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不是基本没有昏君?如果是,为什么?

rt 除去最后一位根本没有治国能力的宣统帝溥仪,其他皇帝都算拥有最基本的治国能力。按照公认的标准,康雍乾三位算得上是明君,其他都不过庸君。没有昏君。 …
关注者
142
被浏览
137,579

62 个回答

首先,满清的统治建立之前,“昏君”和“明君”的概念没那么突出。

为什么?

因为到明晚期,文官集团根本就不想要什么“昏君”和“明君”。他们要的是“虚君”

把君主的权力架空起来,全部由文官集团来掌控。这其实是孔教的千年理念(源自董仲舒而不是孔子)。

而“昏君”的叙事模式,是为“虚君”的这个大目的服务。皇帝能力不行,所以还是一切交给我们文官吧,我们可以办好一切。

国本之争也好、矿税之争也好,本质都是为了达到“虚君”的目的。

国本之争是剥夺皇帝指定继承人的自由(皇位继承权是封建皇权的根本。在西方,也只有高度立宪民主制才可以真正限制君主指定继承人的自由)。

矿税之争是剥夺皇帝绕过官员直接征税的权力。没有钱,或者说不直接掌握钱,权力就是无本之木。

套用美国人的时髦话:“把(皇帝)的权力关进笼子”。

关于明后期皇权和官权的斗争,参阅:张居正这样一个贤臣最后被抄家到底错在了哪里?

到万历-天启时代,勤奋的官员,甚至会被同僚咒骂为“谄媚皇帝的投献奉承之徒”、“没有风骨(风力)的软骨头”。你身为一个官僚,必须对皇权保持强烈的斗争姿态,拿出不屈服皇权的“风力”,参加伟大的“虚君”运动,才会被同僚所接纳。才会被视为正人君子。

明朝皇帝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会轻易让出权力。但他们也不想彻底镇压和清洗文官集团。时代不同了,印刷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社会舆论很可怕。

或许妥协才是王道?

万历和天启恨透了文官集团,但他们都选择妥协。

太子就顺着你们的意思来吧……矿税不要了……

这已经是触及皇权根本的妥协了。

(满清即使到垮台前夕搞假惺惺的君主立宪,也不肯做这么大妥协)

崇祯更甚。他没有接受过帝王术教育,统治初期对文官集团信赖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结果被袁崇焕卖掉了。后期转为极大失望和愤恨。

但他也无法根除和清洗整个官僚集团。

整个晚明,皇权和官权一直在僵持前提下斗争。皇权奈何不了官权、官权也无法取代皇权。官权抓不住军队,而皇权也不能完全掌握财富。

天启退了一步,废掉了矿税,却想恢复太监征税(绕过不听话的官僚直接控制财税的老套路);崇祯和文官集团为友,不要太监管闲事,袁崇焕事发后,发现还是太监更可靠……

最末期,崇祯看到地方官已经普遍不为他收税,他又拉不下脸请太监重出江湖,于是想派中央官员下去直接征税……无济于事……

满清进来,就是完全不同的画风了。他们用绝对军事优势获得绝对的独裁权力,以最蛮横的方式进行统治。

什么“风骨”?什么“虚君”?全尼玛放屁。你们都是尼堪蛮子,留你们的狗命狗头就是抬举你们。敢反对就干掉你。

舆论又是什么东西?不合适的书烧掉,或者拿来改改也不错。

很多人都知道满清的“焚书”,却很少人知道满清还“改书”。甚至通过各种手段向全社会传播各种谣言。

舆论是可以操控的。前提是操控住可生产舆论的人。识字的人不需要太多,太多不好控制。对剩下的读书虫严厉管束就是了。

万历的大臣们,以争相攻击皇权来博取名望。

到了满清时代,你马屁拍不好都可以是杀头的罪名。

金圣叹何尝不想讨好满清?这人其实一点骨气都没有,满心就想讨好顺治,也混个官当当。

可是哭庙案发了几句小牢骚,满清就让他人头落地。

尤其是,金圣叹居然还想接着哭庙抗税?

在明朝,哭庙这一套的确玩了很多年。毕竟是“舆论还有效”的时代。

可是啊,大人,时代变了。明末官员普遍完不成征税任务,即使吏部施压,他们多数也是无所谓的态度。完成了任务,反而会被同僚们指责为“投献奉承皇帝”。

到了满清时代,抗税绝对不允许。所以金圣叹也必须人头落地。

满清动不动就搬出“军法从事”。他们的统治核心是八旗集团。是一个毫无通融余地的异族军事独裁政权。他们不在乎舆论、也不在乎什么风骨还是风力,他们可以用暴力改变和解决一切问题。

满清是经验丰富的奴隶主,对他们来说驯服文人并不比驯服老粗更难。早在入关前,满清就在内部专门驯服了一批秀才生员,将他们培养为有文化的屠夫和抢劫犯。善于贩卖奴隶的范文程、亲自参加屠城的张存仁,都是通古斯兽性+孔教顽劣的混合货色。这些货色既熟悉科举制对文人的巨大吸引力,也充分了解屠刀的威力和正确使用方法。而文人对付文人的手法从来就更为歹毒凶狠。

各种软硬兼施的驯服之后,文官完全成了无人格的哈巴狗集团。军机大臣也得跪着说话。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皇帝的传声筒而已。

