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工作空间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共用工作空间

社会术语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共用工作空间,也称共同工作空间,英文为 Coworking Space ,提供共同工作的空间,广义也简称共同工作(Coworking),而“共同工作”是一种工作的型态。共用工作空间同时也是共同工作者的社群平台,彼此若有共同价值观且志同道合的共同工作者,多半会在共用工作空间自然产生合作。工作者在共享的工作环境、办公室、或者空间,都算是共同工作。与典型的办公环境的差异在于共同工作者(Coworker)来自不同公司或组织。而共同工作者大部分都是SOHO族旅行出差者或小型工作团队。
中文名
共用工作空间
外文名
Coworking Space
别    名
共同工作空间
共同工作者
SOHO族旅行出差者

简介

播报
编辑
大多数的自由工作者在家工作时容易分心,因此现今自由工作者都会到邻近的共用工作空间工作,并且避免工作效率低落。
共用工作空间不仅提供物理上的工作空间,更是提供共同工作者社群的平台。另外有些人则是先建立共同工作者社群(团队)后再成立共用工作空间。不过现今也有共用工作空间不自己创立一个社群平台,而是透过举办活动来吸引目标族群,成为专门举办活动的社群平台。
很多的共同工作社群形成前,都会透过举办活动聚会而自然媒合,这种活动聚会概念在美国通称为“Jellies”(果冻),活动聚会的场所多半是咖啡厅、画廊、空旷空间或甚至是某一个人中。在这些活动聚会的好处是可以更快认识其他共同工作者,甚至共同组织团队。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中文之“共用工作空间”一词最早的使用者已不可考,但英文之“Coworking”一词是由美国人柏尼迪卡芬 (Bernie DeKoven)于西元1999年 所发明。而于2005年Google软件工程师布莱德纽伯格(Brad Neuberg)将“9 to 5 group”(朝九晚五团队) 重新命名为“Coworking”。
布莱德纽伯格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一个名为“帽子工厂”(Hat Factory)的共同工作网站,随后他将他自己家里的仓库打造成休闲场地租给三位从事科技产业相关的工作者,接着白天是也开放给其他人租用。布莱德纽伯格同时也是名为“市民空间”(Citizen Space) 的共同工作空间创办人,也是全球第一家以“商业”(Work Only) 的共同工作空间。自此后共用工作空间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现今,共用工作空间已经遍布全球世界各地,并且美国已经超过 700 家共用工作空间。
旧金山可以说是共同工作空间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共同工作空间密度最高的城市
有些咖啡厅、简餐馆、办公空间或自己家的工作室,都因为租用给从事互联网相关产业的人影响,进而受到启发决定转型成共同工作空间。美国一项于2007年的调查显示,许多雇员害怕远距离在家工作会失去人际关系。而此次调查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职员不愿意在家工作。、

地区分布

播报
编辑

欧洲地区

2012年英国欧洲地区最流行共同工作概念的国家,特别是首都伦敦。伦敦不但共用工作空间多,甚至发展出针对不同需求产生的多样化共用工作空间。例如:创业人士专用、企业家专用、自由工作者专用等共同工作空间。于2012年3月,Google 于伦敦东区的科技城(科技园区)开设了共用工作空间,名称为“Google Campus”,主要是让许多创业团队进驻,并且透过每日的聚会活动共同学习。
除此之外,共同工作概念在欧洲大陆热络,如德国柏林就是共同工作概念在欧洲地区发展幕后推手,特别一点的是在德国地区,共同工作空间不仅在主要大城市,乡间小镇以及大学学校中也会有共同工作空间。

台湾地区

2011年8月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在台北开设学术性之共用工作空间,名为创意创新创业交易所,又称创立方,为台湾第一间共用工作空间。其占地广大,以坐落于校园为特色。
随后2013年1月台北市议员林庆隆参考布莱德纽伯格的商业共用工作空间(Work Only)于台北捷运大安捷运站附近成立庆隆商务俱乐部(Ching Long Business Club),为台湾第一间商业共用工作空间。
商业公用工作空间与一般公用工作空间的差异在于前者可以实际在空间内成立当地政府核可的正式公司,并且社群主要诉求是以共同交换创意,一同营利为主要目的。后者较重视人际交流、无偿创意交换,而营利性的目的其次。

中国大陆地区

2007年,位于上海定西路的三术沙龙开幕,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共同工作空间。以招募艺术技术学术等三种专业人士为主,而后2009年更名为新单位。Fastcompany 评为世界最创新的中国企业之一。
2013年11月,位于广州荔湾区西门口中山七路68号的[一起(Yi-Gather)开工社区]正式开业。它是广州目前最大的联合办公空间(co-working space),它倡导共享协作式的新型办公模式,致力于为创新创业者打造一个充满灵感、跨界多元、开放好玩的办公空间与共享社区,激活华南地区创新氛围,立志成为活跃的社会创新创业发生地与加速引擎,推动创新与积极改变的发生。

统计

播报
编辑
根据2011年 Deskmag 的统计,多数使用共用工作空间的年龄层落于二十岁至三十岁,平均年龄为三十四岁。三分之二是男性,三分之一为女性。五分之四的人自大学学业起就开始工作。主要从事方面多为创意产业与新兴媒体。略多于一半的人是自由工作者,而特别在美国有35%的大型企业开始让员工尝试共同工作的工作型态。

误解

播报
编辑
许多人都将共用工作空间误解成为企业加速育成的地方、企业辅导中心或者高级办公室。上述所表示的这些概念并不符合共同工作的概念,因为当中缺乏了社群、互助合作以及随心所欲的精神。在共同工作的经营理念,是应创造人际关系与社群互助,其次才次利润。 许多成为共同工作者的人同时是BarCamp的参与者,并且也涉略开放源码社群等数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