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侯孝賢電影麻瓜」的《刺客聶隱娘》觀戰指南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特別報導

給「侯孝賢電影麻瓜」的《刺客聶隱娘》觀戰指南

2015/08/30 ,

新聞

Sid Weng

Sid Weng

Sid Weng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編輯 Goo goo g' joob.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編輯整理,歡迎留言推薦補充。

我無法像關鍵評論網的專業影評人張硯拓infero黃以曦等高手一樣寫出超厲害的文章,只能以個人有限的能力為《刺客聶隱娘》的影迷們整理一些有用的資訊。我認為這部電影不用怕「雷」,相反的,在進電影院前做愈多功課,參與「觀影儀式」時愈能體會每個細節的用心,並從中得到樂趣。無論您以前有沒有看過侯孝賢導演的電影,希望本文對您有些幫助。網海浩瀚不能盡數,歡迎留言推薦補充。

認真影迷請先做功課

想看懂這部電影最中肯的建議

梁文道:剛才跟侯導介紹我們這幾年的新成語,其中一個是「不明覺厲」,這就是典型的不明覺厲。雖然看不明白,但是覺得很厲害。很多人會覺得這部電影不是那麼好懂,會有很高的門檻,在這個底下,我鄭重向大家推薦《行雲紀》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對付這部電影,你可以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這部電影看三遍。第二就是你看兩遍,同時買一本《行雲紀》。是因為這本書後面有整部電影的劇本,你看過劇本之後,你胸有成竹,看電影的時候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我們看到的東西只是浮上海面的冰山一角,其實底下有非常大體積的冰山。沒有那個下面的冰,90%的冰山,隱沒在海面底下,我們就看不出突出水面的10%。所以這本書其實讓大家看到了底下那90%大概會是什麼樣。

《刺客聶隱娘》人物關係圖

Photo Credit: 刺客聶隱娘 The Assassin

Photo Credit: 刺客聶隱娘 The Assassin

華麗內斂,氣勢登場!  完整七款,你/妳最喜歡哪一張? 人物關係圖:https://goo.gl/wDnkxO (吳信意設計,光點影業提供)

Posted by 刺客聶隱娘 The Assassin on 2015年8月2日

《刺客聶隱娘》改編劇本

裴鉶〈聶隱娘〉原文|唐 裴鉶
裴鉶〈聶隱娘〉 白話文|許清雲教授翻譯

〈聶隱娘〉出自晚唐裴鉶的《傳奇》一書,這本書如今已散佚,其中如〈崑崙奴〉和〈聶隱娘〉等故事,見於《太平廣記》。…

〈聶隱娘〉故事發生於晚唐藩鎮割據時期,一般研究大概認為這則故事除了探討女性地位,還包含當時盛行的道術、劍俠等背景知識。從中國小說發展史來說,六朝志怪的主題以宣揚佛道教義理與報應,至唐傳奇才發展出類型性,如劍客俠義或才子佳人的主題,這也替接下來後宋代的講唱文學預作了準備。

《聶隱娘》劇本一共易稿三十七次,現在大家看到、用以拍攝的2012年10月版是第三十八版劇本,著手撰寫第一版劇本時,我二十三歲,與聶隱娘一樣大,如今看著《聶隱娘》進軍坎城的我二十九歲,倒與隱娘要刺殺的田季安同齡。緣起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五…

Posted by 謝海盟 on 2015年5月23日

  • 謝海盟在臉書發表《刺客聶隱娘》完整劇本

來貼劇本嘍,不想知道劇情(保留完整觀影樂趣?)者勿入,基本上侯導是很希望大家都看一看劇本的,老早就催我要在網上貼劇本了。

《刺客聶隱娘》2012年10月版劇本(定稿版)

十之一(序1 某藩鎮都城 馬市)
十之二(1. 魏州城外)
十之三(11. 魏州城外)
十之四(16. 使府 左廂)
十之五(26. 聶府)
十之六(32. 左廂 胡姬寢處)
十之七(36. 右廂內堂)
十之八(49. 村舍)
十之九(55. 村屋)
十之十(63. 右廂偏間)

