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傻傻分不清?深度解析支付功能、商業邏輯的差異|經理人
管理 Management > 產品與專案
feature picture
Unsplash

全家、全聯為何都推出第二種 pay?第三方支付、電支差在哪?4 個 QA 一次讀懂

2022-10-31 採訪.整理 吳美欣

近日,不少公司在原有的「pay」外,推出另一種支付工具。像是全聯的 PX Pay 與全支付、全家便利商店的 My FamiPay 與近期上線的全盈+Pay、一卡通 Money(原 LINE Pay Money)與 LINE Pay。

從法規定義來看,全支付、全盈+Pay、一卡通 Money 都屬於電子支付;而各公司既有的支付工具,如 PX Pay、My FamiPay、LINE Pay,屬於「第三方支付」。為何企業有了一種 pay 後,還要成立電子支付?為什麼升級全支付要實名驗證?同間公司推出的支付工具,為何綁定不同銀行、儲值金無法互轉?未來 2 種 pay 會並存,還是合併為一?民眾的諸多問題,《經理人》一次解答。

「電子支付 vs. 第三方支付」常見 QA

1.企業推出電子支付有什麼好處?

2.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的功能、款項為何不能互通?

3.同間公司推出的支付工具,為何會綁定不同銀行?

4.未來,同間企業的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會並存嗎?


企業推出電子支付有什麼好處?

首先,為什麼企業要推出電子支付,最常見的回答莫過於建立自己的生態圈。第一個有利因素來自產業背景改變,在 2021 年 7 月新版《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上路後,整合「電子支付」、「電子票證」規定與支付生態圈,除代收代付、儲值金額、轉帳,還加入外幣小額匯兌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法規上允許業者「跨平台」交易,不只是轉帳交易,也包含紅利點數整合、折抵。「就像打通任督二脈,」有了電支執照,讓企業能夠結盟的產業更無遠弗屆,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儷容表示。

延伸閱讀:全盈 + PAY 上線一個月,用戶就逼近 40 萬!深度解析背後商機

經營電支對零售業者的好處:即刻入帳、能向金融業者收取廣告費用

企業看上的第二個好處,還包括資金營運面,王儷容指出,PX Pay、My FamiPay、LINE Pay 等第三方支付,只能從事代收代付,必須要綁定信用卡進行儲值或付款。對於業者來說,這是「pay after」的金流,因為帳款不會馬上入帳;但有了電子支付後,不僅可以綁定信用卡,還可以連結銀行帳戶、或用現金直接儲值購買,是「pay now」,錢能馬上入袋,對企業自然有吸引力。

第三個好處在於延伸產品服務,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羅蕉森表示,從零售產業基本要素 —— 人、場、貨來看,全支付與全盈+Pay 已經具備人跟場的條件,電支業者下一步就是要思考如何讓更多的「貨」搬到電子支付中,而延伸金融產品,如保險、基金,正是提供更多貨源的手段之一,但這不是指電子支付業者直接提供保險、基金或證券等服務,而是透過與金融業者合作,把客戶從電支平台導引到金融業者端,作為一種獲客管道。

對於電支平台來說,可以向金融業者收取廣告費用;而對金融業者,這個合作模式也是擴大通路,將觸角伸向過去難以接觸到的群眾,如全聯的婆媽粉、全家的大眾使用者,也有活化信用卡使用率的機會。

第三方支付升級電子支付要實名驗證、儲值金不能轉移,為什麼?

對電子支付、金融業者有好處,但對使用者來說,卻可能相當苦惱。一是要搞懂不同支付工具差在哪,就需要花心力,二是要不要升級?升級後,原本的功能與現在的功能無法互通。例如,原本第三方支付中(如 PX Pay)的儲值金,無法與電子支付(如全支付)互通,原因是什麼?

這又回到 2 種支付工具本來就歸屬不同政府部門管轄的原因。第三方支付如 PX Pay、My FamiPay,僅能代收代付,只要平均單日經手代收付的總餘額,沒有超過新台幣 20 億元,都屬於經濟部管轄。功能單純,監管也相對自由,不需要任何特許與執照,一般公司都能做。

而電子支付屬於金管會管轄,比照金融機構監管標準,包含資安、個資、防制洗錢、消費者保護等。因此,不論是從 PX Pay 或 My FamiPay,要「升級」為全支付或全盈+Pay,都需要多一道身分驗證的程序,消費者需要填寫身分證資料、上傳身份證照片、建立個人資料,經由聯合徵信中心進行實名驗證後,才能使用。

再來,儲值金無法互轉的問題。第三方支付用信用卡儲值的儲值金,在法規中,屬於電子化禮券性質,意思是,用購買禮券的方式,轉成可消費的儲值金,因此無法做帳戶轉移。

延伸閱讀:全支付上線十天用戶破百萬!全聯推出電子支付,看上的 2 大優勢與機會
全聯PX Pay用戶可升級成為全支付會員,但必須另完成實名驗證。
全聯PX Pay用戶可升級成為全支付會員,但必須另完成實名驗證。
全聯福利中心

同間公司推出的支付工具,為何綁定不同銀行?

