不能一天到晚跟他们念叨死啊活啊,那不是让他们更难受吗?是我把这么好的一个孩子给坑了啊,他之前还特别高兴地跟我说他遇见你了,说你现在发展得可好了,他在你面前都觉得抬不起头,说自己也这么大年纪了,还不如你独立,见到你就又高兴又难过。我心想那怪谁?那不都怪我吗?……” 余淮的妈妈就这样哭了很久,最后才羞涩地放开了我的手。我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漂亮话来宽慰她。

读了物理,出来混的特别差,耿耿去余淮家里的时候和他的表现可以看得出来。但是余淮还是“他说,后天我就要回美国了,他没有,自然是没有。”,他还是放不下曾经天之骄子的光环,不愿告别过去优秀的自己,他不是虚荣,他这句谎言应该是只跟耿耿说过。算不上高尚,只是余淮没有那么洒脱,不愿耿耿当年心中的那个优秀的自己崩塌掉。

他在张平说落榜生张继名满天下时,说成王败寇活在当下;他在顶楼向我小小地展示了自己对竞赛成绩的恐慌后,就立刻大声说“你要继续崇拜我”……这样的余淮,怎么会愿意让我戳破他的谎。 谎已经和他的尊严紧密不分。 记忆中的少年余淮越是闪闪发亮,现在这个活在谎里的男人,就越让我心疼。 我居然还曾经在他面前提张三的近况、李四的新工作、王五的留学生活…… 何其残忍。 有些东西,我从来没得到过,所以也不觉得可惜。 他却是实实在在地失去了。

这是书里的一段耿耿的一段感慨,也是整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走出病房很久之后,我终究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走廊里依然人来人往。我曾认为医院是生死桥,却忘记了,在死亡这个结局之前,漫长的痛不欲生的过程,也是在这里发生的。它不光折磨病患,也折磨健康的人,在与死神的交锋中,病患付出性命,家人却付出了整个人生。 我以为那个面貌不经风霜的男孩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挫折站不起来,我以为他依然满身天之骄子的傲气,却不知道那个笑嘻嘻地对我说“我们一起坐同桌吧”的少年,背后已经过了万水千山。 我忽然在人群中看到他,提着饭盒走过来,转进了病房。 他说“后天我就要回美国了”,他没有,自然是没有。 可我无法迈出步伐再次拉住他的手,问清楚这漫长的过程。 我喜欢当年的那个余淮,那个最好最好的余淮。 可那些脆弱的崇拜和美化的记忆,真的足够承载现在的余淮那山一样的悲哀吗?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后来的我是最好的我。 可是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 怎么奔跑也跨不过的青春,只好伸出手道别。 我颓然转身,朝着门外走去。

最终,是耿耿选择重新去找余淮,“ 余淮,有我呢。不管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一直在你身边,别怕。爱情的意义本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扭转命运的手腕。我们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可她是耿耿,一个从头到尾都很实诚的姑娘,一个一直喜欢着余淮,一直怀着对余淮的崇拜的姑娘,她自己说,自己有一种“傻气”,她愿意和余淮一起继续走下去,扭转命运的手腕,她这么做,只是因为她是耿耿。

我们看这本书的时候,很多时候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代入感”,甚至可以说,这本书关于代入感其实刻画的比情节更好。余淮虽然成绩很好,但并不出彩,家里没什么钱,书里说耿耿不算特别漂亮,余淮也没有很英俊,他们都有性格上的缺点,他们很像我们,但又不像我们。

不谈中间的各个巧合情节,只说最后这一个情节,当这个姑娘不是耿耿,是凌翔茜,是余周周,是洛枳,是叶展颜、江百丽呢?

故事最后能完美结束 ,只是因为他是余淮,她是耿耿,他们一直耿耿于怀。

作者并没有想塑造一场玛丽苏的恋爱,只想写一对普通人的故事,但这个尽管与普通人的情节类似,却需要大量的偶然。虽然是一样的平平无奇,但现实中的感情大多无疾而终,所以这样的故事更显得弥足珍贵。

其实这本书并没有那么精彩,可看到了书的最后,一个平平淡淡的结尾,感觉心还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

“没死,”他敲了我的脑袋一下,“我上个星期还来看过呢。” 我笑着看说漏嘴的家伙,直到他红着脸偏过头,拉起我的手跑到一棵挺拔的杨树前。 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忽然指着树干说:“你看,我旁边那个人的名字叫耿耿,和我合在一起,刚好是耿耿余淮。” 我笑着看他,说:“我就是耿耿。” 那是我们的故事的开始。 所以就让我们从这里重新开始吧。不枉我耿耿于怀这么多年。

