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全球為了防止武漢肺炎的擴散,除了義大利、越南等國家直接停止往返中國的航班外,也有國家停止核發中國公民的簽證,不過泰國卻反其道而行。

據《泰國郵報》,泰國政府為了要拯救觀光業,不只沒對來自中港澳的訪客採取隔離或旅行禁令,反擬要給予中國與印度「免簽」優惠。消息一曝光就有台灣網友笑說「泰國要門戶大開了」,但對泰國人來說卻「不以為然」。為什麼會有如此差異?一起來看作者的分析。(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擷取自YouTube 影片

文/ 泰譯聞

不只是台灣!泰國也須對中國保持戒慎恐懼的態度

因為泰國政府在防疫措施上,對中國遊客的入境管制採取寬鬆態度,不少泰國鄉民頗不以為然。除了之前貼過的那張將泰國地圖覆上五星旗的改圖,最近也看到”มณฑลไท่กั๋ว”這個自嘲的詞屢屢出現,意思是「泰國省」。

但中國人到泰國不只是旅遊而已,不管是投資、就業還是留學,兩國的交流日益頻繁。然而,目前的互動模式是否隱含了什麼問題呢?泰國公視Thai PBS的專題報導節目เรื่องใหญ่(大事)就以此做了一集內容,探討「新」中國在泰國所留下的足跡,以及背後的隱憂。

我看到節目標題時有點驚訝,如果我對บุก這個詞的理解沒有錯誤,它就是「入侵」的意思,但泰國節目真的會用到這麼強烈的詞彙來形容當前的狀況嗎?我又查了一下字典裡的釋義跟例句,確定無誤才真的譯成「入侵」。

當然,節目打了一個問號在後面,似乎是要觀眾看完後自己去思考,目前中國在泰國的各種作為,是否能稱為是入侵?

以下將節目各段落取大意翻譯出來,希望某些台灣人看了也能有些省思,對中國保持戒慎恐懼的態度不是仇中或在販賣芒果乾,擔心中國帶來的影響、擔心政府過於親中並非只是發生在台灣的焦慮,在其他國家也同樣存在。

「新中國城」的真相:中國人只來做生意,沒有長居的打算

節目一開始帶觀眾來到匯狂(Huai Khwang)區的Pracha Rat Bamphen路一帶,為什麼來到這裡呢?一般提到曼谷的中國城會想到耀華力路一帶,但那已經算是老華人的聚落了。

主持人說到,大約三、四年前起,有人開始稱Pracha Rat Bamphen路這區為「新中國城」,有為數上千的中國人到此居住,並從事各種商業活動。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這條路其實不長,只有約600公尺,但路上可見密度甚高的中文字招牌,也看到不少的中國商店、餐廳。主持人訪問了一位當地的泰國店主,店主表示,他在2013年到這帶開店,本來是開理髮廳,後來到2015年左右,中國人開始大量出現,各種商店也陸續開張,這帶變得非常熱鬧,到凌晨都還有人在街上,且不只中國人來得多,中東人士也不少。

「熱鬧」不只反映在到訪的人數,這帶的店租也跟著被炒起來,大概翻了7-8倍有,許多原本在此謀生的泰籍店主只得遷至他處。

而這名店主之所以還能在這帶存活,一方面是他比較沒有店租壓力,另一方面是他總是盡快順應情勢做出調適,他本來做理髮廳,後來賣藥膏,現在則做寶石跟飾品生意。但他也提到,不管做什麼,幾天後都會有中國人模仿,做起一樣的生意。

為了更深入瞭解新中國移民的現象,節目訪問了蒙固皇家科技大學的教授,該教授是研究在泰中國新移民相關活動的計畫主持人。

教授表示,她自2015開始在這區進行研究,發現這區的商店變換得很快,常常開了沒多久又換老闆,但新的店也一直開,而這是因為這條路上的店租每年都在上漲。但教授也指出,在2015年至2016年間,這條路非常的熱鬧,但拍攝節目的2019年底,已經沉寂下來,看不太到之前的熱絡景象。

主持人也在此做個小結說道,雖然有些人說這裡是「新中國城」,但真相是,中國人只是來做生意的,把這裡當作一個商貿據點,並沒有長期居留的打算,而一旦店租被炒過了頭,最後的結果就是人去樓空。

不過這並不表示中國人已經回去了,與此相反,現在中國人在泰國已經擴散到曼谷乃至於周遭的各個省府。

中國人不只搶走店面,連「錢」都帶走了

接著換個視角,主持人與教授來到舊中國耀華力路,剛好有媽祖繞境活動,出巡的是湄洲媽祖祖廟,教授指出,雖然從外面看來這只是個文化活動,但仔細檢視的話會發現,這其實是透過宗教來連結「新中國」和泰國在地「舊中國」的一種軟實力展現。

