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默默无闻的运动员退役时是什么感觉?

如题
关注者
4,010
被浏览
3,748,762

424 个回答

在知乎毫无存在感。

今年24,女,大概初一那年接触跆拳道,在小道馆里陆续练了一阵子,觉得很喜欢,初二的暑假去了市体校,满怀激情的认为自己走上了阳光大道,那时是真心爱啊,爱体育,爱跆拳道,早上出操,上午练,周末会全天练,晚上练,从不抱怨,一说训练激动的不行,好像是初三(体校也会上文化课)的时候吧,参加省里的青运会,感觉没练过体育的人,不会有那种心情,永远没法体会,重竞技比赛需要控制体重,苦的一逼,备战的赛前训练量也很大,这时候,我膝盖受伤了,现在知道那是前交叉韧带断了,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只是耽误了比赛,回家用中药消了肿,就又继续训练了,那是我的第一次比赛,一个小城市的运动员,能参加省里的青运会,那是多高大上的事情,但是我没机会了,没人知道我的心情。一段时间后,省体工队搬到了我的城市,里体校一墙之隔,路还得继续,接着训练,但是由于没有根治膝盖,腿脚一直不利索,教练拖了关系,把我们安排到省队训练,由于我连市队的训练进度都不上,只能一直在后面慢慢跟着,那种心情,只能说wocao ,唉,这样拖了一阵子,教练感觉你练不出来了,就会默默的放弃你,不会再给你指导,我自己也感觉出来了,这时想到不然拿一个二级运动员的证书,继续上学好了,在年底的小比赛里,勉强拿了二级证,然后看书,保持体力,准备单招考试,其实单招考试水分很大,证书有假,成绩有假,门槛也低,只是找个上学的方式,我报了st,教练说他可以帮帮我,当然不是白帮的,细节不说了,结果就是我没上了,我承认我成绩差了不到两分,但是我花钱了啊,最后才知道,教练根本没关系,后来虽然退钱了,但是我也被耽误了。当时真是一脸懵逼,在家呆了几个月,爸爸说叫我再去补习补习,明年继续考,当时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已经无所谓了,就去了市里一个普通中学,上了一阵子,爸爸说去sjz吧,那边分低,也好上,就这么去了sjz上所谓的预科班,对,我考上了,这期间我又做了一个月的针灸。虽然考上了,专业却不是跆拳道了,我也不想再接触跆拳道,wq 就wq 吧,挺好的,慢慢,我是从心里喜欢上wq,想着可以做个裁判什么的,辅导员也是教练,对我很关注,也在慢慢带我,暑期叫我去实习,做教练,出去参加小型比赛的制裁等等,大二的暑假,在wq学校实习的时候我膝盖又受伤了,彻底检查后,做了切除和缝合手术,在家休息康复了半年,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了,大三下半年回到学校,没有上课,又出去实习,是在一个很好的wq 馆里做前台,不用剧烈运动,也有时间对我的膝盖进行恢复训

练(因为受伤太久,肌肉萎缩了),大四,我回家了,因为不可能做一辈子前台,也不知道自己能干嘛,就这么毕业了,同学有出国,有考验,有结婚生娃,我在家窝了一个暑假,天天去健身房,没有计划的瞎练,然后突然有一天,妈妈说你去上班吧,不累的一个班,挣钱不多,就是有个事情干,然后我去了,运维,呵呵,然后我在昨天已经过了三个月试用期,已经转正了。

流水账一篇,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深爱体育但是跟体育没缘的姑娘,走上了机房运维的道路,我不知道是自己选的,还是注定,已经不知道该不该反抗,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是觉得24岁了,鸡汤喝的不少,怎么自己会这个样子?

