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林古農物館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冬藏

收藏:

稻穀的儲藏,較為寬裕的人家建有倉庫「粟仔間」,而一般人家都是佃農,大都以「笳櫥」及「古廩畚」來儲藏。

 

納稼:

早期一般農家都是佃農,因此將稻穀曬乾收藏後,並用稻穀繳納田租,稱為納稼。緊接著又要糞田,也就是在田裡加肥料,準備第二期稻作插秧。秋天播種比春耕多一道「打碌(ㄌㄨˋ)(ㄉㄨˊ)」手續,碌碡是專為碾壓草禾入土而設計的農具。

 

化穀為米:

要把稻穀化為米,常用的工具是「礱」(ㄌㄨㄥˊ),礱依材料的不同,可分為土礱、木礱、石礱等。米脫了殼後,再用風鼓吹去稻殼,也就是台語的「粗糠」,粗糠常用來當柴火或拌剩飯菜當家禽飼料。

去掉稻殼的米仁是「糙米」,所以必須再用「精臼」搗去糠皮後才是白米。「舂臼」以材質可分為石臼及木臼,而現在則是送至「米絞」,使用機器碾米。

 

稻草利用:

稻田收割時收集稻草稱為「撐草」,農家從田間挑回的稻草,就以疊「草(禾甫)(台語「ㄅㄨˊ」音)」方式堆高,既不會佔去太多的空間,也好管理,應用時再由上而下,層層取出。稻草在農家心中仍舊是一個珍寶,也有農家利用靈巧的雙手做出各種生活的工藝品。

食:

用當家禽、家畜的飼料,尤其是草食性的牛。也利用它來纏繞成「草縈」(「縈」台語音ㄧㄣ),亦即把稻草折成30公分長,再以本身之稻草加以纏繞成草捲,用做大灶的燃料。客家人則用它來製作茶藪(ㄙㄡˇ),也就是保溫的器具。

衣:

早期農家生活困苦,買不起鞋,所以用稻草編鞋,也就是「草鞋」。冬天以稻草編成蓆子,可以當墊被,保溫效果好。

住:

利用稻草來蓋草屋或土埆厝,冇粟可減輕土墻的重、稻草可以防止龜裂。

育樂:

利用稻草製作童玩,如各種飛禽、走獸等。

除上面所列,稻草的應用相當多,比如草袋、草繩、稻草人....等等。

  

 

果林在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