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山十三太保」陳慎芝從癮君子到傑青 虛榮也是一種毒【有片】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娛樂 - D170509

「慈雲山十三太保」陳慎芝從癮君子到傑青 虛榮也是一種毒【有片】

娛樂

發布時間: 2017/05/09 15:45

最後更新: 2019/06/02 23:21

分享:

分享:

陳慎芝,外號「茅躉華」,曾入黑社會並吸毒,是60、70年代「慈雲山十三太保」的首領。他在1974年接受福音戒毒,洗心革面,並在87年獲頒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一生可說傳奇,電影《毒。誡》就以他的半生為藍本。眼見自己再被搬上大銀幕,陳慎芝說並非想出風頭,只望能透過電影提醒青年小心交友、遠離毒品。去片看他的邊緣歲月回望:

他指《毒。誡》約有7成內容真實,某些部份為戲劇效果,有些劇情不免誇張,笑說:

比如愛情部分是劉國昌(本片導演,曾執導《五億探長雷洛傳》)參與比我多,現實中,我沒那麼浪漫。

加入黑社會,本身便絕非江湖片所渲染般浪漫。陳慎芝稱當日立心戒毒,就是想做過回正常生活、做回好人,只是意想不到踏出第一步,然後行出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結果從事協助戒毒的工作,更由癮君子變成傑青。

但每當有年輕人稱讚他可以改過,還有所成就,陳慎芝都會說︰

我唔叻,你才叻。雖然翻到身,但所經歷的,帶來很多創傷,你未墮落到我的程度,已知道要小心,所以你比我叻。與我同輩,翻到身有多少個?沒幾多個,所以千萬不要行差踏錯。

說時不無感慨。

曾是「大佬」的陳慎芝回憶以前年少氣盛︰

常說『我茅躉華又繞口又杉手』,繞口即頗在行『講數』、杉手即是打得,以為自己了不起。現在發覺真正的了不起是甚麼?『逃!有危險,走!』這才是真的了不起,知道成班人在吸毒,要遠離他們。

他語重心長提醒青年人交友要小心,行差踏錯不是你個人的悲哀︰

犯事坐監不是你一個坐,父母的心也與你一起坐監,所以要知道有些東西不可碰、有些場地不可去。這不代表無膽,膽不是用來做這些事。

陳慎芝的故事於95年已被改編成巫啟賢主演的電影《慈雲山十三太保》。同年,無線《香港情緣》其中一集《黑道羔羊》也是講述其故事,由劉德華扮演他。今次《毒。誡》,由劉青雲演陳慎芝。

有人就有江湖

陳慎芝已離開江湖,但也沒離開江湖。社會本身就是江湖,有人就有是非,而人生本就要面對很多有形、無形的「毒」。

有種別人向你放的「毒」,叫歧視。雖然已洗心革面,但他也曾被人用有色眼鏡看待,卻坦然說︰

別人歧視,便將壓力化作推動力,多謝他警惕我。願意改過,用行為、時間去證明,社會自會接納你。近十幾年,已沒人用有色眼鏡看我,所以很多人入戒毒所一年,出來後就要全世界相信自己已改過,別人不信你便發脾氣,是錯。

從戒毒所出來只是行了第一步,起碼要用三、五年時間去證明、讓人看到你改過。你欺騙了人十年、八年,不給別人一半時間觀察你?默默用行為、時間去證明,別人自然接納你。

還有種毒,叫虛榮,「毒癮」發作便驕傲;另一種毒,叫仇恨,「毒癮」發作便會報復。87年獲頒傑青,陳慎芝曾因此飄飄然,在行為及言語冒犯了當時戒毒所的同事,結果被人玩弄辦公室政治、搞小動作對付,只好辭職。

陳慎芝說:「劉青雲有我剛戒毒後『戇居居』的感覺。」

以謙卑排「毒」

縱使離開,之後也被人散佈謠言,指他再吸毒。回想往事,陳慎芝沒怪人,只怪自己。

當時覺得既幫到人又拿獎,很自負,有時說話不留情面,令對方下不了台,有人便不舒服,這都是我不對。

這事令陳慎芝上了人生另一課,他以劍作比喻︰

每個人一定有長處,有一把『劍』,如果有5個人互相吸收長處,大家就有5把劍,這多好。為何總是人家提出甚麼都否定、覺得自己才是最好?你一拔劍就是最好打,你便獨孤無敵,沒朋友是最淒涼。

作為「戒毒」專家,陳慎芝用謙卑去戒驕傲這個「毒」。

我的做人格言就是『謙卑,世界自然大﹔自大,世界自然小』。

他不時會轉換身份看事物。

做戒毒工作是服侍人,也曾掙扎,因以前就算坐監時,也是別人替我按摩,現在做戒毒工作,有時替戒毒者按摩,邊按邊想︰『你要聽話,不要搗亂,我曾經也是大哥。』但過程中發現對方成功戒毒、成長,很開心。所以要放下面子,原來適當被指揮是有益,換轉崗位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人生面對很多「毒」,沉迷不戒,最後吃虧只是自己。

陳慎芝稱,作為輔導者首先是要聆聽,先了解對方,不是一開始便強逼別人跟從自己的指示。(陳智良 攝)

場地:星影匯

【延伸閱讀】26歲小風:我愛上的人不分性別【有片】

【延伸閱讀】90後殯儀三代談工作怪事:觸碰先人前要通知聲

【延伸閱讀】像他這樣觸碰死亡的人 遺體防腐師:活好當下的生命

撰文 : 鄧龍傑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