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共和制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政府體制

共和制政體

  總統制[註 1]:行政總統獨立於立法機關
  半總統制[註 2]:既有行政總統,又有獨立的政府首腦領導其他行政部門,但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並對立法機關負責
  實權總統的議會共和制[註 3]: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由立法機關提名或選舉,可以接受或不受立法機關信任
  虛位總統的議會共和制:有虛位總統(儀典性且不具行政權),由獨立且受立法機關信任的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

君主制政體: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有虛位君主(儀典性且不具行政權),由獨立且受立法機關信任的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有作為儀典代表的君主,由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但君主擁有重要的行政權或立法權
  絕對君主制:由君主直接領導行政部門

特殊政體:

  一黨制:名義上為共和制政體,但國家的政權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只由一個政黨所把握,領導人和執政黨的地位相對穩定
  憲法關於政體的規定被暫停的國家:如軍政府
  不符合上述任何體制:如臨時政府和政治局勢不明朗的國家

  1. ^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通常不設總理,即使設置總理,其任免也完全由總統決定。
  2. ^ 半總統制可細分為
    半總統半總理制: 總統提名總理和內閣須諮詢議會、得到議會的同意或依慣例任命議會最大政黨領袖為總理,內閣與總統互不隸屬,當兩者分屬不同政黨時總統將喪失部分權力。只有議會有權撤換總理和內閣,但總統有權解散議會。
    半總統半議會制: 總統擁有最高的行政權力,總理可以不經議會同意直接任命,再由總理組成內閣。總統可隨時任命、免除、替換總理,無須徵詢議會同意,總理代表總統接受議會的質詢,向議會負責,其職位更類似於一個超級部長。
  3. ^ 包含委員會制:由議會選舉出一定數量的委員組成委員會行使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職權,可不受議會信任。
世界各地的議會共和國,橘色(非執行總統的議會共和國)和綠色(連結到與執行總統議會的共和國議會)。君主立憲制都顯示為紅色。

議會共和制(英語:parliamentary republic),是共和制的一種,它的政府型態屬於議會制,在這種政府中,行政機構的權力來源於立法機構(也就是議會)。議會共和制指議會掌握國家的最高權力,總理為首的內閣由議會選舉產生並對議會負責,總統只是虛位元首[1]

現行議會共和制國家列表[編輯]