第一次回答,不请自来,现在在大巴上,比较混乱,无论是思绪还是路况。毫无文法可言,手机码字,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哦,既然匿了,我就说下吧,练体育的女生,真的没几个身体好,我自己就是,受寒严重,月经不调,胃不好,之前不科学的为了比赛控制体重,导致容易暴饮暴食,还有很多。

先到这儿吧,想起来再写。

如果有幸,你看完了,请接受我的感激,谢谢你看完我杂乱无章不咸不淡的文字。谢谢。


2016年10月30日 07:45

49个赞 17个评论 ,对于知乎第一次回答的路人来说简直激动到飞起来。

首先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我也觉得经历不分好与坏,可能当时感觉很差一蹶不振,但是后来想想,都是过程,经历过总是好的。

小城市体校里面的训练很不科学,只是追求出成绩,根本不在乎队员的身体和心理,很多人都是初中甚至5、6年级就被教练选上离开家,过去训练,连上7、8年以后,一身伤病,年纪不大,阴雨天气就浑身难受,而且体校很不注意队员的文化培养,文化课上不上都是教练说了算,而且大多数训练太累了,文化课都是补觉的时间。练体育很苦,可能仅次于当兵吧,刚开始练的时候,大家都想着既然来了,就想好好练,练出成绩,但是慢慢时间长,就知道那些冠军都是怎么出来的了。

我这样吐槽并不是黑体育,即使我现在可能再不会走上这条道路,我也从没后悔初中时的选择,和每一次在分叉口的选择。国家的体制问题,这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如果以后有了孩子,一定不要他练体育。不过现在应该不会这样想了,体育作为一个爱好,我觉得没有比它更好的了。

再说说运维,我真是什么都不懂,完全从0开始,比小白还小白,所以还在慢慢学习中,不知道能干多久,先这样吧,虽然感觉这个工作可能不适合我,但是如果这个工作离父母很近,可以每天回家,可以叫他们很少操心,我愿意尝试并坚持。

谢谢


11月1日

wokao wokao wokao

点赞上千了,回复上百了


之前做的手术,到今年已经三年了,重建韧带加半月板切除缝合,现在跑跳没问题,健身房臀腿训练也无压力,这个手术还是要早做啊,做完恢复起来也容易一点;

呃,运维的工作,我是打死也没有想到过的,总之既然已经转正了,就慢慢学吧,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

其实吧,无不觉得我是专业运动员,也就谈不上是退役,只是一段时间内我接触了它,它可能改变了我一些东西;

健身房的教练,我周围也认识几个,是朋友是同学。既然我匿了,就实话说吧,真心是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好的健身教练简直是少的可怜,有很多教练专业水平可以,但是卖完课也就不怎么管了,有的很负责,但是自身能力真心有限,现在的教练水平都不高,可能把自己练的很好,但是教不出来,也是白搭。加一句,健身房里吃以指导为名义吃女学员豆腐的教练太多太多;

我觉得我没有放鸡汤吧,就是有啥说啥,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比较语无伦次,码字能力也有限,哈哈哈哈哈,可能就是没见过大世面,一千个赞就已经给我美的屁颠儿了;


嗯,我还是会觉得经历比结果重要,可能在别人看里年纪不大这样也挺没追求的,但是可能每个人的活法不一样吧。

谢谢大家,谢谢你们每一个我不认识的人。谢谢。

刘磊磊属于在人群中辨识度极高的那种人。33岁的他,身高一米八三,体重达190公斤。

作为中国国家女子柔道队资格最老的男陪练,他16岁加入国家队,一多半的人生都在这里度过。16年,他陪着一个又一个女性在场上训练,一次又一次被她们重重地摔倒,用自己的身体,铺垫起她们走向领奖台的道路。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以及不计其数的全国冠军……

这一切荣誉,都与他有关,又与他无关。

几个月前,他退役了。

我们把他的故事写给你。


1


没有人一开始就想做陪练,刘磊磊也是。


刘磊磊的家在山东即墨市的乡下,爸爸在村里搭了个棚子以修车为生,妈妈在县里的商场卖衣服。


1999年,刘磊磊14岁,身高已经将近一米八,体重100多公斤。凭借良好的体型优势,他先后在即墨市市北中学和即墨市体校学习铅球和柔道,第二年,青岛籍运动员李淑芳获得悉尼奥运会金牌后,回到青岛成立了黑妹柔道学校,刘磊磊成为这所学校第一批的30多个学生之一。