发展到乾隆时代,知识分子不仅不能“提出反对意见”。甚至是“提出意见”本身都不被允许。"违制建言"被定性为“悖谬已极”。即使你说拍马屁的话,也可以戴上“妄议国家事务”的罪名除以死刑。为此送命的家伙一大堆。想活命,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说话。闭嘴。

“虚君”?满清统治下,文官们早就忘记这个概念了。

(最后一批抱虚君思想的知识分子,被满清利用来编写《明史》。他们如黄宗羲之流,发完了对明朝皇帝“不肯虚君”、“昏君”的牢骚以后,再没有其他利用价值,被满清彻底扫进历史垃圾堆了。讽刺的是,满清直接以官方立场宣布明朝毁于文官之手)

“昏君”的历史视角,也被彻底禁止。文官们只被允许把他们眼里的满清皇帝视为“明君”,其他的视角是绝对不允许的。

万历“被怀疑”要立小儿子当太子,就被官员们斥为破坏社会秩序和道德的昏君。为此一直闹腾到南明时代,弘光朝的覆灭就与之紧密有关。

而康熙搞秘密立储、也根本不顾什么长幼有序,官员们却连一个屁都不敢放,只是拖着猪尾巴一个劲“明君”、“明君”的磕头。

明末的财税问题一直是君臣的大斗争焦点。尽管战争越来越激烈,官员们还是不断指责“横征暴敛”,很多官员拒绝完成辖区的税收任务、或拒绝把税收上缴中央。

而到了满清时代,更进一步的横征暴敛,甚至把明朝“横征暴敛”的临时税变成固定税,却没有激起官员们的激烈反对。

这也没啥。剃发易服、大规模的掠夺贩卖奴隶……官员们也没有反对……

他们不是保持沉默,就是积极执行。

他们的道德呢?他们的良心呢?他们的风骨呢?他们的文化呢?

不是说孔教的文明本质就是文化吗?

屠刀面前,全是放屁。什么都是假的。

官员们什么都不反对了……于是,满清自然就只有“明君”了。

17-19世纪的世界,印刷技术更为发达,全世界的思想都在变化、都在进步。

唯独中国在“明君”光环下倒退。倒退回了更原始的彻底独裁时代,倒退回了对此不允许质疑的时代。

(乾隆知道法国大革命,知道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所以他和他继承者才需要进一步闭关锁国。他们担心的不是奇技淫巧,而是害怕百年来文字狱的丰硕成果会被洋鬼子的新思潮破坏)

即使现在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

就说雍正吧。即使在满清时代,他也算凶恶独裁者之一。

(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吃“仙丹”送命的傻蛋皇帝。《雍正王朝》可不会这么拍给你看。可惜档案资料保存下来,无法否认这一事实)

雍正肃贪?事实是雍正允许地方官以高于俸禄上百倍的程度合法贪污。

这些钱是他雍正出?还不都是从老百姓身上刮羊毛!

一个年俸45两的知县,合法贪污额度有数千两白银!

事实上,即使父母官大人拿了超出“合法”的额度,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被追责。

“贪污黑洞”反正已经合法化了。谁还在乎你是不是更多拿了几千几万几十万?

“三年清(廉)知府,十万雪花银”,其实没有半毛钱的夸张。这是雍正公开允许的“合法额度”。

虽然明朝也有类似的灰色模式,但至少公开层面依然非法、依然可以被追责。

雍正则把这一套吸血鬼把戏彻底合法化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老百姓的血税负担,是纸面规定的上百倍。而官老爷如此贪污,还不必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真正是搞得民不聊生了。

雍正这样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暴君,却还被当代称颂。真是奇谭。

但雍正的做法也正是满清维持统治的诀窍。

满清虽然剥夺了官员们“妄议皇权”的权力,却给了他们充分横征暴敛的绝对自由。

没有了言论自由,却有了金钱的绝对自由。

民不聊生的时代,却绝对是官员们的美好盛世。“苦一苦百姓”不仅给皇帝和官员都带来非常美好的生活,也不用承担骂名。

“明君盛世”之下,有什么可以骂?有什么值得抱怨?何况“妄议”是要杀头的。

文官们突然发现,文字狱对自己也有好处啊。文化高压和言论管制之下,自己也可以免掉骂名啊。白花花的银子是不会骗人的。果然是“明君”的好时代。

(根据近年对满清刑部题本的研究,从清初到雍乾时代,北方地区成人的平均身高从1.62米降低到1.47米。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小矮人”时代。可见当时农村地区营养不良到了何等可怕的程度。清后期与西方贸易密切,铁路和轮船的繁盛发达带动了经济恢复,身高才在1890年恢复到1.58米左右)

这样,满清和文官们就成了“共同犯罪”的盟友关系。

满清倒台后,还有一些“前清官僚”很怀念“圣朝”。代表人物是徐世昌。《清史稿》的诞生,就是徐世昌积极推动的成果。

而徐世昌特别贪婪于金钱。他的朋友记过他的一句话:“人生在世,不捞个几百万,还能算人吗?”

徐世昌时代的几百万,是按袁大头银元来计价的。放到现在是以“亿”为单位的。

(他的朋友特别反感这句话:你徐世昌意思是说我没有几百万,所以我不是个人?)

这就是满清时代官员们的“风骨”和真实价值观。一群贪财要钱的哈巴狗而已。

这条老贪官哈巴狗搞出来的《清史稿》,自然也是只有“明君”的。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是昏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