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鵬:我的人生因書逆轉

文◎侯琇文 照片◎資料照片

0
107494

任何一本書,只要讀到一個概念,對自己有影響,然後運用它,把它用在對的地方,就是有效的讀書。

「我的人生因書逆轉。」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說,自己一輩子都在看書、讀書、寫書、出書,這一生幾次關鍵性的人生抉擇與轉換,都是因為書而改變。書影響了自己一輩子。

第一個逆轉,是在一九八七年創辦了《商業周刊》,它是臺灣最早出版的第一本商業性週刊雜誌,一路經營非常辛苦、連續虧損五年,幾乎讓他傾家蕩產,產生自我懷疑,每天總問自己:「這樣選擇真的是對的嗎?是不是應該放棄了?」

就在此時,一本書拯救了他,這本書是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著作《創新與創業精神》,這本書的觀點讓何飛鵬下定決心,決不放棄《商業周刊》,持續堅持做這樣一件事。到底關鍵原因是什麼?書中敘述,要創業,比如說想要在美國中西部小城裡開一間墨西哥餐廳,假如隔壁小鎮也有另一家同性質餐廳,這類創業並不是真正的創業與創新,只能稱為找一件事情混口飯吃。因為真正的創新是要做與現有市場完全不一樣的事情,這才是創新,同時,沒有創新就沒有創業。

這個觀點引發何飛鵬思考——《商業周刊》是否符合創業標準?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當時所有的財經雜誌都是月刊,用三十天去做研究來與讀者溝通,只有《商業周刊》是週刊,這樣的出版節奏市場上從未出現過,絕對是一個創新。但為什麼會一直無法上軌道?原因很簡單,因為「學費」還沒繳夠、還沒有把產品做對,必須繼續堅持下去才有機會開花結果。

這樣的一個信念翻轉,改變了何飛鵬。七年之後《商業周刊》開始回本,十年後變成全臺灣最大發行量的商業雜誌,三十年後變成全臺灣最大發行量的雜誌。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一本全臺灣發行量最大的雜誌是一本知識性、最客觀的傳播財經與管理雜誌。

 

創新的兩難

第二個逆轉,是一九九五年網際網路出現後,媒體開始受到巨大的挑戰與影響,此刻何飛鵬開始嘗試媒體與高科技的結合,經營起網路公司,更讓團隊在工作之餘,同時也去經營互動網站,比如說《電腦家庭雜誌》,有一個電腦家庭的網站,高爾夫雜誌也有一個對應的網站等。團隊成員汲汲營營地去經營網站,卻沒有任何成果。

此時,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出版的著作《創新的兩難》指引了何飛鵬一條明路。書中說,一般人可能會以為全世界所有最創新的高科技與技術,都是大公司所開發出來的,但真的是這樣嗎?舉個例子,柯達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軟片公司,但數位影像技術卻不是柯達所發展出來的,柯達選擇繼續死守在自己獨大的軟片市場,當數位影像發展起來後,柯達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命運。

也就是說,在所有創新內涵裡,創新這樣的技術永遠被低估,被傳統公司與大公司所忽視。雖然最專業的科技、最先進的創新技術,較大的成功機會應該是從大公司開發出來,但卻因為這些大公司看不起這些創新的技術,低估了它的發展性。而這,就是創新的兩難。

因此,當你面臨創新的抉擇,想要啟動創新事業的時候,該如何做?給它一個獨立的公司,獨立預算、獨立運營。因為如果讓其與原本傳統、大公司繼續綁在一起,在原有公司的架構裡,因為主力生意是傳統的生意,很容易因為創新技術被低估,而影響了創新後續的發展性。

這一個觀點讓何飛鵬豁然開朗,他直指,自己過往把新創事業放在老公司裡面,導致團隊成員左手經營老生意,右手經營新生意,因為新生意還小,團隊成員大多數的重點還是放在老生意身上,導致新生意持續被低估,阻礙了發展的可能。之後,他將新創公司獨立開來,給它獨立的預算、獨立的人事、獨立的決策權,現在手上多間的網路公司歷經了八年後,逐步開花結果。臺灣現在最大流量的本土網路公司——痞客邦,就是何飛鵬所創辦的。而這些成果都是他從書中找到的答案。