在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下,刘磊磊们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进入省队,接着努力在全国比赛中拿到前三名,同时等待国家队在重大国际比赛前,到每个省选拔优秀的运动员集训。进入国家队后,还要从近百人中脱颖成长为主力选手,才有机会参加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比赛。


没料到的是,第二年刘磊磊就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2001年,时任国家女子柔道队教练、山东省女子柔道队和青岛市女子柔道队总教练徐殿平来到学校,当即选中了他。


刚进入国家队的刘磊磊 图 / 网络


“……(刘磊磊)别的也没什么突出的,就是看起来憨厚、老实、朴素、简单,就带走了。”他对每日人物说。


刘磊磊妈妈得知儿子被选中的时候正在商场卖衣服,“当时也没有电话,咱家也没有那个传呼,不方便联系,他们找不到磊磊,知道我在这里上班,就过来找我了,我一听可高兴了,逢人便说我儿子上北京了,去国家队了,要有出息了”。


那个夜晚,从青岛开往北京的火车载着一同入选的四个男孩子在铁轨上蜿蜒前行,卧铺上躺着的刘磊磊睡不着。这是他第一次坐卧铺,感到非常满足,“国家队就是不一样啊,待遇太好了,以前跟我爸回老家(坐火车)都是站着”。他拍着胸脯跟妈妈保证,“我要拿世界冠军”。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前来接站的人把他们带到国家队宿舍,刘磊磊傻眼了,“我觉得这哪儿是国家队啊,像是进了民工的工地。你能想象吗,特别破的两层楼,照我现在的体重,能从楼上(砸破地面)漏下去,空调是那种放在窗户洞里的,运转起来之后声音跟拖拉机一样,宿舍一进门左手边是个厕所,我们洗衣服都在蹲坑里,再往里就几平米,摆满了上下铺。我赶紧问,你是不是把我带错了,人家说,没有啊,这就是国家队”。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才知道那确实是农民工住的临时板房,是上世纪90年代盖奥体中心时的遗留产物。


除了柔道队,住在这里的还有曲棍球和手球队,而羽毛球、篮球、足球、体操、乒乓球等运动员则住在国家体育局训练中心。相比之下,这些运动“更受国家重视”,冠名、赞助以及奥运会比赛项目盈利分红的级别,在当时都比柔道有优势。



2



宽阔的训练馆中间搁着个大鼓,墙体中间镶嵌着国旗和奥运五环。“团结、拼搏、坚持、努力”,八个大字围绕在四周。


国家队的训练时光是刘磊磊最美好的人生回忆之一。


“早餐有牛奶、鸡蛋,那是我第一次喝牛奶,鸡蛋吃了个多少我也记不清了,午饭前有酸奶,进食堂之前,大爷一人发一盒,这也是我一次喝酸奶”,刘磊磊回忆起刚到国家队的2001年。“那酸奶太好喝了!”


没等刘磊磊舒服太久,新生活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第一次实战课,他被世界冠军佟文叫去,“你你你,咱俩来一局”。一个干净利落的大背卷,300斤的刘磊磊被她狠狠摔在地上。


“这一下给我砸得都岔气了,眼泪都下来了”,摔倒在地的时候,刘磊磊没想明白,她怎么会一下子这么快就出招,也没想明白,自己在老家是队长,怎么一来居然被女孩给摔了,而且使出了浑身的劲儿都没抵得过她。


佟文不知道他这么多心理活动,甚至没分出神看他一眼。只听见教练在远处喊,“快快快,那个摔倒的快起来”,刘磊磊赶紧爬起来。两局之后,佟文看他水平一般,就换人接着练。


被摔的时候,最先着地的是小腿,一上午的训练下来,刘磊磊感觉自己的腿快断了,走路时碰着地的一下下钻心的疼。“有时候被摔得狠了,实在忍不住,我就下意识喊出了声,教练就会走过来,你喊什么,我说疼,教练说你不会忍着啊。确实得忍,因为还得训练,大家都很努力,但你心里又紧张,哎,就有点待不住的那种感觉”。


