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台网站 : 第四台|Tseng Yen Yih's World of Chamber Music 郑延益的室乐世界

热门

X

Tseng Yen Yih's World of Chamber Music 郑延益的室乐世界

简介

GIST

主持人:Tsend Yen Yih( 郑延益 )

之所以会有「室内乐」( Chamber Music )这个名称,起源是由于在十七世纪初期,音乐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教堂内进行的,属于宗教性;另一类是戏院、剧院作为伴奏或背景而写的音乐。当时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音乐厅,也没有公开演奏的音乐会。只有在皇宫或贵族的家里,才有供贵族们娱乐聆听的音乐演奏,故名「室内乐」,由「室内音乐家」( Musica da Camera )负责主持进行。由于小提琴这种乐器是在同一期间发展起来的,「室内乐」也因而逐渐发展起来,规模愈来愈大,最后出现了在音乐厅里的演奏会。

室内乐主要是由一件乐器(多数是小提琴)演奏旋律,另一种乐器担任低声部和声伴奏的「奏鸣曲」( Sonata )形式,逐渐发展成为多种乐器主奏、多种乐器伴奏的「大协奏曲」( Concerto Grosso )形式。室内乐的元老是浦塞尔( Purcell )、柯里尼( Corelli )、韦华第( Vivaldi )等,后来由海顿( Haydn )将之发展成为四重奏;大功臣则是莫扎特和贝多芬,到了他们手里,奏鸣曲和四重奏才到达了完美的境界。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事物,它是唯一可以不通到大脑思维,直接感染到人的心灵的艺术;室内乐也不例外。认为室内乐深奥难懂是一种误解,是由后期的贝多芬和一些近代作品所造成的。事实上,很多精彩的室内乐是一听就能感受到的。文学上,谁都能欣赏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但至少你得认识字;可是,即使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也会喜欢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或 C 大调幻想曲( Fantasie in C )。

小提琴奏鸣曲是室内乐的主要形式之一。这里分八辑介绍最精彩、最容易听懂的几首作品给乐迷们。由于「室内乐难懂」的误解,有很多可能是被大家所遗漏的。还有,「小提琴奏鸣曲」其实应该正名为「为钢琴和小提琴而写的奏鸣曲」( 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 ),其钢琴的份量相等于小提琴,而不仅仅是伴奏。因而,很多小提琴家的协奏曲唱片版本为众所周知,但奏鸣曲却因找不到适当的钢琴人选而版本较少,或是虽有唱片版本却不理想,凯费兹( Heifetz )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著名的小提琴、钢琴搭档很多,戈尔德格( Simon Goldberg )和克劳斯( Kranos )、年轻的 Menuhin 兄妹是最理想的两对。与他们相比, Oistrach 和 Richter 有时都差那么一点。只要是这三对的唱片,乐迷都不可错过。

至于室内乐其他的形式如四重奏等,就只好等有条件再播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