主權國家 改制前政治體制 採行年分 總統選舉 院制
 阿爾巴尼亞 一黨專政 1991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亞美尼亞 半總統制 2018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奧地利 一黨專政 1955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兩院制
 孟加拉 總統制軍事獨裁 1991年[註 1]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巴貝多 君主立憲制(大英國協王國 2021年 議會,多數決 兩院制
 波赫 一黨專政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 1991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兩院制
 波札那 英國保護國(貝專納保護國 1966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保加利亞 一黨專政 1989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一院制
 維德角 一黨專政 1990年 人民直選 一院制
 克羅埃西亞 半總統制 2000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一院制
 捷克 一黨專政(舊屬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1993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2013起;舊採議會選舉,多數決) 兩院制
 多米尼克 英國海外領土 1978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東帝汶 軍事獨裁印尼占領) 1999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一院制
 愛沙尼亞 一黨專政(舊屬蘇聯 1991年[註 2] 議會間選,三分之二多數決 一院制
 衣索比亞 一黨專政 1991年 議會間選,三分之二多數決 兩院制
 芬蘭 君主立憲制(舊屬俄羅斯帝國 1919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一院制
 德國 一黨專政 1949年[註 3] 聯邦議會(議院與國家立法機構),絕對多數決 兩院制
 希臘 軍政府;君主立憲制 1975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匈牙利 一黨專政 1990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冰島 君主立憲制(舊屬冰島王國 1944年 人民直選,可讓渡投票制 一院制
 印度 君主立憲制(大英國協王國 1950年 議院與國家立法機構,單記可讓渡投票制 兩院制
 伊拉克 一黨專政 2005年 議院,三分之二多數決 一院制[註 4]
 愛爾蘭 君主立憲制(大英國協王國 1937年 人民直選,單記可讓渡投票制 兩院制
 以色列 保護國(舊屬巴勒斯坦託管地 1948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義大利 君主立憲制 1946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兩院制
 吉里巴斯 君主立憲制殖民地吉爾伯特群島 1979年 人民直選 一院制
 拉脫維亞 一黨專政(舊屬蘇聯 1991年[註 5]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黎巴嫩 保護國(法國委任統治地 1941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利比亞 總統制議會制混合(2011年之後)
軍事獨裁(2011年以前)
2012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北馬其頓 一黨專政(舊屬南斯拉夫 1991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一院制
 馬爾他 君主立憲制(大英國協王國 1974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馬紹爾群島 聯合國託管領土(舊屬太平洋群島託管地 1979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兩院制
 模里西斯 君主立憲制(大英國協王國 1992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聯合國託管領土(舊屬太平洋群島託管地 1986年 議會,多數決 一院制
 摩爾多瓦 一黨專政(舊屬蘇聯,至1990年)
臨時政府共和國(1991年-1994年)
1994年 議會,多數決 一院制
 蒙古 一黨專政 1949年 人民直選 一院制
 蒙特內哥羅 一黨專政(舊屬南斯拉夫 1992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一院制
 諾魯 君主立憲制 1968年 議會 一院制
 尼泊爾 君主立憲制 2008年 議會 一院制
 巴基斯坦 總統制半總統制軍事獨裁君主立憲制大英國協王國 2008年[2][3] 議院與國家立法機構,單記可讓渡投票制 兩院制
 波蘭 一黨專政 1990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兩院制
 葡萄牙 一黨專政(軍政府轉型) 1976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一院制
 薩摩亞 君主立憲制 2007年 議會 一院制
 聖馬利諾 共和制 1243年 議會 一院制
 塞爾維亞 一黨專政(舊屬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1991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一院制
 新加坡 議會制(舊屬馬來西亞新加坡州 1965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一院制
 斯洛伐克 一黨專政(舊屬捷克斯洛伐克 1993年 議會(1999年之前)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自1999年起)
一院制
 斯洛維尼亞 一黨專政(舊屬南斯拉夫 1991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兩院制
 索馬利亞 臨時政府(1991年之後)
一黨專政(1991年之後)
2012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兩院制
 南非 君主立憲制(大英國協王國 1961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兩院制
 千里達及托巴哥 君主立憲制(大英國協王國 1976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兩院制
 萬那杜 英法共管新赫布里底群島共管地 1980年 議院與國家立法機構,多數決 一院制
 科索沃 議會制(舊屬塞爾維亞 2008年 人民直選,兩輪選舉制 一院制
議會共和制中為混合議會共和制的國家
(議會選舉產生行政總統)
主權國家 改制前政治體制 採行年分 元首選制 院制
 波札那 英國保護國(貝專納保護國 1966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吉里巴斯 保護國 1979年 直接選舉,通過首先通過投票 一院制
 馬紹爾群島 聯合國託管領土(太平洋群島託管地的一部分) 1979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兩院制
 諾魯 澳大利亞託管領土 1968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南非 君主立憲制(大英國協王國境域[4][5][6] 1961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兩院制
議會共和制下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的國家
主權國家 改制前政治體制 採行年分 元首選制 院制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聯合國託管領土(太平洋群島託管地的一部分) 1986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緬甸 軍事獨裁統治( 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緬甸聯邦 2010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由選舉團選舉 兩院制
 聖馬利諾 君主專制(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301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蘇利南 軍事獨裁統治 1987年 議會間選,多數決 一院制
委員會制下議會共和制國家
主權國家 改制前政治體制 採行年分 元首選制 院制
 瑞士 邦聯、臨時邦聯 1848年 聯邦會議(議會和州議員),絕對多數 兩院制

前議會共和國列表[編輯]