刘磊磊在为队员做技术陪练 图 / 网络


午饭时间,这种“待不住”的感觉很快就被刘磊磊抛之脑后。练完了去食堂,他用餐盘打了五盘肉,吃得肚子都鼓了起来。“在国家队吃得很开心,一吃完就什么都忘了”。刘磊磊这样总结那时的自己。


他根本不知道,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黑色玩笑。


自八十年代初中国国家柔道队建队,男柔却长年止步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第五名,直到20年后的2016年,才摘得在奥运会上的首枚铜牌。在“全国一盘棋”、“奥运战略”的思想下,男柔的毫无建树让国家柔道队将培养重点偏向了女柔。刘磊磊们,实际上是专门被当做女柔的陪练招过去的。


“中国男柔比不过欧美人的力量,又打不过日本或者蒙古这种传统柔道强队的技术,而奥运战略下,就只能集中资源培养女队”,一位要求匿名的前国家男子柔道队队员说,“培养男陪练(不需要控制体重),让女柔习惯跟比自己体重和力量都大得多的男柔队员练习,赛场上还怕打不过别的女柔队员么?”


“奥运会什么项目能拿金牌,就对什么项目着迷”,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体育三部曲》作者赵瑜对每日人物说。“这样拿奥运金牌就是图面子,穿花衣裳”。


3


半年很快就过去了,四个孩子都明白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运动员。


如果用金字塔来比喻,专职陪练、服务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在队里就是最底层的基石,塔尖是那些拿冠军的运动员。没有比赛成绩的专职陪练,上升之路几乎被封死。


一起从黑妹柔道学校选进国家队的老乡迟福明退出了,另外一个陪练去了日本,还有一个转行做了健身教练。刘磊磊也想过回家,“但回去能干什么?跟我爸修车么?爸妈在老家本来特有面儿,不行,我肯定不能回去”。


他也很迷茫,每天机械般地重复训练,一天要被摔300-500次,又没有出去比赛的机会,他不再思考今天都练了些什么,回宿舍倒头就睡,睡不着的时候就躺着看电视。


村里,刘磊磊的父母也在看电视,他们关注着CCTV-5播出的每一场柔道比赛,他们盼望着,一向优秀的儿子这一次也会如愿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转折发生在2002年。那一年,刘霞斩获欧洲系列赛德国站冠军,荣耀归国,刘磊磊作为唯一的陪练和教练一起去机场接她。


“从机场出来的时候,她叫了一声‘哎呀磊哥’,让我觉得特亲切。我说恭喜啊,她搂着我的脖子说,‘下一个目标是04年奥运会,咱俩一起加油’”


“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在她们心里边,并没有把自己获奖的功劳都归功于她们自己。我找到了职业的尊严和价值,那个以后,我就慢慢地尝试去改变自己对陪练的理解,不是单纯地天天站在那里被人摔。”


刘磊磊像变了一个人,他想各种方法来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


“刘霞爱做假动作,而且背负投很不错,之前有个天津选手总是用这一招‘吃’她,她就全力攻,后来不管对方怎么摔,她都学会防了,还能从中找出破绽;刘欢缘的寝技特别厉害,训练的时候,我趴在地上,她骑在我身上,抓着我的衣服滚,滚完又把我压在下面,她的胳膊长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因为体型高大,反应和速度就差了点,再就是怎么也吃不胖,她在南京的时候,我跟着她一起去加餐,我都涨体重了她还没涨,她如果体重稍微增加五公斤到十公斤,绝对是奥运冠军,没有人摔得过她;于颂的得意技有外卷、上步踢,当时我的腿被踢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踢的是小腿前面的那条骨头,幸好我这块骨头还挺结实的……”