(譯註:節目在媽祖的後面括號เจ้าแม่ทับทิม ,但這實為「水尾娘」的泰文名稱,是海南人的信仰)

即使一般都認為,耀華力這個中國城居住的都已是成為華裔泰人的老中國人,但教授肯定地說,耀華力同樣也有新中國人的足跡。

他們發現,在市集裡的新中國人確實不少,大部分都在做從中國進口的寶石批發工作,而且大多都是年輕人,能講泰語跟英語,溝通無礙。根據教授的研究發現,他們許多人都是拿旅遊簽證來的,而簽證時限一到,就回國一趟再回到泰國。

主持人在這邊也提問,泰國官方是否有介入管制呢?難道他們都不會覺得,有人整年都能在泰國旅遊很奇怪嗎?

另一日,主持人約訪了在耀華力三聘市場生活了五十年的粿條店老闆娘,老闆娘都在六、日跟假日才到這裡開店,店開在假日休息的商家門口。

但新中國人來了之後,商家陸續都被關閉了。因為中國人會開出二十至四十萬的店租,使得原本的店被換掉,而中國人的店面並不允許粿條店、點心之類的小販在店門口擺攤,使三聘原生的在地景觀逐漸改變。

主持人實地走訪那些中國人承租的店面,發現裡面賣的東西都是中國來的,價格低廉,而店內的雇工有泰國人也有緬甸人,有時也會看到同一個店面被切成兩半分開再出租的情形。

但是,價高者得,只是市場上的常態,中國人的來到真的有什麼特別不尋常的事嗎?

老闆娘表示,租金真的高得離譜,四十幾萬的租金,泰國人租得起嗎?政府不做些什麼嗎?資本是他們的、商品也是他們的,勞工的薪水也開得比本地人更低,那錢去哪裡了,都去外面了,沒有留給泰國人啊。

主持人於是回到校園詢問教授其他細節問題,教授說,中國人的這些行為有違法嗎?事實上,他們到泰國之前都把法律研究好了,因此沒辦法說他們有做出違法的行為。

但很清楚的是他們在使用泰國的資源,不過中國人也會說,這是泰國人自己不來做的啊。

有人會說中國人是不是都把三聘裡的房子買走了,但他們只是把房子承租來做生意而已,教授也說,如果訂出規則限制外國人的營業比例,會讓情況改善嗎?她覺得並不是這樣的,現在不是大魚吃小魚,她認為中國人只是游得比較快的魚,很快速地將資源先吃完,而泰國人卻是小小的慢慢游的魚。

中國留學生:在中國找工作很困難,很多人都想在泰國找機會

最後,主持人來到大學院校,採訪一位正在泰國讀博士同時擔任學院助理工作的中國教師,這名張姓老師原本是中國派出的志願漢語老師,後來則繼續留在泰國,目前在大學裡擔任輔導中國學生的工作,他表示中國的父母對於學生來到泰國讀書都十分放心。

而泰國目前有三萬名的中國留學生,從攻讀學士到博士學位的都有,主持人另外訪問了一位來自四川的碩士班學生,該學生表示之所以選擇泰國是因為生活費不貴,而且生活壓力也比較小。她也說畢業後暫不回中國,想先在泰國工作個幾年,之後可能回中國教泰語也不一定。

回中國教泰語這個回答讓主持人驚訝了一下,她不懂為什麼中國竟會有人想學泰語。該學生表示,因為在中國找工作很困難,很多人都想在泰國找機會,在中國很累,泰國是生活比較輕鬆的國家。

節目指出,中國商業銀行在2011年的調查發現,當時在國外留學的中國學生有兩百二十多萬人,其中只有八十萬人畢業後回到中國,比例約僅36%。

節目最後訪問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移民研究中心的教授,教授說,很多中國學生也不是真的來讀書的,反而是藉機來尋找商業機會,同樣的事情在日本也早就發生了。教授指出,現在已經過了思考這是不是個問題的時間點,現在該做的是怎麼因應已經發生的狀況,政府應該著眼於兩個面向的法律規定,包括商業規範以及居留權的議題。

延伸閱讀:《當中國買下全世界》,Dambisa Moyo著,黃中憲譯,野人出版社。
Wasana Wongsuratwat老師介紹泰中關係

推薦閱讀

【網喊:揪團去泰國看病】泰國看準 4 年 197 億商機「設大麻診所」,400 人搶免費大麻油

【被鉤刺、棒打是泰國大象日常】2 歲就得與象媽媽分開!泰國拿「庇護所」當幌子,掩飾大象血淚真相

申請「性別認同錯亂」才能穿裙子!一個被老師歧視的學生,卻成為泰國第一學府「制服解禁」推手

(本文經原作者 泰譯聞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擷取自YouTube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