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跨专业可行吗?

农学硕士做生信,开学研二,想跨专业做生信,农学实在没前途,可行吗?需要准备些什么?可以提前找想跨专业的老师咨询一下吗?
关注者
235
被浏览
718,863

22 个回答

也许你是“天坑”专业,所以想通过跨专业申博到热门专业……

也许你是在一次偶然课题研究中,接触到了其他专业知识,并产生兴趣,想转专业申博……

但同学们可能会疑惑“读博跨专业可行吗?”

答案是想跨就跨,没有什么不可以!


一是国家政策,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教育部也下发了配套支持政策。跨专业考博者,显然属于复合型人才中的精英。

二是专业存亡,现在学科的专业化细分是一种趋势,但是这种细分导致了专业的穷途末路。所以,学科专业要想生存,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广纳人才。即,一个专业或学科想要蓬勃发展,必须从外部注入新鲜血液,而跨专业考生就是这样的新鲜血液。


虽然跨专业可行,但是博士本就是对某个领域的深度学习、研究,可想而知,当你的背景不是很符合时,跨专业申请有多难!

所以,当你决定要跨专业申博时,一定要是经过认真地思考,以及做好被多次拒绝的准备。在这儿,小曼分享一下提高跨专业申博成功率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你。


01 确定研究方向

跨专业申博第一个难关是确定自己未来研究方向,因为这直接决定你想申请的教授或者博士项目。因为有些人在申请前就通过自己的硕士项目或者参加的学会结识了现在的博士导师也确定了现在的研究方向,这显然加大了他们申请成功的概率。

至于如何确定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建议同学们先从零开始整理自己从本科以来所有学习和实习中做过的研究项目,总结提炼出长期以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方向。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并且不会白费,因为经过整理后你会发现,也许你参加过许多的活动,或者研究,但是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这就是你感兴趣的方向。当你总结出来的主题后,将会引领你申请文书的架构,在这个整理的过程中也一并把博士申请非常看重的个人简历梳理出来了。


02 确定项目&联系导师

找到自己有热情研究且认为值得研究的课题只是开始。第二个难关就是确定申请的博士项目以及开始联系导师。其实申博中所有的文书写作和申请提交都是基于这一步的结果展开的。

如果说过第一个难关途中和之后都是一直在获得成就感,而这一关的时候却是由始至终都伴随着痛苦。

博士的申请材料比起硕士申请而言一般更需要高度契合目标项目和导师,这也决定了一般申请项目的数目不会很多,毕竟每一个项目的申请都花费更多力气,并且很难用完全相同的文书去申请多所学校。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先借助一系列的全球专业排名和科研成果榜单去筛选博士项目。

在这一步,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项目教授们的专业水准、以及与自己理想研究方向的适合程度,其次则是学校的综合知名度。



在筛选出博士项目后,再逐个查阅这些博士项目的官网,去判断其专业特色和教授研究方向。在了解教授研究方向的过程中,同学最好同时补充阅读大量专业文献以及教授们已经发表的科研论文,以此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认知体系且确保自己对他们研究方向的理解把握是准确的。

由于初期专业能力不足,所以这个过程会无比耗费精力,但是为了后期写申请文书的高效率又不得不去重视。

关于是否联系教授和如何联系教授,不同学校的博士项目喜好不同。

比如有的学院不希望申请者私自联系教授,所有的申请材料统一呈交至学院,申请结果由学院教授组成的博士招生委员会讨论后统一决定。这类博士项目一般希望学生入校后再在上课的过程中逐渐去了解各位教授。

另外的学院则鼓励联系教授,如果联系成功,教授可能会和你一起修改申请文书,并在学院选择申请者时明确表达对你的支持。另外这位教授有很大可能就会成为申请者未来的博士导师。

这一个环节的变数还是非常大的。有时会收到教授热情长篇的回信,但是再认真回复后却杳无音信(也许是教授取消了当年的招生计划,或者是选择了其他的申请者);

