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师 (Financial Analyst) 的工作体验是怎样的?

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 学一点财务分析 ,更多「财务分析」讨论欢迎关注。
关注者
10,994
被浏览
1,237,399

75 个回答

加班归来,好好来答这题。

题主定义的应该就是外企的FA。目前的工作就是FA,工作年限不谈了(欧巴桑不想暴露年龄)对这个职位更普遍的称呼是FPA (Financial Planning and Analysis )。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份工作,要做点什么,要具备怎么样的条件,将来的前景(我个人应该还没有资格谈这个问题......)

工作内容:

简单说就是财务方面的预算和分析。至于偏重预算或者分析,主要看每个公司的O-Chart.一般来讲regional finance以上可能偏重于consolidation,analysis, CI,strategy,Site finance的话, forecast 占到的比重大一些,因为Forecast必须meet target ,而且会和bonus挂钩。这个具体视情况而定。


从我个人工作内容来讲,forecast 和analysis占90%,还有10%主要是对新项目的supporting and training, 预算分析系统维护和培训等等各种杂事。

1、Forecast: forecast的数字呸呸呸--做的人都知道,但是还是得做,除了报表和PPT的数量庞大以外,还有个特点是无数版本,只要修改几个数字,就要不停地更新各种表格,当然还有个好朋友叫--预算会议(走开!),预算会议大概算是撕逼程度最高的会议之一。最近还有了个新朋友叫工作饭局,要做表,要开会,又要撕逼,撕完还要坐一起其乐融融地食饭,真的是囧rz。

平时我基本是老板们的跟班,叉叉,这个表那个表这个表那个表.........请自行脑补在发球机前拼命接球的网球少女(这个欧巴桑太不要脸了......)

2、Analysis顾名思义是分析,但其终极奥义是:撕逼。分析本身是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方法,就跟审计模板一样,只要你智商正常,工作勤奋没什么学不会的。进一步来讲,分析揭示了什么样的问题对初入行的人来讲有难度,但是如果有比较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财务基础,分析并不难。

有人说分析是编故事,其实并不是,我不赞成编故事,我个人也不编故事。因为分析是建立在数据和背景的基础之上的,难度不是在编,而是如何把握分析的角度,从何种视角切人问题是关键,很多时候觉得无从下手,一般两个原因,一种是问题超过了自己的知识范畴或者专业领域,还有一种是问题涉及到了几方的利害关系。怎样四两拔千斤,以及谁最后被撕,这是值得终身学习的。


附加收获:你会看到这群人撕开高精尖外表后,在利益面前的各种表现,你会发现所有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其实都是有道理的。或者你以为A是靠外表,其实人家靠实力;你以为B靠实力,其实人家老板才给力等等真相。工作中除了工作以外,你能学到什么,全凭你自己。

3、Training & Supporting. 目前还负责一些新收购项目的预算分析流程设计,培训和测试之类的。同时也是global finance team 的联系人,解决从corporate传送过来的神奇问题。


条件:

这里学生比较多,就一般招聘来讲,过硬的教育背景,至少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PPT EXCEL良好,英文流利,有证书最好。

关于工作经验,FA面试是很难浑水摸鱼的,因为都是建立在即有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吹牛皮的话,分分钟被羞辱。

我刚毕业那几年不知天高地厚,面试到最后,遇上了临时顶班面谈的VP,虽然对方非常温和,也不是行业内专才,聊的过程也挺愉快,但是结束以后觉得非常羞愧,当你遇上真正牛人时候,才知道自己有多low。

PPT和EXCEL技能在工作中自然能学到,关键是学习速度和技巧。

英文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达到书面表达正确,口头表达清晰流畅的程度,面试的时候请一定要自信。其实在外企工作,到处都是英语教材,比如邮件里的视频讲话,各种培训材料,哪怕用的操作系统也是全英文的,交流方面的话,比如视频会议和电话会议,甚至你可以结交几个外国好基友,时间久了,你也会像那个搞笑视频,方言和英语一起飞,毫无压力。

工作收入:

四大出身的FA会略高,按我老板的话来讲:工作三年拿15K,是因为四大两三年的工作量抵得上其他人五六年的工作量。但目前来讲,审计(特指四大工作经验小于三年的)出身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更适合data collecting, 所以分析的侧重点会不一样。如果是制造业的话,更倾向于有costing和GL的工作经验,这两块的含金量比较高。即便不做FA,如果有志于从事财务方面工作的,制造业的Costing和GL是很好的选择。很多Intern轮岗也是去这两个部门。

前景:

对别人解释职业,我一般都说自己是财务,一方面我本身是财务出身的FA,另一方面如果FA没有发展空间了,我也很愿意继续在财务部分,学习一些管理经验。和不懂行的人没必要说太细,更没必要去纠结个称呼。有时候我介绍自己工作是服侍老板的打杂茶水妹,真的还挺像的。

如果按几个前任的发展规律来看:第一个是我现在的老板,个人能力极强,是我的偶像也是呕像。没啥野心的第二位去了别家做FA,就工资涨了三分之一;有野心的那位去了别家做总助,现在还在加班中,还有个在生二胎,等她回来,我应该会轻松些。

另外有个比较现实的问题,FA招聘会偏重男性,从我认识的FA团队男女比例基本在8:2左右。我公司内部默认重点培养男性。



最后这活真的伤身体,忙起来加班加到想哭,劳心劳力,工作压力大,生物钟颠来倒去也挺多的。什么痔疮腰疼姨妈不调脾气暴躁发福三高都有可能,所以健康的身体和心态特别重要,各位同行以及想入此行的各位保重。

