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如今的香港乐坛?

关注者
962
被浏览
2,045,211

168 个回答

还记得2019年乐坛第一条让人哭笑不得的沙雕新闻,来自曾经的“港乐风向标”——“叱咤乐坛流行颁奖典礼”,“最喜爱男歌手奖”竟然由古天乐获得。

不明真相群众还在诧异:古天乐什么时候唱歌了?其实是这样的,他和谢安琪合唱了一首对唱歌,凭半首歌拿了这个奖……

没错,就是那个拍戏的古天乐拿下“最喜爱男歌手奖”,当晚古天乐也尴尬表示:“我都可以拿这个奖,真的没话好说了。”显然这番话就是说给叱咤乐坛颁奖礼听的。

颁奖典礼上的古天乐:???

我们分明还记得曾经港乐辉煌时期,劲歌金曲、十大中文、叱咤……如雷贯耳的港乐颁奖礼,聚集了整个华语乐坛的目光。而张学友、谭咏麟、陈慧娴、张国荣、王菲……一个个天王天后皆是其座上宾。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4044011953688576

▲就是这些人!创造了香港乐坛最辉煌的时代!


但现在呢?古天乐凭借半首歌可以获得最喜欢男歌手;常胜将军:容祖儿、陈奕迅、张敬轩等人已经蝉联N届,毫无新意可言。而港乐新势力:王菀之、AGA、周国贤等人,也难以达到全盛时期的乐坛影响力。

从之前的香港唱片行倒闭到如今的港乐颁奖礼式微,粤语歌坛的衰退,比我们想象中要严重得多。


最辉煌的时代:天王天后大斗法


去年12月底,刘德华在红馆舞台上声泪俱下,宣布取消剩余的红馆演唱会。然而相比起戾气和谩骂声,更多人是体谅和心疼。


——“我们陪你一起唱。”

——“对不起,我唱不了,医生让我不要再唱了。”

——“没关系的!”

这其中歌迷年龄跨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不乏有爸爸妈妈级别的,当然也有小至90后的听众。这么多年下来,黄金年代的港乐歌手们始终没被长江的后浪淹没。恰恰相反,他们成为了港乐的里程碑。

虽然时间过去了很多年,但港乐还是我们心中的乌托邦。

伊人迟暮的陈慧娴在演唱会上跟歌迷说:“谢谢你们还能来听我唱歌,希望我现在再唱,不会太晚。”接着《夜机》的钢琴声缓缓响起……

其实不只是陈慧娴,许多香港女歌手还是我们心中的白月光。林忆莲即兴连升9Key唱《依然》惊艳众人;叶倩文一曲《零时十分》凄美动人;那时候王菲还是王靖雯,《爱与痛的边缘》成经典。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4044678566989824

▲林忆莲连升9个Key唱《依然》


那个年代的香港男歌手也丝毫不输现在的小鲜肉。

“四大天王”各有所长,名副其实。歌神张学友唱歌出神入化,可深情可骚气。“电眼杀人事件”通缉犯刘德华,迷倒一大片女歌迷。舞王郭富城是港乐唱跳歌手的鼻祖。白马王子黎明绅士浪漫。

现在的小鲜肉和当年的小鲜肉可比不了。业务能力上,姑且也算走男颜路线的四人,同样是实力派。郭富城用《对你爱不完》开启了第一代亚洲舞王历史,张学友有《吻别》《饿狼传说》等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刘德华《忘情水》火得街知巷闻,黎明的《情深说话未曾讲》……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4045336984686592

▲1992年,“四大天王”首次同台


那个时代的香港歌手都是宝藏男孩、宝藏女孩。疯狂的“谭张争霸”一石激起千层浪,谭咏麟和张国荣几乎囊括了香港乐坛的所有奖项。张国荣一首《Monica》,谭咏麟一曲《无言感激》,两人就像港乐中的“步惊云”和“聂风”,谱写一段“风云决”。

当然,梅艳芳、杜丽莎、邝美云、陈百强、罗文、林子祥等一个个雄霸香港乐坛的声音也不绝于耳。随便一个港乐颁奖礼,便是真金白银的“万千星辉乐坛颁奖礼”。



堕落的开始:颁奖礼似“分猪肉”


