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打预防针后需要注意什么?

关注者
23
被浏览
6,319

18 个回答

注射疫苗,是一个模拟疾病的过程,宝宝通过打疫苗的形式让体内产生针对某种疾病的抗体,从而减低相应疾病的患病风险或患病后减轻疾病的相应症状。

所以,接种疫苗之后,宝宝会有些不舒服,但紧接着就会产生抗体,免疫能力也随之提升。等真正遇到同类疾病的时候,免疫能力就可以起到保护宝宝的作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发热、注射局部红肿、注射局部硬结,或者皮肤起少量疹子等,都属于正常的疫苗接种后反应。

1.接种疫苗后的饮食注意事项?

原则上,大多数疫苗接种后对孩子的饮食没有特别要求。但不建议进食不曾食用过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和疫苗反应混淆。而且,可以正常喝水。

此外,口服减毒活疫苗时,不能用 37℃以上的温热水给孩子喂服,也不能同时进热食、热饮。

2.接种疫苗后局部红肿怎么办?

注射局部出现红肿时,头三天可用冷敷,以减少局部充血肿胀程度。三天后,热敷。几天后,局部红肿消退,皮下还会有硬结,再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

但红肿范围较广,较为严重,应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

3.孩子刚打完疫苗,如何护理针眼?

其实,并不需要特别护理。但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针眼感染风险,一般建议在接种后24小时后再洗澡。

如果不慎洗澡了,也没关系,及时擦干即可。如果出现红肿,需要冷敷缓解,如果红肿明显并在加重,则最好请医生帮助处理。

4.孩子打完疫苗发烧、腹泻怎么办?

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腹泻情况,如果对症处理后能退热、腹泻症状并不严重且宝宝精神食欲等都没有受到影响,则可以先对症处理,如超过38.5℃时服用退热药。

如果不能很好退热,或者宝宝症状较重,精神食欲都不好了,则要积极就医。

5.接种疫苗后出皮疹,怎么办?

如果是轻微皮疹,而宝宝没有其他不适,可以先观察;如果皮疹较严重或宝宝伴有发热、呕吐、精神异常等明显不适症状,建议就医。

而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不应继续接种同种疫苗和含有该疫苗成分的疫苗。但接种麻疹疫苗后出现麻疹样皮疹,是可以再次接种同种疫苗的。

6.疫苗接种后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头痛,接种部位的轻度红肿等属正常现象,一般2-3天可自愈。

但如果出现高烧超过40℃或持续3天不退,异常哭闹且长时间不能缓解,精神不振,变得嗜睡或其他可疑严重反应等应就医。

宝宝出现"疫苗反应"怎么办?作为新手爸爸妈妈,只要宝宝接种完疫苗出现问题,总会觉得是和接种疫苗有关。其实不然,出现异常有可能是属于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也有可能是异常反应,还有可能属于偶合症。

· 什么是“疫苗反应”?

疫苗就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通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重组等方法制成的生物制剂,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而使人体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以后再有此类病原微生物侵害宝宝时,这些保护性的抗体就能对抗相应的病原微生物而避免宝宝患病了。

由于疫苗对于人体而言是一种异体蛋白,所以接种于人体之后便会出现一些反应如:发热、烦躁、食欲减退、腹泻、轻微的皮疹等,接种局部还有可能出现红、肿、热、痛和硬结等。

但这些症状通常都是一过性的,不会引起真正的疾病,一般2~3天便会自行消失,只有个别反应比较强的宝宝需要对症处理。

· 宝宝出现疫苗反应该如何护理?

有的宝宝在接种疫苗后发热,属于比较常见的疫苗反应,家长不用太担心,尤其是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比较容易引起发热。

1. 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下,没有其他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通过物理降温、多喝水、多休息等方式对宝宝进行护理,一般1~2天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

2. 如果体温超过了38.5℃,除了物理降温、做好日常护理以外,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西药的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并密切观察;

3. 体温超过了38.5℃,同时还伴有较严重的烦躁、呕吐、咳嗽等其他症状,2天后仍然不退烧,甚至有体温持续升高的趋势,则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有的疫苗在接种部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皮肤改变,比如卡介苗在接种后的2~4周开始,接种局部出现红肿硬结,并逐渐从中央开始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形成结痂,结痂脱落后便留下瘢痕(即俗称的卡疤)。

这个过程属正常反应,并非发生化脓性感染,一般会持续8~12周。在这期间,家长要注意几点:

1. 保持皮肤,尤其是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内衣要经常换洗,以防局部感染。

2. 脓肿破溃时,不要挤脓;避免宝宝用手搔抓结痂,应使结痂自行脱落,以免局部感染。

3. 局部破溃时,不要涂抹紫药水、酒精以及碘酒等药物,否则容易造成脓液外流不畅而影响结痂的形成。

4. 如果接种部位的同侧发生颈部、锁骨上或腋窝下淋巴结肿大,如肿大直径小于10毫米尚属正常反应,不需特殊处理;如红肿直径超过10毫米、且经处理不见好转则应及时到所辖区、县结核病防治所就诊,不可擅自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