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癌治療】討論區財經台紅人「媽咪麵」患腦癌眾籌治療費 專家解說危疾保險疑惑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財富管理 - 保險 - D201116

【腦癌治療】討論區財經台紅人「媽咪麵」患腦癌眾籌治療費 專家解說危疾保險疑惑

保險

發布時間: 2020/11/16 17:00

最後更新: 2020/11/16 18:58

分享:

分享:

【腦癌治療】財經台紅人「媽咪麵」患腦癌眾籌治療費 專家解說危疾保險疑惑

被網民稱為連登討論區財經台燈神的網絡紅人「媽咪麵」,日前在其Facebook專頁圖文並茂發帖,稱確診末期腦癌,由於要使用新治療方法,貴用高昂,於是在網上發起眾籌治療費,熱心網民獲悉後,紛紛響應捐款。

「媽咪麵」在個人社交媒體專頁稱,今年5月突然暈倒,之後發現腦生膠質瘤,6月初病情惡化,並進行手術,幸手術成功,順利切除大部分腫瘤,並康復出院。

但其後收到醫院的報告指,證實患上末期腦癌。在最近的磁力共振(MRI)的報告中,幸好腫瘤並未有惡化,所以他與同屋企人決定嘗試兩種新的治療方法,但療程費用高昂,療程合共要數百萬元,迫於無奈先發起今次眾籌。

「媽咪麵」的事件曝光後,引起不少網民對危疾保險的關注,今次由10Life創辦人兼資深精算師倫凱恩來解說危疾保險的疑惑。

1. 危疾保險VS醫療保險

倫凱恩解釋,危疾保險與醫療保險作用並不同,危疾保險是讓投保人在患病期間失去工作能力時,仍有一筆流動現金,並不限制投保人的使用,而醫療保險是用來支付醫療費、手術費等,是實報實銷的。現時自願醫保包含「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最低保障額為每年8萬港元,涵蓋化療、標靶藥等治療,但對於癌症療程的巨大開支,只是杯水車薪。

醫療保險與危疾保險有何分別?

2. 儲蓄危疾保險VS定期危疾保險

坊間的危疾保險分為儲蓄型及定期型,倫凱恩表示,儲蓄型危疾有病時可當現金流,無病時則當儲錢,日後可提取消費用,但就會失去保障作用;定期危疾保險則是純危疾保障。

相比下,儲蓄型危疾的保費較高,保障額亦較低,倫凱恩指,一般而言,以一位30歲男士來說,每月供款數百至數千元,保障額可有50萬元。定期危疾保險的槓桿較大,同樣以一位30歲男士來說,每月數百元的供款,已有100萬元的保障額。

儲蓄型還是消費型保險?買保險前記得分清楚!

3. 危疾保單能否理賠到數百萬元的療程?

對於要數百萬元的癌症治療開支,倫凱恩坦言,投保人的危疾保單每年要有數萬元供款,才會有這樣大的保障額,但相信一般人未必能承擔到。

4. 復發後不能再索償?

不少人擔心癌症復發不會再獲危疾保險理賠,倫凱恩表示,現時有新式的多重保障危疾保險,可理賠三次或以上,亦有保險公司提供無限次理賠。

倫凱恩亦提醒,要留意保單的「等候期」的條款,即是復發時間離上次患病時的時間,如沒有滿足保單指定的「等候期」,保險公司可不作理賠。另外,有保單或會列明復發後14日後仍在生,才獲理賠。

【癌症保障】危疾復發風險高 多重保障計劃可補缺口

 

責任編輯︰陳啟昌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保險百科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