《刺客聶隱娘》前傳小說

謝海盟在臉書發表前傳小說,並說明:

跟隨《聶隱娘》電影的出版品,按原本規劃,是一本拍攝側記、一本電影小說,我開開心心寫完拍攝側記,電影小說卻寫得極其痛苦。…(中略)我與天文商量的結果,是保留下小說中「十三年前」的第一章(幾乎可以確定它已是沉在海面下那十分之九的冰山),收錄在拍攝側記中,讓大家了解在電影之前發生的種種,隱娘與其他魏博的人們「何以致此」,有點像是現在好萊塢電影十分流行的前傳吧!

隱娘的前身 五之一
隱娘的前身 五之二
隱娘的前身 五之三
隱娘的前身 五之四
隱娘的前身 五之五

剪接:你看見的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

「刺客聶隱娘」共拍了44萬呎底片,最後奢侈地只用了約1萬呎,只要在剪接機上過不了侯孝賢這關,就全剪掉了。妻夫木聰與片中妻子忽那汐里的戲,只會出現在日本版中,資深演員石雋最後只剩一、兩個鏡頭,戴立忍飾演張震的父親田緒,被剪得無影無蹤。大剪一揮下,是否曾被演員抗議?侯孝賢抿著嘴、聳聳肩、不回答。

朱天文停了停說,「後來我發現我照編劇的思路走,想著『因為』然後『所以』,要靠對白推動劇情,沒有考慮他影像那一方。我後來發覺,我哪資格提什麼『強烈建議』啊,我自己就明白了,影像這一塊,編劇完全是插不進去的。」剪接上,導演跟編劇是分家的。侯導把編劇安排的細膩環扣瓦解丟掉了,把通過他自己的影像大塊的留了下來,成了獨具風格的聶隱娘。

  • 看不見的冰山底下:日本版才有的忽那汐里

日本版才有的忽那汐里《聶隱娘》的構想來自妻夫木聰,拍攝也始自妻夫木聰,初次與妻夫木聰合作的經驗極愉快,一如日後在大九湖與九寮溪的拍攝。飾演磨鏡少年新婚妻子的忽那汐里,與妻夫木聰一般都是怪姓名,倆皆笑稱從沒遇過與自己同姓之人。號稱「三秒記…

Posted by 謝海盟 on 2015年7月8日

為何侯導堅持底片拍攝

底片感光與數位感光,就好像一面牆與一張紙的差距!以那片幽藍天色而言,數位攝影「拍到就是拍到,沒拍到就是沒拍到,一翻兩瞪眼」,可若是底片攝影,只要能夠拍到,那怕是微弱的一點點,都可拍出層次,這是數位遠不如底片的地方。

行雲紀摘文─底片拍攝與數位拍攝究竟底片與數位拍攝有何不同?在圓教寺拍攝中軍夜晚圍殺空空兒的一場戲時,我們搶magic hour拍攝。近景是大群奔過的中軍,遠景的圓教寺食堂與大講堂用作節度使府外觀,打燈打得輝煌,呈現橙朱色為主的色調,相較…

Posted by 謝海盟 on 2015年7月29日

侯導招牌的長鏡頭

侯導的長鏡頭長鏡頭(long take)已被認為是侯導的註冊商標,然而侯導一開始使用這種長拍手法時,還不知道此一名詞。侯導使用長鏡頭,起因於早年對拍片方式老舊的改革,這在天文的《戀戀風塵》有詳盡描述:「彼時為了省錢省時省力,都以一個鏡…

Posted by 謝海盟 on 2015年7月12日

聶隱娘在片中只有九句台詞,話很少?

