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的七座城市:外星高智慧生物第一次登陸地球的故事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眾神的七座城市:外星高智慧生物第一次登陸地球的故事

眾神的七座城市:外星高智慧生物第一次登陸地球的故事
Photo Credit: kimono@Pixabay CC0 Creative Common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外星高智慧生物第一次登陸地球的故事,是一首蔚為壯觀的長篇史詩,它不亞於人類史上發現美洲和第一次環遊世界。實際上它更為重要,因為有了這次登陸,我們和我們的文明才會存在。

文:撒迦利亞・西琴(Zecharia Sitchin)

眾神的七座城市

外星高智慧生物第一次登陸地球的故事,是一首蔚為壯觀的長篇史詩,它不亞於人類史上發現美洲和第一次環遊世界。實際上它更為重要,因為有了這次登陸,我們和我們的文明才會存在。

納菲力姆第一次登陸地球

《創世史詩》告訴我們,「諸神」在他們領袖的帶領下,有目的地來到地球。巴比倫版本中,將這些都歸功於馬杜克,說他等著地球的泥土變得足夠乾燥結實,才好登陸地球,並在地球上進行建設。接著馬杜克將他的決策告訴了一組太空人:

我在更上面,你們居住的地方,建造了「上部的王城」。現在,我將它的對應物件在下部。

接著,馬杜克解釋了他的目的:

當離開天上,你們應該為了集會而降落;晚上要有休息的地方,來接納你們全部。我將把它叫做「巴比倫」——眾神的門廊。

因此,地球不只是他們的暫時落腳地或考察地;而是一個永遠的「家之外的家」。

納菲力姆所在的第十二個天體,這個行星本身就像是一艘太空船在軌道上旅行,穿過了其他的行星軌道;而他們無疑的是先在自己的行星上勘測太陽系。先派出無人探測器觀察地球,不久之後,他們也擁有了能將載人太空船航向其他行星的能力。

當納菲力姆尋找另一個「家園」時,地球肯定最合他們的胃口。地球的藍色,指出它有孕育生命的水和大氣;而地球的棕色代表了堅實的陸地;地球的綠色,是植物與動物生命的基礎。然而當納菲力姆最終向地球前進時,它看上去一定和今天我們的太空人看到的地球有一些差別。因為當納菲力姆第一次到達地球時,地球還處於冰河時期中期——一個極冷的時代,地球經歷冰凍和解凍的時代:

早期冰河時期——開始於大約六十萬年前
首次變暖(間冰期)——大約五十五萬年前
第二次冰河時期——四十八萬到四十三萬年前

當納菲力姆大約四十五萬年前第一次到達地球時,地球上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大陸被冰原和冰河覆蓋著。由於有這麼多的冰凍水域,降雨減少了,但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如此。由於風的模式與地形特點的結合,有一些現在很貧瘠的區域,當時卻是富水區,而現在某些只有季雨的區域,在當時卻整年降雨。

海平面也比現在低,因為大量的水都結成了冰,覆蓋在陸地上。有證據指出,在兩個冰河時期的最高峰,整個海平面比現在低了六百到七百英尺。因此,當時一些乾地,現在是海和海岸線。在河水繼續流動的地方,它們在經過岩石地貌時,創造了深深的河谷或山峽;如果河水是在軟地或泥土上奔流,它們將經過大片的濕地,抵達冰河時期的大海。

納菲力姆在這樣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中抵達地球,他們會在什麼地方建立自己的第一個住所?

無疑的,他們將尋找一個氣候相對溫和的地方,這樣他們簡單的臨時房屋才能滿足需求,才能穿著輕便的工作服,而不用穿著笨重的保暖服裝。他們肯定還要尋找可以飲用、洗滌和工業用的水,有足夠的水維持供食用的植物和動物的生命。河水既能滿足大片土地的灌溉用水,又能為運輸提供方便。

當時,地球上只有一個地方能滿足這樣的氣候條件,而且還能提供登陸需要的大片平地。正如我們現在所知的一樣,納菲力姆將注意力放在三條大河及其平原上:尼羅河、印度河,以及兩河(底格里斯-幼發拉底河)流域。這些流域中的任一個,都很適合早期殖民;而每一個地方,最後都成為了一個古代文明的中心。

納菲力姆當然不可能忘記另一個需求:燃料和能源供應。在地球上,石油是具有多種功能、且蘊藏豐富的能源礦物,它能提供能量、熱和光,無數必不可少的貨物都是由這種極其重要的天然原料製成的。我們由蘇美人的實踐和紀錄可以判斷,納菲力姆用了石油和其衍生物;顯而易見的,納菲力姆在選擇最合適棲息地時,會選擇有豐富石油資源的地方。

抱持這種想法,納菲力姆可能會把印度河流域放在最後的選擇,因為這不是一個有石油的地方。尼羅河多半是第二個選擇;它在地質上屬於沉積岩區域,但這個地區的石油只能在離該流域有一段距離的地方才能找到,並且需要鑽很深的井。而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毫無疑問的是第一個選擇。一些世界上最富饒的油田,從波斯灣的末端,一直延伸到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發源地。而當在大多數地方人們都要鑽很深的井才能採集石油時,古代的蘇美(現今的伊拉克南部),瀝青和柏油是從地表汩汩流出。

有趣的是,蘇美人為每一種瀝青材料都取了名字——石油、原油、天然瀝青、粗瀝青、柏油、焦化瀝青、膠泥、石蠟、瀝青。他們對各種不同的瀝青取了九個不同的名字。透過對比,古埃及語只有兩個,而梵語只有三個。

《創世記》中描述過上帝在地球上的住所——伊甸園——那裡有著舒適的氣候,溫暖而略帶微風,因為上帝下午要散步,享受涼爽的微風。這是一個有著良好土壤的地方,適合耕種,同時也是個美麗的花園。這裡特別是一個適合種植果樹的園子。這是由四條河流組成水網的地方。「第三條叫底格里斯河,穿過亞述東部。第四條叫幼發拉底河。」(《創世記》2:14)

《創世記》提到的第一條河比遜河(意思是充裕),以及第二條河基訓河(意思是噴湧而出),還不能確認。第三、第四條河已經完全可以肯定了,就是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一些學者將伊甸園的位置定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北部,這裡是兩條河流與兩條較小支流的發源地;其他一些學者,例如史本賽(E. A. Speiser)在《樂園之河》(The Rivers of Paradise)一書中相信,這四條河在波斯灣頂部匯聚,所以伊甸園不是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北部,而是在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