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確診COVID-19怎麼辦?確診者妹妹親身說法,居家照顧10個重點一次看懂 | 50+
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家人確診COVID-19怎麼辦?確診者妹妹親身說法,居家照顧10個重點一次看懂
下一篇

台灣「確診致死率」高於全球?林氏璧:用國際數據提4點解讀,熟齡者注意

家人確診COVID-19怎麼辦?確診者妹妹親身說法,居家照顧10個重點一次看懂

看過來人的經驗談,少一點慌亂、多一分安定。

文/陳莞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按:COVID-19疫情來勢洶洶,如果自己或家人確診,下一步該怎麼做?《50+》採訪確診者家人、插畫家Nana,她以過來人的經驗,回顧發現哥哥確診當下的慌亂、不知所措,提出10點建議。倘若意外真的發生,這篇文章能讓你少一點慌亂、多一分安定!

隨著台灣的COVID-19疫情升溫,確診不再只是每日記者會公布的數字,而是真實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事。

今(2021)年5月中旬爆發的社區感染潮,以雙北疫情最為嚴重,許多公司、家庭,陸續出現確診者。家住在新北市的插畫家Nana也是其中之一。她的哥哥因公司發生群聚感染事件,在5/23確診COVID-19。幸而經過治療,哥哥目前已經恢復健康,她和爸媽則分別在防疫旅館、家中進行隔離。

《50+》採訪Nana,請她分享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她坦言,得知哥哥確診當下,全家兵荒馬亂,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也做了許多錯誤決定。如今她重新回顧事發過程、查證正確的做法,供未來可能面臨相同狀況的家庭參考。以下是她的第一人稱敘述:

第一階段  哥哥公司出現確診者,5天後無預警發燒

日期:5/17~5/22

5/17這天,哥哥在上班時,突然接到衛生單位的電話告知,同一辦公室有同事確診。公司緊急通知大家撤離,所有人立刻在家上班。

剛開始,哥哥並不覺得他會染疫。因為他們在辦公室都有戴口罩,他和確診者只講了一兩句話,過程不到15分鐘,不符合「密切接觸」的定義。我們全家也沒有警覺,還是一起用餐。

哥哥在家工作5天,一切正常。直到5/21半夜,他開始有點不舒服。但當時他只覺得是冷氣吹太久,完全沒想到可能是COVID-19。隔天週六,他一早發高燒,我們才意識到不對勁。

出現COVID-19症狀的當下,我們非常慌亂。雖然天天看新聞,但是在那之前,我們只知道防疫原則、每天確診人數。指揮中心曾發布確診後的照顧守則,但當時我們還健康,根本不會想到該留下那些資料。

直到哥哥發燒,我們才拚命上網查資料,但資訊太多、太零散,沒有一個完整的指引可以告訴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以指揮中心的指引為例,我們甚至搞不清楚家人到底是自主健康管理者、居家隔離者還是居家檢疫者?最後查到的資訊是輕症在家休養、吃藥即可。但我們該去哪裡拿藥?可以出門嗎?光看網路資訊,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

第二階段  等待PCR結果出爐 ,下一步該怎麼走?

日期:5/22~5/23

當時醫療資源非常吃緊、雙北的快篩站也很少,哥哥只是輕症,甚至還沒確診,也不敢貿然跑去急診。5/22這天,哥哥自己去社區診所,用電話告知醫師症狀後,醫護人員讓他站在室外,全副武裝地拿退燒藥給他。診所也開出轉診單,讓他可以去醫院急診。

哥哥吃了藥後,晚上還是覺得身體不太對勁。他拿著轉診單到急診,但當時醫院急診無法做快篩,只能直接做PCR檢測,要3~5天才會知道結果。他非常心急,5/23又跑到三重的醫院做快篩,但現場排隊的人很多。哥哥發高燒,人很虛弱。他評估自己就算拿了號碼牌,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快篩,身體可能撐不住,只好放棄回家。

我們到此時都還沒有打給1922(防疫專線),因為擔心佔線,影響了真正重症、迫切需要幫助的人,覺得應該等PCR陽性再打。但現在回想這是錯誤的決定!應該一開始就直接打給1922。

5/23晚上,出現症狀後2天,哥哥接到疾管署電話通知他確診。新北市衛生局接著打來,要他在家等候,之後會派人將他移送到集中檢疫所。但我們並不知道確切的移送時間會是何時。

第三階段 在家照顧確診患者,耐心等候移送

日期:5/23~5/26

或許是因為疫情突然升溫,情況太過混亂,衛生單位也來不及提醒我們居家隔離的相關指引。我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全家人都不能出門。