也有不少使用者發現,PX Pay 與全支付、My FamiPay 與全盈+Pay,所綁定付款的信用卡銀行不同。有趣的是,若如同前面所提過的,電子支付是作為金融業者的「廣告平台」,那為什麼金融業者未必一窩蜂加入該平台?對電子支付業者來說,愈多金融業者加入,自然愈有利,那麼,是什麼節點卡住合作?

不具名會計師表示,背後牽涉到雙方的「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電支業者與金融業者合作,電支業者通常得向發卡銀行支付約 1.5% 的手續費,但如果本身是強勢通路,所支付的手續費,有可能比較低、甚至沒有。對銀行來說,手續費雖然低,但可能帶來衝高發卡量、循環利息的好處,因此有意願合作。舉例來說,全聯 PX Pay 經營已久、客戶黏著度高,議價能力很強;而全支付比較新,議價能力未必如 PX Pay,「要付給綁定銀行的手續費可能會高一點。」

議價能力,同樣影響到跨平台合作的機會。新版《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對電支最重大的影響,在於跨機構金流。亦即民眾付款時不必煩惱哪個通路要用哪家支付,無論是一卡通 Money、全支付、全盈+Pay、街口等不同電支平台的用戶,均可付款,款項也可在這些電支帳戶間相互轉帳。

但是困難在於,現在電子支付業者是單獨跟特約商店、銀行談費率,但之後如果跨平台,譬如,拿全支付去街口支付的特約商店消費,「本來是街口跟特店簽的費率,變成我現在是全支付去街口特店消費,費率要怎麼算?」

延伸閱讀:咖啡跨店取、友善食光不漏接,養出千萬會員!全家董座親揭 App 經營思維

現在是電子支付業者自己談的特店,能夠計算要向每間特店收多少錢,再支付手續費給發卡行,才有利可圖;可是如果是透過別人的平台,又多一層類似收單行的角色,費率很難算得清楚,因此在跨平台交易之前,各家業者的費率一定要談得攏。

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並存,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

事實上,電子支付的營收結構,會因業者類型而有所不同。羅蕉森表示,以電子票券起家的一卡通 Money、悠遊付,主要營收來源是賣卡,悠遊卡至今發卡量已超過 1 億張、流通卡數超過 9400 萬張,又有造型卡可以推動買氣,實體卡片是收入重要引擎、再來是與運輸業者及特約商店的清分手續費,還有聯名卡權利金收入。

而「純電支」街口支付、全支付、全盈+Pay 的收入來源,多來自特約商店的手續費收入。不過不同於專營電子支付的街口支付,賺錢是迫在眉睫的議題,全支付、全盈+Pay 從零售起家,背後有知名企業撐腰,如何蒐集更多消費者資訊、更精準推播商品,是後 2 者更在意的策略;至於一卡通 Money,業務核心在於交通服務,加上半官方性質,觸角更廣,提供如小額匯兌、移工跨境匯款等服務,會配合公共政策,增加使用者黏著度。

未來,同間企業、不同的支付工具是否會共存?王儷容觀察,PX Pay、My FamiPay 與全支付、全盈+Pay,所建構的生態圈還是有所不同,前者限於單一、特定場所使用,可以服務懶得升級、不希望功能太過複雜的用戶;而後者可以建構自己的生態體系,跟不同產業有所連結,「應該還是會共存。」畢竟,從商業邏輯來看,提供新服務、新產品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讓消費者有更多元的選擇。

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比一比

支付工具 電子支付 第三方支付
主管機關 金管會 經濟部
申請門檻 高,最低實收資本額為新臺幣5億元,並須受金管會比照金融機構監管。 低,不受實收資本額限制。
功能 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收受儲值款項、電子支付帳戶間款項移轉。 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
常見工具 / 業者名稱 10 家專營電子支付機構,20 家兼營電子支付機構。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如橘子支付、歐付寶、街口支付、全支付、全盈+Pay 等;兼營電子支付則多由金融機構推出。 綠界科技、藍新科技、紅陽科技,專營跨公司代收代付;PX Pay、My FamiPay、LINE Pay,專營自家企業代收代付。

本篇不提供合作夥伴轉載使用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疫後行銷怎麼做?TGiLive洪獻聰拋「D2L」策略,掌握實體OMO經營是關鍵!

2024-04-22 經理人 X TGiLive居生活

數位轉型是企業生存的關鍵,疫情更推波助瀾加速轉型。如今處在疫後復甦時刻,是重新掌握轉型脈動的時機,也是重塑商業發展方向的機會。TGiLive居生活數位整合有限公司,在創辦人洪獻聰的領導下,近年攜手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與數位發展部,協助上千家中小企業實現數位轉型、運用數位整合行銷為品牌加值。在嶄新的疫後時代,洪獻聰如何領投TGiLive居生活巧妙佈局,帶動品牌迎向回歸實體的商機?