國家政權 成為議會制共和國年份 更改議會共和政體年份 更改後政體 更改協議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1913年 1928年 一黨執政 國民革命軍北伐東北易幟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 1920年 1939年 一黨執政 慕尼黑協議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第三共和國 1945年 1948年 一黨執政 政變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89年 1992年 議會共和制、聯邦制 天鵝絨分離
奧地利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 1920年 1929年 半總統制 憲法修正案
 巴西 1961年 1963年 總統制 公投
 緬甸聯邦 (今屬緬甸聯邦共和國 1948年 1962年 軍事獨裁 1962年緬甸政變
法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70年 1940年 總統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德國占領
法國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946年 1958年 半總統制 政治格局動盪不安
 蓋亞那 1970年 1980年 總統制 憲法修正案
匈牙利 匈牙利 1946年 1949年 一黨執政 改制創建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印度尼西亞 1945年 1959年 總統制 憲法修正案
 以色列 1948年 1996年 半議會制 憲法修正案
大韓民國 大韓民國第二共和國 1960年 1961年 總統制 5月16日政變
 吉爾吉斯 2010年 2021年 總統制 公投
立陶宛 立陶宛第一共和國 1920年 1926年 一黨執政 1926年立陶宛政變[註 6]
 奈及利亞 1963年 1966年 軍事獨裁
(這導致了1979年
建立了聯邦民主體制和總統制度第二奈及利亞共和國
軍事政變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1956年 1958年 軍事獨裁 1958年巴基斯坦政變
1973 1978 1977年巴基斯坦政變
1988 1999 1999年巴基斯坦政變
波蘭 波蘭第二共和國 1919年 1939年 一黨執政 蘇德戰爭瓜分波蘭
葡萄牙 葡萄牙第一共和國 1911年 1926年 軍事獨裁
(這導致了1933年的新國家體制 葡萄牙國家聯盟一黨執政
5月28日政變全國獨裁
菲律賓 菲律賓第一共和國馬洛洛斯共和國 1899年 1901年 軍事獨裁
(事實上的美國殖民地
埃米利奧·阿奎納多在美國部隊中被美軍捕獲。
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 1960年 1965年 軍事獨裁
(事實上一黨執政
1964年8月1日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7]1965年剛果政變。
 羅德西亞 1970年 1979年 議會制 改制為辛巴威羅德西亞英語Zimbabwe Rhodesia
 西班牙第二共和國 1931年 1939年 法西斯獨裁統治佛朗哥時期 終結於西班牙內戰
 斯里蘭卡 1972年 1978年 半總統制 憲法修正案
敘利亞 敘利亞共和國 1930年 1958年 一黨執政 改制創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敘利亞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1961年 1963年 一黨執政 1963年敘利亞政變
 土耳其 1923年 2018年 總統制 2017年土耳其修憲公投
 烏干達 1963年 1966年 一黨執政 暫停憲法實施
辛巴威羅德西亞英語Zimbabwe Rhodesia 1979年 1979年 議會制 恢復南羅德西亞
 辛巴威 1980年 1987年 總統制 憲法修正案

註釋[編輯]

  1. ^ 孟加拉於1971年至1975年間原已為議會制共和國。
  2. ^ 愛沙尼亞於1919年至1934年間原已為議會制共和國,但政府遭政變推翻。1938年愛沙尼亞採行總統制,1940年6月遭蘇聯占領併吞。
  3. ^ 西德(包括原西柏林部分)的原一黨專政政權為納粹德國德國新聯邦州(包括原東柏林)的原一黨專政政權則為東德
  4. ^ 伊拉克聯邦憲法曾規定為兩院制,實質為一院制。
  5. ^ 拉脫維亞於1921年至1934年間原已為議會制共和國,總理卡爾利斯·烏爾馬尼斯透過政變取得政權。1940年6月拉脫維亞遭蘇聯占領併吞。
  6. ^ 1940年6月,立陶宛被蘇聯占領併吞並。

參考文獻[編輯]

  1. ^ 《歷史教學》第69頁
  2. ^ By Kiran Khalid, CNN. Pakistan lawmakers approve weakening of presidential powers. CNN.com. 2010-04-09 [2010-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9). 
  3. ^ '18th Amendment to restore Constitution' | Pakistan | News | Newspaper | Daily | English | Online. Nation.com.pk. [2010-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4). 
  4. ^ South Africa: Heads of State: 1910-1961. Archontology.org. [2018-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9). 
  5. ^ Carlin, John. South Africa returns to the Commonwealth fold. 獨立. 1994-05-31 [2018-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9). 
  6. ^ Secession Talked by Some Anti-Republicans. Saskatoon Star-Phoenix. 1960-10-11 [2018-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9). 
  7. ^ "Zaire: Post-Independent Political Development"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12-05, Library of Congress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