港乐的衰退是不争的事实,最早的迹象是从颁奖典礼上透露出来的。

香港乐坛有四大颁奖典礼:香港电台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TVB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商业电台的叱咤乐坛流行奖颁奖典礼,新城电台的新城劲爆音乐颁奖礼。

作为四大奖中最年轻的新城颁奖礼,首当其冲沦为敷衍之举。

当一个颁奖礼可以随便造奖时,它已经在走下坡路。新城颁奖礼成为人尽皆知的“分猪肉”奖,由最初的53个细类奖项演变成曾经一晚颁出143个奖。什么?这个歌手还没有奖?造一个出来就好!“新城劲爆人气奖”“新城劲爆全国歌手奖”“新城劲爆新媒体歌手奖”……不怕你拿不到奖,就怕你想不出奖名!

而叱咤颁奖礼也紧随其后,商业电台和各大唱片公司暗送秋波已是公开的秘密。看看获奖歌手的唱片公司便知道背后的骚操作是如何。而这次古天乐的得奖……emmmmmm,或许是幕后大佬们分不好梨的缘故吧。

相较以上两个奖项,两个“十大”就稍显专业多了。十大劲歌金曲成兵家必争之地,各个歌手都有凭歌论地位的说法。像四大天王,谭张争霸,梅艳芳和陈慧娴的一姐之争……都是十大劲歌金曲的传奇历史。而十大中文金曲则是四奖中专业含量最高的。通过专业音乐评审团的评选,决出十首年度金曲。

然而两个十大也逃不出衰败的命运。随着TVB的固执,十大劲歌金曲变成自家乐的游戏。十大中文金曲也因水花不够,不得不学着增加奖项个数……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怎么好好的颁奖典礼会变成这般状况?


1) 粤语歌手的流失

越来越多的粤语歌手转投国语歌阵营了。

当《喜欢你》一战成冠后,邓紫棋火爆国语乐坛。人们开始折服于《泡沫》、《A.I.N.Y.爱你》等国语歌,然而对广东听众来说最熟悉的应该是《Where Did U Go》、《All About U》这些粤语歌。

做粤语歌太艰难了,不论是传唱度还是接受度,都不及一首翻唱的《喜欢你》。所以邓紫棋开始推出全国语专辑,把歌唱版图逐渐抽离出广东地区。


相同的例子还有很多,刚推出国语专辑《答案之书》的容祖儿,《我们在中场相遇》的莫文蔚,《C'mon in~》的陈奕迅。这些曾经的港乐顶梁柱们,陆续北上煲冬瓜,而冷清的港岛却没有能独撑大梁的新接班人出现。


2) 港乐市场的萎缩

网络媒介大大挫败了传统唱片市场,现如今的实体唱片更像是锦上添花的收藏品。在大环境之下,国语市场也觉得吃力不堪,更何况是占比小的粤语市场呢?颁奖典礼不过是一条导火线罢了,背后的炸药是这个萎缩的港乐市场。


在一个连20块数字专辑也斤斤计较的时代,我们凭什么会去买实体专辑的单呢?而真正有心于音乐的听众们却是少之又少……2018年的数字专辑统计报告上,算得上“粤语专辑”的就只有陈奕迅的《L.O.V.E.》。尽管是这样,专辑中还是加上了两首国语歌曲照顾国语大市场。

3) 幕后制作水平的停滞


港乐的编曲制作已经进入了模式化的套路中。司空见惯的配乐模式:主歌钢琴,副歌入鼓点。港式芭乐中音树的使用,似乎是约定俗成的思路。当歌颂青葱年少主题时,怎样也得用上吉他配小清新。

但眼光拉远一点,另一边的芭乐“发源地”台湾,早已不满足于俗套的配乐编曲。荒井十一与苏运莹的合作,魑魅诡秘让人大呼过瘾。新生代制作人陈星翰凭借蔡依林的《Play我呸》打出名堂,与3unshine的合作《不正确的审美》更是前卫十足。


港乐歌手现状


曾经的“港台歌手”,现在怕是只能单称成台湾歌手了。

香港台湾两驾并驱的乐坛盛况已去不返。如果说台湾仍凭借高质量的制作班底挽留住尊严,那香港呢?