 

獨持偏見,一意孤行

「書,改變了我的人生。」何飛鵬說,自己是一個很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人,新的想法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包括:家人不看好、朋友不看好、所有人都不看好。

舉例來說,一九九五年電腦從辦公室使用的用品轉變成每戶家庭都要使用的設備,這是多大的一股學習的力量,「全民都要學」的運動就在當時展開,因此何飛鵬創辦了《電腦家庭雜誌》,教民眾學習使用電腦。這確實是一個創新,當時他們尋找宏碁電腦合作,宏碁電腦當時帶著懷疑,提醒他們要小心謹慎,不認為有發展的可能性。何飛鵬說,「這個時候你會產生猶豫,但我們還是選擇一股腦地投入。」

因為國畫大師徐悲鴻「雪擁藍關馬不前」作品中的意涵:「獨持偏見,一意孤行影響了我」。何飛鵬說,自己這四十年來所創辦的任何一本雜誌,都是在所有人不看好的情況下所創辦,「獨持偏見,一意孤行」完全就是我個人的寫照,如果沒有「獨持偏見,一意孤行」,這件事情就不值得去做。

 

學習如何與書為伍

分享自己的讀書歷程,何飛鵬說,30歲以前自己是不愛讀書的,學生時期對書根本是「倒盡胃口」,當時念書是為了大學聯考,為了應付考試的讀書,讓他痛苦不堪。因為逃避,20~30歲時期的何飛鵬,根本是忘了書的存在。

30歲以後,他為了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而讀書,當他在創業、做所有事情遇到疑惑的時候,何飛鵬就會透過閱讀去解決問題,「這是我從讀書中找到答案、找到好的經驗,而後開始養成讀書的習慣。」

50歲以後,何飛鵬幾乎每天與書為伍,成為其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一早五點鐘起床一路看到七點鐘,變成是一種習慣與樂趣,只要一有空閒就是看書。

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Jane Austen)曾說過一句話:「什麼娛樂,也比不上閱讀樂趣。」何飛鵬分享上圖生命週期圖,他運用此張圖表在工作上任何一個地方,他想要傳達的是——任何一本書,只要讀到一個概念,對自己有影響,然後運用它,把它用在對的地方,就是有效的讀書。


何飛鵬分享,有效的讀書方法

有問題就去找一本書
80%都找的到答案

※從主題關鍵字下手
※從類型下手
※從記憶中搜尋
※直接相關,間接相關

強迫自己帶一本書
※長途旅行就可學習與閱讀
※帶最難讀的書,如600頁英文學史、400頁地圖的歷史
※探索未知的領域
隨時隨身一本書
※充份運用碎片時間
※一天到一週
※隨進隨出

養成讀書習慣
※每月買書
※每日一小時
※解決問題下手
※隨身一冊

讀書策略、方法
※每書一點突破
※容入自己的思想體系(轉化)
※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要會質疑
※不讀速食書
如何讀書
※快速流覽:作者、序、推薦文、目錄大綱 …
※排定優先、精讀
※劃線、註記、摘要(不要愛惜)
※重讀、複習
※經典留存

 

 


何飛鵬

經歷:
1.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巨思文化榮譽社長、群傳媒董事長
2.媒體創辦人、編輯人、記者、文字工作者
3.臺灣創辦最多雜誌的人,臺灣最大雜誌集團創辦人、經營者;創辦最多出版社的人,最大出版集團的創辦人、經營者,商管類暢銷書作者
4.超過三十年的媒體工作經驗,曾任職於臺灣《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卓越雜誌》等媒體,並曾擔任臺灣企業經理人協進會副秘書長,於一九九七年榮獲臺灣年度出版風雲人物
5.與創業夥伴共同創辦「城邦出版集團」、「電腦家庭出版集團」與《商業周刊》、《經理人月刊》、《高爾夫雜誌》、《Advisers財務顧問(原名保險行銷)雜誌》等
6.華人中著名的出版家,其創新多元的出版理念,常為臺灣出版界開啟不同想像與嶄新視野,所創辦的出版團隊超過20家,直接與間接創辦的雜誌超過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