聶隱娘是亞斯伯格症患者,除了在劇本中,我們一再再的強調聶隱娘「說話不看人」,也表現在聶隱娘從小對馬匹的癡愛上…

亞斯伯格人聶隱娘「聶隱娘」這號人物的構成元素,也許比觀眾想像的要商業化許多。侯導並不排斥好萊塢的商業片(儘管他公開都在鼓吹對好萊塢電影要有抵抗力),也不全然將之視作沒營養的垃圾食物,侯導就不只一次表示:「好萊塢電影好看啊!尤其那些拍得好…

Posted by 謝海盟 on 2015年6月21日

片中打鬥戲只會點到為止

女刺客的打鬥如何呈現隱娘與精精兒的生死鬥,侯導的想法很有趣,認為她們的戰鬥「要像兩頭母獅子一樣」。母獅子,當然不是暗指兩人是兇女生,精確點說,是像肉食動物的打鬥方式,肉食動物牙尖爪利,天生配備了精良的武器,正因為如此,肉食動物自覺打鬥誤…

Posted by 謝海盟 on 2015年6月20日

《刺客聶隱娘》很難懂?

朱天文:侯導到剪接室,不會聽別人的,…這種剪法把線索都去掉了,極簡到像電影原理,好像人沒有感情;觀眾要有非常大的耐心跟善意,從臺灣新電影時期到這世紀初還有,但現在已經沒有那種時代的空氣。

從編劇角度來看,都拍了,可是通不過他眼睛的,不管這場戲多重要,附帶了什麼訊息、關鍵、轉折,不好就不要;完全是影像跟影像的並列,不用線索把觀眾帶下去,我覺得侯導的鐵桿粉絲OK,但鐵桿粉絲之外的觀眾,很令人憂慮。雖然以前他拍現代的電影就是劇本寫一半,一半留到現場即興決定。

天文老師說:「這部電影被我們剪成這樣,是需要觀影人對侯導或對電影有無比的善意才看的下去,以前還行,這樣時代已經過去。」只能說,宣傳把這部片做的太高,讓大家以為是什麼不可思議的傳奇。其實是愛情故事加上一點點打架,一個很孤單的女子 如此而已⋯⋯

喜歡侯導的 懂他的去感受一下吧~從沒看過的侯導電影的怕悶的 隔壁戲院也有別的戲 [鮮花] http://t.cn/RyheasZ

  • 9月2日舒淇再感嘆:

《聶隱娘》不喜歡可以不看,看不懂可以多看,想吐槽可以吐槽,但對於已经無欲無求的前辈耗时耗力的诚意之作,垃圾爛片之類的評價未免太过了,認為别人故弄玄虚更是太小看侯孝贤了。借用另一句我也很喜欢的影评来说吧,‘導演对觀眾的智商和理解力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诚邀觀眾以纯粹电影的语言交流切磋,我们也應辜負’。~~~by someone

Posted by SHU QI on 2015年9月2日

楊照解讀《刺客聶隱娘》

  • 黑白畫面序場

『聶隱娘』由侯孝賢自己發想故事,交給朱天文、謝海盟(加上一點點阿城)寫成了一個完整的劇本,一個有歷史有時代有政治有人情有個性有衝突也有生命哲理的多層次劇本,一個足可以在任何競賽中脫穎而出奪得最佳劇本獎的劇本。從這樣一個劇本出發,最終侯孝…

Posted by 楊照 on 2015年9月1日

  • 主戲開場

『聶隱娘』主戲開場,是聶窈回家。道姑送她回家過程中,畫面上出現了一個彈古琴的女人,從畫面的顆粒與色彩,稍稍專注些的觀眾就能理解這是個插入的段落,段落中畫外音給了「青鸞」的故事,沒有同類而靜寂的青鸞,因為在鏡中看見了自己,大叫而絕。我們不知道…

Posted by 楊照 on 2015年9月2日

  • 聶窈和刺殺對象是甚麼關係?