“磊磊就是我养的专职陪练”,徐殿平选他之前已经打定主意。他说,这就是为什么他如此看重刘磊磊身上的“憨厚”、“老实”、“朴素”、“简单”。


刘磊磊


一些零碎的活儿也在陪练的工作范围内。道馆来了新器械,刘磊磊负责搬;比赛获奖,上头给运动员发奖金,他用大书包背回来,“第一次见那么多钱,压得我肩膀疼死了”。早些年,队里唯一一个专业按摩师忙不过来,他“天天跟在人家屁股后头学”,每天训练结束后,他就去帮队员按摩放松,一晚上要按四五个,有时候要按到十点以后。常年伺候女运动员,这个1米83的山东男人还学会了煮粥,最拿手的是鱼虾粥,去菜市场就挑那种最活蹦乱跳的买。


他的宿舍甚至有台缝纫机,用来帮运动员匝道服后面的数字,刘磊磊的妻子相丽说,“那个缝纫机非常不好打,不是紧了就是松了,紧了会断,而且很容易就飞了,我都打不好,但他已经非常熟练了”,相丽以前也是国家女柔队运动员,曾拿过全国柔道锦标赛第五名,于2011年退役。


让刘磊磊引以为豪的是,虽然长年的的训练让他满身带伤,脚踝、肩周、腰间盘、背部、腿骨、膝盖以及韧带七处大伤,小伤无数,但他从没让运动员在跟他练习的时候受过伤。


4


刘磊磊一度也试图成为专业运动员。


2003、04、05年,他连续三年获得山东省柔道比赛冠军(山东省锦标赛前身),后来又到香港参加了一场国际邀请赛,获得冠军。但他的尝试还是失败了,这些比赛的含金量并不高,并不能为他向上攀登铺路。


于是,他还是一直在做陪练,一直做成了国家队里资格最老的陪练,整整16年。累计被摔倒的次数,保守估计在284万次以上。


两度获得奥运冠军的现中国柔道协会主席冼东妹对每日人物分析,这其中“有队伍需要,也有个人向往”。


“磊磊是个很老实、平凡的孩子,教练叫他当陪练他就当陪练,他也没有来找过我谈”,徐殿平说。


老乡兼前队友迟福明则推测,“磊磊性格随和,没有太大的梦想,后来陪出了几个冠军,可能也就慢慢打消了这样的念头”。


这16年间,前五年刘磊磊是没有工资的,2005年转正后,每个月有了几百块,奥运会前后涨到1500,2012年到退役都是2000一个月。


2011年前后,他给家里买了台3000块的电脑,“他说,人家都用电脑跟家里视频,咱家也买一台,我问他哪来那么多钱,他说,没事,我再攒几个月”刘磊磊的妈妈说。


16年来,除了北京奥运会,刘磊磊从未现场看过任何一场国际比赛,每次都是在空荡荡的奥体中心守着电视,然后等待她们带着好或不好的消息回来。


少小离家,家乡的朋友往来渐渐变少,他时常觉得孤单。当年一起在黑妹柔道学校学习的小伙伴们,绝大多数早已分散在社会各个行业。“做啥的都有,好点的自己开个店做买卖”,迟福明回家后先是跟家人在路边摆摊卖过小吃,后来在搅拌场做工人,现在有了自己的车跑货运。


徐殿平说,自国家女柔队八十年代初建队以来,有名有姓的专业男陪练大约有40多名,短时间和业余陪练过的就无法统计了。“几乎所有陪练都没有得到重视,陪完了就完了。”


“当时有师哥跟我们聊过,问你这样以后怎么办?那个时候没想,天天想的就是比赛”,刘磊磊说。


学历、收入、伤病、退役之后的就业、以及长期跟家人两地分居等问题,在运动员中普遍存在。冼东妹对每日人物透露,国家柔道队的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为这里来自农村的运动员达到半数以上。