海外顧問返台創業,助品牌轉型

曾長年旅居英國、在歐洲擔任市場開發顧問的洪獻聰,擁有豐富的跨國商業合作經驗,跨足商業貿易、數位行銷、跨境電商、物流管理等領域。2013年,海外事業告一段落後,他回到台灣,發現台灣雖然有很多很棒的服務與產品,行銷火侯卻似乎還差了那麼一點。因此,2016年他創立了TGiLive居生活,在電商發展大舉起飛、充滿新機會的時代,以「品味而居,數位生活」的理念展現在一站式解決方案,包括數位整合行銷、跨境電商、Martech等,致力推廣將數位技術融入品味生活服務。

儘管市場上有許多數位行銷、數位整合方案的競爭者,但洪獻聰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我們的思考邏輯不是B2C或B2B而已,而是從最終端的user需求出發,是B2B2C的脈絡,為客戶找到解決方案。」換言之,TGiLive居生活並非單點式、專案式的策略,而是為企業客戶釐清最終目標,提供最完整的策略。「尤其,在數位的大框架底下找出解決方案,考驗的是對科技、對趨勢、對傳產需求的敏銳度。」而擁有海內外豐富業界經驗的他,顯然掌握了最佳利器。

TGiLive居生活.jpg
TGiLive居生活數位整合創辦人洪獻聰。
經理人

疫後轉型新篇章,重掌線下體驗之必要

走過疫情風雨的三年,洪獻聰認為疫後復甦也是重新洗牌的時刻,觀察到消費者紛紛回歸實體,以及許多零售業者也擴大展店的趨勢,品牌是時候重新掌握實體經營、形塑OMO整合體驗。

「實體不死,且更優化。」洪獻聰強調,數位轉型不是為了追逐新技術,更不能忽略線上與線下的結合,OMO全渠道的整合體驗是必然的發展方向。不過,有別於過往從實體思維出發,強調線下品牌發展線上行銷;如今必須做的是「D2L」(Digital to Land)的逆向路徑,意即原以線上發展為主的品牌,也必須增加實體體驗,掌握線下商機。

TGiLive居生活.jpg
TGiLive居生活旗下咖啡廳「lavi cafe #安居咖啡」也是實現實體OMO的示範場域。
經理人

為了實踐D2L概念,TGiLive居生活積極探索實體與數位的結合。例如近期開幕的咖啡廳「lavi cafe #安居咖啡」,即是從線上VR虛擬店面出發,消費者可先在網站瀏覽咖啡廳氛圍,再選擇進到實體店面體驗;走進店內,透過QRcode點餐、電子支付等數位工具,讓消費者的線下行為足跡也能留下紀錄,作為後續行銷優化參考。

TGiLive居生活.jpg
「lavi cafe #安居咖啡」線上VR虛擬店面
TGiLive居生活

又例如TGiLive居生活在微風廣場GF進駐的高爾夫球服飾店「ON the Green」,也是將電商品牌擴增實體場域,消費者可以前往實體門店試穿,補足線上所沒有的體驗。

TGiLive居生活.jpg
高爾夫球服飾店「ON the Green」線上虛擬店面
TGiLive居生活

洪獻聰表示,「透過D2L的模式,品牌可透過實體場域更接近大眾,也帶來OMO整合行銷的多種好處,如比一般百貨櫃位減少70%的庫存量,不僅節省空間,也能讓空間有更多展示運用。」TGiLive居生活以身作則、典範先行,將D2L落地實踐,讓更多品牌看見重掌或創造線下體驗的可行性。

TGiLive居生活.jpg
洪獻聰領投TGiLive居生活數位整合探索「D2L」的可能性。
經理人

回應時代脈動,以數位實現品味

在疫情間,TGiLive居生活就曾展現應變能力,推出「居空間VR Mall」VR虛擬實境商城服務,透過線上實境店鋪及VR虛擬展間,為品牌渡過困難時刻,更獲得「金炬獎」十大潛力企業的創新設計獎與雲市集TOP 20資服業者青睞;如今疫情過去,「居空間VR Mall」服務仍獲得無數產業品牌的青睞,紛紛導入作為線上展示或數位典藏方案。

展望未來,TGiLive居生活的初衷不變,持續為各種企業品牌提供整合的數位轉型方案。這句話說來簡單,卻相當考驗團隊能耐,「傳統做法是有什麼、做什麼;但數位思維是結果先行,定好目標才能反推策略。」也因此團隊必須靈活多變,隨時因應趨勢與市場需求,端出兼具創意與成效的做法。而在洪獻聰的帶領下,TGiLive居生活勢必會持續帶來嶄新洞見與驚喜,令人拭目以待。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TGILive居生活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