電影『聶隱娘』中,聶窈和她受命要來刺殺的對象,是甚麼樣的關係?同樣的,導演沒賣關子啊!電影中沒過多久,就藉由田季安和寵妾瑚姬的對話,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場戲,開始於田季安過訪寵妾,兩人卿卿我我,聶窈藏身看著。然後,聶窈的動靜使得田季安追出…

Posted by 楊照 on 2015年9月3日

  • 聶窈與精精兒的打鬥

活在『聶隱娘』那個時代的唐朝詩人李賀,有一首詩「走馬引」:「我有辭鄉劍,玉鋒堪截雲。襄陽走馬客,意氣自生春。朝嫌劍花淨,暮嫌劍光冷。能持劍向人,不解持照身。」詩中描述的,就是遊俠劍客,憑著手上的一把劍,得以離鄉到處浪遊,不用被綁在土地上…

Posted by 楊照 on 2015年9月4日

  • 田季安的兩次暴怒

電影『聶隱娘』中,張震飾演的田季安兩度發怒憤擲手邊的物件。這兩場戲,不只強調地顯現了田季安的性格,而且都包含了關鍵的情節訊息。第一次,在聽取部屬、幕客意見時,聽到田興建議不要和朝廷為敵時,田季安暴怒。這段對話,清楚地表達了:和朝廷間的關…

Posted by 楊照 on 2015年9月5日

  • 磨鏡少年

電影『聶隱娘』中,另外一個沒有交代來歷的角色,是磨鏡少年。原來的劇本裡描述了他如何告別妻子,遠從日本渡海到大唐來。如此一方面刻寫出唐朝的擴張性時代特色,一方面也解釋了為什麼由妻夫木聰飾演的這個角色,不會說話,說不了幾句話。到了侯孝賢的剪…

Posted by 楊照 on 2015年9月6日

精選訪談

由於對於細節的要求,絕對真實,絕對不違背邏輯常理。即使回到古代,唐傳奇裡的《聶隱娘》,也是如此。為了想了解唐代人的生活,去看《資治通鑑》,去弄清楚各種典章制度,地方藩鎮與中央的關係,唐代的外來文明、仙道思想、遊俠精神,以至更擴大到遣唐史的扶桑東瀛……做這麼多功課,下這麼多工夫,並非只為了在細節上精益求精,求個「不穿幫」而已。

而是把這些都貫通之後,最重要的是一股氣,侯孝賢說,當時人怎麼想,怎麼行事,遇事會下怎麼樣的判斷,都需要還原,很自然而然地以唐人的思維模式思考,那就對了。

謝海盟表示,台詞太長會影響電影節奏而被大量刪減,但侯孝賢並不在意如此刪減是否會導致觀眾無法了解劇情。此外,當影片進入剪接階段,他發現《刺客聶隱娘》台詞一多就顯得很假且太現代化,「話越少越不露餡」。可是,對於侯孝賢來說,重點是真實用電影說話,台詞多寡並不是重點。

侯孝賢把《刺客聶隱娘》的通關密語設定為「一個人,沒有同類」,這是他對影片的解讀。「電影最重要的是人,是人性,這些跟朝代是沒有關係的,人人都經歷過的,孤獨和面對自己」。

【對呀,這篇就是示範給陳文茜看的XD】大多數人看不見自己的生活:伊格言專訪侯孝賢◎伊格言之於我個人的短篇小說創作,侯孝賢是重要的啟蒙者之一──這聽來有些奇怪,畢竟侯導是個電影作者;然而那卻又理所當然,因為在我的理解裡,短篇小說和長篇小…

Posted by 伊格言 on 2015年8月6日

張鐵志:以《刺客聶隱娘》來說,聶隱娘的故事本來更奇幻,但你採取寫實的拍法,這是因為客觀上技術的限制,還是你主觀的意願?