我們請親戚幫忙採買三餐和民生物資,哥哥的醫師朋友則送來藥物、電解質飲料。考量到爸爸66歲、媽媽62歲,如果罹患COVID-19都是重症的高危險群。因此照顧哥哥的工作由我來負責。

確診者不能跟家人共餐、餐具也要分開。我們將三餐用托盤放在哥哥的房間門口,餐具、水杯等從「病房」送出來的物品,一律都用稀釋漂白水(水和漂白水的比例為50:1)噴過。洗碗要戴拋棄式手套。幸好家中有兩套衛浴,其中一間可以讓他單獨使用。如果哥哥要出來上廁所,我們就立刻戴口罩、回房間,他走過、碰過的地方都要噴酒精消毒。

期間我們讓哥哥喝大量的水、運動飲料,蜂蜜水也可緩解喉嚨痛的症狀。公司因為後來爆發群聚感染,有寄血氧機給員工,讓他可以自行測量血氧。我們就這樣不安忐忑地過了幾天。不過我是沒有太擔心哥哥的安危,畢竟他是年輕人,應該死不了啦(笑)

第四階段  救護車終於到來,家人繼續隔離觀察

日期:5/26~6/10

5/26,救護車終於來接哥哥到集中檢疫所。我們鬆了一口氣,但接下來呢?我們這些同住家人要繼續居家隔離嗎?或者自主健康管理就好?

5/30接到衛生所的電話,我們才知道,照顧確診者的家人是直接接觸者,必須在家進行一人一房一廁的居家隔離。若居家環境不允許,就必須去住防疫旅館(編按:防疫旅館為自費,但政府會提供部分隔離補償金)。爸媽留在家中,我則去住防疫旅館。

在防疫旅館的生活,有點像在月子中心。每天有人將食物送到房門口,指揮中心也會天天傳簡訊,讓我們回報身體狀況是否正常。幸好,我和爸媽的PCR採檢結果都是陰性,哥哥也在康復中。如果沒有意外,我們6/10就可以回家了。

家人確診怎麼辦?過來人的10個建議

有驚無險地走過這一回,Nana和哥哥事後檢討,提出了幾項建議。發現家人確診,千萬不要驚慌。待在家照顧輕症患者,耐心等待指示就醫。

1. 預防染疫,觸摸眼、口、鼻前一定要洗手

大家在辦公室交談都戴著口罩、也沒有15分鐘以上的密切接觸,為什麼仍會中標?Nana指出,哥哥事後回想,認為自己應該是摸了附著在物品上的病毒或口罩外層,沒有確實洗手就碰口鼻、揉眼睛,甚至吃東西。

相對的,家中廚房、廁所洗手台旁都有自動給皂機,家人沒事就會清潔雙手。或許是因為這點,Nana和爸媽都幸運地未被哥哥傳染。「戴口罩很重要,勤洗手更重要。沒洗手之前絕對不要碰口、鼻、眼。」Nana說。

2. 不要亂查資料,先打1922、聽從指示篩檢、就醫

Nana提到,哥哥懷疑自己確診時,因為不想佔線,不敢打1922防疫專線,慌張地自行就醫、排快篩,其實是錯誤示範。除了無法得到正確資訊外,外出過程也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別人。網路資料眾說紛紜、真偽難辨,直接洽詢1922,才是最好的做法。

如果懷疑自己可能接觸到確診者,應先留在家自我隔離,打1922後等待衛生單位通知下一步的行動。由於目前疫調人力吃緊,相關單位未必能夠即時匡列相關接觸者。如果已經出現症狀、甚至確診,記得也通知這陣子和你有過密切接觸的人,讓他們能自我隔離並進行健康監測。

3. 不要自行外出就醫,需要看診可利用遠距醫療

居家隔離期間,如果需要看診、拿藥,可撥打各地衛生局「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關懷服務中心」專線(電話查詢可見健保署網頁),由衛生局轉介提供視訊服務的院所。或者進入「健保快易通」App,可查詢各縣市提供視訊診療的醫療機構。

視訊診療完成後,家屬或代理人可攜帶病患的健保卡,至看診院所的特定窗口過卡繳費、領藥。或者經院所同意後,由藥師送藥到府。

4. 誰來照顧確診者?65歲以上、有慢性病史、免疫力低下不適合

根據衛福部所發布的「COVID-19 確診個案居家照護評估及後送就醫原則」,重症高風險族群不適合直接照顧確診患者。

所謂的「重症高風險族群」包括:65歲以上、免疫力低下或有潛在疾病,例如慢性肺病(氣喘/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心衰竭)、慢性腎臟疾病、肥胖、癌症、器官或骨髓移植、先天免疫不全、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類固醇等。

