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为什么会涨跌?

关注者
1,276
被浏览
701,183

105 个回答

这是我在台湾的CMoney投资网志上找到的一篇文章,股市运作原理当然比较复杂,在这里我认为从认识股票的涨跌原理开始比较好入手——就是这篇了“

回到最初,了解股價漲跌的原理

股票市場

是提供投資人股票買賣的場所,

讓想買或想賣的人,

可以有一個公開透明的平台來交易。

買賣的價格怎麼決定的?

難道是像菜市場殺價?

不是的。

要了解股價是怎麼決定的,您要先了解什麼是 "成交價"

所謂的 "成交價",

就是買方和賣方 "剛剛好" 願意買願意賣 的價格

今天我去文具店買一支筆,

老闆願意用 50 元賣這枝筆,我也願意用 50 元買這枝筆,

於是 50 元就成交了,


50 元就是這支筆的成交價。

問題來了,

如果我想要買鴻海(2317) 的股票,難道是郭台銘賣我股票嗎?

一張股票多少錢 也是他決定的嗎?

當然不是!


其實,股價的決定 是按照所謂的 “集合競價原則”。

鴻海(2317)

盤中報價

上圖是

鴻海(2317)

的盤中股價走勢圖。

所謂盤中,就是證交所在星期一到星期五 (國定假日例外)

早上 9:00 ~ 下午 13:30 開放交易的這段時間。

以上圖為例子,

鴻海(2317)一股的成交價是 88.3元 (藍色圈圈),

也就是一張股票 8 萬 8 千 3 百元 (一張股票是 1000股 )。

這時候有兩派人馬,一方是想買股票的人,一方是想賣股票的人,

想要買股票的人,當然希望買的價格愈低愈好;

想要賣股票的人,當然希望賣的價格愈高愈好。

由於每個人願意出的價格不一樣,

所以證交所的成交原則為 價格優先、時間優先,

我們來看鴻海(2317)的例子,右下角紅色框框圈起來的部分。

買方願意出一股 88.2 元 的人目前有 172 張,

願意出一股 88.1 元 的人 目前有 115 張,

願意出一股 88.0 元 的人 目前有 359 張,

以此類推....

賣方願意出一股 88.3 元 的人目前有 257 張,

願意出一股 88.4 元的人 目前有 394 張,

願意出一股 88.5 元的人 目前有 668 張,

以此類推...

所以想像現在所有買方會排隊,

而願意出高價的人排在前面 (目前出價 88.2 的買方排第一位),

相反的,所有賣方也在排隊 ,

而願意出低價的人排在前面 (目前出價 88.3 的賣方排第一位)

這就是所謂的價格優先原則,

若是有兩個買方都是以 88.2 元 出價

那就是看誰先下單,誰就先排在前面。

這時候,買賣雙方開始對峙,

當有買方願意用 88.3元 買一張,這時股價就會成交在 88.3 元,

88.3 元 就是成交價,賣單就會從 257張 變成 256張,

然後繼續對峙...

當有賣方願意用 88.2元 賣一張,這時股價就會成交在 88.2 元,

88.2元 就變成了新的成交價,買單就會從 172 張 變成 171 張,

然後繼續對峙...

所以,假設現在很多人都想買鴻海(2317)的股票,

賣方的第一順位 88.3 元 的賣單,就會一直被成交,

直到 88.3 元 的賣單全部都成交完畢,

就會輪到 88.4 元 的賣單變成第一順位,

如果還是有很多人要繼續買,就要用 88.4 元 的價格買,

那 88.4 元 的賣單就會開始成交 88.4 元 就會成為新的成交價。

當然如果還是有很多人要繼續買,也願意用更高的價格,

買賣單就會一直被成交,成交價就會從 88.4 → 88.5 → 88.6 ....