林夕被封减产,港乐两大词人现只剩黄伟文一人。泽日生、林若宁、陈咏谦、冯翰铭等人怀才不遇。

英皇娱乐的在约歌手中,主攻音乐路线的寥寥可数。


只有容祖儿、李克勤、张敬轩、古巨基是比较“专心”在唱歌这件事上。而曾经的女子天团Twins——阿SA蔡卓妍早已无心歌业,阿娇钟欣潼也结婚了。再余下的歌手们,既分不到有利的资源,也没有好的市场支撑:泳儿一声空灵白费了,钟舒漫一声灵动白费了,而曾经的“容祖儿接班人”林欣彤也早不见踪影。

《歌手》舞台上,容祖儿早早出局,李克勤不受待见。取而代之的是炫技的高音(并没有说高音不好的意思),煽情矫作的演唱(并没有针对个别歌手的意思)。作为当今香港乐坛的顶梁柱,容祖儿的唱商无需置疑,李克勤的唱功也无需累述。但如此结果不得不让人感叹:

港乐歌手的现状堪忧。

现在的音乐APP上,属于香港歌手的热搜已寥寥无几。在港台类别中,我们还能偶尔看到一些香港歌手。“国语化”的邓紫棋,“靠作品质量”留下来的陈奕迅,“情怀信仰”的Beyond。除此以外,毫无新人身影。

当然,熟悉香港乐坛的歌迷们会跳出来:“谁说港乐没人了!”

“我们还有Rubber Band、林奕匡、AGA、JW呢!”

可这些名字对大部分华语听众而言,可能只有陌生感。


2018年卢凯彤的离世盘踞了一整天的热搜,当时很多公众号都发文悼念这位弥足珍贵的歌手。但仍有不少人表示是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他们才惊觉原来卢凯彤就是at17里面那个女生。

卢凯彤的歌在当天爆增百条评论,无数人说:“认识你很晚,但一见如故。”

是啊,如果不是这件事发生了,又有多少人发现这首歌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很争气地拿下了28届金曲奖的“最佳编曲人奖”?大家都说,在港乐最萎靡不振的时候,卢凯彤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击,她或许是目前最接近金曲奖歌后的香港歌手了。


笔者的母语是粤语,而自己也是无数个热爱粤语歌的听众之一。我从小听着老爸哼唱梅姑的《坏女孩》,到自己听千嬅的《勇》听到哭。谢安琪的《3/8》给我巨大的鼓励,我还喜欢听达明一派的歌放空。

虽然港乐已不复当年盛势,但我仍然相信有许多热爱粤语歌的听众,他们也一样没有放弃港乐这片乌托邦。

本文作者:Luke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哎呀音乐”

现在是2022年11月,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了解最近的香港乐坛。我去了解了一下,我看到的是人家香港乐坛发展得挺好。

只不过,如今内地人和香港人对乐坛的关注,已经分了岔,彼此关注的是不同的内容。

只是你内地不关注人家而已,不等于人家发展不好,更不等于人家不存在。你的不关注,和营销宣传、意识形态、音乐受众,都有很大关系,不一定人家的音乐质量就差。

如今香港的乐坛,已经不那么关心内地人是不是喜欢了。真看重内地市场的香港歌手,会努力贴近这个市场,比如《我是歌手》时的邓紫棋、前几年的王嘉尔、这两年的陈小春张智霖,甚至今年的曾比特周柏豪。

留在香港的歌手,已经看明白,你不可能同时讨好两个市场,好好经营好自己在香港的一亩三分地,再带上点北美东南亚的华人,只要有真料,一样能够依靠自己的音乐,活得蛮不错。

况且,真正喜欢现在港乐的那拨内地歌迷,你就是在香港,一样会喜欢你,买你的唱片,甚至追到香港看你的演唱会。

喜欢港乐的人,自然会喜欢;对港乐无感的,让他讨论港乐是萧条还是繁荣,什么今不如昔、每况愈下,完全是伪命题,天天说这个可笑不可笑啊?