想到哪里写哪里~~~希望同行也来补充一下分析经理会做点什么,也给我们提点提点。

这里也看到很多对财务会计的职业偏见和各种猜测,传统的会计需求确实变少了,现在很多公司的财务部门已经转型成为biz partner模式,这是大势所趋。





--------------------------------------------------------------------------原文分界线----------------------------------------

留个坑,更多称呼是FP&A

分析没有那么高大上,什么后面是controller,那是笑话,除非公司大到FA可以单独成为一个部门,那在部门经理基础上才有机会去搏总监的位置。很多时候是一个两个单吊。

这份活辛苦和撕逼程度相当高,谁做谁知道。PPT和EXCEL技能必须80分以上,否则加班根本熬不下去。外企的话,还要和歪果仁撕,除了presentation skill 外,背黑锅技能也必须满点。

待续。让我先去加会班。

这是之前写的回答,对其做了一些修改,会有些新的感悟。


以下每个标题前面的流程图可以帮助大家清楚的看到对应部分的结构,会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日常工作:事业部分析

日常工作图解

1.工作安排

每每到会计结账之后,都需要分析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调整到分析维度。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产出就是事业部的分析报告,每个月的月底前需要跟业务部门汇报。

而在次月月初的时候,会计那边并未完全结完账,不过此时大额的收入成本费用已经录入,所以此时需要搜集上上个月的实际数据、上个月的预估数据和当月的预测数据,整理、分析,形成高层会议的分析报告,向高管汇报。

2.分析思路

拆解来看,50%的时间是用于整理数据,其中的特殊项目、调整项目需要及时跟进了解,这样在对业绩变化的情况才能有深刻的认识。举个栗子~公司在10月有一笔500万的应收款由于两家公司对账的问题,年底前无法收回,需要计提坏账准备,而这一笔就不能计入经营性支出,所以在看经营性净利润的时候需要剔除。

30%的时间进行沟通,跟业务部门沟通业绩、费用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毛利的下降在我们财务看来,毛利=客单价*订单量,两个因素所导致的。而在业务部门那边,可能是由于市场机型的存量变动,导致客单价波动,进而影响毛利。所以更深层次的原因,一定是来源于业务本身。

20%的时间是用于分析和预测。这部分时间占比不高,我也在工作流程上进行反思,目前由于工作基于Excel,业务结构在不断调整,新的业务又需要搭建不同的模型,使得工作需要大量的手工作业,自动化程度不够,再加上Excel在数据处理上也没有特别多的优势,后面部门计划对现有报表上线到BI系统,报表调整都可以在公盘里面,具体细节还无法YY,至少我认为的更优化时间比例应该为:整理数据20%、沟通和了解业务50%、分析和预测30%。

年度预算工作

预算思路(部分)

1.预算思路

往年来说,老板制定一个大的业绩方向,比如,实现50个小目标。各个事业部按照业绩指标去分月份分渠道制定实现的目标。然后,制定费用的预算,保证我们的利润和利润率水平在某个位置。根据利润预算,再编制现金流预算。


在资本寒冬的情况下,今年的预算做的比往年更细致,各项费用指标需要,分拆成本动因。

薪资按照平均薪资和HC进行拆分,拆分之后还需要和平均人效进行对比。

营销费用是根据活动产生的,而活动目标是带来多少业绩,看费用的ROI情况来判断活动效果。

其他的线性成本,比如包装、快递、质检等费用是根据订单量来的,所以符合等式:成本=订单量×单位成本。

固定费用,如房租、水电、物业费、装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这些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费用增长,可能是由于企业扩张,租用了更大的办公室,开了更多的门店,买了更多的机器设备。

其他费用,如技术服务费,是根据项目发生的,差旅费、日常交通费、日常通讯费、交际应酬费、福利费,这些一般有人均的标准,可以通过HC和标准确定预算,而且这些费用一般金额不大。如果能按照标准严格执行,理论上来说是很好控制的。

中后端分摊成本,由于后端的财务、人事、行政和其他部门是服务支持全公司业务的,所以在不同业务线之间,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分摊这些部门发生的费用。可以预计到,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支持性部门也需要扩大队伍,跟上业务需要。

2.对日常分析的影响

本年度由于对费用预估的拆分维度比往年更加细致,所以在预算底稿的搭建上,可谓是从零开始。其实,我们想看到问题的本质,往往都需要拨开一层层的外表,才能窥探到藏在里面的根本问题。而在汇集预算的时候,一眼而去看的是整体。老板首先看到的是业绩增长如何,费用增长情况,利润最后是多少。但是随之而来的,他可能看到了固定费用今年要增长30%,而收入都没怎么变,这是为什么呀?那里面可能有很多因素,房租涨价了,我们的固定资产发生减值了等。慢慢的往里面看的就会更细。所以,在模板和数据整理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而我们日常的办公软件主要还是Excel,数据来源是我们的BI报表数据和金蝶账务数据。Excel对于数据的清理还是花费挺长时间的,为了提高效率,部门也正在考虑开发BI报表。

3.大势所趋

现如今的很多工具使得我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智能、高效,大家都在追求更快的速度,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能力。而在财务数据化上,Power BI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清洗、分析和展示数据。

下面就是我之前用Power BI做过的一个数据看板,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维度的数据。而且每个月更新时,就只需要简单地刷新数据就可以了。

在数据化的今天,我们需要思考怎么样更好地利用技术,帮助我们创造价值、解放劳动力,这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