刘磊磊和妻子相丽 图 / 陈柯芯


因为曾获得全国柔道锦标赛第五名,省里给相丽安排了工作。但刘磊磊还在北京,她辞了职,跑到奥体中心旁边租房子陪伴老公,期间曾去当过售楼小姐。“(我)就是觉得卖房子什么人都可以接触,这是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以前在队里太封闭了”。


5



2017年11月,第13届全运会结束两个月后,刘磊磊决定退役。


属于年轻人的充沛体力正在逐渐离他远去。他发现自己以前一口气能陪练10组,现在7、8组就累了,他感到力不从心。16年来,他先后陪练出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以及不计其数的全国冠军,“我已经有所交代,走了不会遗憾”。


退役后,刘磊磊回到青岛,因为他不是教练也不是运动员,也没有拿过大型比赛的名次,无法给他安排工作。训练量下去了,饭量却下不去,他的体重很快攀升到了190公斤。


陪练16年,他最终拿到的报酬是21万退役费,外加9万的公积金。再没有人给他交医保、社保,他目前处于断档状态。


妈妈有时候唠叨,“你在北京打拼了这么多年,怎么到头来连工作都没有了呢?”


陪练退役后都没有安置工作。他们没有学历,没有文化,体型大多很胖,自己找工作也不好找。去开车的最多,也有到健身房做教练的,或者托关系在老家做公务员。有人开了柔道馆,但柔道在中国的推广不太好,开道馆基本不挣钱。只有辽宁队的一个陪练在师哥的帮助下去了八一男子柔道队,算是境遇最好的。


退役后,他回到家乡即墨,这里已经从当年的县级市,升级成了青岛的一个区,两年间房价翻了一倍。全家人开了一家不到一百平米的小超市。


“传授给你开店的经验啊,第一是服务,第二是质量”,刘磊磊打开一盒小番茄,把里面的烂果挑出来,一如既往地乐呵呵。他的爸爸妈妈和大姨在一旁帮忙,相丽收银。


周围的超市如果需要送货上门,一般都需要加收服务费,但刘磊磊只要在店里,电话来了,哪怕一小包烟他也免费给人家送去。因为常年训练的腰伤,他不能站得太久,正好活动活动。


半个月前,央视一套《欢乐中国人》播出了一期以他为主人公的节目《女柔道队的男陪练》,如此描述他:“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的是败将,在同一个地方摔倒284万次的是英雄”。


在柔道垫上,他曾被女队员们反复撂倒在地。


节目微信公号的文章标题是:“这个男人被摔了284万次……16年默默无闻,他的伟大值得全中国人知道!”


这篇文章,刘磊磊转发了微信朋友圈。


“想想有这段经历,特别骄傲,以后可以跟我儿子说了,说你爸爸我也上过央视,去过人民大会堂,有特别辉煌的过去”。


人民大会堂,几乎是此前他唯一一次和他陪练出的冠军们一起公开亮相。那是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几百人来了张大合影。


去年,刘磊磊和相丽有了自己的儿子。问及以后会不会让儿子学柔道,刘磊磊说,有兴趣就学吧,“但那时候肯定不会让他像我这样,得把这所有东西都要考虑在前了,我们这一批相当于已经吃过亏了”。


刘磊磊偶尔也会去徐殿平运营的中日友好青岛柔道馆转转。墙上题着八个大字,“精力善用,自他共荣”。


“我的理解是,要将自己的思想和身体,用在你认为对的事上面,然后和身边的人一起达到最高荣耀”,刘磊磊憨笑着说。“但我觉得我还没有理解透这八个字真正的含义”。


柔道馆楼梯旁的墙壁上,贴满了获奖照片,佟文、孙福明、袁华、杨秀丽、李一清、刘霞、刘欢缘、于颂、李亚男……刘磊磊一个个介绍,这些都是他曾经陪练过的女柔运动员,后来在各种世界比赛中摘金夺银。


介绍到最后一张照片时,他的手在运动员的金牌处顿住,轻轻抠了抠,“我就是想摸摸金牌”。


文 | 陈柯芯

编辑 | 冯翔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

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号(ID:meirire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