与其他小说相比,这本书可能更像我们普通的人的故事:非常现实,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缺乏戏剧冲突,在他人眼中显得并不精彩,可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所有的故事,值得我们耿耿于怀——太过于偶然,一切如同冥冥之中的安排,如果你已经有了这样的正在进行时的故事,请加倍珍惜吧


补:


原著里耿耿没有那么有钱,确实条件很不错,但跟盛淮南凌翔茜那些人比差远了。作者塑造人物的时候有一个特点,特别有钱的都像盛淮南那样塑造,对于他们的家庭富裕毫不吝啬笔墨去描写。家庭条件不错的才是像耿耿那么塑造,“我走到哪里都带着相机,以前是三星,现在是索尼,假期新买的,800万像素的最新款,姑且算是考上振华的奖品。”这玩意确实比较贵,但相机这玩意更像是剧情需要,前面一个相机是因为作者要把摄影这条线贯穿耿耿的一生,到最后耿耿也是放弃公务员去当了摄影师,更像是对摄影这一要素的道具而不是为了显示他有钱,让人发掘出这么贵也不是作者本意。后面的塑造里耿耿觉得李维斯的裤子太贵,平时出手也并不阔绰。另外就是,他爸小说里一直不算特别有钱,算条件比较好,她妈可不是,为了前途不惜和很大岁数的人结婚(经提醒,仔细查了一下原著,好多年前看的了,是我和其他书里的角色弄混了,原著说的是“在我大学的时候,我妈妈结婚了,对方比他小了整整六岁。如果不是那个叔叔挺有钱,我还以为我妈被小白脸盯上了呢。她调去了我们省城旁边一个地级市的分行,升职做了副行长,忙得很,我已经有三个月没有见过她了——我也不想见她。”),野心非常大,最后当上了副行长(这种人物塑造非常符合八月长安的风格),她妈经常给她买东西,但是她跟他爸一起生活,很久才见一次她妈。

关于时间线的探讨,网剧里时间线明显是在10年后。原著时间线也并不清晰,耿耿高考的时候盛淮南他们早就毕业了,不可能太早,有一个细节是非典导致的振华分数线降低,但是看电影放的居然是《十面埋伏》和《千机变》,离谱得很,一个2003年一个2004年的竟然同时在05年上映,按照这个剧情耿耿都成了盛淮南他们的学姐了,大概时间线反正就是大致是06 07年左右高考的。

耿耿上的也不是北理,只是说的北京不错的理工大学,普通的211都不一定是。

高中的耿耿就很煎熬。 后来高考分数却很理想,志愿也报得出彩,考上了北京一所不错的理工类大学,学生物制药。这个专业在我入学那年还是大热,出国容易,也适合在国内深造,制药企业研发部门收入普遍不错,又稳定。 我爸妈都说,耿耿就是这一点好,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中考也是,高考也是。 然而上了大学之后,那些专业课让我比在高中的时候还痛苦,还煎熬。我本来就没什么自制力,本性又爱逃避,第一学期就有好几门功课是60分低空飞过。

不是北理,谁知道是哪。耿耿成绩一直都很差,再超常发挥也发挥不到北理,理科能上北理咋着数学得考130吧

耿耿这数学能上110就不错了

上次我的数学还徘徊在80几分呢,不及格!

顶多是北科、北信这种211,这都悬。而且北理这种学校混好几个offer也不成问题,学得再差都有的是工作,不存在他后面找不到工作只好去考公的事,作者也没想把她往985给塑造,只是想让他考一个还算可以的大学。而且她后来大学学习不好出来都找不到工作,北理只要拿到毕业证就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事。

电视剧里的时间线全改成10年以后了,情节也加了很多私活,甚至空降了玛丽苏风格的路星河,这就导致一个整体的故事线全部崩塌。这就导致纠结很多剧中细节没有意义,比如方特那玩意明显是广告植入,并不具备什么分析价值,比如β在剧中不同情节性格大相径庭,比如拿剧中的那个相机说事……那玩意估计就是从剧组拎出一个当道具,03年哪有这个东西。

喜欢网剧的一定要看一下小说,网剧算是比较好看,但精彩的部分删了很多,小说精彩的很,后面写的特别现实,在剧里一点没有表现出来,很多线索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可惜都被删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