侯孝賢:當然科技是會有限制,但主要不是因為科技,而是因為範圍的限制。這個限制對創作者來說很重要。唐朝是什麼?你不能漫無邊際,要有明確的事實。《刺客聶隱娘》的內容都有明確的年代和事件,一條一條組織起來。

例如田季安的父親田緒什麼時候死?怎麼死?他死的狀態只有一條短短的描述,就是「手握刀,臉呈驚怖狀,暴斃」。嘉誠公主嫁來,《新唐書》上有寫,她嫌翟車破敝,改乘金根車。翟車是公主坐的,金根車是皇后坐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她的個性。

這些都是發生在魏博的故事,當你有個範圍之後,就能把這些事件結構起來。我還是會以寫實為主,畢竟沒範圍的話,究竟要往哪裡去呢?

侯季然說:「《刺客聶隱娘》無疑重新提醒了我們電影能夠給出的獨特感受:創造一個充滿細節、極度逼近真實的時空,讓人沉浸其中,並獲得啟發。不論是膠片、記憶卡、35釐米攝影機、iPhone,還是紀錄片、劇情片,創造世界觀的原點永遠是創作者的『眼光』。」

裴鉶所作的《聶隱娘》原著中,道姑本與皇族無關,據說雙胞胎公主的設定來自阿城的建議,在電影中,這樣的設定有一種雙重、一體兩面的感覺。為何這樣設定?

侯:(前略)…設定成雙胞胎,才有可能帶走聶隱娘,比較有說服力。本來劇本裡寫她固執到底,像亞斯伯格症,根本無法應付,最好只好請嘉信公主把她帶走,因為她長得跟嘉誠公主一模一樣。在田季安成年行冠禮(女子是及笄禮)這年被帶走。電影雖然沒有拍,但觀眾可以感覺到。我把人物的線索、底下的恩怨情仇全部接起來,都沒拍,但底是全部建構好的。

在坎城,影評盛讚舒淇把聶隱娘「俠女」與「少女」的一面,詮釋得剛剛好,甚至形容這是一部充滿女性自覺的電影。

她生於官宦之家,卻被母親送到荒山野嶺習武成為殺手,最後覺醒於人性道德面,決定自主選擇隱歸山林。談到這個醞釀十年的角色,舒淇頗為疼惜。「她的身世真的很可憐,她的師父居然叫她去殺她最愛的人,這是非常糾結的。但她卻可以撇除自己愛與不愛的私慾去判斷,殺了這個人搞不好會讓世界更混亂,因此不惜違抗師令,變成跟師父之間的生死之戰。我覺得非常偉大。」

「這部電影的觀影方式很多,進場去看風景畫,看男女情感,當作歷史劇也行,就當作侯孝賢版的《花樣年華》,去劇情的影響不大。」謝海盟說,「不用看懂也沒關係,就看意境跟幾個人之間的感情。如果你想看懂,《行雲紀》有附上劇本,可以有點幫助。劇本必須建構完整,但電影可以讓大家去想像。」

電影中大量運用文言文與白話揉合而成的對白,以不同語言形式區別雅、俗場域,「因為我喜歡看京劇、演義小說,所以文言部分的對白由我寫,唐朝用的官話就像現在的閩南語,當時的文字用現代眼光去看,較文言也較雅;侯導喜看野台戲、筆記小說,便由他寫庶民對話;至於細膩的男女感情戲碼,則交給對文學語言較了解的朱天文。」

上集:劇本篇
身­為編劇之一的謝海盟說:侯導服膺的寫實主義美學傳統,像是一張因果綿密的網,宛如現實­生活,事過境遷之後回頭看方能體悟。《刺客聶隱娘》訴諸於大家都曾有過的非常孤寂的經­驗,「青鸞舞鏡」只有一人、沒有同類,即便失之於哀傷、失之於寂寞,但還是要在偌大的­天地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下集:實拍篇
侯導藉《刺客聶隱娘》重現唐代盛世!謝海盟所著的側拍實錄《行雲紀》,不僅為《刺客聶­隱娘》的全景視角留下了「活口」,更解開了許多左右拍攝上所遇到的困難決擇原委。今天­編劇謝海盟繼續為大家解析實拍上關於演員、道具、建築、服裝等的點點滴滴。大家快來攀­爬隱娘這座龐大無比的冰山吧!