现在香港乐坛的那些人,这样想通了,就反而少了牵制,至少不需要考虑内地某些追星族、流量粉的低劣审美,人家专心做音乐。于是今天香港乐坛,反而呈现独立、具有特色且逐渐兴旺的势头。

这几年的港乐,很有一些百花齐放的景象。

可以说新人辈出,仅2020-2021这两年,香港出道的有质素的年轻歌手就有:Mike曾比特、MC张天赋、Gigi 炎明熹、张蔓姿、李妍、 P1X3L、石山街、Edan吕爵安、梁业、胡学轩、Eagle陈天翺、赵浚承、区子琳、恶梦扭蛋、力臻、Kerryta、郭嘉骏、陈毅燊、Manson张进翹、Anson Kong江𤒹生、Lokman杨乐文.....最少二三十人。

2022年的音综《声生不息》,让我们熟悉了香港年轻一代歌手炎明熹、曾比特。其实和曾比特同时出道,地位和他不相上下还有另外两人:

三人中,MC张天赋一直被认为三人中最适合在内地发展的,不仅帅,而且国语歌唱得好。但是,为什么迄今为止只有曾比特来了?这就是不同的市场选择策略。

有内地歌迷可能会问:香港弹丸之地,能养活那么多歌手吗?

答案是:能。香港虽然市场不大,但香港是特别成熟、发达的音乐市场,香港人尤其喜欢看演唱会,香港堪称是全球华人的演唱会之都。就靠演唱会,很多歌手就可以活得有滋有味。

当然,像内地那样动不动就赚一爽两爽是不可能的,可就算韩国、日本,又有哪个地方像内地那么人傻钱多?就赚钱来说,内地是一个特别富(傻)的市场。

但是,音乐是否繁荣,和赚钱多少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今天是2022年11月,想了解香港乐坛有多万紫千红?看看未来两个月香港举办的演唱会(列的还只是一部分,图片来源见最后一张水印)。

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请问今天有哪个内地大城市,有香港乐坛这样的朝气蓬勃?


-------2022-11-12--------

这个回答赞同的不少,反对的也有一些,就多说几句:

1,港乐有复苏势头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新人辈出、演唱会频繁,还有一个数据:2021年香港制作发行了一百多个专辑,比2020年增长将近1倍。

2,没说港乐失去内地市场是一件好事,香港显然已不是华语音乐主要中心。香港现在就是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应该比较的北上广深这样的内地大城市。

3,现在华语音乐也没啥中心,已经去中心化。能说台北是华语音乐中心吗?毕竟已过了周杰伦那一代的鼎盛。至于内地只见流量各圈粉丝,谁都不服谁,只有流量化,没有中心化。你只是某人的人迷,不是内地音乐迷,这不同于以前港乐台乐,那是地域和风格的影响。

4,在内地影响降低的不仅是港乐,2010后的日乐美乐,2015后的台乐韩乐,都渐渐影响不了内地主流人群。像80年代山口百惠、南天群星,8090年代MJ、麦当娜,90年代安室奈美惠,2000年前后的周杰伦,现在已经没有了。

一方面是音乐创作、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内地心态的变化。内地已经不那么喜欢向外看,其实我们很多人也只关心眼前一亩三分地。

5,别说什么“你们不行了,我都没听说过”,对于鸵鸟来说全世界都不行了。

6,我很赞同互相交流融合,《声生不息》请了曾比特、炎明熹,我欢呼雀跃“内地音综终于请了香港新生代歌手,他们应多来、我们要多请。”马上就有内地粉不满:“别,咱内地自己人都缺机会......”这样还咋交流融合?

7,既然内地机会有限,人家专注做自己的市场有什么不好?正如我说的,香港本地市场虽然不富,但已经足够养活很多歌手音乐人了。

8,一些香港歌手一来内地,就如同内地拍的香港电影,顿时少了点风格味道。就比如曾比特,本来挺松弛自然的歌手,来了内地就有点谨小慎微了——或许不在本乡本土,要顺应内地综艺气氛。提这点不表示我反对人家来,而是认为我们交流不够,彼此不熟悉。

9,“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个人机会不多、市场有限时,至少可以先选择做好自己,做想做的自己,这种人值得尊重。不止是港乐,不仅是音乐。

最后,希望我们疫情早日过去,演出市场早日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