5. 照顧患者所需的藥品、物資準備清單

照顧確診患者,需準備哪些物資?Nana建議,每天都會用到的消毒物資包括:口罩、手套、噴瓶、洗手乳、漂白水、酒精。患者的三餐則需要整套的餐具、杯盤,最好有托盤可以承裝食物。哥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時,主要是喝運動飲料和水,蜂蜜水、喉糖也有緩解咳嗽的效果。

此外,衛福部的指引建議,照顧確診患者可準備解熱鎮痛藥物(如普拿疼)抗組織胺藥物、腸胃藥物和止咳藥物。如果有腹瀉症狀,可吃稀飯、吐司、香蕉等清淡飲食,並且補充水分、電解質。

6. 居家隔離不可出家門,下樓拿外送、倒垃圾都不行

Nana提到,有些社區在疫情爆發後禁止外送員將食物送到住戶門口,只能統一放在一樓。但居家隔離者不能離開自己的家,就算只是到下樓拿包裹、外送,都是被禁止的。正確的做法應是請親友協助,將食物放在門口,待對方離開後再打開門取物。

此外,居家隔離期間,確診者所產生的垃圾,包括口罩,應該封好後暫時放在家中。家人可主動聯絡地方環保局,依照感染性廢棄物處理,千萬不要當作一般垃圾自行丟棄。

7. 家人確診,全家分流用餐、不洗衣服

Nana回憶,居家隔離期間,雖然哥哥的餐點是另外準備,但其他三人還是共同用餐。「我們當時已經自暴自棄,想說反正來不及了。但這是錯的,如果我在清潔過程中染疫,爸媽也會被傳染。」

她提醒,當家人確診時,所有人應該分流用餐、分別使用不同的餐具,且用餐以外的時間最好戴著口罩。此外,確診者的衣服不建議清洗,因為病毒仍可在衣物表面上存活一段時間。較好的處理方式是等確診者被送至集中檢疫所後,將衣物連同其他確診者接觸過的物品一同關在通風良好的房間裡,靜置3~4天後再處理。

8. 區隔確診者和家人使用的空間,做好消毒工作

Nana提到,家中剛好有兩套衛浴,哥哥使用過的廁所、房間,其他家人都不會進入。而衛福部的指引提到,若不得不和確診者共用衛浴,需打開窗戶保持通風,並且在每次使用後以稀釋的漂白水或酒精進行消毒。

除了衛浴以外,Nana也指出,凡是哥哥碰過的物品、走過的地方,家人都會用酒精或漂白水消毒,且消毒過後要丟掉拋棄式手套、確實洗手。

9. 出現以下症狀,立刻聯絡地方衛生局或119

根據衛福部的指引,若確診者在居家隔離期間發現以下任一症狀,需立刻通知衛生局或指定單位協助就醫(各縣市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關懷服務中心電話),緊急狀況則可撥打119。

□ 無發燒(體溫<38°C)之情形下,心跳 > 100 次/分鐘

□ 喘或呼吸困難

□ 持續胸痛、胸悶

□ 意識不清

□ 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

□ 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

□ 過去 24 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或兒童因為病況無法飲水,出現脫水現象,如:眼眶凹陷、無淚、口腔舌頭乾燥等情形

□低血壓(收縮壓低於 90 mmHg)

10. 確認防疫險生效日期

最後,Nana提醒,若有購買防疫險,一定要確認保單生效的日期為何。以她和家人為例,明明買了保險,業務員卻放了3天才處理,導致全家人的保單生效日期已經是哥哥確診日之後,無法理賠。

Nana說,前述幾項建議,她希望大家最好不要用到。但若家人真的確診,保留這份詳盡的流程說明,可以讓你少一點慌亂、多一分安定!

2021/06/12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台灣「確診致死率」高於全球?林氏璧:用國際數據提4點解讀,熟齡者注意

50+學院

【50+學院×王聖芬】優雅儀態工作坊第15期
  • 凱渥 CatWalk TDI多功能大教室

  • 2024/06/07 ~ 2024/07/05

50+聲音表達工作坊第17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5/29 ~ 2024/07/10

50+熟齡正位瑜珈男性專班第1期
  • 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54號4樓

  • 2024/05/20 ~ 2024/07/29

50+熟齡正位塑形瑜珈第6期(初階班、入門班)
  • 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54號4樓

  • 2024/05/20 ~ 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