張大春認為,電影看似違反了武俠片中大俠殺人明快、鏟奸除惡的傳統,但是對於「武」的意義與信念的探討,正是武俠的精神之所在。奪取他人的生命,是一件多困難且慎重的事,所以侯孝賢才說:「正直且清楚人情世故的人才能做俠。」

精選影評

侯導表示,對於片中聶隱娘不願殺人的想法,是他早在劇本開始發展之前很早就認定的。因此片中即使出現少量的殺人情節,也都是在劇本深思熟慮的設計下以最克制的形式發生的。這種對於銀幕上的殺戮最高程度的節制,讓《刺客聶隱娘》在動輒屍橫遍野的傳統武俠片之間,簡直宛如不問世事的得道高僧。…(中略)擁有殺人能力以及殺人行動被賦予師出有名的人,並沒有權利傲慢地因此認為自己所做就是正義,更沒有理由堅信自己的殺戮就能終結殺戮。這是聶隱娘這個殺手生而在世最大的矛盾與孤獨。

在武俠片裡,「俠」的行動是獨斷而單一的,講的是義理,亦即所謂的「快意恩仇」。侯孝賢的風格,總是不做過於一廂情願的戲劇化思維,他的電影講寫實、重細節,這一點不只形式,亦指內容。聶隱娘看似旁觀者,動靜之間,其實所有事情的悲歡離合,都繞著她的念頭而轉。侯孝賢強調的不是她出手運用功夫技藝的快狠瀟灑,而是起心動念之間,那胸中波濤洶湧的百轉思忖。

斷其所愛,是養成殺手的訓練手段,道姑於是帶聶隱娘回家,「斷其所愛」的新淬煉在於要她殺掉昔有玉玦婚約的青梅竹馬田季安。這是一石二鳥之計,成功殺之,能斷所愛的聶隱娘終能成就一代刺客;成功殺之,對其他二心藩鎮都有鎮攝之功。

然後,聶隱娘不是唯師命是從的盲從殺手,她繼續聆聽,繼續依良知做判斷與選擇。斷或不斷,她自有決斷,她的決斷拿捏,也就是戲之所在了。

侯孝賢這種寫實的風格,除了見諸美指、服飾和運鏡等安排(簡單來說,細節就是王道),我認為更為驚人的是電影大部分時間裏都安排了鳥語或蟬鳴(我不敢說每一秒,但確實填得很滿)為背景聲效,即使是室內的場景也不例外,加上林強借鑑雅樂的配樂,時而大鼓聲動,時而鳳管鸞笙,「刺客聶隱娘」在還原古代的努力,可說每一層面都去到華語片前所未見的境界。

回想起來,從黑白序場之後,第一個標示片名的彩色開場鏡頭,彷彿濃縮了所有色彩和殺戮的絢爛血色黃昏,和最後拜別立於飄渺雲端的道姑師傅而緩步下山,沒入白與灰的無盡空靈。阿含經:「無明所繫,愛緣不斷,又復受身…」,說的是肉身的愛慾瞋癡在生命兩端的反覆輪迴,而在片中,一頭、一尾,就兩顆鏡頭,早已經道盡聶隱娘生命的一切。

就侯導的個人風格切入,不難發現《刺客聶隱娘》再度將故事情節減到最低,僅透過人物間的細微互動,堆砌出整個時代的氛圍,甚至做出一定程度的政治詮釋,這其實是侯孝賢與朱天文合作以來不斷強化的特色。侯導原本就擅長拍人物,而朱天文在書寫上的實踐,更是一路貫徹瑣碎政治的概念,原作中的聶隱娘是個能左右政權的頂絕刺客,但到了侯、朱手上,著意描寫的是她的心理層面,特別是如何折射出歷史與政治角力的部份。