這就是股價上漲的由來。

事實上每一個時間點,

都是有買方和賣方兩大勢力。

只要買方的力量大於賣方,

成交價就會一直往上推,

股價就上漲了。

反之當賣方的力量大於買方,

成交價就會一直往下推,

股價就下跌了。

兩方勢力互相有強有弱,股價就會時漲時跌。

所以股價的漲跌 就是買方和賣方兩股力量拉扯的結果,

也就是經濟學上的供需原則。

最後,

我們常常聽到的 總市值,就是股票的股價乘上總發行股數。

這個數字越大,表示這是一家越大,以及越重要的公司。

我把参与市场交易的投资者分为四类来解释股价涨跌的关系。

A类投资者金额亿元以上,通常称为机构。

B类投资者在一千万到一亿之间,通常称为游资。

C类投资者在一百万到一千万之间,通常称为精英投资者。

D磊投资者资金量在100万以下,通常称之为散户。

-------------------------

第一类股价上涨的原因是A类投资者主导。

当A类投资者通过一系列渠道包括研究,行业分析,甚至人脉圈的消息,对上市公司X的股价未来形成上涨预期,于是进行买入操作,因为资金量大,于是这个过程呈现逐渐放量攀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形成以后B类投资者就会对X公司进行研究,这时候他们会有两个判断,认同和不认同,当B类投资者对A类投资者的预期产生认同,于是X公司的股价就会出现暴涨,通常体现在走势上就是涨停板,C类投资者中由于有些专业人士对X公司情况了解,也开始认同买入,股价呈现出一个明显的上升通道,而这个时候D类投资者是没有任何渠道得知X公司上涨的逻辑,他们唯一的判断就是市场上股价的趋势走势而不是公司内部传导出来的信息。在经历过一段时间后A类投资者当初预判的影响X公司股价上涨的因素成功兑现了,于是A类投资者就不再有持有X公司的理由,因为A类投资者是以X公司上涨预期为前提买入的,这时候会开始集中卖出,但D类投资者对X公司出的消息认可,于是公司的股价呈现波动,股票在A类投资者和D类投资者之间进行换手,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B类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通过价差参与博弈,这就是股价形成震荡的原因。

这个上涨过程也分成两类,一类是A类投资者有强大的行业分析能力,能对X公司的业绩和股价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而提前买入,另一类是A类投资者有某种消息渠道得知未来这种消息会对股价产生影响而买入。无论哪一类都会导致公司股价的上涨。

这一类的股价上涨是由A类投资者进行主导的,他们的优势是资源和人脉。

第二类股价上涨是由B类投资者主导的。

B类投资者资金量适中,他们的操作模式和涨停制度密切相关,他们并没有A类投资者的人脉和资源,但是他们对市场的灵敏度是四类投资者中最高的,这和他们的资金量有关。于是B类投资者都会形成独特的操作方式,就是炒题材。

在某个股票X出现新概念,或者新消息后B类投资者会迅速买入,D类投资者产生认同,于是在涨停关口进行博弈,但B类投资者的买入预期是短期预期,不是和公司业绩挂钩的长期因素,于是在涨停第二天会顺势进行出货,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会有B类投资者进行博弈,就是此消息对X股价的影响力理解的偏差,于是会造成短期股价的连续涨停。

这一类股价的上涨是由B类投资者进行主导的,他们的优势是对消息的判断力。


第三类的上涨是由C类投资者主导的,这类公司往往是细分领域行业公司。

C类投资者都是社会精英,他们对某个行业有巨大的优势,无论是科技、医药、资源等等,这种投资者集群化投资就会产生私募,集中投资某个股票就会主导某个股票的上涨,而这个股票往往是细分行业的龙头股,对该公司上涨的因素需要专业的判断和理解。

这一类股价的上涨是由C类投资者主导的,他们的优势是专业理解能力。

第四类就是由D类投资者主导了,很遗憾,这种主导通常都只有大牛市。

D类投资者相比上述三类投资者没有任何优势,唯一的判断力就是市场的公开信息对股价产生影响,如果要D类投资者认可,往往就不是一个消息对一个股票的影响,而是一个消息对一群股票的影响,通常这种消息有降息、政策红利等等。

这一类股价的上涨看上去是由庞大的D类投资者主导的,实际上是A、B、C、D四类投资者同时认可共同推动的,所以D类投资者永远都只是市场的边缘投资者,因为相对于上面三类投资者他们没有任何优势。