所以遇到未知或瓶颈时只有不断对自己的内心情绪进行调整、保持乐观。


03 申请文书

不管是否收到目标教授的回复,截止时间临近也必须要把申请文书逐一完成——这是第三个要过的难关。

许多院校博士项目管理者都说:“博士申请者长期以来的个人履历(curriculum vitae)和专业成绩单(transcript)固然重要(因为在申请者普遍科研经历都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履历和成绩可以体现申请者是否有完成高强度博士学位学习最起码的智力条件和长期保持稳定努力的能力),但申请文书在不少情况下更被看重。

主要原因是教授们可以从申请者的个人陈述里看得出他/她对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有多大的热情和决心、为此做出过多少长期的思考和努力、以及自己学院里是否能有适合的师资和社会资源帮助申请者走向成功。

所以这种申请者和目标项目之间的契合度会使得申请的成功率大为增加。除了最为核心、几乎每个博士项目都一定会要求提交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另一个常见的要求提交的文书就是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

推荐信(reference letter)通常是必要的,一般提前联系好教过自己、熟悉自己的教授(最好在该教授的课上取得过好成绩),不必为了对方的名气专门去联系完全不了解自己的教授,因为推荐信非常注重真实性。

另外由于推荐信的提交是要教授配合的,所以整个申请过程中最好保持和教授的联系,时不时向对方汇报一下自己的申请进展,如此请求对方帮忙时会更为自然。


小曼也有很多帮助同学们跨专业上岸博士的案例,想要get案例细节的同学们可以给小曼留言,也可以带着背景让小曼帮你free评估哦!

总之,虽然跨专业申博充满困境,但相信掌握了以上方法,离博士上岸就更近了一步。


曼博士咨询微:MH-PHD22(备注知乎免费咨询)| 全球专业一站式博士教育平台

博士申请 | 科研分享 | 留学干货 | 学术资讯

不管你是申请人文社科/商科/工科,还是申请理科/艺术/法学,在平台你都可以找到同专业名校学霸辅导。同时希望你能关注 @曼汉教育 不迷路,任何留学相关问题都可评论区或者私信咨询。

可行,但是难度也不小。我就是跨专业读博的,但是我这个还算有那么微乎其微的联系吧,就是我以前学的还是可以应用的。我把困难的地方总结一下:

1.首先要找到愿意接盘的老师,很多老师不喜欢野路子的,大概率会延毕。

2.步子有多大,后期就会有多苦逼。这不是说我能吃苦就行了,要想想同为博士生,当别人在探索新领域的时候,你还在补本科或者硕士生的背景。所以那些高影响因子的杂志自始至终都和你没有关系。

3.延毕和成果积累,步子越大,越有可能延毕,有心理准备吗。

我当初就是觉得换一个方向可能会好发论文,费劲千辛万苦才找到一个老师肯招我。来了后才发现没那么美好,由于很多东西都不懂,所以其实自身的生产力是被极大的束缚住了,而且由于是一个新领域,所以对于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的把握也要差很多,对于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也不了解,这些都是要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的。



我现在博士马上三年级,快毕业了,在冲击子刊或者advanced相关期刊的路上(还远)。回看当时的回答,我附加一个我当时的回答的背景。

方向大转弯带来的不适感和阵痛。

数次感觉自己快要崩溃,怀疑自己的选择。我唯一能给出的建议,就是闭上眼,让自己忙起来,并找一个人聊聊。


马上博后了,调整了一下研究方向,稍微拓展一下领域,博士三年发表小10篇一区。

如果你们问我推不推荐跨专业读博。

不推荐!!

跨出舒适圈就真的很不舒服

如果你们真的想跨,请选一个自己了解的领域,不是那种想象中的研究的方向,而是你真的了解,他们领域的论文你也能看的懂一些。我最后破局也是靠我的之前的技术,否者我这次跨专业会非常失败


最后一次更新,博后两年不到,回国入职医院科研岗研究员带编。小菜鸡有点努力累了,放弃继续继续打拼帽子,选择保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