《聶隱娘》前六分鐘以黑白呈現,接著拉寬銀幕、轉為彩色,才出現片名,由於,侯孝賢曾在專訪時表示,對他影響最深的是日本導演黑澤明的日本武士電影,不注重暴力動作,而是著墨在闡述武士的生命哲學。因此,《聶隱娘》電影中的武打場面不多,但每次都是高手過招,一分高下立即停手,非必要絕不取人性命,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看不見的「動作戲」都是發生在人的內心裡,侯孝賢在「人心才是真正的戰場」的哲學底蘊之下,試圖打造一個沒有刀光劍影的「心靈武林」。因此,我們可以說《聶隱娘》是一部侯孝賢的「心武俠」電影。

侯孝賢版的聶隱娘是一個注定無法成為真的刺客的,活生生的平凡人。她和那個爾虞我詐、政治算計的時代與環境格格不入,「道心不堅」恰足以成就她的人性,因為她心底的那個柔軟之處沒有在亂世、如孤鸞一樣的遭遇被抹殺、更移、消除。

「刺客聶隱娘」裡的聶隱娘情緒內斂,唯一哭戲是多年後返家母親說起娘娘(嘉誠公主)過世前最放不下的是「屈叛了阿窈」。她聞言後以巾帕摀住全臉,壓住聲音,微微抽泣。電影聶隱娘的原型融合「天鵝之翼」的九歲女孩、「大頭妹」、大陸作家李娟與張愛玲「雷峰塔」裡的沈琵琶。沈琵琶有張愛玲童年與少女的影子,書裡琵琶在車站看老保母離去時寫道,「琵琶把條手絹整個壓在臉上,悶住哭聲,滅火一樣。」編劇因此借用在聶隱娘身上。

談三位侯導的御用女主角:1980年代的辛樹芬、1990年代的伊能靜、2000年代的舒淇。

相關書籍/雜誌

本書由《刺客聶隱娘》編劇謝海盟撰寫。她全程觀察創作中的侯孝賢導演,以一位年輕寫作者的熱情心靈,時而介入、時而旁觀、時而攜手合作《刺客聶隱娘》的編創與拍攝,娓娓道來劇本討論時期「織了拆、拆了織」佩妮羅佩式的漫長過程,並記錄了世界影壇知名演員與一流台灣電影工作團隊在鏡頭內外的神采姿態。另收錄電影劇情大綱與劇本。

《唐 風尚》一書,以「刺客聶隱娘」電影中人物造型與場景道具為主軸,用細膩的角度及文字,舉凡行禮、談話、宴飲、沐浴淨身等生活舉止;服飾、配飾等造型元素;到因不同階級門第、宅邸、御院、閣道而構築出的建築様貌,支微末節,步步引領觀眾進入劇情,仿若置身唐風。

以淺顯親和之筆,生動細膩的插畫,
進入傳奇詭譎的刺客世界,探尋高手對絕的秘境,
看他們武藝啟發、神秘性格、各式絕招、弱點與內心糾結。

打開這本書,50多幅唐風著色畫,
從《刺客聶隱娘》世界裡的服飾繡片、樓台閣道、育樂擊鞠等著色過程中,重新運用色彩激發創作靈感,進一步了解唐代迷人的魅力所在。

三十年來最不取悅世界的導演
侯孝賢
2015坎城國際影展 最佳導演獎
《刺客聶隱娘》

謝海盟對談侯孝賢
拍攝側錄《行雲紀》
《刺客聶隱娘》完整劇本

重量級專文
朱天文:剪接機上見
唐諾:千年大夢
林保淳:是刺客還是俠客?

