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时,有很多汉人视其为正统,而为其自焚殉国吗?

“元朝灭亡以后,汉族的各地守臣被红巾军、陈友谅、张士诚攻打的时候,有很多人是自愿为元而死的。比如张士诚攻打苏州的时候,当地许多汉人选择上吊或者全家自焚…
关注者
1,419
被浏览
1,124,531

165 个回答

他们最重要的身份是儒士,对元季儒士来说,忠君爱国要比族裔更重要。


为元殉国的士大夫并不止有汉人,也有云南大理国人和西夏党项人。党项人最出名的代表当属余阙,从他写的《送归彦温赴河西廉使序》中可以看出,好几代都生活在合肥的余阙非常认同自己的西夏人身份,甚至还会吐槽合肥西夏人家风败坏是因为江淮土薄。

蒙军当年在西夏搞的大图图可比江南强多了,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忠君爱元。

宋濂还为他写过传记,主题就是夸赞忠义:

於戏,阙其人豪也哉!独守孤城逾六年,小大二百馀战,战必胜。其所用者,不过民间兵数千,初非有熊虎十万之师,直激之以忠义,故甘心效死而不可夺也。虽不幸粮绝城陷以死,而其忠精之气,炯炯上贯霄汉,必灿为列星,流为风霆,散为卿云,凝为瑞露。阙虽死,而其不死者固自若也。然而阙死于君,而能使妻死于夫,子死于父,忠孝贞节,萃于一门,较之晋卞壶家,又似过之矣。於戏,阙果人豪也哉!余来江左,见其门生故吏言阙事,多至泣下。因想见战守处,江流有声,而断云落日,凄迷于莽苍间,犹足以动人悲思。因掇其行事成传,以示为人臣者。

到了洪武十四年明军入云南时还有大理人殉元,他儿子在洪武十五年立的墓志铭还题为《元故先生杨俊墓志铭》。

这两人的族裔可不是汉人,然而他们与那些殉元和自称元遗民的汉人士大夫没什么差别。


目田壬有一句名言

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个中国人

民族主义者可能认同“首先是族裔,然后才是国籍”,佐佐可能认同“首先是阶级然后才是国籍”,有一部分国人可能还认同“首先是周口店人元谋人后裔,然后才是智人”。

元末汉人士大夫当然也可以觉得自己首先是个元臣,忠君爱国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有。


例如陈氏家族,历经宋、元、明三朝,为宋殉国,也为元殉国。


陈宜中为南宋末代宰相,客死异国。

其弟陈自中为南宋大都督行军司马,随南宋抗元赴难。德祐二年(1276),蒙古军入浙,陈自中率军扼守分水关,食尽援绝,士卒多溃散。关破不降,朝南面跪拜,自刎而亡。

陈自中之子陈萍,十岁时得元世祖厚遇,天资聪颖,以兼善梵学,被旨赐名辇真加剌思,俾事裕宗皇帝于东宫,后以平定吐蕃之功拜大司徒。

实际上真名是陈萍,南宋宰相陈宜中之侄,大都督府行军司马陈自中之子。

陈萍一子,名陈达,号松亭。三岁时,父母皆亡,由伯母江氏养大。15岁入宫侍卫,20岁跟随元代大书法家康里巎巎学习书法,30岁已经书法名满天下,时有“其字画,一代不数人”之誉,后加封到翰林侍讲。

陈达在朱元璋攻克温州时,学习先祖之举,先投渊自沉,被军士出之;即引佩刀自裁,又军士夺之,乃断发以示决心。苏伯衡感叹:“夫丞相也,公也,生与厄会,何其绝相似也。”陈达被明朝安置于濠州,后遇赦,死于兰溪,葬兰溪甘棠乡门村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