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中的异体字、合并字用作人名时保留使用,会不会造成汉字进一步的混乱?

现代人的人名用字经常会保留异体字、合并字等,尤其是对于港台地区的人。但是对于古代的 人名中的异体字、合并字等,往往还是要简化,比如毕升、曹睿、欧阳修等…
关注者
28
被浏览
8,486

6 个回答

谢邀。没有证据证明这些“繁体字”、“异体字”造成混乱,除了早期电脑打不出来,倒是一把一把的案例证明相当一定比例的官方简化字造成广泛、深刻、长远的混乱。这些混乱包括识读混乱、字义混乱、逻辑混乱、乃至应用混乱。可能很多人并不认为造成了什么混乱,用的不挺好吗?……那是因为残疾人也能生活自理

…………………………

简化字对姓名造成的混乱有点惨烈,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可这点传统因为简化字被勒令改名换姓的例子比比皆是,虽不比剃头易装,但也足够让那些姓肖、姓宁等的人未来见列祖列宗时略显难为情。

名字不像姓氏那么敏感,但国人命名也是有说法的,比如有明一代老朱家。把那些五行讲究的字统统画成框,又何必呢?

后来增广字库,允许“异体字”等存在于姓名之中,是一定程度上的补牢之举,虽说是退三步进半步,但也应表扬

事實上,古人名字也不應該簡化,不然可搞出一大堆歷史混亂。

就例如劉禹錫的詩《西寨山懷古》裏,有「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之句。王濬是誰?公元206年-286年,字士治,任西晉司空、鎭軍大將軍,博學多聞,沙場老將,建有大功。

可是,在《一異表》中,「濬」被視爲「浚」的異體字,併入「浚」。結果詩句的「濬」字就印成「浚」。王浚是誰?公元252年-314年,字彭祖,也是西晉要將,是西晉驃騎將軍王沈之子,主要出鎭北境,卻引胡亂華,圖謀僭號,最終敗死。

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改一個所謂「異體字」,使詩句原指的老將王濬,訛爲當時還是富貴人家大少爺的王浚。這樣無異使王濬平吳大功被尚未出身的王浚「冒領」。

到底是何者搞到越來越混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