成英姝專訪侯孝賢
房慧真溯寫製作淵源
團隊專訪:李屏賓、黃文英、姚宏易、林強、黃芝嘉、許芳宜、畢安生
評家觀感:黃建業、張小虹、張士達、王派彰、張全琛、Pascale Wei-Guinot
68屆坎城影展小輯
唐人傳奇原文,影片背景本事

【刺客聶隱娘特輯】
導演侯孝賢專訪 伊格言
編劇謝海盟專訪 李屏瑤
唐傳奇〈聶隱娘〉文本分析 張啟超

電影音樂

  • 第五屆坎城影展會外賽 最佳電影配樂 林強

「The Assassin刺客聶隱娘」電影原聲音樂━━━━━━━━━━━━━━━━━━━━一個人沒有同類♛第六十八屆坎城影展 最佳導演 侯孝賢♛第五屆坎城影展會外賽最佳電影配樂 林強2015.09 即將發行 相信音樂…

Posted by 相信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on 2015年8月26日

  • 《刺客聶隱娘》片尾曲|Bagad Men Ha Tan – Rohan

「35歲前看不懂他(侯孝賢)的電影,覺得好悶。年紀漸長,越來越感到他的樸實細膩克制和學識修養。另外,他的堅持不為外界所動,在這種年代如此稀缺,讓我欽佩。」這是朴樹對侯導其作其人的看法。

  • 《刺客聶隱娘》宣傳曲|龔琳娜〈一個人沒有同類〉

電影幕後花絮

  • 【導演篇】開啟武俠新視野
  • 【演員篇】寧願錯拍、沒有彩排
  • 【動作篇】高手過招、對決剎那
  • 【美術篇】回到唐代的時光隧道

相關影片

  • 坎城專訪 《聶隱娘》劇組
  • 老外電影院:坎城「最佳導演」侯孝賢得獎感言、聶隱娘片段、與侯導的工作經驗(郝毅博 Ben Hedges|新唐人電視台)
  • 三分半鐘看不懂刺客聶隱娘-「週末來吧」看電影(臺灣吧
  • WHATIV・如果『刺客聶隱娘 – 是出包刺客』 – 週末來吧 看電影(臺灣吧
  • 電影《刺客聶隱娘》前傳定格動畫

此款動畫由創造千萬點擊記錄的《風雪山神廟》原班人馬傾力打造,短短三分鐘由近百個動畫鏡頭組成,講述了小隱娘跟隨道姑修煉劍術的故事,包括隱娘舞劍、劍刺鷹隼等精彩的畫面。

  • 呂捷話唐朝 之安史在亂什麼篇
  • 呂捷話唐朝 之來人啊有刺客!
  • 呂捷話唐朝 之「唐『潮』知青柑仔店」

【番外篇】舒淇「我來自台灣」爭議

澄清無聊八卦,完全是媒體的問題。

因應世界常常變化,所以文章常常更新,本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grussytw/posts/10204519746415839〔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何以邪惡?讓我們來重新檢視這個故事,所謂的〔即時新…

Posted by 林聖文 on 2015年5月23日

當對岸媒體已經可以以不帶民族情感的冷靜客觀,純粹從藝術的高度看待侯孝賢與賈樟柯兩位分別來自台灣、中國的導演在影展正式競賽的競爭,台灣媒體卻將代表自己的作品矮化成只是為國家標籤服務的載體。然而事實上,當我們口中說出「電影是最好的外交」,我們就已經把電影踏在腳下當成為國爭光的工具。

於是原本應該要肩負起傳播責任傳遞資訊的媒體,在眾聲喧嘩中失語了;電影應該被歌頌彰顯的藝術本質,在誤導的新聞與無助的爭辯中失焦了;原本希望讓台灣站上國際舞台的台灣人,卻在高呼台灣口號的同時,將台灣窄化成了只具國家名號的標籤。

專題下則文章:

黑暗的《時尚代價》:「平價時尚」的真實成本,不是你我可以負擔得起



電影入迷:影像之外的其他故事:

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是瘋子。影癡呢?就在瘋與傻之間,他們比觀眾更敏銳些,比演員更理智點。人們看電影為娛樂,他們則愛用一個最獨特的視角「寫」電影,以文字做鋤頭,探入敘事的幽微之處,掘出鳳毛麟角,傾訴影像之外的故事。借用了他們眼光,就算是老片重看,畫面有了層次,更耐人玩味。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